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坦蕩做人,坦蕩是一種大度寬容

坦蕩是一種大度寬容。心底無私天地寬,做人坦蕩快樂多。

人生冷暖,世事無常。丟掉那份虛偽,摒棄那些顧慮,忘卻那些煩惱,勤懇做事,坦蕩做人,乃人生之智慧。

《論語 述而》中孔子有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其意思就是說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然而,人活在世上能做到心底坦蕩卻非易事,人什麼時候活的坦坦蕩蕩,

生活大概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若真能活得坦蕩,那就活的就很幸福了。

怎樣才算活的坦蕩?一百人有一百個答案,歸根結底,我以為坦蕩就是一種平和的心態,無論何事何物中都能保持一種平衡,不受世間風雲繁雜種種所羈絆。然而,人生活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功名利祿的誘惑,自身妄念的貪婪,都會象洪水猛獸一樣嘶殺、咆哮、奔騰著,無休無止。稍不留心,

反受其害,想躲又怎麼能躲得開呢。因此要坦蕩為人,就要清除心中的魔障,時時打掉意識中的妄念,盡可能避開世間外部的世事紛擾,以平心靜氣,平視正直地立於這個世界上,不因貪圖而傾斜,不因好惡而晃動,不因喜樂而忘形,因而吃得香,覺睡得甜,不做虧心事,也就不怕半夜鬼叫門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坦蕩是一個人內在的、深不見底的心態起作用,而萬念侵入心,又怎麼能令人坦蕩,
不坦蕩就流於浮躁,浮於猜疑,混亂了心智,喪失了信念,削弱了精力,畏於危難而心中鬱結不能自拔,因此說坦蕩做人就是走正路,不歪不邪,不媚不惑,不膽小怕事,也不妄自菲薄,顯而易見,坦蕩是做人的一種陽光通路和正能量。

人生冷暖,世事無常。坦蕩做人,就是一種包容萬象,寵辱而不驚的內在品質的最好體現。坦蕩是建立在一個人心胸是否寬廣的境界之上的,

其要求之高,是因為它必須時時、處處產生於人們的心裡、感受、精神、行為裡,總是和許多的聖潔與豁達、醒悟為伴。坦蕩決不是不敢評人短長,不是老好人主義,更不是委屈求全,但也不是求全責備,以自我為中心的自以為是;坦蕩是一種開朗後的空靈、一種智慧,一種玄妙的自我體驗。它雖然不能產生物質,卻有著比物質更能使人感到可以信賴、可以接近、可以抵制一切殃禍的力量。

坦蕩裡藏著豐富的人生玄機,人生面對困境、挫折時,會給人帶來突然的頓悟,豁然的敞亮。因此坦蕩對每個人而言,也是在處於危難與窮途末路中的一種自我保護。坦蕩是抓不到,摸不著,心不存,外表也不顯,但它卻不偏不倚、不枉不縱地與你渾為一體。在岐途中,陪伴我們的生死大事裡,它能讓我們迷茫中看到路標,險惡處轉危為安。人在失意時能做到坦蕩,不僅能掃除陰霾悲涼的怨氣,還能使人不失立場,不因失意而精神桎梏,一切還可以從頭來過;人在得意時能做到坦蕩,不僅能不沾染傲躁,還能防止滑入自我迷信,自我膨脹之沼澤裡,避免了隨之而來的災禍,從而使人更加的暢順;人在平日裡能做到坦蕩,一場煩惱、憂慮、冷暖、善惡,都會被一一觀照,了然清明,自我矯正尺寸、成其善、全其美,萬事不再困難。因此,一個坦蕩的人,時時刻刻會有一種山欲傾而不驚,水欲覆而不慌的意境,生能坦蕩,死而坦淡,於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學會了坦蕩,也就學會了無憂、無驚、無懼、無焦、無慮,也就學會了覺悟的契機,彌合了遺漏,就會獲得一種大鬆馳、大平穩、大快意、大自由的一種狀態。失勢時腰板不彎,得勢時變得更加謙和禮讓,甚至坦蕩做人就是一種大智若愚,一種人生的大成就,一種通向成功的極好路線,更是做人、齊家、平天下的一種精神瑰寶。
延伸閱讀:

古今中外關於做人的名言語錄
不僅能掃除陰霾悲涼的怨氣,還能使人不失立場,不因失意而精神桎梏,一切還可以從頭來過;人在得意時能做到坦蕩,不僅能不沾染傲躁,還能防止滑入自我迷信,自我膨脹之沼澤裡,避免了隨之而來的災禍,從而使人更加的暢順;人在平日裡能做到坦蕩,一場煩惱、憂慮、冷暖、善惡,都會被一一觀照,了然清明,自我矯正尺寸、成其善、全其美,萬事不再困難。因此,一個坦蕩的人,時時刻刻會有一種山欲傾而不驚,水欲覆而不慌的意境,生能坦蕩,死而坦淡,於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學會了坦蕩,也就學會了無憂、無驚、無懼、無焦、無慮,也就學會了覺悟的契機,彌合了遺漏,就會獲得一種大鬆馳、大平穩、大快意、大自由的一種狀態。失勢時腰板不彎,得勢時變得更加謙和禮讓,甚至坦蕩做人就是一種大智若愚,一種人生的大成就,一種通向成功的極好路線,更是做人、齊家、平天下的一種精神瑰寶。
延伸閱讀:

古今中外關於做人的名言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