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我們越年青,就越容易感到無聊
德國著名哲學家亞瑟·叔本華的一篇青春勵志感悟文章:我們越年青,
如果說人生前半部分的根本特點在於不知滿足地追求幸福,那麼,其後半生則充滿著不幸的惶恐。所有幸福皆為虛無縹渺之物,而所有苦難則為實實在在的東西。因而,我們畢竟都變得謹小慎微,所渴望的僅僅是少一點痛苦和那種不再被人打擾的境遇,而不是快樂。
當我們年青的時候,總是想像那些傑出人物和偉大事件會在我們的人生中,
人過四十,多數人難免產生憤世嫉俗的毛病。這是很自然的。人們都樂於從自己的性格出發去衡量他人,看到的情形是別人在思維或激情方面遠遠落後於己。所以,他有意不同他人有任何來往,於是不是喜愛孤獨,就是仇恨孤獨,或者顧影自憐。
我們青春時代的活力和歡笑,部分是出於這祥的事實:我們剛登上人生的峰巔,並不知道那邊山腳下等待著的死神。然而我們跨過山巔後,看到的只是道聼塗説的死神的真實面目。與此同時,我們躍躍欲試的神情頓時消退,這使得我們的精神突然消沉。此時,悲涼憂戚的嚴肅認真感遂壓倒了青春時節豐富多彩的愉悅。我們在青春時節,視生命為無盡的長河,毫不珍惜地消磨時光;可是,
從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個無窮無盡的遙遠未來;從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卻宛如一個非常短暫的往昔。一個人必須等到年歲已大,才可能透悟人生。青春時節,時間邁著非常緩慢的步履;因此,我們生命的第一個四分之一階段,不僅是最幸福的,而且也是最漫長的,
當生活臨近結束時,我們並不知道這到底會發生什麼。不過,為什麼在老年我們會發現所經歷之生活是如此的短促呢?因為,此時,我們對這段生活的記憶是非常之少,
在青春年少時,我們具有完整的意識;而在年老時,我們實際上只具有一半意識。我們越變老,我們就越是減少意識的程度而活著。事物在我們眼前穿過,卻不會產生任何印象,就像一件藝術作品被看過幹百次後沒有產生任何效果。我們做不得不做之事,過後,又不知道所做的究竟是些什麼。此時,由於生活本身越來越變得無意識,當社會沖向意識完全消逝的那個終點,這個過程會越發加快。由於長時間養成的接受同一物件的習慣,智慧就會變得如此精疲力盡,任何事件所產生的效果會越來越小。由此看來,孩子們的一小時比老人的一整日都漫長。因此,老人的時光,像一個下滑的圓球一樣,是作加速運動的。
我們越年青,就越容易感到無聊。兒童總是需要不停的玩耍,無論是遊戲和幹活都行。如果不讓他們這樣,他們就會陷入可怕的無聊。青年人也複如是。隨年齡增長,無聊日趨減少。我們一生“最好時光”即是在老態龍鍾之日到來之時,因為,老人雖然情感的折磨平息了,但人生之重負卻遠較青年為甚。
青年人長於直觀式的感受,老年人擅長思索追憶。因此,青春是詩歌豐收的季節,而老年則更適宜收穫哲學。同樣,在實際領域,我們青年人是由直觀感受到的和體察到的東西所決定;而在老年,是由思維中的東西所決定。
人生的前四十年適於著書立說,而後三十年宜寫些評論。
奇怪的是,只有到生命的尾聲,我們才真正聽到和領悟到我們自身和目標,尤其是同世界的關係。
老年,長於避免不幸;青年,樂於容忍不幸。青年是一個不安的年歲,而年老則是一個休整的時節。
人越老,人世之事則看得越輕。
倘我們為老年,我們無疑面臨著死神;倘我們是年青人,我們佔有著生活。問題在於:二者之中,何者更可怕;而且,生活從整體上看,並不是那種過去比未來美好的東西。《舊約傳道書》說:“死亡之日比出生之日更美好。”想長命百歲,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淺薄的念頭。有一句西班牙諺語說得好:任何人活得越長,經歷的邪惡便越多。
在青春年少時,我們具有完整的意識;而在年老時,我們實際上只具有一半意識。我們越變老,我們就越是減少意識的程度而活著。事物在我們眼前穿過,卻不會產生任何印象,就像一件藝術作品被看過幹百次後沒有產生任何效果。我們做不得不做之事,過後,又不知道所做的究竟是些什麼。此時,由於生活本身越來越變得無意識,當社會沖向意識完全消逝的那個終點,這個過程會越發加快。由於長時間養成的接受同一物件的習慣,智慧就會變得如此精疲力盡,任何事件所產生的效果會越來越小。由此看來,孩子們的一小時比老人的一整日都漫長。因此,老人的時光,像一個下滑的圓球一樣,是作加速運動的。
我們越年青,就越容易感到無聊。兒童總是需要不停的玩耍,無論是遊戲和幹活都行。如果不讓他們這樣,他們就會陷入可怕的無聊。青年人也複如是。隨年齡增長,無聊日趨減少。我們一生“最好時光”即是在老態龍鍾之日到來之時,因為,老人雖然情感的折磨平息了,但人生之重負卻遠較青年為甚。
青年人長於直觀式的感受,老年人擅長思索追憶。因此,青春是詩歌豐收的季節,而老年則更適宜收穫哲學。同樣,在實際領域,我們青年人是由直觀感受到的和體察到的東西所決定;而在老年,是由思維中的東西所決定。
人生的前四十年適於著書立說,而後三十年宜寫些評論。
奇怪的是,只有到生命的尾聲,我們才真正聽到和領悟到我們自身和目標,尤其是同世界的關係。
老年,長於避免不幸;青年,樂於容忍不幸。青年是一個不安的年歲,而年老則是一個休整的時節。
人越老,人世之事則看得越輕。
倘我們為老年,我們無疑面臨著死神;倘我們是年青人,我們佔有著生活。問題在於:二者之中,何者更可怕;而且,生活從整體上看,並不是那種過去比未來美好的東西。《舊約傳道書》說:“死亡之日比出生之日更美好。”想長命百歲,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淺薄的念頭。有一句西班牙諺語說得好:任何人活得越長,經歷的邪惡便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