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該如何教育?衝動爸和理智媽的故事
知乎上有不少媽媽這樣留言:“教育孩子累死了,孩子不聽話,又處處與大人作對,凶他情況會變得更糟,到底該怎麼辦呢?”
以下是知乎網友“知心老師”的回答:
先給大家看一個《衝動爸和理智媽》的故事!
圖圖是個6歲的小男孩,跟很多小朋友一樣,都是對寫作業不盡上心,有時候甚至敷衍了事。
這一天,衝動爸回家後從圖圖身邊經過,一眼看到圖圖作業本上東倒西歪的漢字,就跟圖圖說“不能這樣寫作業!”,還要求圖圖重新寫一遍,
過了一會,衝動爸再次走到圖圖身後,沒想到作業寫得比第一次更加糟糕,一生氣,衝動爸又將圖圖寫了半頁的作業撕掉了,圖圖這次像一隻發狂的小牛犢,將整本作業本和鉛筆都丟盡了垃圾桶,憤怒地大喊著說:“不寫了!”
理智媽這時剛好下班回到家,看到氣鼓鼓的兩父子,撿起地上被撕掉的作業一看明白了一切,“圖圖,你真的不想寫作業嗎?”理智媽試探著問。
“真的不寫了!以後都不寫!”圖圖氣呼呼地回應,一看就知道是在故意賭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圖圖以後都不寫作業,那麼媽媽正式收回圖圖寫作業的權利,你以後都不用寫作業啦!”理智媽將圖圖的作業本和鉛筆從垃圾桶拿起來,
圖圖著急了,不寫作業會被老師公開批評、還會懲罰寫更多的作業,這個圖圖很清楚,“媽媽,我寫我寫,我要寫作業!”
見到孩子的對立情緒緩和下來了,理智媽說:“你剛才是在試驗‘不認真寫作業’和‘認真寫作業’的區別嗎?”
圖圖愣了一下,隨即笑了,對立情緒完全消失,“是的,媽媽!”
其實,跟大人一樣,孩子有時候也需要臺階下。
“那你試驗出來了嗎?認真寫作業好還是不認真寫作業好?”
“當然是認真寫作業好!”
“那媽媽相信圖圖以後都會認真寫作業了是不是?”
圖圖一本正經地點頭,隨後認真地重新完成了作業。
大家是否想到了這樣的一個寓言故事?
原野上走來一位身穿外套的老人,寒風和太陽比賽,
對孩子的教育也需要這樣的智慧。大多數父母經常喜歡使用的是“衝動爸”的手段,以強迫打壓的方式讓孩子順從就範,殊不知會引致孩子更大的抵觸;相反,順著孩子的脾性,以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導,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日常生活中,“衝動爸”的影子無處不在,看看你是否也踏了“衝動爸”的後塵?
情景1:
“不能在屋裡打球!”說了三遍,孩子仍舊裝作沒看見,媽媽惱了,一把搶過孩子手裡的球,孩子哇哇大哭。
試試這樣做是否更好:“外面的天氣真不錯,我們到外面打球應該更好玩!”孩子會非常樂意跟隨你前去。
情景2:
“不能在沙發上亂蹦亂跳!”孩子仍舊沉浸在跳躍的歡樂中。
試試這樣做是否更好:“你是在跳舞嗎?在地上跳,媽媽能更清楚地看到寶寶美麗的舞姿呢!”
孩子開心的答應了!
情景3:
“不要在牆上亂畫!”孩子依舊我行我素。
試試這樣做是否更好:“寶貝畫畫真好,如果畫在白紙上會更漂亮,我們試試看?”
情景4:
“不許看電視,立即關掉!”孩子仍舊盯著電視目不轉睛。
試試這樣做是否更好:“我們關掉電視,來做一場有趣的遊戲吧,你一定會喜歡!”
很多父母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聽話,總是跟自己作對,甚至不理人。其實最應該反省的是父母自己——“我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操縱孩子?”並不是孩子聽不到,而是他們反感于父母的強迫、強勢和毫無商量的餘地,當他們聽到父母這類“不”字眼就已經堵上了溝通的大門,但他們卻無力反抗,性格溫和的孩子往往會採取沉默或哭鬧來表示抗拒,暴躁的孩子往往採取破壞性的對抗行為。
最後,提醒一下各位父母,有美國教育機構研究證明:總以命令方式跟孩子溝通的家庭,會阻礙了孩子的智力發展,會損耗掉幼兒出生時的智力優勢。
所以爸媽們,請嘗試從今天起,拋棄“不能”、“不許”、“不行”等命令式的字眼,用欣賞的目光跟孩子說話,並且以建議性的話語,當個“理智媽”型的父母,孩子會更加樂意接受。
順著孩子的脾性,以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導,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日常生活中,“衝動爸”的影子無處不在,看看你是否也踏了“衝動爸”的後塵?
情景1:
“不能在屋裡打球!”說了三遍,孩子仍舊裝作沒看見,媽媽惱了,一把搶過孩子手裡的球,孩子哇哇大哭。
試試這樣做是否更好:“外面的天氣真不錯,我們到外面打球應該更好玩!”孩子會非常樂意跟隨你前去。
情景2:
“不能在沙發上亂蹦亂跳!”孩子仍舊沉浸在跳躍的歡樂中。
試試這樣做是否更好:“你是在跳舞嗎?在地上跳,媽媽能更清楚地看到寶寶美麗的舞姿呢!”
孩子開心的答應了!
情景3:
“不要在牆上亂畫!”孩子依舊我行我素。
試試這樣做是否更好:“寶貝畫畫真好,如果畫在白紙上會更漂亮,我們試試看?”
情景4:
“不許看電視,立即關掉!”孩子仍舊盯著電視目不轉睛。
試試這樣做是否更好:“我們關掉電視,來做一場有趣的遊戲吧,你一定會喜歡!”
很多父母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聽話,總是跟自己作對,甚至不理人。其實最應該反省的是父母自己——“我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操縱孩子?”並不是孩子聽不到,而是他們反感于父母的強迫、強勢和毫無商量的餘地,當他們聽到父母這類“不”字眼就已經堵上了溝通的大門,但他們卻無力反抗,性格溫和的孩子往往會採取沉默或哭鬧來表示抗拒,暴躁的孩子往往採取破壞性的對抗行為。
最後,提醒一下各位父母,有美國教育機構研究證明:總以命令方式跟孩子溝通的家庭,會阻礙了孩子的智力發展,會損耗掉幼兒出生時的智力優勢。
所以爸媽們,請嘗試從今天起,拋棄“不能”、“不許”、“不行”等命令式的字眼,用欣賞的目光跟孩子說話,並且以建議性的話語,當個“理智媽”型的父母,孩子會更加樂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