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聊得來,到底有多重要?


能聊得來,到底有多重要?

作者:沐沐(非典型工科女建築師)

真的哦,找一個能隨時隨地和你聊天的人真的很難。

茫茫人海,阡陌紅塵,通訊錄上的名字幾十上百,熟悉的容顏更是成百上千,有時候,打開手機,一個一個名字的翻過去,又有幾個人能讓你安心和坦然,可以去打擾,可以去隨時隨地地暢所欲言?

M把我們幾個叫到她家。窩在她家客廳裡看貓和老鼠。我們從大學保留下來的傳統,隔一段時間重溫一下,然後一起笑得人仰馬翻。

這一次,笑著笑著,發現空氣裡夾雜著M的啜泣聲。

M跟男朋友分手了。她們相戀了高中三年,經過了一年異地戀,然後熬過了七年的異國戀。終於各自完成了學業,回到家鄉。在所有人都以為他們的愛情馬拉松要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時,他們給出的卻是一個結束字元。

M說之前異地戀,見面的時間總是很少,每一次見面都被久別重逢的喜悅占得滿當當的,很多問題都被掩蓋了。

真的要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異國的這七年,他們已經走得越來越遠。經歷了不同的事情,接觸不同的人,彼此都已經不再是當時的少男少女了。而他們對彼此的印象,更多的停留在十五歲到十八歲的懵懂期。天天膩在一起後,發現能聊得越來越少。兩個人都意識到感情發生了變化,他們守候的不是一份愛情,只是一份理想。

有時候想想七年的異國戀都熬過來了,

怎麼會聊不來呢?可是七年,人的全身細胞都更新換代一次了,他們兩個人都已經不是七前年的人了,何況他們的愛情呢?雖然半年前已經訂了婚,但是M確認自己不想為這個“愛”了十一年的人披上婚紗。

M這七年不是白等了嗎?

M只是幽幽地說:“誰的青春沒有擱淺過。我這一次擱淺了七年,我不能一直擱淺下去。找一個聊得來的人結婚,我的人生才能揚帆遠航啊。”

M多年的守候敗給了“聊得來”。

也常聽很多朋友說起來對另一半的期望:聊得來就好。若再深問,會解釋到:真的不是敷衍,聊得來,兩個人才能保持在同一頻道上。

其實不僅是愛情,友情、親情也是如此。要聊得來,感情才能深遠而長久,經得住時間和現實的考驗。

聊得來,到底有多重要?

聊得來是情懷,更是一種需要

“聊得來”說起來很簡單的三個字,實際上要找一個聊得來的伴兒一點都不簡單。曾經看過一段話:“找一個你愛與之聊天的人結婚,

當你年齡大了以後,就會發現喜歡聊天是一個人最大的優點。”一個喜歡跟你聊天、你也愛與之聊天的人,兩個人的愛情才可能得以同步和昇華。年輕的時候,以為聊得來只是一種情懷,慢慢才發現,是一種需要。

有一次熟識的朋友飯後閒聊,說起來某男的幸福生活。他笑了笑,然後很認真的說:“你們不知道,剛結婚的時候,我基本上每週都要崩潰一次。現在想想,你們嫂子這樣的人也挺好的,很容易知足,也不操心,當孩子媽了還像一個小女孩一樣,碰到什麼問題就找我,只有一句話‘怎麼辦?’她這種性格更容易快樂。”然後端起酒杯跟大家碰過,一飲而盡。

我理解不了他說的“每週要崩潰一次”是什麼意思。後來問哥哥這是一種什麼狀態。他說可能是不被理解,會崩潰。

“比如男人做一個策劃,滿心歡喜,躊躇滿志地回家跟太太說起來這次的志在必得,太太只是回答說‘差不多就行了’,或者直接岔開話題,‘晚上去哪吃飯’。男人說起來白天打球跟誰扛上了,太太只是說‘多大點事,過去了就算了……’這樣的對話若成為一種常態,人就會崩潰。完全沒有辦法溝通的節奏。都當孩子媽了,還總是會問‘怎麼辦’的太太,需要男人內心很強大,難怪你那朋友會崩潰。”

見我還是困惑,他接著說:“比如,你買了一件衣服回來滿心歡喜穿來問我好看不好看,我頭都不抬說‘多大人了還跟小女孩一樣’,你唾沫亂飛地跟我講你今天方案彙報,我回應‘真棒,走,吃飯去吧……’經常這樣,你崩潰不?男女都一樣。‘說說話’的需求不是女人的專利,男人也需要有個人能說說話。”

找一個聊得來的人說說話,是一種需要。這種需要隨時會有。所以,人總是很貪婪地需要隨時隨地能有人說說話才好。

《藝術人生》有一次訪談,朱軍問一直單身的演員王志文:“四十了怎麼還不結婚?”

王志文說:“沒遇到合適的。”

“你到底想找個什麼樣的女孩?”王志文想了想,很認真地說:“就想找個能隨時隨地聊天的。”

“這還不容易?”朱軍笑。

“不容易。”王志文說,“比如你半夜裡想到什麼了,你叫她,她就會說:幾點了?多困啊,明天再說吧。你立刻就沒有興趣了。有些話,有些時候,對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說了。找到一個你想跟她說,能跟她說的人,不容易。”

是啊,能找一個隨時隨地願意和你聊天的人,真的很難。相信有人跟我一樣,常常體會到這句話裡那種深深的難以言說的滋味。

跟朋友一起喝茶,興致很高地分享一件事情,你剛開始說,她叫服務員來續杯;再接著說,她問你有沒有帶面巾紙;再要開始說,她拿起手機回了個短信。然後你沉默了,她讓你接著說,你說“說完了”。她問你然後呢,你會回答“沒有然後了”。再也沒有分享的興致。

再比如,當你想說話的時候,拔出去一個電話,聽到的是“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人接聽,請稍後再撥。”兩三個小時之後,即便這個電話回過來,即便還是同一個人,當時的心情已經捕捉不到了,想要說的話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只能悻悻地說:“也沒什麼要緊事,就打個電話……”

聊得來,是一種來自生命本源的渴望

二站之後,很多從集中營裡出來的猶太人,選擇了自殺。集中營裡的艱難都沒有把他們打倒,也沒有擊潰他們的生存意志,但是回到家中卻受不了了。有人分析,他們從集中營裡出來之後,講自己的所受的折磨和苦難時,發現周圍的人根本理解不了,更不能感同身受,甚至對他們一遍一遍地講述那些苦難表示厭煩。最終導致精神崩潰。

身體上的痛苦人們往往是可以獨自承受的,而精神的孤獨,是一個人無法獨自排解的。這就需要說說話,需要人懂,需要跟別人、自我的深層的聯結。這種聯結,從親人那裡,朋友那裡,愛人那裡。

我上大學之後,每次回家都要跟媽媽擠到一張床上,像姐妹一樣聊天,一直聊到天亮。有時候,爸爸會叫我坐下來,我們不看電視,不吃東西,就聊天。這樣的聊天,是一種深化感情的方式,讓親情更寬廣。

為什麼大學舍友的聯繫會那麼緊密,畢業很多年還會有特殊感情?除了曾經每天同進同出,我想跟住宿舍的時候,深度臥聊有關係。路過好朋友城市,總是可以躺著聊上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不知道餓不知道困。也許長聊過之後,能記得的有效資訊並不多,但是聊的過程很享受。而跟你特別能聊的這個人,在心目中的地位也必然會不同於旁人。

戀愛中的人,更需要滿足“被接納”的渴望了,需要能一起說說話,要不然怎麼說“談”戀愛呢?做了噩夢驚醒的時候,淩晨三四點,男友在電話那頭接過電話輕聲安慰,帶著困意卻沒有不耐煩。然後聽你吱吱唔唔的講完夢。直到你拿著電話睡著了,那邊才掛掉電話安然入睡。這難道傳達的不是發自內心的接納嗎?

一直覺得人的內心在本質上是孤獨和寂寞的。我們需要一個“聊得來”的人來取暖,那種被認可和接納的感覺,便是剛剛好的溫度,溫暖我們的內心和靈魂。

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找一個“聊得來”的伴兒,陪我們一起,走過嚴冬和酷暑,走過喜悅和悲傷;一起把歲月變遷,走成一世美好。


現在想想,你們嫂子這樣的人也挺好的,很容易知足,也不操心,當孩子媽了還像一個小女孩一樣,碰到什麼問題就找我,只有一句話‘怎麼辦?’她這種性格更容易快樂。”然後端起酒杯跟大家碰過,一飲而盡。

我理解不了他說的“每週要崩潰一次”是什麼意思。後來問哥哥這是一種什麼狀態。他說可能是不被理解,會崩潰。

“比如男人做一個策劃,滿心歡喜,躊躇滿志地回家跟太太說起來這次的志在必得,太太只是回答說‘差不多就行了’,或者直接岔開話題,‘晚上去哪吃飯’。男人說起來白天打球跟誰扛上了,太太只是說‘多大點事,過去了就算了……’這樣的對話若成為一種常態,人就會崩潰。完全沒有辦法溝通的節奏。都當孩子媽了,還總是會問‘怎麼辦’的太太,需要男人內心很強大,難怪你那朋友會崩潰。”

見我還是困惑,他接著說:“比如,你買了一件衣服回來滿心歡喜穿來問我好看不好看,我頭都不抬說‘多大人了還跟小女孩一樣’,你唾沫亂飛地跟我講你今天方案彙報,我回應‘真棒,走,吃飯去吧……’經常這樣,你崩潰不?男女都一樣。‘說說話’的需求不是女人的專利,男人也需要有個人能說說話。”

找一個聊得來的人說說話,是一種需要。這種需要隨時會有。所以,人總是很貪婪地需要隨時隨地能有人說說話才好。

《藝術人生》有一次訪談,朱軍問一直單身的演員王志文:“四十了怎麼還不結婚?”

王志文說:“沒遇到合適的。”

“你到底想找個什麼樣的女孩?”王志文想了想,很認真地說:“就想找個能隨時隨地聊天的。”

“這還不容易?”朱軍笑。

“不容易。”王志文說,“比如你半夜裡想到什麼了,你叫她,她就會說:幾點了?多困啊,明天再說吧。你立刻就沒有興趣了。有些話,有些時候,對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說了。找到一個你想跟她說,能跟她說的人,不容易。”

是啊,能找一個隨時隨地願意和你聊天的人,真的很難。相信有人跟我一樣,常常體會到這句話裡那種深深的難以言說的滋味。

跟朋友一起喝茶,興致很高地分享一件事情,你剛開始說,她叫服務員來續杯;再接著說,她問你有沒有帶面巾紙;再要開始說,她拿起手機回了個短信。然後你沉默了,她讓你接著說,你說“說完了”。她問你然後呢,你會回答“沒有然後了”。再也沒有分享的興致。

再比如,當你想說話的時候,拔出去一個電話,聽到的是“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人接聽,請稍後再撥。”兩三個小時之後,即便這個電話回過來,即便還是同一個人,當時的心情已經捕捉不到了,想要說的話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只能悻悻地說:“也沒什麼要緊事,就打個電話……”

聊得來,是一種來自生命本源的渴望

二站之後,很多從集中營裡出來的猶太人,選擇了自殺。集中營裡的艱難都沒有把他們打倒,也沒有擊潰他們的生存意志,但是回到家中卻受不了了。有人分析,他們從集中營裡出來之後,講自己的所受的折磨和苦難時,發現周圍的人根本理解不了,更不能感同身受,甚至對他們一遍一遍地講述那些苦難表示厭煩。最終導致精神崩潰。

身體上的痛苦人們往往是可以獨自承受的,而精神的孤獨,是一個人無法獨自排解的。這就需要說說話,需要人懂,需要跟別人、自我的深層的聯結。這種聯結,從親人那裡,朋友那裡,愛人那裡。

我上大學之後,每次回家都要跟媽媽擠到一張床上,像姐妹一樣聊天,一直聊到天亮。有時候,爸爸會叫我坐下來,我們不看電視,不吃東西,就聊天。這樣的聊天,是一種深化感情的方式,讓親情更寬廣。

為什麼大學舍友的聯繫會那麼緊密,畢業很多年還會有特殊感情?除了曾經每天同進同出,我想跟住宿舍的時候,深度臥聊有關係。路過好朋友城市,總是可以躺著聊上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不知道餓不知道困。也許長聊過之後,能記得的有效資訊並不多,但是聊的過程很享受。而跟你特別能聊的這個人,在心目中的地位也必然會不同於旁人。

戀愛中的人,更需要滿足“被接納”的渴望了,需要能一起說說話,要不然怎麼說“談”戀愛呢?做了噩夢驚醒的時候,淩晨三四點,男友在電話那頭接過電話輕聲安慰,帶著困意卻沒有不耐煩。然後聽你吱吱唔唔的講完夢。直到你拿著電話睡著了,那邊才掛掉電話安然入睡。這難道傳達的不是發自內心的接納嗎?

一直覺得人的內心在本質上是孤獨和寂寞的。我們需要一個“聊得來”的人來取暖,那種被認可和接納的感覺,便是剛剛好的溫度,溫暖我們的內心和靈魂。

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找一個“聊得來”的伴兒,陪我們一起,走過嚴冬和酷暑,走過喜悅和悲傷;一起把歲月變遷,走成一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