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走彎路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走彎路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何天平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張插畫,
我有一個朋友,屬於少年時期的天才。高中時,學校特批他一段時間內不用上課,去山裡看猴子(後來我才知道這也是種研究方法,叫田野調查)。回來後,他把看猴子的過程做成了一個報告,得了個類似於奧賽的國際級獎項。後來也因此被保送名牌大學,念的是生物相關專業。再後來,
他也是我曾經的一個採訪物件,那期雜誌的主題大概叫“少年時的天才如今在做什麼”。出稿後,編輯悄悄給我發了條短信,帶著些扼腕歎息的口氣——“小時候多有天賦呀,現在就這樣了。”我猜想編輯多少懷抱了點“傷仲永”的態度,話語之間透出無限“泯然眾人”的遺憾。她的女兒尚小,或許多少也想到了點她的未來。
小時候,父母總是希望你用心讀書,謹慎玩耍,然後循著他們的期待長大。他們總是用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你還小,等你長大就知道了。”潛臺詞裡說的是,我批評你的那些,早在我的人生閱歷裡了,不讓你這麼做,是怕你走彎路。
可是等到我們都長大,才發現成長軌跡其實根本無法參照父母的經驗加以框定。我們就如同脫韁的野馬一般,在複雜的世界裡野蠻生長。
後來,我跟這位元採訪對象成了好朋友。那時候,我特別豔羨他的人生。我問他怎麼看待自己過去經歷的轉變,他輕描淡寫地回了句,有什麼好看待的,說得好像有多奇怪似的。
是啊,也不奇怪啊。我總在困惑自己所處的位置,回想這些年,在別人看來叫“目標明確”。中學用心地混日子,大學用心地賺錢,研究生用心地讀書,
“太清楚自己想幹嘛”和“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幹嘛”的人其實都一樣。之所以不要試圖期待或者扼殺生活的不同可能,是因為無論你怎麼做,事實上都無法改變遇見那些小徑分岔的路口。就好像我千算萬算都沒有算到,我當下的人生竟然是以傳道授業解惑為樂。
關鍵是,我們得明白,總有一個地方會被抵達。
養了一百盆多肉失敗才會知道,
昨晚有人私信問我,“完美主義者要如何去容忍生活裡的意外?”我回了句,“丟掉偶像包袱就好啦!”
走彎路這件事,從來不是錯誤。就像新車上路,多拐幾個彎總能令車磨合得更好。遺憾的是,我們總在步步為營的小心算計裡,忘記了最完美的感受就是不完美。在人生一萬億次的選擇裡,能被你記得的,還不是那些最不可能的可能嘛?
該被堅持的是,朝前走。
延伸閱讀:
昨晚有人私信問我,“完美主義者要如何去容忍生活裡的意外?”我回了句,“丟掉偶像包袱就好啦!”
走彎路這件事,從來不是錯誤。就像新車上路,多拐幾個彎總能令車磨合得更好。遺憾的是,我們總在步步為營的小心算計裡,忘記了最完美的感受就是不完美。在人生一萬億次的選擇裡,能被你記得的,還不是那些最不可能的可能嘛?
該被堅持的是,朝前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