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求的是幸福,還是比別人幸福?
1.你在按誰的時間表過人生? 現在女性容易焦慮,
有個有形無形的時間表擺在她面前——幾歲買房,幾歲結婚,幾歲要生第一個孩子。 晚一步就覺得天要塌下來。這是什麼生活?人生難道可以預定嗎?有必要停下來好好問問自己:這時間表是誰定的呀? 這個問題真值得好好想想:孜孜不倦追求的“幸福”,是我們想要的,還是別人放進我們心裡的? 只要這些東西貼上一個共同的標籤——“幸福”,大家就覺得,
“那是我的!”“是我要的!”因為有“幸福”這層包裝紙,你只看到外表,忘了這個幸福的概念是誰幫你種下的。可是,誰規定不按照同一張時間表過人生,就沒資格幸福了? 2.你在用誰的概念做“自己”? 林奕華常年在香港大學給學生上通識課。有一次,他在課堂上播放兩則韓國房地產廣告短片:一則畫面裡是一間極盡奢華的大房子,女主人穿著晚禮服,在房子裡優雅地彈鋼琴,喝咖啡,
她站在窗前極目遠眺,窗外星光燦爛;另一則是一個女人跟著朋友參觀新家,邊看邊掏出相機,把見到的豪華衝浪按摩浴缸,大得嚇死人的衣帽間、全套聲控家電統統偷拍下來,臉上還不時流露出明顯的羡慕嫉妒恨。 播放完畢,林奕華問學生觀後感。學生回答:看完後好有壓力,一方面羡慕這樣高品質的生活,一方面又非常清楚背後不菲的代價。但林奕華的感受截然不同:我只看到一個博物館和一個美術館,
我沒看到一個家。每個家都有不同的個性,就像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 商業社會打造出無數“你值得擁有”的美麗神話,於是“I deserveit,我值得這些好東西”成了時代金句。這句話包含了一個態度:我是一個盤子,我這個盤子這麼精緻,這麼珍貴,放進來的東西當然得是好的,不然豈不糟蹋了我這個盤子嘛!但是你想過嗎?當你把自己當成一個盤子,
你就已經把自己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上了。 這些美好的東西,得不到就沒資格幸福嗎?為什麼別人想要的也是我想要的?別人對我的感覺決定了我對自己的感覺?很多人都說要“做自己”,可單單拋出這句話是空的。到底什麼是“自己”?獨立人格這個東西,不是我們每天多吃點維生素就能得到,也不是聽廣告說穿這條牛仔褲或去哪個地方旅行,就是“做自己”了。它需要你常常挑戰自己,
常常問自己問題。 比方說:我坐在這裡,感覺舒服嗎?然後你開始搜尋跟舒服感受有關的資訊。這個光線讓我感到舒服,但我想起昨天在一個光線暗淡的小會場做講座時,感覺就不那麼好。為什麼?問自己多了,我就慢慢瞭解,原來我是個對光線強弱十分敏感的人。這就是你開始瞭解自己。瞭解自己之後,你就有能力去幫助引領別人瞭解自己。你用這樣的方法慢慢就會看到周圍,看到全部,然後你就開始累積,變得有厚度,別人對你講一句話,你自然很快就理解,別人看你會不一樣。逐漸的,你變得不那麼急了,凡事有把握,因為你都有底了。最後,不管你進入什麼新環境,你都用這個方法覺知自己,看自己能放鬆到什麼程度。而你所把握的每個覺知,就是所謂的“自己”。 3.你的幸福要讓眼睛看見,還是讓心看見? 林奕華有部直指幸福命題的舞臺劇《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女主人公“寶貝”起初一直在兩個男人之間掙扎——一個是相愛但貧窮的男友,一個是富有但並不愛她的男人,直到雙目失明,她最後選擇的卻是第三個男人——一個平凡得掉進人堆就看不見人,但那個男人卻最能撫慰她的心。 我們就是那個“寶貝”,以為看得見,其實只是一直在找我們自己想看的東西而已,心是瞎的。 他曾讓一個女生綁上眼睛,然後找個男生跟她交流,談話過程非常愉快,女生也很開心。等聊完之後,女生把蒙在眼睛上的布打開,在場的每個人都親眼看見,當那個女生一看到那個男生的廬山真面目時,眼睛裡明顯流露出失望——因為那個男生長得實在不怎麼樣。 聊的時候,女生很享受,因為她在心裡為這個男生虛構了一個畫面,認為他應該長什麼樣子,然後結果不如所願。把這個例子倒過來,就是現實中常常發生的事:你看到一個外表很好的人,你會儘量找跟他聊得來的話題,大家在這個範圍裡產生極大共鳴。你或許很開心,卻忘記了這一點點的愉悅,是彼此花了多少力氣努力出來的,更不用說對方也在配合你。但當我們想得到的東西,比如新鮮感、親密感過了以後,大家開始鬆弛懈怠,你這才突然驚覺——除了那一點點共鳴,其他更多不合拍的部分該怎麼辦? 眼睛往往帶給我們很多痛苦,甚至讓我們把看到的表像和內心真正的追求直接劃上等號,比方一個男人打籃球很棒,但他一定是個英雄嗎?說不定私底下還很怕蟑螂呢!情感和幸福最難跨過的第一個山坡,就是眼睛。你最好在眼睛看一層以後,再用腦子看一層,然後再用心看一層,起碼看三遍,才能知道你現在在追求的,是不是心裡真正渴望的。 4.你要幸福速成,還是慢火細燉? 當你看到鋪天蓋地的成功速成模式,還會有耐心慢慢按照自己的速度過人生嗎?現代人全講方便,甚至包括“快樂”,都希望最好來得很快捷。最好當我不快樂時,能把“快樂”拿到我面前,好讓我看見。可這些被創造出來的增味劑,全是加引號的。那麼容易得到你想聽的,想看的,想吃的,很快,你真正獲得幸福的能力就退化掉了,就像長期不活動的人,四肢最後會退化一樣。依賴那些增味劑來開心,你反而會越來越不開心。 人們這麼急切想要速成幸福,是不是也與競爭和比較有關?不是有人說“我的幸福,就是要比別人幸福”嗎? 這句話太典型了,它很微妙地透露出現代人的心態——有這個“比”字,表面上看是想在別人上面,其實是自覺落在別人下面。但問題是你用什麼跟人比幸福? 幸福不能速成,也不是要贏過別人,那麼究竟什麼才叫幸福? 不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幸福的目的不是為了被人看見,被人羡慕,幸福只跟你的內心感受有關,只要你終於瞭解自己,終於成為自己,而且不再害怕、沒有怨恨,那就是幸福。
看到全部,然後你就開始累積,變得有厚度,別人對你講一句話,你自然很快就理解,別人看你會不一樣。逐漸的,你變得不那麼急了,凡事有把握,因為你都有底了。最後,不管你進入什麼新環境,你都用這個方法覺知自己,看自己能放鬆到什麼程度。而你所把握的每個覺知,就是所謂的“自己”。 3.你的幸福要讓眼睛看見,還是讓心看見? 林奕華有部直指幸福命題的舞臺劇《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女主人公“寶貝”起初一直在兩個男人之間掙扎——一個是相愛但貧窮的男友,一個是富有但並不愛她的男人,直到雙目失明,她最後選擇的卻是第三個男人——一個平凡得掉進人堆就看不見人,但那個男人卻最能撫慰她的心。 我們就是那個“寶貝”,以為看得見,其實只是一直在找我們自己想看的東西而已,心是瞎的。 他曾讓一個女生綁上眼睛,然後找個男生跟她交流,談話過程非常愉快,女生也很開心。等聊完之後,女生把蒙在眼睛上的布打開,在場的每個人都親眼看見,當那個女生一看到那個男生的廬山真面目時,眼睛裡明顯流露出失望——因為那個男生長得實在不怎麼樣。 聊的時候,女生很享受,因為她在心裡為這個男生虛構了一個畫面,認為他應該長什麼樣子,然後結果不如所願。把這個例子倒過來,就是現實中常常發生的事:你看到一個外表很好的人,你會儘量找跟他聊得來的話題,大家在這個範圍裡產生極大共鳴。你或許很開心,卻忘記了這一點點的愉悅,是彼此花了多少力氣努力出來的,更不用說對方也在配合你。但當我們想得到的東西,比如新鮮感、親密感過了以後,大家開始鬆弛懈怠,你這才突然驚覺——除了那一點點共鳴,其他更多不合拍的部分該怎麼辦? 眼睛往往帶給我們很多痛苦,甚至讓我們把看到的表像和內心真正的追求直接劃上等號,比方一個男人打籃球很棒,但他一定是個英雄嗎?說不定私底下還很怕蟑螂呢!情感和幸福最難跨過的第一個山坡,就是眼睛。你最好在眼睛看一層以後,再用腦子看一層,然後再用心看一層,起碼看三遍,才能知道你現在在追求的,是不是心裡真正渴望的。 4.你要幸福速成,還是慢火細燉? 當你看到鋪天蓋地的成功速成模式,還會有耐心慢慢按照自己的速度過人生嗎?現代人全講方便,甚至包括“快樂”,都希望最好來得很快捷。最好當我不快樂時,能把“快樂”拿到我面前,好讓我看見。可這些被創造出來的增味劑,全是加引號的。那麼容易得到你想聽的,想看的,想吃的,很快,你真正獲得幸福的能力就退化掉了,就像長期不活動的人,四肢最後會退化一樣。依賴那些增味劑來開心,你反而會越來越不開心。 人們這麼急切想要速成幸福,是不是也與競爭和比較有關?不是有人說“我的幸福,就是要比別人幸福”嗎? 這句話太典型了,它很微妙地透露出現代人的心態——有這個“比”字,表面上看是想在別人上面,其實是自覺落在別人下面。但問題是你用什麼跟人比幸福? 幸福不能速成,也不是要贏過別人,那麼究竟什麼才叫幸福? 不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幸福的目的不是為了被人看見,被人羡慕,幸福只跟你的內心感受有關,只要你終於瞭解自己,終於成為自己,而且不再害怕、沒有怨恨,那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