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職場情緒與壓力管理:如何辨別自己的情緒對症下藥?

80%的人情緒管理低效,是因為不明白這一點

作者:趙曉璃(職場作家、生涯規劃師)

寫在前面的話:

曾有很多諮詢者找到我:“曉璃老師,我最近情緒很不好,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這可怎麼辦啊?”

如果是一名訓練有素的諮詢師,一定不會上來就給你提出任何建議。

打個比方,這就像你頭痛去醫院看病一樣的道理,經驗豐富的醫生會問你:“你什麼時候開始痛的?是怎麼個痛法?是像針紮的刺痛,還是隱隱作痛,或是不堪忍受的劇痛?”

這是因為,不同的痛對應不同的症狀,開出的藥方也是千差萬別。

當你感覺情緒不佳時,先別急著給自己下定論,更別急著找朋友搬救兵,

因為,如果你和你身邊的人都缺乏辨識情緒與判斷現狀的能力,他們給你的任何建議以及你衝動之下所做的決策很可能都是錯的。

其實,情緒從來都不需要管理,而是需要你仔細辨別,方能對症下藥。

可惜,好多人不明白這一點,他們誤判了情緒本身,導致做出了很多讓自己後悔終生的選擇或決策。

一、

如何判斷當下的工作狀態,如何知道一份職業是否真的適合自己呢?

其實,無須太多的測評與思辨,你的情緒比你自己更真實。

你的職業常常出現快樂、成就和滿足感嗎?

如果不是,到底是哪裡的感受不好呢?

是厭倦了這份職業,還是陷入了莫名的焦慮,或者感覺失落不已,漸漸地開始懷疑自我呢?

如果你開始覺得工作沒意思甚至生活沒意思了,

小心,這很可能是一個缺失“興趣”的信號——

當興趣缺失,最容易出現的情緒名“厭倦”。

如果你開始覺得工作很吃力,甚至被深深的無力感包圍,當心,這很可能是一個缺失“能力”的信號——

當能力不足,最容易出現的情緒是“焦慮”。

如果你最近情緒低落,感覺渾身的勁使不出來,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一直處於被壓抑的狀態,記住,這很可能是一個缺失“價值”的信號——

當價值缺失,最容易出現的情緒叫“失落”。

在職業發展中,這三種情緒至關重要。

為了便於理解,我用三個案例來稍作說明。

二、

小A是我曾經的一名諮詢者,她找我諮詢那會兒是在一家汽車4S店做出納,但她始終都不開心。

原來,小A從小到大屬於家裡的乖乖女,她認為按照父母的意願過一生,就是最大的孝順。

她喜歡音樂繪畫與舞蹈,可父母說,這些都不靠譜,找不到正經職業,

不如學好數理化,方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小A也很努力,可她看到數字就頭疼,數理化的成績勉強合格,在父母的規劃下,又考了一所專科學校,學了會計學。

不知為何,這幾年下來,除了一紙會計證,小A說服自己考了好幾次初級職稱,每天強迫自己學幾個小時,可屢試屢敗。

找我諮詢之前,小A把自己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自控力”上。

她認為自己的自控力一定出了問題,買了各種書籍參加了各種自控力小組,可依然收效甚微。

根據前文所說的三種情緒,想必聰明的你不難發現,小A的問題,出在“興趣”層面,她對日復一日的出納工作沒有任何熱情,每天都在用理智說服內心,過的無比痛苦。

一番諮詢之後,小A第一次認識到,認知和順應自己的天性是有多麼重要。

小A後來給我的回饋是,她辭去了汽車4S店的工作,找到了一份早教機構的工作,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帶著他們唱歌繪畫跳舞,真的開心極了。

三、

小B是一家公司的業務員,業績相當出色,連續好幾個月都是公司的銷售冠軍,於是領導提拔他做銷售主管,可沒過多長時間,小B就開始感受到了滿滿的焦慮。

想必你一定有類似的感受,比如考試來臨之前,你都會有一絲小焦慮,完全不焦慮的,往往是那些裸考的學生,所以,“焦慮”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和“能力”相關。

之所以會感到焦慮,是因為我們特別在意這件事情,特別想把這件事情做好,但內心總有一種隱隱的擔憂,生怕自己能力不夠好,達不到自己的期望。

對於焦慮的對策,尋找榜樣虛心請教,找到差距尋求突破,無疑是對治焦慮的妙方。

而價值觀的例子,我說一個體制內諮詢者的故事吧。

C在一家單位穩穩當當做了很多年,但內心卻始終不是滋味,後來找到我,當我問及他的職業願景時,他告訴我,自己最嚮往的是一身阿瑪尼、戴著名表開著好車,過著職場精英般的生活。

隨著這個願景的確認與鋪展,C後來認識到,如今這份清水衙門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助人”的特質,而他內心渴望的是“管人”的顯赫地位,所以諮詢結束之後的C果斷辭了職,下海經商做起了老闆。

四、

綜上所述——

如果你感到厭倦,請審視下自己的興趣,它決定的是你的行業選擇;

如果你感到焦慮,請梳理下自己的能力,它決定了你能做到怎樣的職位;

如果你感到沒有價值缺乏意義,請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它決定了你將採取怎樣的行動,等等。

不知你發現沒有,當你能夠直面內心的情緒並予以正確解讀時,你會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近。

五、

放到企業管理的層面,如果管理者無法正確解讀員工的情緒,你所做的一切決策很可能都是錯的。

比如對厭倦帶來的職業倦怠而言,休假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培訓只會讓員工越來越煩;

業務培訓是對治焦慮型員工最好的治癒方式,但如果假大空的培訓只會讓人越來越焦慮;

對一名價值缺失的員工而言,休假只會讓他越來越不想工作,培訓也絲毫提不起他任何興趣,最好的處理辦法是,管理者主動找這樣的員工談談話,看看對方的願景是怎樣的,公司能否與他未來的願景連結,進一步探討可以給他提供哪些資源,提供哪些機會,等等。

所以,如果一個人想真正做好情緒管理這件事情,先要學著辨識自己的情緒,再去讀懂情緒背後的需求,最後就不難找到自己的成長方向。

厭倦需要變化,焦慮需要學習,而失落需要價值。

想要管理好情緒,務必明白這一點,那就是——

情緒從來都不需要管理,而是需要我們仔細辨別,方能對症下藥。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lizhi/zhichang/22784.html可依然收效甚微。

根據前文所說的三種情緒,想必聰明的你不難發現,小A的問題,出在“興趣”層面,她對日復一日的出納工作沒有任何熱情,每天都在用理智說服內心,過的無比痛苦。

一番諮詢之後,小A第一次認識到,認知和順應自己的天性是有多麼重要。

小A後來給我的回饋是,她辭去了汽車4S店的工作,找到了一份早教機構的工作,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帶著他們唱歌繪畫跳舞,真的開心極了。

三、

小B是一家公司的業務員,業績相當出色,連續好幾個月都是公司的銷售冠軍,於是領導提拔他做銷售主管,可沒過多長時間,小B就開始感受到了滿滿的焦慮。

想必你一定有類似的感受,比如考試來臨之前,你都會有一絲小焦慮,完全不焦慮的,往往是那些裸考的學生,所以,“焦慮”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和“能力”相關。

之所以會感到焦慮,是因為我們特別在意這件事情,特別想把這件事情做好,但內心總有一種隱隱的擔憂,生怕自己能力不夠好,達不到自己的期望。

對於焦慮的對策,尋找榜樣虛心請教,找到差距尋求突破,無疑是對治焦慮的妙方。

而價值觀的例子,我說一個體制內諮詢者的故事吧。

C在一家單位穩穩當當做了很多年,但內心卻始終不是滋味,後來找到我,當我問及他的職業願景時,他告訴我,自己最嚮往的是一身阿瑪尼、戴著名表開著好車,過著職場精英般的生活。

隨著這個願景的確認與鋪展,C後來認識到,如今這份清水衙門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助人”的特質,而他內心渴望的是“管人”的顯赫地位,所以諮詢結束之後的C果斷辭了職,下海經商做起了老闆。

四、

綜上所述——

如果你感到厭倦,請審視下自己的興趣,它決定的是你的行業選擇;

如果你感到焦慮,請梳理下自己的能力,它決定了你能做到怎樣的職位;

如果你感到沒有價值缺乏意義,請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它決定了你將採取怎樣的行動,等等。

不知你發現沒有,當你能夠直面內心的情緒並予以正確解讀時,你會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近。

五、

放到企業管理的層面,如果管理者無法正確解讀員工的情緒,你所做的一切決策很可能都是錯的。

比如對厭倦帶來的職業倦怠而言,休假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培訓只會讓員工越來越煩;

業務培訓是對治焦慮型員工最好的治癒方式,但如果假大空的培訓只會讓人越來越焦慮;

對一名價值缺失的員工而言,休假只會讓他越來越不想工作,培訓也絲毫提不起他任何興趣,最好的處理辦法是,管理者主動找這樣的員工談談話,看看對方的願景是怎樣的,公司能否與他未來的願景連結,進一步探討可以給他提供哪些資源,提供哪些機會,等等。

所以,如果一個人想真正做好情緒管理這件事情,先要學著辨識自己的情緒,再去讀懂情緒背後的需求,最後就不難找到自己的成長方向。

厭倦需要變化,焦慮需要學習,而失落需要價值。

想要管理好情緒,務必明白這一點,那就是——

情緒從來都不需要管理,而是需要我們仔細辨別,方能對症下藥。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lizhi/zhichang/2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