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我們只有今生,來世不重逢

我們只有今生,來世不重逢

作者:秋心(心理師)

今天學生問我,

老師,你那麼忙,但為什麼每一次上課見你,除非生病了,否則你總是能保持精神奕奕的樣子呢?

我認真想了一下說,幾個原因:

一、我不內耗。

什麼叫內耗?內耗通俗講,就是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身體裡有兩個小人在打仗,一個說這樣,一個說那樣,使你很糾結,有些人是大事才糾結,有些人是事無大小都糾結,越糾結耗掉的能量越多。那麼人為什麼會內耗?

我們的人格裡存在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子,

內在父母是小時候父母師長形象、道德紀律觀念的內化,內在小孩子則遵循本性,當這兩者差距甚遠的時候,就常會出現鬥爭。一個人越不成熟,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的距離就越遠,兩者就越容易對抗,內耗便嚴重;一個人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越統一,人格越完善,內在鬥爭便越少。

假使每個人的精力、能量就那麼多,內耗的人自己已經折騰得自己疲憊不堪了,

用於社會發展的能量就不多了(所以我常說那些搞婚外情或為情所苦的人,把這能量用來創造自己人生,該獲得怎樣的成就)。

你內耗,所以你雖然沒做很多事,每天也感覺很疲憊;我極少內耗,我的精力就可以用來做事,雖然會累,但睡一覺明天就好,內耗帶來的累卻很難恢復,因為你夢裡也不安寧,心靈的鬥爭從不停息。

二、時間管理

我做日程表超過十年了,

早已形成自我管理的習慣,現在基本已經不做詳細只設大範圍提醒了。也就是說,每天我知道我該在哪個點醒來,醒來後在哪個時間點做些什麼事,而在安排這些事的時候我會有交叉性,不讓自己的大腦過度疲憊。

比如處理兩個個案,我就去晾晾衣服或整理一下房間,看起來像仍然在工作,其實大腦已經得到了休息,因為用的不是同一個區域。有條不紊的生活,

能使時光體現出它的價值,重複,有時能創造奇跡。

三、專注

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力求自己專注,比如我上團體課,兩部手機扔得遠遠的,有電話也不會接,全力以赴講授知識;比如今天晚上上網路課,最後一節課了,10點還有年制,學生過了10點提問題,

我不答了,我要專注個案中,這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學生的尊重。專注做一件事,高效、無愧,完成了,可以徹底放下了。

很多人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三心兩意,事情過了之後又放不下,懊惱著沒做好,又影響著當下在做的事~~如此迴圈,永遠沒有一件事情能真正投入地做好,永遠活在懊惱中。

今天看書看到一句話,我很喜歡,大意是:沒有過去,把門關上,只有現在。

我也是這麼一個人,其實也挺矛盾的,一個學生只要聽過我的團體課,或真正與我接觸過,我就會記住她,包括她的故事,但對生活很多往事我意識層次(潛意識從不曾遺忘,只是需要喚醒)常常不裝載,比如我老公有時會跟我說我們去哪哪哪吃飯時吃了什麼、飯店怎樣,我腦袋裡一片漿糊,常常想不起來。

慢慢的我發現我只記住重要的、有益他人的事,比如記住個案和學生的背景有利於分析和提供幫助、記住別人的生日及時給予祝福…但對傷害或生活瑣碎的章節,我並不拾取,雖說我們大腦有待開發的部分比例非常大,但目前記憶體看起來有限,惜取美好,是我認為該做的事。

一邊往前走,一邊把背後的門關上,這是我人生的姿態。我不活在回憶中,如果我在乎你,我會讓一切延伸;如果你愛我,要走到我的生活裡來——我們只有今生,來世不重逢。生活,當該如此。


其實也挺矛盾的,一個學生只要聽過我的團體課,或真正與我接觸過,我就會記住她,包括她的故事,但對生活很多往事我意識層次(潛意識從不曾遺忘,只是需要喚醒)常常不裝載,比如我老公有時會跟我說我們去哪哪哪吃飯時吃了什麼、飯店怎樣,我腦袋裡一片漿糊,常常想不起來。

慢慢的我發現我只記住重要的、有益他人的事,比如記住個案和學生的背景有利於分析和提供幫助、記住別人的生日及時給予祝福…但對傷害或生活瑣碎的章節,我並不拾取,雖說我們大腦有待開發的部分比例非常大,但目前記憶體看起來有限,惜取美好,是我認為該做的事。

一邊往前走,一邊把背後的門關上,這是我人生的姿態。我不活在回憶中,如果我在乎你,我會讓一切延伸;如果你愛我,要走到我的生活裡來——我們只有今生,來世不重逢。生活,當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