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無助時,你能放心去“打擾”的人有幾個?
在你深夜無助的時刻,能放心去“打擾”的人有幾個?
作者:兔子先生碎碎念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拿到了一位自己一直非常喜歡的作家的微信。為了能夠跟心目中的偶像進一步接觸,甚至抱有一絲幻想,能和人家成為“平起平坐”的朋友,我立馬迫不及待地發出了添加微信好友的申請。
等待回復的過程顯得忐忑而漫長。一方面希望人家按下“同意”鍵,一方面又擔心著一旦對方通過,自己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去“搭訕”。
半天之後,
我望著空蕩蕩的對話方塊,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就是我超級喜歡的那個作家?我現在是他的微信好友了哇!”
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就是恨不得馬上參加一場同學聚會,然後在觥籌交錯間雲淡風輕地炫耀一句:“你們剛才談論的那個作家,我有他微信哦。”
很顯然,我幻想的事情根本沒有出現。
我既沒有和偶像熱絡地攀談,
——也並非是我不想打招呼。只不過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該怎樣介紹自己。在“偶像”面前,我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沒有做過任何一件拿得出手的事情,能在此刻成為自己的名片。
唯一的變化恐怕就是,我可以隨時看到偶像的朋友圈了。他昨天去了哪個城市旅行,
隨著微信裡的各路大神越來越多,才發現原來大神之間都是互相認識的。今天新加了一位特別厲害的作者,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人家和別的“大神們”,很早以前就一直在評論區互相打趣兒了。
微妙的是,越厲害的人,發朋友圈的時候,越是“無所顧忌”。考慮到他們的朋友圈連我都能看得到,
“遮罩”這個功能的發明,其實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你心中的軟肋。真正強大的人,從來不會遮罩任何人。只有那些想要靠朋友圈偽裝強大的人,才會在每一次都小心翼翼地“分組可見”。
當別人作為嘉賓出席各類高大上的論壇、在朋友圈裡宣傳自己的新書,
所以到後來我就乾脆把朋友圈裡所有的大神都遮罩了。
不僅如此,看到人家發朋友圈,甚至連贊都不敢點。或許不要冒泡,自己還能安安穩穩地潛伏在別人的朋友圈裡,一旦哪天點個贊,讓人家看到是個不認識的人,估計就會被直接刪好友了吧?
我就這樣以慫得不能再慫的姿態淪為了一個偉大的“旁觀者”。
我們經常會產生一種錯覺,就是當認識了許多厲害的人之後,自己也會變得更厲害。而事實上,這些不過是被自己當作吹噓的資本,在一次次的吹噓中,不僅欺騙了別人,更蒙蔽了自己。
原來真的有很多人,是靠不斷地擴充自己的微信好友數量,來追求一種虛妄的成就感。
就像是在網路尚不發達的年代,總會有人熱衷於收集各種名片。他們不僅用充滿功利的態度把所有交情都量化計算為“人脈”,而且愚蠢地認為所謂“人脈”,不過是一個聯繫方式。
事實上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在你真的遭遇挫折深夜無助的時刻,通訊錄裡能放心去“打擾”的人,屈指可數。
《歡樂頌》裡,樊勝美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上流社會,每天熱衷於富豪們之間的各種高端聚會。那些揮金如土的大佬們平日裡對她滿臉笑意,而當她家裡真的出事的時候,曾經和她“關係很近”的男人們,卻一個都沒有出現。就連樊勝美自己也壓根沒有想過向他們求助,因為她心裡比誰都清楚,之前臉上所有的笑意,不過是逢場作戲。
即使的確殘酷,我們依然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即使你看得到別人光鮮亮麗的生活,甚至和人家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共進晚餐,也仍舊無法融入他們的生活。
從這個角度而言,恰好印證了為什麼很多時候,你的“人脈”越寬廣,內心卻越悲涼。
不要輕易就想要和那些完全與你不在同一世界的人成為微信好友。因為某種程度上,對方通過你的好友申請,對你而言很可能是一件殘酷的事情。從你抱著乞求的態度去加好友的那一刻起,就早已註定了兩個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你或許永遠都是美好的旁觀者,卻終難成為美好本人。
所有的距離,本質上都是人本身的差距。
一位朋友在暑期交流活動中,意外拿到了他心目中一位女神的微信,如獲至寶。他本打算以此為突破口,為自己塑造一把男版灰姑娘的愛情故事。可是一個月後便放棄。
他說:“加了女神微信,只不過讓我更加確信,自己恐怕永遠都配不上她。她也不可能會愛上我。”
無論是門當戶對的愛情還是志同道合的友誼,無不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照不宣,和旗鼓相當棋逢對手的華山論劍。
你的能力決定你的交際。除此之外的一切攀談,不過是路人甲乙之間的一場搭訕。
讓人家看到是個不認識的人,估計就會被直接刪好友了吧?
我就這樣以慫得不能再慫的姿態淪為了一個偉大的“旁觀者”。
我們經常會產生一種錯覺,就是當認識了許多厲害的人之後,自己也會變得更厲害。而事實上,這些不過是被自己當作吹噓的資本,在一次次的吹噓中,不僅欺騙了別人,更蒙蔽了自己。
原來真的有很多人,是靠不斷地擴充自己的微信好友數量,來追求一種虛妄的成就感。
就像是在網路尚不發達的年代,總會有人熱衷於收集各種名片。他們不僅用充滿功利的態度把所有交情都量化計算為“人脈”,而且愚蠢地認為所謂“人脈”,不過是一個聯繫方式。
事實上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在你真的遭遇挫折深夜無助的時刻,通訊錄裡能放心去“打擾”的人,屈指可數。
《歡樂頌》裡,樊勝美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上流社會,每天熱衷於富豪們之間的各種高端聚會。那些揮金如土的大佬們平日裡對她滿臉笑意,而當她家裡真的出事的時候,曾經和她“關係很近”的男人們,卻一個都沒有出現。就連樊勝美自己也壓根沒有想過向他們求助,因為她心裡比誰都清楚,之前臉上所有的笑意,不過是逢場作戲。
即使的確殘酷,我們依然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即使你看得到別人光鮮亮麗的生活,甚至和人家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共進晚餐,也仍舊無法融入他們的生活。
從這個角度而言,恰好印證了為什麼很多時候,你的“人脈”越寬廣,內心卻越悲涼。
不要輕易就想要和那些完全與你不在同一世界的人成為微信好友。因為某種程度上,對方通過你的好友申請,對你而言很可能是一件殘酷的事情。從你抱著乞求的態度去加好友的那一刻起,就早已註定了兩個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你或許永遠都是美好的旁觀者,卻終難成為美好本人。
所有的距離,本質上都是人本身的差距。
一位朋友在暑期交流活動中,意外拿到了他心目中一位女神的微信,如獲至寶。他本打算以此為突破口,為自己塑造一把男版灰姑娘的愛情故事。可是一個月後便放棄。
他說:“加了女神微信,只不過讓我更加確信,自己恐怕永遠都配不上她。她也不可能會愛上我。”
無論是門當戶對的愛情還是志同道合的友誼,無不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照不宣,和旗鼓相當棋逢對手的華山論劍。
你的能力決定你的交際。除此之外的一切攀談,不過是路人甲乙之間的一場搭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