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女人,如何既照顧好家庭,又兼顧好事業?


女人,如何照顧家庭,又兼顧好事業?

作者:曾焱冰(時尚媒體人,

暢銷書作者)

‘朋友圈’告訴我——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成功就是能陪伴家人;要拒絕生活外包,當你把家務都外包出去了,家庭已經只有一個空殼,名存實亡了……對於一個總在努力‘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職業女性來說,那感覺就是雖然你做了很多,但仍有人譏笑地對你說,其實你的生活一團糟,不僅負罪於生活,也虧欠了工作的。

前不久的一個早晨,家裡的保姆忽然消失了,

是的,她說她的婆婆出現了緊急狀況。而此時,我手頭的幾項工作都處於截止前的瘋狂狀態,屋裡留下一個需要照顧的三歲的孩子,丈夫在外地出差,而那一刻還需要馬上趕著去開會,晚上要加班。

看上去再美好從容的生活,也會有這樣的時刻,只要你是一個職業女性,而且,對你的職業還很看重。雖然這種狀況並不經常出現,但它一旦發生,就具有摧毀的效力。

所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你可以說得天花亂墜,但有時支撐點只是一個可以一直工作的保姆——當我給孩子做了早餐、收拾了碗盤,和她商量是穿粉紅裙子還是白色裙子,再給她收拾書包梳頭送她去幼稚園並和她拉鉤承諾媽媽會準時來接她後,飛奔到辦公室,氣喘吁吁地坐到會議桌前時,不由得感覺有點沮喪。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這一點我很早之前就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了。

對於這兩件完全背道而馳的事情,本來就是顧此失彼。因而我並不求平衡,只努力尋找一切方式讓生活順暢,比如不每件事都親力親為,而是把一部分生活交給其他人打理——找到一個讓我安心的保姆照顧孩子;把生活中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外包出去或者以更便捷的方式去解決,諸如請小時工打掃衛生、網路購物、訂購鮮花、上門美甲等等。
再比如,永遠把事情按重要程度排列出順序——工作忙時,就不著急一定要回家給孩子講故事或帶她去野餐;全心陪伴孩子時,也不去電腦上查看郵件、看手機或計較那一刻房間裡是不是淩亂不堪。又比如,我也不會要求自己事事完美,而只是重要的事盡力做到最好。我覺得我已經摸索到了秘笈,並且,這和很多願意坦誠地去談這個問題的成功人士所總結出的方法如出一轍,
但依然不能阻止生活因意外情況發生而變得瞬間失衡。

但這都不是最要命的。更雪上加霜的是,當我在下午四點半準時出現在學校門口,履行對女兒的諾言接她放學,之後把她安頓在朋友家玩耍,又迅速趕回辦公室和同事一起加班,在路上時,我隨手翻了翻朋友圈,裡面卻告訴我——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成功就是能陪伴家人;要拒絕生活外包,當你把家務都外包出去了,家庭已經只有一個空殼,名存實亡了……

要承認,在那一瞬間,就像被人打了一個嘴巴,想大哭一場。那感覺是雖然你做了很多,很努力地想做好一切,但仍有人譏笑地對你說,其實你的生活一團糟,不僅負罪於生活,也虧欠了工作的。

這也是大多數職業女性內心焦慮不安的根源。在工作上,她們不希望因為自己有家庭和孩子的牽絆而被人看低,怕被人背後戳脊樑說,能指望那個家庭婦女幹什麼呢?但同時,當她們刷朋友圈看到全職在家的女友一日三餐親自下廚做出豐盛的美食,早晨又佈置了精緻的插花,還可以時不時就帶孩子說走就走,去國外旅行時,又會覺得深深地愧對家庭和子女,不禁幽怨地說,再加班孩子就要長大了……

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麗·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會拿自己工作上的努力程度和同事(常常是男性)做對比,而他們所做的家務卻比我們要少得多;然後我們又拿自己在家裡的努力程度與那些全職媽媽們做對比。”作為職業女性,尤其還是母親,可以說百分之百有過因為工作而對家庭感到自責的時刻,我們無法活得心安理得,總拿各種指標來衡量對比自己的生活,這也正是我們總覺得自己難以接近“好生活”的原因。

‘照顧家庭和孩子’與‘追求事業努力工作’,這些事情存在衝突,但最激烈衝突的並不是時間上的分配,而是內心的掙扎。生活並不會靜置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情感也不會在一日之內坍塌,我們需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數量,而是生活的智慧。

那麼好吧,辭職也許是一個選擇。去做一個百分之百照顧家庭的全職太太,會不會就心安理得,過上好生活了?

曾經還真的很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我很清楚,對自己來說,生活的美感和滿足感不僅來源於家庭生活和風花雪月,也同樣存在於對“事業”的成就感,或者說都算不上“事業”,只是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以及具有一個“社會角色”的滿足感。

既然這樣,就要接受“不能時刻親自照顧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隨時陪伴在家人身邊”,並且還需要繼續把家務“外包”出去。是的,我做不了兩份全職工作,也不可能做到一切,我可以坦然對自己生活中的“忙”和“混亂”買單,但是,也依然會嘴硬,我的家庭生活並沒有只剩下一個空殼。

作為一個每週工作50個小時左右的職業女性,雖然不能親手給家人做每餐飯,但每當週末,我為家人精心準備的餐飯足以讓他們感到幸福;出差在外時不能陪女兒,每天給她講睡前故事,可那些很認真和她在一起的一小時、一天或一個假期,同樣陪伴了她的成長。“照顧家庭和孩子”與“追求事業努力工作”,這些事情存在衝突,但最激烈衝突的並不是在時間上的分配,而是在內心的掙扎。生活並不會靜置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情感也不會在一日之內坍塌,我們需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數量,而是生活的智慧。在心裡肯定自己的選擇,承認其帶來的缺失,並在生活中不斷調整,找到更好的選擇,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

後來,當我從壞情緒中緩了過來(用了大概一個小時吧),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時,便感到了釋然。對我來說“好的生活”是這樣的——

早晨起來和女兒一起吃早餐,送她上學;給自己買杯咖啡,然後在辦公室完成一天的工作;晚上能和家人一起晚餐,即使不能,也要在女兒睡覺前趕回家,和她一起玩一個遊戲、讀三四本故事;等她睡了,我還能回到電腦前,寫一寫自己的文章。而週末的時候,要完整地陪家人一起度過,好好做飯,享受甜美的歡聚時光;每年的假期可以保證全部休完,並和家人一起安排旅行。遇到需要長時間加班、出差或獨自旅行的時候,可以安頓好家裡,心無旁騖,既不為缺席那一刻的家庭生活而自責,也沒有後顧之憂。

那麼,究竟什麼時候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呢?當然,我不能指望它在一天之內實現,也不會讓它成為每天苛責自己的律條。雞飛狗跳的日子還會不斷出現,那就讓它繼續吧,只要在未來一兩年的時間內(根據生活的變化,一兩年調整一次設定最為合理),生活與工作,個人與家庭能達到總帳“收支平衡”,就已經很好了。

我們喜歡談論成功,給成功下定義,但實際上,成功既不單純的是可以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也不是簡單的能陪伴家人,如果非要給成功下一個定義,我更希望是桑德伯格女士所說的那句——成功,是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並且接受它們。是的,心安理得的生活,才能讓我們更接近幸福。
家庭已經只有一個空殼,名存實亡了……

要承認,在那一瞬間,就像被人打了一個嘴巴,想大哭一場。那感覺是雖然你做了很多,很努力地想做好一切,但仍有人譏笑地對你說,其實你的生活一團糟,不僅負罪於生活,也虧欠了工作的。

這也是大多數職業女性內心焦慮不安的根源。在工作上,她們不希望因為自己有家庭和孩子的牽絆而被人看低,怕被人背後戳脊樑說,能指望那個家庭婦女幹什麼呢?但同時,當她們刷朋友圈看到全職在家的女友一日三餐親自下廚做出豐盛的美食,早晨又佈置了精緻的插花,還可以時不時就帶孩子說走就走,去國外旅行時,又會覺得深深地愧對家庭和子女,不禁幽怨地說,再加班孩子就要長大了……

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麗·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會拿自己工作上的努力程度和同事(常常是男性)做對比,而他們所做的家務卻比我們要少得多;然後我們又拿自己在家裡的努力程度與那些全職媽媽們做對比。”作為職業女性,尤其還是母親,可以說百分之百有過因為工作而對家庭感到自責的時刻,我們無法活得心安理得,總拿各種指標來衡量對比自己的生活,這也正是我們總覺得自己難以接近“好生活”的原因。

‘照顧家庭和孩子’與‘追求事業努力工作’,這些事情存在衝突,但最激烈衝突的並不是時間上的分配,而是內心的掙扎。生活並不會靜置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情感也不會在一日之內坍塌,我們需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數量,而是生活的智慧。

那麼好吧,辭職也許是一個選擇。去做一個百分之百照顧家庭的全職太太,會不會就心安理得,過上好生活了?

曾經還真的很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我很清楚,對自己來說,生活的美感和滿足感不僅來源於家庭生活和風花雪月,也同樣存在於對“事業”的成就感,或者說都算不上“事業”,只是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以及具有一個“社會角色”的滿足感。

既然這樣,就要接受“不能時刻親自照顧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隨時陪伴在家人身邊”,並且還需要繼續把家務“外包”出去。是的,我做不了兩份全職工作,也不可能做到一切,我可以坦然對自己生活中的“忙”和“混亂”買單,但是,也依然會嘴硬,我的家庭生活並沒有只剩下一個空殼。

作為一個每週工作50個小時左右的職業女性,雖然不能親手給家人做每餐飯,但每當週末,我為家人精心準備的餐飯足以讓他們感到幸福;出差在外時不能陪女兒,每天給她講睡前故事,可那些很認真和她在一起的一小時、一天或一個假期,同樣陪伴了她的成長。“照顧家庭和孩子”與“追求事業努力工作”,這些事情存在衝突,但最激烈衝突的並不是在時間上的分配,而是在內心的掙扎。生活並不會靜置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情感也不會在一日之內坍塌,我們需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數量,而是生活的智慧。在心裡肯定自己的選擇,承認其帶來的缺失,並在生活中不斷調整,找到更好的選擇,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

後來,當我從壞情緒中緩了過來(用了大概一個小時吧),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時,便感到了釋然。對我來說“好的生活”是這樣的——

早晨起來和女兒一起吃早餐,送她上學;給自己買杯咖啡,然後在辦公室完成一天的工作;晚上能和家人一起晚餐,即使不能,也要在女兒睡覺前趕回家,和她一起玩一個遊戲、讀三四本故事;等她睡了,我還能回到電腦前,寫一寫自己的文章。而週末的時候,要完整地陪家人一起度過,好好做飯,享受甜美的歡聚時光;每年的假期可以保證全部休完,並和家人一起安排旅行。遇到需要長時間加班、出差或獨自旅行的時候,可以安頓好家裡,心無旁騖,既不為缺席那一刻的家庭生活而自責,也沒有後顧之憂。

那麼,究竟什麼時候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呢?當然,我不能指望它在一天之內實現,也不會讓它成為每天苛責自己的律條。雞飛狗跳的日子還會不斷出現,那就讓它繼續吧,只要在未來一兩年的時間內(根據生活的變化,一兩年調整一次設定最為合理),生活與工作,個人與家庭能達到總帳“收支平衡”,就已經很好了。

我們喜歡談論成功,給成功下定義,但實際上,成功既不單純的是可以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也不是簡單的能陪伴家人,如果非要給成功下一個定義,我更希望是桑德伯格女士所說的那句——成功,是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並且接受它們。是的,心安理得的生活,才能讓我們更接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