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第一步:放棄20件你很想做的事
成功的第一步:放棄20件你很想做的事
作者:張瀟雨
很多人都知道「樹立明確的目標」是取得進步的根本,但對於如何做好這件事,大多數人其實都陷入了一個誤區。
想瞭解這個誤區,不妨看看巴菲特和他的私人飛機飛行員Mike Flint之間的一個小故事:
Mike Flint做了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十年之久,還曾為美國四任總統開過飛機,但他仍在事業上有著更多追求。有一次,他和巴菲特在探討他的職業生涯目標時,巴菲特讓他去做這麼一件事。
首先,巴菲特讓Flint寫下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25個目標來。於是,Flint花了一些時間,把這些目標寫了下來。
然後,巴菲特讓他審視一下這個清單,然後圈出他認為最重要的5個。Flint也照做了。
Flint現在有了兩個清單。一個是他認為自己職業生涯最重要的5個目標,另一個是另外20個他也覺得比較重要的事。
巴菲特問Flint:你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麼?
Flint答:知道了。我現在會馬上開始著手於實現這5個目標。至於另外 20 個,
巴菲特聽完後說到:不,Mike,你搞錯了。那些你並沒有圈出來的目標,不是你應該在閒暇時間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應該盡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應該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它們,不花任何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它們上面。
這讓我想到了三件事:
1、如何讓自己的目標變少非常重要
對於個人還是企業,最可怕的狀態是什麼?
是「什麼都能做」,「所有方向都可以是方向」。這意味著你沒有具體的目標,並且什麼都不願捨棄,最後一定就會什麼都做不好。
脫離這種狀態,最關鍵的一點是:將開放式的問題變成封閉式的問題。
比如,滴滴早期找到了「五分鐘內叫到計程車」的這麼一個封閉式的目標,就意味著,它一開始不需要去開拓專車或快車,不需要優化使用者乘坐計程車的體驗(比如培訓司機,
2、專注非常重要
在一個人的認知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段時間如果有太多目標,那麼很可能哪個都無法完成。
儘管「專注」和「聚焦」的概念已經被現代人提及的太多,但真正能做到準確地辨識自己的欲念,去除自己不真正需要的東西的人,
3、比起「有所為」,「有所不為」可能更加重要
這可能和芒格說的「Invert, always invert.」有相通之處。沒有被選中的那 20 件事,其實也是你感興趣的或者有意義的,所以就很容易找到各種合理的理由去在那些目標上花時間。但它們才是默默消耗掉時間,轉移你的注意力,又不能真正產出成果的事情。這種目標比看起來明顯就很愚蠢的東西更加危險。
順著這則故事的思路,我也去做了和Mike Flint 相同的事。在過程中我發現,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列出清單再劃掉那些不重要的選項,其實是個相當考驗人的過程。
於是我做了一些細化和擴充,如果你有興趣,下面是一個可以執行的方案:
1、列出 20-25 個對你最重要的事,或是最想達成的目標
a、這個清單上的目標,即可以是階段性的,比如「未來一年我想達成的目標」,也可以是永久性的——我自己寫的就是「我的生活裡到底什麼對我最重要」。但如果是階段性的,可以儘量寫得具體一些。「我希望自己的體脂率能到 20%」比「我想變得更健康」要好,「在知乎上寫十個長答案」比「加強寫作頻率」要好。而如果是長期的,可以稍微模糊一些,比如「和最聰明的人在一起工作」。
b、如果你想不出 25個也沒關係,試著天馬行空,go crazy with your list。你心底裡一定有一些最深的渴望和最瘋狂的想法,把它們寫出來。
c、慢慢來,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我的經驗是,列出一個「自己希望想做的事」的清單,絕不是花一個小時頭腦風暴一下的結果,而是一個細細琢磨,偶爾靈光一現的過程。不用想著一下午把這件事情搞定,我花了兩周時間,你完全可以更多。
2、將這個清單上的目標慢慢縮減成 5 個
a、這應該是整個步驟中最重要的一步,我曾在一個知乎問題裡寫過,欲望沒有對錯,我們需要的是誠實面對自己。
另外,為了接近事情的本質,你可能需要反復地拷問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真正希望實現的是什麼、真正在意的是什麼?——如果你喜歡衝浪,你是喜歡衝浪帶來的陽光、沙灘與多巴胺,還是喜歡「衝浪時候自己的樣子」,或者是「和其他玩衝浪的人在一起」?——這些都是不同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反復用三個問題來去除掉那些幻象:
1)過去十年裡,你還記得自己最開心的某個瞬間麼?當時發生了什麼?你為什麼那麼開心?
2)曾經你對哪些東西非常有熱情,但後來又放棄了?原因是什麼?
3)如果現在你的銀行帳戶裡突然多出來了三億的存款,那麼目前生活裡的哪些事你仍然是會繼續做的?......
b、「5」是一個虛指的數字,至少對於我來說。如果設立短期目標的話(比如一兩年之內),我覺得有兩三個比較具體的目標就很好了(當然你還可以把它們拆分成更細小的目標,在哪個層級上設定這些目標也是你需要考慮的事);如果是更長期的想法,那麼 5 個也算是合適。最重要的是,留下來的東西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c、同樣地,慢慢來。比起瘋狂地列舉好玩兒的事,去除掉它們是個更觸及靈魂的過程。所以,不用想著很快完成。你可以細細地體會一個東西給你帶來的快樂究竟是什麼(比如我會問自己,為什麼喜歡打網球?它給你帶來了什麼?),也可以將這些工作放在大腦的後臺運行,在生活裡的某個瞬間就會明白它們的意義。我用了將近一個月精簡這個清單,你也不必害怕需要更長時間。
3、根據你精簡的情況,列出一個「一定不去做」的清單來(not-to-do list)
到這裡,你終於完成了絕大部分的流程,但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最後一個步驟也非常重要。
剛才你已經劃掉了 20 件你有些興趣但最終決定不作為最高優先順序的事,現在,基於它們,你應該列出一個以後「一定不要花時間去做」的清單來。
如果你決定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專心把做 PPT 的水準提高,就先不要想著練習 PhotoShop 的技巧,雖然這看起來也在「努力」。
當你有了這麼一個清單之後,以後再面臨各種各樣的「誘惑」,就可以很堅定地進行選擇了。
這才是你實現目標的第一步。
在過程中我發現,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列出清單再劃掉那些不重要的選項,其實是個相當考驗人的過程。
於是我做了一些細化和擴充,如果你有興趣,下面是一個可以執行的方案:
1、列出 20-25 個對你最重要的事,或是最想達成的目標
a、這個清單上的目標,即可以是階段性的,比如「未來一年我想達成的目標」,也可以是永久性的——我自己寫的就是「我的生活裡到底什麼對我最重要」。但如果是階段性的,可以儘量寫得具體一些。「我希望自己的體脂率能到 20%」比「我想變得更健康」要好,「在知乎上寫十個長答案」比「加強寫作頻率」要好。而如果是長期的,可以稍微模糊一些,比如「和最聰明的人在一起工作」。
b、如果你想不出 25個也沒關係,試著天馬行空,go crazy with your list。你心底裡一定有一些最深的渴望和最瘋狂的想法,把它們寫出來。
c、慢慢來,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我的經驗是,列出一個「自己希望想做的事」的清單,絕不是花一個小時頭腦風暴一下的結果,而是一個細細琢磨,偶爾靈光一現的過程。不用想著一下午把這件事情搞定,我花了兩周時間,你完全可以更多。
2、將這個清單上的目標慢慢縮減成 5 個
a、這應該是整個步驟中最重要的一步,我曾在一個知乎問題裡寫過,欲望沒有對錯,我們需要的是誠實面對自己。
另外,為了接近事情的本質,你可能需要反復地拷問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真正希望實現的是什麼、真正在意的是什麼?——如果你喜歡衝浪,你是喜歡衝浪帶來的陽光、沙灘與多巴胺,還是喜歡「衝浪時候自己的樣子」,或者是「和其他玩衝浪的人在一起」?——這些都是不同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反復用三個問題來去除掉那些幻象:
1)過去十年裡,你還記得自己最開心的某個瞬間麼?當時發生了什麼?你為什麼那麼開心?
2)曾經你對哪些東西非常有熱情,但後來又放棄了?原因是什麼?
3)如果現在你的銀行帳戶裡突然多出來了三億的存款,那麼目前生活裡的哪些事你仍然是會繼續做的?......
b、「5」是一個虛指的數字,至少對於我來說。如果設立短期目標的話(比如一兩年之內),我覺得有兩三個比較具體的目標就很好了(當然你還可以把它們拆分成更細小的目標,在哪個層級上設定這些目標也是你需要考慮的事);如果是更長期的想法,那麼 5 個也算是合適。最重要的是,留下來的東西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c、同樣地,慢慢來。比起瘋狂地列舉好玩兒的事,去除掉它們是個更觸及靈魂的過程。所以,不用想著很快完成。你可以細細地體會一個東西給你帶來的快樂究竟是什麼(比如我會問自己,為什麼喜歡打網球?它給你帶來了什麼?),也可以將這些工作放在大腦的後臺運行,在生活裡的某個瞬間就會明白它們的意義。我用了將近一個月精簡這個清單,你也不必害怕需要更長時間。
3、根據你精簡的情況,列出一個「一定不去做」的清單來(not-to-do list)
到這裡,你終於完成了絕大部分的流程,但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最後一個步驟也非常重要。
剛才你已經劃掉了 20 件你有些興趣但最終決定不作為最高優先順序的事,現在,基於它們,你應該列出一個以後「一定不要花時間去做」的清單來。
如果你決定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專心把做 PPT 的水準提高,就先不要想著練習 PhotoShop 的技巧,雖然這看起來也在「努力」。
當你有了這麼一個清單之後,以後再面臨各種各樣的「誘惑」,就可以很堅定地進行選擇了。
這才是你實現目標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