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滿攔江:人生不需要什麼大道理,一點常識就夠了
人生不需要什麼大道理,一點常識就夠了
作者:霧滿攔江(原名,
1
巴菲特,牛人也。
網上有文章說,每年巴菲特都要去大學,和大學生們“嗨皮”。學生們逮到他,就會問許多奇怪的問題,比如說,有一次有個學生問他:老巴,您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人品是什麼?
這個……
巴菲特說:人品這事咱不懂,要不咱們玩個遊戲吧。
這個遊戲叫:買賣人口!
買下你同學的10%。
現在,你可以買下你一個同學的10%,他的10%就歸你了,
我買……
學生們頓時亢奮起來,紛紛在自已的同學們之間,摸摸捏捏,挑挑選選。最後購買的結果——如你所知,不是家裡有最有錢的,不是長得最漂亮的,不是考試分數最高的,不是打架最凶的,而是為人沉靜穩重,感覺上最有安全感、也最可能有大發展的那個。
然後巴菲特說:現在,你們又有一次機會,讓你賣掉某個同學10%的股份,
賣掉同學……感覺這個段子,有點離奇,巴菲特好象不太可能出這種賣掉同學的怪題。
但這個題目的設計,是有價值的。我們繼續考慮,賣掉哪個同學的10%?——你猜也猜得到,你要賣掉的哪個同學,肯定不是家裡最貧寒的,也不是長得最醜的,不一定是成績最差的,也未必是和你打過架的。但肯定,是大家都不喜歡的。
於是你就知道了,考試分數不重要,相貌美醜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是否具有讓大家信任的能力。還是要看人品。
2
大家最喜歡的,是方法論,有沒有個好辦法,讓自己的能力嗖的一傢伙,超過別人對自己的預期?有沒有個好的讀書法子,讓自己刷一聲,就成為淵博之士學富五車?
大家看重自己的,是能力。而我們看別人,看的卻是人品。——反過來也一樣,我們總是強調自己的能力,而別人的眼睛,卻盯著我們的人品。
這是為什麼呢?
3
有個很著名的心理學實驗,被廣泛的用來改善夫妻——或是團隊關係。
比如說,一對夫妻關係不和睦,天天打成一團。這時候,就可以請心理學家出場了。
心理學家對當事人,進行單獨談話,先問:你是不是感覺很委屈呀?
當然啦,我成天累死累活,忙得狗一樣,而他卻無所事事,閑得豬一樣……當事人就開始了悲憤的控訴。
然後心理學家問:你們家裡的家務,是怎樣分工的?
分個屁工呀,
那好吧,心理學家說:給你張紙,把你做的家務比例,比如說,你認為自己幹了70%的家務,把這個比例寫下來。
心理學家跟夫妻雙方,各自談話,要求各自寫下自己所幹家務的比例。
然後把這個比例加起來——不出所料,凡是打成一團,罵個不休,夫妻關係不和睦的家庭,兩者的家務比例之和,都超過了百分之百。
至少有一個人,或是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付出,高估了。——過於高估自己的勞作或付出,這是有些人心裡幽怨的由來。你可能只做了20%的工作,但感覺自己做了70%,心裡當然委屈。估計的比實際越高,心裡的委屈,就越是強烈。
委屈,當然有怨心——偏偏對方也高估了自己的付出,也是怨氣重重,你想這日子,還能過下去嗎?
——幾乎所有的心靈雞湯,所有的勵志文體,都喋喋不休地告訴大家要付出,要無怨無悔的付出。還有什麼感恩之心,就是因為大家不願意付出,所以想忽悠大家感恩了,你感恩,就對付出沒什麼抱怨了。
但對於一個高估了自己付出的人來說,這些雞湯勵志,是不管用的。不管用的原因是,我們不止是意識不到自己高估了付出,還會——高估自己的智力。
4
據說,超過一半的人,認為自己的智商,在平均線之上。這個意思是說,有些人並不聰明的人,果斷地認為自己很聰明,如果誰不承認這一點,他恨你一輩子。
瑞典有個不信邪的心理學家,叫彼得·約翰松,這廝跟人民群眾玩了個偷樑換柱的把戲,把實驗者坑慘了。
約翰松的實驗,是這樣子的,先找來實驗者,坐下,看螢幕上疾速閃過的美女圖片,一次閃過兩張,然後問實驗者:你喜歡哪一個美女?
美女……萌萌噠,都喜歡。
可是實驗要求只選擇一個最喜歡的,所以實驗者們,就會指明其中一張。
然後約翰松把照片推送過來,請實驗者做個解釋:兩個美女都蠻好,為什麼偏偏就喜歡這個?為什麼?
實驗者就開始解釋:因為那啥……所以那啥……吭哧癟肚解釋一番。
等實驗者解釋完了,約翰松就嘎嘎怪笑起來:傻孩子,你中吾計矣,現在給你看的照片,是你不喜歡的那一張!
原來照片根本就不是自己看才看到的那張……這樣玩也行?
約翰松說:人類,是這樣一種動物,他們喜歡跟自己唱反調。
5
有些人,為什麼喜歡和自己唱反調呢?
再來個實驗就清楚了。
找兩個旗鼓相當的辯論手,讓他們抽籤,進行辯論。
抽籤,抽到什麼主題,就分正反方展開辯論。
比如說,抽到這樣一個簽,正方觀點是: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反方觀點則是,笑你妹呀笑,高冷才是王道。
論辨十分鐘,雙方已經交手幾回合,不分勝負之際,突然叫停論辨。現在,讓雙方交換場地,換位論辨——也就是說,對方轉為支持你剛才的觀點,而你要做的,是駁倒對方。繼續觀看辨論,你會發現,雙方並無絲毫心理不適,仍然是意氣風發精神抖擻、利齒伶牙。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有些人,哪怕他意志再果決,態度再堅定的信奉某個觀點,但只要他願意——就可以輕鬆駁倒自己。
有些人並不在意觀點,甚至根本沒觀點。他們只是不喜歡、或是討厭某個人,才會否決對方的觀點。在意的不是觀點。是好惡。是輸贏。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這樣幾件事:
我們都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會獲得公眾認可,才會擁有更多可能的未來,但我們卻不肯成為這類型的人。
之所以不肯成為這類型的人,有兩個原因。
第一,我們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付出與勞作。
第二,我們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智力。
有關第二點,需要說明一下。
我們中有些人,總是感覺到義憤填膺憤憤不平,並非是誰虧待了他。而是他有可能腦殼空空,既無觀點也無觀念,但就是看不過有些人瞎顯擺,所以沖上前去扁之,鬧得昏天暗地卻沒什麼結果。
現實中還有一種更有意思的人,他聽了別人的話,就急不可耐地打斷,滔滔不絕說上一番,可你仔細一聽,他說的跟大家完全一樣——有些人,根本不關心別人說的是什麼,只是急於打斷,急於否定,究其質因,不過忍受不了別人的炫耀。
6
巴菲特式的買賣人口遊戲,其實每天都在進行。
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別人看在眼裡,感覺到你可靠、可信,就會果斷壓下籌碼。壓你的人越多,你獲得機會的概率,就越大。古人說修德,說的就是這麼個玩法。
而且古人說的更氣人,太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這意思是說,人品大於做事,做事大於誇誇其談。
許多年輕人在職場,往往生出憤憤不平之心。工作都是咱幹的,可是加薪晉升,淨是那些遊手好閒的人,憑什麼呀?
——不是古人故意氣咱們,而是人類社會的規律,就是這樣。人類的天性,對於別人的付出,總是無感的。但對別人的過失,卻是耿耿於懷,念念不忘。
無論你付出多少,他人最不能忍的,是你的人性缺陷。
人品,與智慧同質,都是與人性相反的。只有繞過人性陷阱,才有可能獲得更充足的上升空間。
第一,我們要知道,這粒星球,在我們之前,曾有更多人生存過——那些曾經存在的人,他們也曾在這個世界上發奮努力,創造了極為豐富的物質文明。
我們生下來,就無條件的享用了前人的勞動成果。所以我們不需要茹毛飲血重新締造文明,什麼飛機火車輪船私家車,坐享其成就是了——占了這麼大的便宜,感恩不感恩估且莫論,但再整天憤憤不平,真沒必要。
第二,人類天性,易於高估自我付出或勞作。當我們因此生出怨心時,想想別人也這樣,就應該釋然了。
第三,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套自我語境的,哪怕是同樣的故事,你講出來,對方也不會認可,一定用他自己的語言方式來描述,這樣他才爽快。固守自己的語境未必是錯,但如果我們認可別人的表述,能夠耐心等別人把話說完,我們就算是贏了。
第四,當人人都感覺存在感不足時,就標誌著傾聽者的稀缺。做個稀缺者吧,任何時候,稀缺總是昂貴的。
第五,我們的現實機會,都是別人送來的。如果看別人不順眼,沖上去給他添堵,實際上是堵死了自己的路。
繼續付出,但從此學會承認並接納他人。後者的努力,不唯讓你的人品加分,更能夠讓你的努力,體現出更高價值。
延伸閱讀:
委屈,當然有怨心——偏偏對方也高估了自己的付出,也是怨氣重重,你想這日子,還能過下去嗎?
——幾乎所有的心靈雞湯,所有的勵志文體,都喋喋不休地告訴大家要付出,要無怨無悔的付出。還有什麼感恩之心,就是因為大家不願意付出,所以想忽悠大家感恩了,你感恩,就對付出沒什麼抱怨了。
但對於一個高估了自己付出的人來說,這些雞湯勵志,是不管用的。不管用的原因是,我們不止是意識不到自己高估了付出,還會——高估自己的智力。
4
據說,超過一半的人,認為自己的智商,在平均線之上。這個意思是說,有些人並不聰明的人,果斷地認為自己很聰明,如果誰不承認這一點,他恨你一輩子。
瑞典有個不信邪的心理學家,叫彼得·約翰松,這廝跟人民群眾玩了個偷樑換柱的把戲,把實驗者坑慘了。
約翰松的實驗,是這樣子的,先找來實驗者,坐下,看螢幕上疾速閃過的美女圖片,一次閃過兩張,然後問實驗者:你喜歡哪一個美女?
美女……萌萌噠,都喜歡。
可是實驗要求只選擇一個最喜歡的,所以實驗者們,就會指明其中一張。
然後約翰松把照片推送過來,請實驗者做個解釋:兩個美女都蠻好,為什麼偏偏就喜歡這個?為什麼?
實驗者就開始解釋:因為那啥……所以那啥……吭哧癟肚解釋一番。
等實驗者解釋完了,約翰松就嘎嘎怪笑起來:傻孩子,你中吾計矣,現在給你看的照片,是你不喜歡的那一張!
原來照片根本就不是自己看才看到的那張……這樣玩也行?
約翰松說:人類,是這樣一種動物,他們喜歡跟自己唱反調。
5
有些人,為什麼喜歡和自己唱反調呢?
再來個實驗就清楚了。
找兩個旗鼓相當的辯論手,讓他們抽籤,進行辯論。
抽籤,抽到什麼主題,就分正反方展開辯論。
比如說,抽到這樣一個簽,正方觀點是: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反方觀點則是,笑你妹呀笑,高冷才是王道。
論辨十分鐘,雙方已經交手幾回合,不分勝負之際,突然叫停論辨。現在,讓雙方交換場地,換位論辨——也就是說,對方轉為支持你剛才的觀點,而你要做的,是駁倒對方。繼續觀看辨論,你會發現,雙方並無絲毫心理不適,仍然是意氣風發精神抖擻、利齒伶牙。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有些人,哪怕他意志再果決,態度再堅定的信奉某個觀點,但只要他願意——就可以輕鬆駁倒自己。
有些人並不在意觀點,甚至根本沒觀點。他們只是不喜歡、或是討厭某個人,才會否決對方的觀點。在意的不是觀點。是好惡。是輸贏。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這樣幾件事:
我們都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會獲得公眾認可,才會擁有更多可能的未來,但我們卻不肯成為這類型的人。
之所以不肯成為這類型的人,有兩個原因。
第一,我們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付出與勞作。
第二,我們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智力。
有關第二點,需要說明一下。
我們中有些人,總是感覺到義憤填膺憤憤不平,並非是誰虧待了他。而是他有可能腦殼空空,既無觀點也無觀念,但就是看不過有些人瞎顯擺,所以沖上前去扁之,鬧得昏天暗地卻沒什麼結果。
現實中還有一種更有意思的人,他聽了別人的話,就急不可耐地打斷,滔滔不絕說上一番,可你仔細一聽,他說的跟大家完全一樣——有些人,根本不關心別人說的是什麼,只是急於打斷,急於否定,究其質因,不過忍受不了別人的炫耀。
6
巴菲特式的買賣人口遊戲,其實每天都在進行。
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別人看在眼裡,感覺到你可靠、可信,就會果斷壓下籌碼。壓你的人越多,你獲得機會的概率,就越大。古人說修德,說的就是這麼個玩法。
而且古人說的更氣人,太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這意思是說,人品大於做事,做事大於誇誇其談。
許多年輕人在職場,往往生出憤憤不平之心。工作都是咱幹的,可是加薪晉升,淨是那些遊手好閒的人,憑什麼呀?
——不是古人故意氣咱們,而是人類社會的規律,就是這樣。人類的天性,對於別人的付出,總是無感的。但對別人的過失,卻是耿耿於懷,念念不忘。
無論你付出多少,他人最不能忍的,是你的人性缺陷。
人品,與智慧同質,都是與人性相反的。只有繞過人性陷阱,才有可能獲得更充足的上升空間。
第一,我們要知道,這粒星球,在我們之前,曾有更多人生存過——那些曾經存在的人,他們也曾在這個世界上發奮努力,創造了極為豐富的物質文明。
我們生下來,就無條件的享用了前人的勞動成果。所以我們不需要茹毛飲血重新締造文明,什麼飛機火車輪船私家車,坐享其成就是了——占了這麼大的便宜,感恩不感恩估且莫論,但再整天憤憤不平,真沒必要。
第二,人類天性,易於高估自我付出或勞作。當我們因此生出怨心時,想想別人也這樣,就應該釋然了。
第三,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套自我語境的,哪怕是同樣的故事,你講出來,對方也不會認可,一定用他自己的語言方式來描述,這樣他才爽快。固守自己的語境未必是錯,但如果我們認可別人的表述,能夠耐心等別人把話說完,我們就算是贏了。
第四,當人人都感覺存在感不足時,就標誌著傾聽者的稀缺。做個稀缺者吧,任何時候,稀缺總是昂貴的。
第五,我們的現實機會,都是別人送來的。如果看別人不順眼,沖上去給他添堵,實際上是堵死了自己的路。
繼續付出,但從此學會承認並接納他人。後者的努力,不唯讓你的人品加分,更能夠讓你的努力,體現出更高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