欠什麼,都不要欠人情
欠什麼,都不要欠人情
作者:晚情(作家,編劇,雲意軒翡翠創始人)
01
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離家有點遠,公司提供宿舍。女孩子東西多,足足收拾出了兩箱衣物和一堆在我媽眼裡屬於亂七八糟的東西。
這麼多東西,自然需要車,那時我家家境普通,沒有私家車,我想叫計程車,我媽想也不想地說:“叫什麼計程車,我去問問隔壁你童源哥哥有沒有空,讓他送你一下,打的要百來塊錢呢,還沒賺錢就這麼不知道節省。”
小縣城裡向來秉承人情互助的風俗,
所以,我媽有著這樣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但我生來似乎就和小縣城格格不入,我不喜歡麻煩別人。所以,不顧我媽反對,堅持叫了一輛計程車,把這些家當搬到了公司宿舍。我媽念叨了我一路,
我默默不吭聲,知道三觀不同,無法強求。
02
我媽繼續奉行著她相互麻煩的生活理念,我則堅持著獨善其身的原則,倒也相安無事。
幾年後,家裡買了車,別人也會來麻煩一下她,她性格和我不一樣,從不覺得這是一種麻煩,認為別人來找你幫忙,那是看得起你,是跟你關係好,她樂意,我自然不會說什麼,
但是,就在前幾天,她打電話給我,無比委屈,夾雜著氣憤。
大概在一個星期前,隔壁童叔叔家的孫子晚上突然嘔吐發燒,他們的兒子媳婦都不在家,打電話給我媽,希望能送他們去一下醫院。我媽二話不說,連忙叫起來我爸,把童叔叔家的兒子送到醫院。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就算是陌生人,遇到這樣的事,出於人道主義精神,也應該幫忙一下。但中間發生了一個插曲,
但是前兩天,我媽無意中聽到童叔叔一家對別人說:孩子頭上撞了好大一個包,
我媽在電話裡激動地說:“我們是故意的嗎?大半夜的不睡覺送他們去醫院還落埋怨,我招誰惹誰了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認識這麼多年,第一次發現他們這麼不講道理,以後別來往了。”
這事在彼此心裡有了芥蒂,兩家的關係大不如前,估計也很難再恢復,這樣的事在小縣城裡從不鮮見。
03
從小這些事見多了,讓我學會了如何規避這種人情往來中的風險,也讓我明白:欠什麼,都不要欠人情。因為欠任何東西,你都可以等價償還,唯有人情,一旦欠下,很可能終身都還不清。
我有位同學結婚買房,以他的能力付個首付沒有問題,但按揭需要付二十幾萬利息,他想來想去很肉疼這些利息,就決定向家族裡的親戚朋友借錢,全款買下房子,這樣就不用支付利息了。
確實,親戚朋友都沒有問他要利息,此舉省下了20多萬利息。
幾年後,他開始做生意,做得風聲水起,很快積累了不菲的身家。然而,麻煩也隨之而來,曾經借錢給他的親戚們,一旦有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曾經受過恩惠,理當回報,對於親戚們的要求,也儘量滿足。
但是,沒過多久,他就覺得吃不消了,親戚太多,不是今天這個有需要,就是明天那個有需要,老婆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有苦說不出,一旦拒絕,就是忘恩負義,整個家族的唾沫就夠他受的。更令他悔不當初的是,有些親戚倒不找他借錢,而是要求他辦事,不是為這個表弟找份工作,就是給那個表妹介紹個去處,於是,他欠下了更多人情。
老婆埋怨他:“當初自己按揭好好的,你非得去找人借錢,這下好了吧,我們搭進去的錢和人情,都快上百萬了,而且,還看不到頭,看他們的架勢,要麼我們落魄,要麼我們死了,否則就沒完沒了了。”
他無言以對,暗自悔恨。同學聚會時,他無比沉痛地對我們說:“這世上最傻逼的一種行為就是,明明自己花錢可以解決的事,偏要去找親戚朋友,然後一輩子都還不清。”
這樣的事在小縣城裡從不鮮見。
03
從小這些事見多了,讓我學會了如何規避這種人情往來中的風險,也讓我明白:欠什麼,都不要欠人情。因為欠任何東西,你都可以等價償還,唯有人情,一旦欠下,很可能終身都還不清。
我有位同學結婚買房,以他的能力付個首付沒有問題,但按揭需要付二十幾萬利息,他想來想去很肉疼這些利息,就決定向家族裡的親戚朋友借錢,全款買下房子,這樣就不用支付利息了。
確實,親戚朋友都沒有問他要利息,此舉省下了20多萬利息。
幾年後,他開始做生意,做得風聲水起,很快積累了不菲的身家。然而,麻煩也隨之而來,曾經借錢給他的親戚們,一旦有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曾經受過恩惠,理當回報,對於親戚們的要求,也儘量滿足。
但是,沒過多久,他就覺得吃不消了,親戚太多,不是今天這個有需要,就是明天那個有需要,老婆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有苦說不出,一旦拒絕,就是忘恩負義,整個家族的唾沫就夠他受的。更令他悔不當初的是,有些親戚倒不找他借錢,而是要求他辦事,不是為這個表弟找份工作,就是給那個表妹介紹個去處,於是,他欠下了更多人情。
老婆埋怨他:“當初自己按揭好好的,你非得去找人借錢,這下好了吧,我們搭進去的錢和人情,都快上百萬了,而且,還看不到頭,看他們的架勢,要麼我們落魄,要麼我們死了,否則就沒完沒了了。”
他無言以對,暗自悔恨。同學聚會時,他無比沉痛地對我們說:“這世上最傻逼的一種行為就是,明明自己花錢可以解決的事,偏要去找親戚朋友,然後一輩子都還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