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大學的時間花在哪兒?大學生應有的目標規劃

大學的時間花在哪兒
人生能不能規劃,是有爭議的。
有人認為變數太多,計畫趕不上變化,規劃了也沒有意義。然而,若你較早就有明確的長遠目標,始終記得把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每件事,都轉化為更接近人生目標的階梯,那仍然可以在變化無常中保留一分從容自在。
而生活中總有一些相對穩定的階段,比如進大學讀書,只要沒有主動或被迫退學,大體上接下來四五年,你都會在這所學校就讀。這樣的階段,完全可以規劃。

有明確的目標,大學幾年就會容易規劃。幾年前偶然見過一位小夥子,當時他剛剛大學畢業一年,也就是23歲左右。然而談起他的大學四年,實在讓人印象深刻。他就讀的並非名校,學校的名字我聽過就忘了,專業大抵是很普通的市場行銷之類。不同處在於,這位南方小夥子很早就清楚地知道,他未來的目標是要自己創業,如果去打工,也一定服務于創業這個目標,這大約受他父親做生意的影響。
於是,他整個大學都圍繞著未來如何創業而展開——功課之外,他打過很多份工。每份工只做兩三個月,他就離開,去做下一份工。他打工原本不是為了掙錢,而是去瞭解別人如何經營一門生意。
當你目標如此明確又用心去瞭解時,哪怕從基層做起,幾個月下來也可以弄清不少門道。到讀完大學,他已經打了10份以上的工,換了10多家不同企業(可能還分屬於多個不同行業),
這樣的積累,和普通應屆畢業生是不一樣的。即便如此,他的創業並沒有一帆風順,跟著社會流行做的商業計畫書,被父親一把撕掉過。後來他在家鄉發現盈利點,動用所有資源搭起了第一個平臺後,他的選擇仍出人意料——不是在那裡做老闆,而是聘了一位大學同學為他管理公司,他自己則去了一家服裝公司做銷售,說是為了掌握那家公司的銷售模式以及人才培養模式。
他不是我見過的最成功的創業者,然而實在是一位有心人。
對大學新生來說,若還沒有目標,那在大學裡求知識、求友誼、求愛情的同時,很重要的一件大事,是為自己找到長遠目標。真正的目標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單單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也不是為了迎合社會流行。若你對某些事情某些學科有濃厚的興趣,那非常好,遵從內心的指引就夠了。即使你覺得從來沒有喜歡過什麼熱愛過什麼,
甚至從來沒有過夢想,也無須停留在一片茫然中,上大學正是多方嘗試、去探求熱情所在的好機會:各種必修課或選修課,各種社團活動社會實踐興趣小組,跟師長或學長們多交流,找機會實地觀察和瞭解某些行業的從業者怎樣工作……一些職業興趣類的測評也會有所幫助,至少,可以弄清你是喜歡跟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跟數位、機械打交道。
找到熱情所在,能激發你長久的內在動力源;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養成相應的能力,則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時間。有明確的目標或方向時,不難找到若干榜樣人物:有誰已經實現了你的目標?或正在你嚮往的領域大展身手的?去瞭解哪些素質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然後跟自己的現狀做個對比,那你未來5年8年10年的能力發展計畫就差不多出來了。單是弄清哪些因素幫助榜樣人物獲得成功這個過程,也會對你的思維訓練、把握重點、創造性解決問題等能力大有幫助。
如果你暫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或方向,可以在一些通用能力上下功夫:主動性、影響力、團隊精神、服務意識……若想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則要注意溝通交往能力和情商的培養。有規劃有計劃,不是尋求一切都要在掌控之中,容不得半點兒變動,而是同時也做好心理準備,不執著於預期,學會靈活應變。單純做事,比較容易規劃和安排;與人相處上,經常需要靈活性。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作者的兒子深得父親思想的精髓,很擅長給自己定目標、做時間表,不過有一天,計畫出了漏子:他的時間表上有一項,是花15分鐘時間打電話通知女朋友分手。不料女孩兒實在是震驚得難以接受,結果那個電話打了1個半小時。之後的其他事情,自然也都要往後拖。——靈活和彈性,同樣是一項重要的通用能力。
進入大學,有了大好機會開始認識世界,追求真理和智慧,也有了大好機會認真瞭解自己、學習自我管理。目標明確,有利於你圍繞目標揚長避短,這比在抱怨不滿中混日子要積極主動,比漫無目的地跟風、盲目考證要集中火力。
大學的時間花在哪兒,明眼人是不難看出來的。記得為一所高校做“職業規劃”講座之後,學校的職業指導老師私聊時直言不諱地評價,剛才互動過程中,哪幾個學生是非常有心且頭腦清醒,很可能畢業一兩年後便會回來為所在機構甄選這些學弟學妹的,哪些是懵懵懂懂,看來只會被挑選的……
目標、規劃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一個人如果心態夠好心胸開闊生性豁達,可以把整個人生看成一場旅行或探險,內心不受境遇的高低起伏所擾,不管走到哪裡遇見什麼人,都能激情四射盡享生命,那麼,有無規劃根本無所謂。不過,若你還沒到這般境界,還關心安身立命討生活,那麼目標、規劃這類俗事兒,有助於管理好你的精力和時間。
尋找長遠目標、做好規劃的真正意義,其實是開始逐漸拿回生活的主動權,從大學開始,學習管理好自己,成為你生活的主人。很多學生在中小學階段習慣了被管理被安排,進了大學有了相對的自由之後,反而茫然不知所措。曾聽從名校畢業即將赴美留學的學生感歎:在國內都是老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現在要出去讀研了,還真發怵!
這聽著讓人有些悲哀。現實中只知道聽從安排的學生還真不少,你們打算何時學習超越自我,何時學會為自己負責任,去創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呢?如果你們真想為自己盡力,那麼,找到長遠目標,做相應規劃,會是很好的切入點。

找到熱情所在,能激發你長久的內在動力源;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養成相應的能力,則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時間。有明確的目標或方向時,不難找到若干榜樣人物:有誰已經實現了你的目標?或正在你嚮往的領域大展身手的?去瞭解哪些素質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然後跟自己的現狀做個對比,那你未來5年8年10年的能力發展計畫就差不多出來了。單是弄清哪些因素幫助榜樣人物獲得成功這個過程,也會對你的思維訓練、把握重點、創造性解決問題等能力大有幫助。
如果你暫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或方向,可以在一些通用能力上下功夫:主動性、影響力、團隊精神、服務意識……若想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則要注意溝通交往能力和情商的培養。有規劃有計劃,不是尋求一切都要在掌控之中,容不得半點兒變動,而是同時也做好心理準備,不執著於預期,學會靈活應變。單純做事,比較容易規劃和安排;與人相處上,經常需要靈活性。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作者的兒子深得父親思想的精髓,很擅長給自己定目標、做時間表,不過有一天,計畫出了漏子:他的時間表上有一項,是花15分鐘時間打電話通知女朋友分手。不料女孩兒實在是震驚得難以接受,結果那個電話打了1個半小時。之後的其他事情,自然也都要往後拖。——靈活和彈性,同樣是一項重要的通用能力。
進入大學,有了大好機會開始認識世界,追求真理和智慧,也有了大好機會認真瞭解自己、學習自我管理。目標明確,有利於你圍繞目標揚長避短,這比在抱怨不滿中混日子要積極主動,比漫無目的地跟風、盲目考證要集中火力。
大學的時間花在哪兒,明眼人是不難看出來的。記得為一所高校做“職業規劃”講座之後,學校的職業指導老師私聊時直言不諱地評價,剛才互動過程中,哪幾個學生是非常有心且頭腦清醒,很可能畢業一兩年後便會回來為所在機構甄選這些學弟學妹的,哪些是懵懵懂懂,看來只會被挑選的……
目標、規劃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一個人如果心態夠好心胸開闊生性豁達,可以把整個人生看成一場旅行或探險,內心不受境遇的高低起伏所擾,不管走到哪裡遇見什麼人,都能激情四射盡享生命,那麼,有無規劃根本無所謂。不過,若你還沒到這般境界,還關心安身立命討生活,那麼目標、規劃這類俗事兒,有助於管理好你的精力和時間。
尋找長遠目標、做好規劃的真正意義,其實是開始逐漸拿回生活的主動權,從大學開始,學習管理好自己,成為你生活的主人。很多學生在中小學階段習慣了被管理被安排,進了大學有了相對的自由之後,反而茫然不知所措。曾聽從名校畢業即將赴美留學的學生感歎:在國內都是老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現在要出去讀研了,還真發怵!
這聽著讓人有些悲哀。現實中只知道聽從安排的學生還真不少,你們打算何時學習超越自我,何時學會為自己負責任,去創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呢?如果你們真想為自己盡力,那麼,找到長遠目標,做相應規劃,會是很好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