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不等於低級做人
眼下,低調一說頗為流行。
很多人視低調為一種人生哲學、處事圭臬和成功訣竅。低調似乎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信奉和推崇,“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成了不少人的口頭禪。
低調就是以平和的心態、處下不爭的姿態待人接物。“聖者無名,大者無形。”低調是一種謙虛謹慎的風度、從容不迫的氣度,是成熟後的一種儒雅、成功時的一種平靜。低調的人深刻而不膚淺、內斂而不浮華。
低調既是一種修養,又是一種內涵。
低調的人內心是平靜的,心態是平和的,具有波瀾不驚、心靜如水的定力;只有修煉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放下身段,不顯山不露水。低調既是一種能力,又是一門藝術。低調的人懂得何時何地、何種情形下隱忍,具備分析判斷、把握分寸的能力。低調既是一種智慧,又是一門學問。在紛紛擾擾中留得一份清醒,懂得留有餘地,“擇高處立,尋平處坐,向寬處行”。
低調的人好相處、易成事。
與之相處,如聞一襲幽蘭,暗香撲面,讓人心生靜怡;與之對視,如賞一幅水墨丹青,韻致悠然,讓人心曠神怡;與之交流,如品一杯淡淡香茗,清香縈繞,讓人陶然於胸。古往今來,因低調而受益者不乏其人。春秋謀士范蠡助勾踐滅吳雪恥後,隱退經商,富甲一方,被後人尊為“商聖”;三國時諸葛亮對蜀國居功至偉,但他謹守屬臣本分,低調做人、功成不居,讓後人敬佩不已;清朝宰相張英克己為官,
不讓權力任性,書寫了“六尺巷”的佳話;老紅軍甘祖昌,曾被授予少將軍銜,因數次負傷身體不好,堅持回鄉務農;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始終專心搞研究,面對鮮花和掌聲,保持著一份難得的平靜,等等。山不自恃高而聳立雲端,海不自恃深而容納百川,地不自恃厚而承載萬物。做人當低調,而功成名就者、才華橫溢者、位高權重者、春風得意者尤需低調,
有時意味著必須丟掉附加在身上的優越感、尊貴感、榮耀感等。只有志存高遠而低調行事,才能善結良緣、事業通達。
低調並不是不把事情做好,而是不把做好的事情炫耀出來。低調不等於低聲,不意味著無所作為。現在,有的人往往以低調為幌子或托詞,不願、不敢和不善發聲,面對各種似是而非、混淆視聽的奇談怪論無以辨別或選擇沉默,在大是大非面前扮演“開明紳士”,
做起了“鴕鳥”;有的信奉“出頭的椽子必先爛”“槍打出頭鳥”,需要擔當的時候選擇退縮,唯唯諾諾、支支吾吾;還有的甚至趨炎附勢、阿諛奉承,毫無骨氣,讓低調變了味、走了形。低聲,說到底是不敢擔當、缺乏骨氣的表現,是人格萎縮、精神萎靡的寫照。
低調做人不等於低級做人,更不意味著做低級的人。低調是在“終成其高,必成其大”,而低聲則是在低級做人和做低級的人。人可以低調但不可以低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