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與木桶的故事,人生處處有哲理
花瓶與木桶的故事:別一不留神把我們的聰明打碎了
如果花瓶碎了,怎麼辦?大多數人的做法是,把碎片扔掉!且一扔了事,乾脆利索,全然不曾思考與之有關的規律。
那麼,這裡頭有規律嗎?
有。這就是,將碎片按大小排列並稱過重量後即可發現: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的和0.1以下的最多!尤其有趣的是,這些碎片的重量之間有著嚴整的倍數關係,即:最大碎片與次大碎片的重量比為16:1,次大碎片與中等碎片的重量比為16:1,中等碎片與較小碎片的重量比是16:1,
這位極善思考的聰明人,就是丹麥科學家雅各·博爾!
可是,我們做到了嗎?沒有!
打碎瓶子的經歷,我們肯定有過,可是,當包含其間的規律從我們的身邊淘氣地溜走時,我們擁抱過它嗎?
沒有!就因為遲鈍!
如此看來,花瓶碎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千萬別一不留神,把我們的聰明打碎了!
有位奧地利醫生叫奧斯布魯格,他父親是個賣酒的,為了判明高大的酒桶裡還有沒有酒,這位父親經常用手在桶外頭敲敲,然後由聲音判定桶裡還有多少酒,是滿桶還是空桶。父親的這一做法啟發了他,他便由此推論,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嗎?醫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並細心聽聽,
有人更聰明,由木桶而提出了著名的“木桶理論”,即: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盛滿水,反之,只有一塊不夠高度,木桶裡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怪不得人們常常大聲疾呼要補缺補差抓落後環節,
如此看來,這個世界處處有哲學,瓶裡有,桶裡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