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感悟:身心疾病源於自我衝突
人體內的能量是流動的,一旦用錯地方就會形成扭曲的樣貌。如果我們沒有把生命能量用在創造快樂上,反而把焦點放在創造悲傷、怨怒、悔恨的實相,或過著一成不變的枯燥生活,
一篇關於健康生活的心理學感悟文章:身心疾病源於自我衝突
看清自己的內心世界,運用心念的力量重新建立起對生命的信任
身心靈整體醫療的觀點認為,治療疾病時,人應該以釋放和疏導的方式取代對抗,再輔以積極正面的信念。
現代人認為凡事都只能靠自己,所以常常會陷入孤立無援的艱苦困境。其實,我們並非真的如此孤單、缺乏援助。過去人們所信仰的各種宗教教義,無一不是來自於人內心的投射。
內我,即人類內在的神靈。不論碰到任何困難、需要任何説明,我們都要深信,內我全然明瞭,它將回應我們的呼喚,幫助我們達成心願。但要建立起與內我之間的聯繫,讓生命從中獲得助力,
在輔導癌症病人團體時所做的事情,就是引導他們看清自己的內心世界,運用心念的力量重新建立起對生命的信任,並讓他們相信:真實世界即是魔法世界,只是大家過於依賴約定俗成的習慣和邏輯,才讓自己的執念阻礙了生命中奇跡的發生。
不要去迷信和恐懼疾病。一旦你認同遺傳疾病的觀念,
理清紛亂的內在,啟動內在自我療愈的能量,回復身心的全然健康
現代人常對食物抱著恐懼不安的心情,擔心吃進致癌的食物。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身體很脆弱,要隨時預防生病,其實這種負面的想法才是健康每況愈下的主因。有句名言說得好:你們想的遠遠比吃的更重要。具體而言之,健康的飲食並不一定能帶來健康,或者只能暫時改善健康狀況;而相信好的飲食會讓自己更健康的信念,才是關鍵。身體一旦接收到這份正面的訊息,便能保持良好的運作。
身心靈整體醫療的觀點認為,治療疾病時,人應該以釋放和疏導的方式取代對抗,再輔以積極正面的信念。必須尊重與傾聽身體的訊息,學會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留意身體反應所透露的訊息,重新打開被阻塞的能量通道,讓疾病的負面能量得到暢通的出口,這才是保持身心靈平衡與整體健康的最佳途徑。
過度憂慮、鬱結的心情很容易引發肝臟疾病
我有位病人就是如此。他與妻子都是教師,由於對子女的期望過高,所以常常對孩子的表現感到失望,親子關係也很緊張。這股傷心怨恨的能量間接導致父親患上了肝病。對於這位患者來說,他必須徹底理清親子之間衝突與糾葛的深層原因,讓內心痛苦獲得真正的舒解,進而啟動內在自我療愈的能量,才能回復身心的全然健康。
我們的身體機能,原本就適應地球的物理自然環境,天生能夠應付任何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儘管現代社會充滿污染源,但身體卻能很快適應這些污染物,而且還能把微量毒物轉化為刺激免疫系統運行的動力。真正難應付的反而是心中不斷生起的焦慮和恐懼!當悲傷、憂鬱、憤怒等負面情緒受到壓抑或累積時,疾病就會找上門來。所以,我們應該信任、面對並接受心中的情緒,儘量與之共處,而非視它為洪水猛獸般地防堵或害怕,如此才能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力量。
身心靈整體健康的理論認為,人類身心的疾病均源於內在的自我衝突
當一個人面對困難、承受壓力時,第一反應是向外界求助,獲得他人幫助;但許多人抱著錯誤的觀念,以為依賴與獨立兩者之間是截然對立的,從而壓抑了內心渴望援助的聲音。在渴望與拒絕的內心衝突之中,人就很容易患上胃潰瘍等功能失調性☆禁☆病症。
每個人的內心都潛藏著與外界溝通的渴望,甚至期待回到父母懷中獲得撫慰。但我們在成長中被灌輸的理念卻是:人必須獨立,放棄依賴他人的需求,這就導致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帶著孤立的心態,拒絕與他人聯結和互助。
實際上,人與人之間原本就是既依賴又獨立的,正如同要有陰與陽的和諧共存,宇宙才能運行不息一樣,人生本來就應該有依賴與獨立的互補,關鍵在於如何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這是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當我們開始認識並接納這一觀念後,就不會再將求助看作沒有價值了。
憂鬱症的心理病源就是人的內心不堪負荷沉重的壓力,發展到最後,乾脆不想承擔任何責任了。一旦覺察到自己有這種苗頭出現,就不應該再與壓力負隅頑抗,或是一味地要增強自身的抗壓能力了,應該轉而尋求途徑化解壓力,認同自己的價值,同時積極地進行心態調整。若能善用一些方法(例如冥想練習、禪定、靜心等)讓心安定下來,就可以在“定”的瞬間看清自己紛亂的心,從而得到清淨與自在。
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身體很脆弱,要隨時預防生病,其實這種負面的想法才是健康每況愈下的主因。有句名言說得好:你們想的遠遠比吃的更重要。具體而言之,健康的飲食並不一定能帶來健康,或者只能暫時改善健康狀況;而相信好的飲食會讓自己更健康的信念,才是關鍵。身體一旦接收到這份正面的訊息,便能保持良好的運作。
身心靈整體醫療的觀點認為,治療疾病時,人應該以釋放和疏導的方式取代對抗,再輔以積極正面的信念。必須尊重與傾聽身體的訊息,學會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留意身體反應所透露的訊息,重新打開被阻塞的能量通道,讓疾病的負面能量得到暢通的出口,這才是保持身心靈平衡與整體健康的最佳途徑。
過度憂慮、鬱結的心情很容易引發肝臟疾病
我有位病人就是如此。他與妻子都是教師,由於對子女的期望過高,所以常常對孩子的表現感到失望,親子關係也很緊張。這股傷心怨恨的能量間接導致父親患上了肝病。對於這位患者來說,他必須徹底理清親子之間衝突與糾葛的深層原因,讓內心痛苦獲得真正的舒解,進而啟動內在自我療愈的能量,才能回復身心的全然健康。
我們的身體機能,原本就適應地球的物理自然環境,天生能夠應付任何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儘管現代社會充滿污染源,但身體卻能很快適應這些污染物,而且還能把微量毒物轉化為刺激免疫系統運行的動力。真正難應付的反而是心中不斷生起的焦慮和恐懼!當悲傷、憂鬱、憤怒等負面情緒受到壓抑或累積時,疾病就會找上門來。所以,我們應該信任、面對並接受心中的情緒,儘量與之共處,而非視它為洪水猛獸般地防堵或害怕,如此才能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力量。
身心靈整體健康的理論認為,人類身心的疾病均源於內在的自我衝突
當一個人面對困難、承受壓力時,第一反應是向外界求助,獲得他人幫助;但許多人抱著錯誤的觀念,以為依賴與獨立兩者之間是截然對立的,從而壓抑了內心渴望援助的聲音。在渴望與拒絕的內心衝突之中,人就很容易患上胃潰瘍等功能失調性☆禁☆病症。
每個人的內心都潛藏著與外界溝通的渴望,甚至期待回到父母懷中獲得撫慰。但我們在成長中被灌輸的理念卻是:人必須獨立,放棄依賴他人的需求,這就導致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帶著孤立的心態,拒絕與他人聯結和互助。
實際上,人與人之間原本就是既依賴又獨立的,正如同要有陰與陽的和諧共存,宇宙才能運行不息一樣,人生本來就應該有依賴與獨立的互補,關鍵在於如何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這是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當我們開始認識並接納這一觀念後,就不會再將求助看作沒有價值了。
憂鬱症的心理病源就是人的內心不堪負荷沉重的壓力,發展到最後,乾脆不想承擔任何責任了。一旦覺察到自己有這種苗頭出現,就不應該再與壓力負隅頑抗,或是一味地要增強自身的抗壓能力了,應該轉而尋求途徑化解壓力,認同自己的價值,同時積極地進行心態調整。若能善用一些方法(例如冥想練習、禪定、靜心等)讓心安定下來,就可以在“定”的瞬間看清自己紛亂的心,從而得到清淨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