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感謝母親告訴我,她曾有過的生命之愛
臺灣著名畫家、作家蔣勳講述母親的感動故事:感謝母親告訴我,
我們童年的時候,父親和母親與我的關係很深,尤其是母親。記得小時候回家,父親問我你考第幾名,我說第二名。父親就嚴厲地問,為什麼不是考第一名?當我正發抖時,我母親會一把把我抱走,說,別理你爸爸。我好感謝那樣的擁抱,彷佛把一切無法承擔的壓力都紓解了。
我常感覺母親有一雙魔術師的手:我小時候蓋的被子,是我母親親手繡出來的;人家送我母親十幾種毛線,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就跟在母親身旁,看她買菜、選韭菜、包水餃。不論買什麼菜,她總是會用食指跟大拇指的指甲掐菜,把老的地方拔掉,變成我們嘴裡最好吃的菜。
我很同情現在的小孩。我的學生不知道什麼叫做摘菜,你給他們四季豆,他們不知道要怎麼處理。
美的感受,是需要時間的。我們那個年代的父母,在生活上花了很多的時間。譬如我蓋的那床被子,現在看來多麼奢侈,因為是母親親手繡出來的,而且母親每個星期都會重新縫洗一次。
那個年代沒有洗衣機,她要到河邊去洗,拿木棒?打,被單洗完以後,用洗米水漿過,等到大太陽的時候把被單搭在竹竿上曬。我蓋被子的時候,被單上就有陽光和米漿的味道。我想現在全世界買到最貴的名牌被,大概都沒有那麼奢侈。這幾年我到日本,發現日本到現在還有人用這種方法洗被子、漿被子。這是一種生活情調,美的情調。
我覺得現在的人其實很窮,
人類的手,是一切美的起點。人類五種感官的活動,構成了美學。所謂美的感受,
我儘量學著母親的這種不慌張。在大學教書的時候,每年四月,羊蹄甲紅成一遍,上課的時候我都可以感覺到,十九、二十歲正要戀愛的年輕人,根本就沒有心聽課。我會停止上課,帶學生去花下坐一個鐘頭,聊天,或什麼都不做。
我們需要有一個這樣子的課。不是每天都要如此,而是教育者偶爾要帶孩子出去看花,去聽海浪的聲音,讓他脫掉鞋子去踩沙灘。教育不要那麼功利,要讓年輕人重新找回他們身體裡的很多的渴望。
生活的美,需要人們捨得付出時間去創造。當今的職業父母的確有很多困難,很多人覺得傭人可以取代親子關係。
我有一個朋友,爸爸已經九十幾歲,這幾年身體不好、坐在輪椅上。他請了三個傭人照顧爸爸。有一天他跟我說他累死了,下了班爸爸還抱怨。我就說,老兄,講老實話,你爸爸不需要傭人,爸爸需要你。
我們完全忘記親子的關係是什麼。我告訴朋友,你父親需要的不是醫師也不是看護,在他心靈荒涼的時刻,他需要的是你握握他的手、摟摟他的肩膀,跟他撒嬌。對上一輩如此,對下一輩亦是。
我給一個公司的員工上課。這些人多從名校畢業,平均年齡三十幾歲。他們進到這家公司以後就有股票。他們每天看著股票,如果十年內離職,股票全部報銷。所以沒有一個人敢離職,人就賣給這家公司。
這是他們認為最好的管理。這家公司到現在還一直都是獲利很好,可是同時他們也要付出代價。他們的主管很自豪地告訴我,這裡沒有人在晚上十一點以前回家,其中還有一個,八年了都沒有休假。
有一天我講課完,有人問問題,他說,“我女兒現在五歲了,您認為她應該去學小提琴還是鋼琴?”
“你是那位八年沒有休假、晚上十一點都不回家的爸爸嗎?”我問道,他點點頭。然後我給出了我的建議:“你可不可以不要關心要學小提琴還是鋼琴,趕緊回家抱抱你的女兒?”
我知道他不能理解我的這個建議,但我真的希望一個五歲的孩子能夠記住父親的體溫,將來她走到天涯海角,也能擁有很大的安慰和鼓勵。這是人的最本質的、最根本的渴望,即便我帶著走進課堂的是藝術,但我所要表達的,卻不只是藝術,還有藝術旨在傳達的生活哲學。
因此,我感謝我母親的陪伴,感謝我們一起做過的看似無聊的事情。德國浪漫主義時代的文學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是貝多芬的音樂,是海涅的詩,是尼采的超人哲學。他們共同的人生夢想是“狂飆”,“狂飆”是生命飛揚的追求。感謝母親記住了她青春時刻的熱情、愛、與狂飆的夢想,並告訴我,她曾有過的生命之愛。
根本就沒有心聽課。我會停止上課,帶學生去花下坐一個鐘頭,聊天,或什麼都不做。
我們需要有一個這樣子的課。不是每天都要如此,而是教育者偶爾要帶孩子出去看花,去聽海浪的聲音,讓他脫掉鞋子去踩沙灘。教育不要那麼功利,要讓年輕人重新找回他們身體裡的很多的渴望。
生活的美,需要人們捨得付出時間去創造。當今的職業父母的確有很多困難,很多人覺得傭人可以取代親子關係。
我有一個朋友,爸爸已經九十幾歲,這幾年身體不好、坐在輪椅上。他請了三個傭人照顧爸爸。有一天他跟我說他累死了,下了班爸爸還抱怨。我就說,老兄,講老實話,你爸爸不需要傭人,爸爸需要你。
我們完全忘記親子的關係是什麼。我告訴朋友,你父親需要的不是醫師也不是看護,在他心靈荒涼的時刻,他需要的是你握握他的手、摟摟他的肩膀,跟他撒嬌。對上一輩如此,對下一輩亦是。
我給一個公司的員工上課。這些人多從名校畢業,平均年齡三十幾歲。他們進到這家公司以後就有股票。他們每天看著股票,如果十年內離職,股票全部報銷。所以沒有一個人敢離職,人就賣給這家公司。
這是他們認為最好的管理。這家公司到現在還一直都是獲利很好,可是同時他們也要付出代價。他們的主管很自豪地告訴我,這裡沒有人在晚上十一點以前回家,其中還有一個,八年了都沒有休假。
有一天我講課完,有人問問題,他說,“我女兒現在五歲了,您認為她應該去學小提琴還是鋼琴?”
“你是那位八年沒有休假、晚上十一點都不回家的爸爸嗎?”我問道,他點點頭。然後我給出了我的建議:“你可不可以不要關心要學小提琴還是鋼琴,趕緊回家抱抱你的女兒?”
我知道他不能理解我的這個建議,但我真的希望一個五歲的孩子能夠記住父親的體溫,將來她走到天涯海角,也能擁有很大的安慰和鼓勵。這是人的最本質的、最根本的渴望,即便我帶著走進課堂的是藝術,但我所要表達的,卻不只是藝術,還有藝術旨在傳達的生活哲學。
因此,我感謝我母親的陪伴,感謝我們一起做過的看似無聊的事情。德國浪漫主義時代的文學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是貝多芬的音樂,是海涅的詩,是尼采的超人哲學。他們共同的人生夢想是“狂飆”,“狂飆”是生命飛揚的追求。感謝母親記住了她青春時刻的熱情、愛、與狂飆的夢想,並告訴我,她曾有過的生命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