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薈萃明代之前先聖前賢有關個人品德修養、修身養性、安身立命論述精華的《明心寶鑒》裡有一段話:心安茅屋穩,
身要安,性要定,當然首要心安。“天聽寂無音,蒼蒼何處尋?非高亦非遠,
喧囂的社會裡,人心多處於浮躁之中。碰到芝麻綠豆大的事情就自亂陣腳,慌亂憤怒懷疑等等情緒,就足以讓人茶飯無心,食不知味。即使山珍海味當前,還是食難下嚥,哪裡還吃得出飯菜香?只因心不安定,
或許,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說法:“住茅屋便身安穩,菜根香讓人性安定。”人類文明進化到如今,許多人已經開始反思並嘗試,如何在過度開發的環境中,再度返璞歸真回歸自然。
古哲賢士在仕途中極度疲憊和厭倦後,往往會選擇清閒的隱居,或登山擇屋,
身處現代城市喧囂中的我們,其實更嚮往“小隱”的生活,蓋一間茅屋,在清山和秀水的夾角,種一田茶樹,在種茶和品茶中找到生命的座標。
然而,嚮往終歸是嚮往。人就是這樣,行動永遠也趕不上思維,如果真正給你小隱的生活,我們又有幾人會去選擇那返璞歸真的生活呢?那只是依附在我們心中另一個自我的一種憧憬和遐想吧!
小隱隱於身,大隱隱於心,心若安定,身在哪裡又有何妨?既然小隱難隱,那就讓我們去嘗試身雖居鬧市,以小隱之心成就大隱之心境——心安性定!
一個人穿得樸素整潔,何必豔光照人?吃得三餐飽腹,何須山珍海味?住得防風避雨,天倫得以團圓,何須高樓大廈?行得健步如飛,何須鮮車駑馬?
內心不安寧的人總喜歡向外攀緣,盲目地追求名利財色,而且“這山望過那山高”,比來比去始終沒完沒了。如果能將這攀緣的心收回來,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上,心自然能安能靜。儒家說:“萬物靜觀皆自得。”靜得下來的人,生活一定會過得很充實、很有義意。相反,不能向內觀照、一味地向外追逐名利的人,則永遠活在空虛與煩惱中。
一代偉人毛澤東說過“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物欲橫流的現代,人如果能放棄功名利祿等各種欲念,冷卻人世間的奔競追逐,心安性定,不張揚、不虛浮,默默地堅守自己心靈的菜根香,就能長存其鳶飛魚躍、活活潑潑的天性,淡然從容,以一份精神上的淡然空靈而遺世獨立,笑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何須山珍海味?住得防風避雨,天倫得以團圓,何須高樓大廈?行得健步如飛,何須鮮車駑馬?
內心不安寧的人總喜歡向外攀緣,盲目地追求名利財色,而且“這山望過那山高”,比來比去始終沒完沒了。如果能將這攀緣的心收回來,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上,心自然能安能靜。儒家說:“萬物靜觀皆自得。”靜得下來的人,生活一定會過得很充實、很有義意。相反,不能向內觀照、一味地向外追逐名利的人,則永遠活在空虛與煩惱中。
一代偉人毛澤東說過“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物欲橫流的現代,人如果能放棄功名利祿等各種欲念,冷卻人世間的奔競追逐,心安性定,不張揚、不虛浮,默默地堅守自己心靈的菜根香,就能長存其鳶飛魚躍、活活潑潑的天性,淡然從容,以一份精神上的淡然空靈而遺世獨立,笑對人生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