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有質感的生活:有態度,不將就!

如何過上有質感的生活?

來源:十點讀書

我上初二的時候,

隔壁搬來了一位大姐姐,大學畢業兩三年,在一家婚紗攝影館工作。

這棟樓裡的租客來來去去,我對大部分人的印象已十分模糊,之所以對這位姐姐念念不忘,是因為她的家佈置得實在太精緻了。

房子整體是清新的日式風格,白色、原木色為主,還有些許的灰色和綠植。裝修算簡單的,刷了牆,鋪了木地板。真正讓人著迷的是房子裡每一處生動好看的小細節——淡淡的香氣,

復古的落地燈,淺色的布藝沙發,幾個設計特別的抱枕歪在上面,毛絨絨的米色地毯上散著幾本攝影書,格子桌布,桌面收拾得乾淨整潔,三五朵桔梗在玻璃瓶裡盛放,一牆放滿書的書架,木質的音箱裡放著慵懶的音樂……

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明明是同樣的戶型,她卻可以打造出了一個與我家截然不同的生活空間與氛圍。

我爸媽對生活的追求僅僅停留在實用階段。

床上用品不是成套的;餐具用了好幾年不換,不銹鋼的,陶瓷的,沒有統一的風格;家裡從來不買鮮花,陽臺種了蔥、蘆薈這些“有用”的植物;東西的擺放位置、家居的色彩與材質運用完全沒有講究。

我第一次知道品味與審美的重要性,開始默默地把大姐姐當成偶像,偷偷地觀察模仿她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幻想著如果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家會如何裝扮。

真正可以動手設計自己的小空間是上大學的時候,

雖然是小小的宿舍,我也會費力地去貼牆紙,精心地選床單,買設計簡單好看的收納盒和各種小物件去裝飾,我不想要生活得潦潦草草,空間再小,也要收拾成最舒心的樣子。

追求有質感的生活,會讓每一個小日子都變得有情有趣。提升生活品質這件事兒,往往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態度的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在能力範圍內擁有最棒的生活,

是否願意用心地對待你的飲食、衣著與住所。

大學畢業後,我留在了大城市工作。在有限的預算下,我和男朋友合租了一間二十來平方米的小公寓。第一次看到這個房子,真的有一種心如死灰的感覺,屋子髒、亂、差,還有揮散不去的濃濃煙味。但考慮到租金便宜,離公司近,我們還是租下來了。

一張床,幾張桌子,沒有房間和客廳之分。衣服隨意地掛在床邊。地板、牆壁都很髒,

貌似好久沒打掃過了。雜物亂堆,電飯煲居然就這麼放在地上,逼死強迫症。空氣不流通,衣櫃遮擋光線。

美學大師蔣勳說過,房子不等於家,房子是一個硬體,必須有人去關心、去經營、去佈置過,這才叫做家。當時我深以為然,實在不願意承認眼前那個糟糕的出租房就是我接下來生活的小家。

所幸的是,把舊有的傢俱物品搬走,並打掃一番後,我看到了這個小小的出租房蘊藏著無限的改裝可能。和男朋友商量後,我們便開始粉刷牆壁、購買傢俱、裝扮這個簡陋的居住環境。

生活就是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使用精細挑選的自己喜愛的物品,每一天都過得怦然心動。傢俱大部分都是在極有家買的,到手淘上搜“極有家”即可。

臺灣作家葉怡蘭說過,空間,是生活的容器。當這容器能夠確實呼應、合乎我們的作息方式、需求與願望,生活便能真正安定安頓、舒坦舒適;同時,認真專注徜徉其中,有滋有味,自在自得。

生活不能將就。家的模樣,代表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認真生活的人才值得被認真對待。

好的生活歸納起來都是相似的,但細究背後的個性和用心,才發現各有各的精湛。想要過上有質感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你的態度,就像極有家所傳達的品牌理念——有態度,造生活,過我想要的生活!

和男朋友商量後,我們便開始粉刷牆壁、購買傢俱、裝扮這個簡陋的居住環境。

生活就是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使用精細挑選的自己喜愛的物品,每一天都過得怦然心動。傢俱大部分都是在極有家買的,到手淘上搜“極有家”即可。

臺灣作家葉怡蘭說過,空間,是生活的容器。當這容器能夠確實呼應、合乎我們的作息方式、需求與願望,生活便能真正安定安頓、舒坦舒適;同時,認真專注徜徉其中,有滋有味,自在自得。

生活不能將就。家的模樣,代表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認真生活的人才值得被認真對待。

好的生活歸納起來都是相似的,但細究背後的個性和用心,才發現各有各的精湛。想要過上有質感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你的態度,就像極有家所傳達的品牌理念——有態度,造生活,過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