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存量式的佔有讓你陷入泥潭,高級的共用卻創造資源

佔有欲是內心的毒瘤

作者:Spenser(原名,陳立飛,混跡創投圈的職場墨客)

摘自公眾號:Spenser

知乎上問,做哪些事情可以提高生活品質?

點贊最多的回答:定期扔東西。

現在的我,對於房子車子的概念,已經和年輕時候,不太一樣了。

如果房子是純用來住的話,我可能就不會買房了。

我買房,是因為房子的保值增值,對抗通脹的金融功能,而不是想到住本身——鑒於現在還沒有成家。

車子肯定是不會買的了,如今的互聯網專車,比起自己擁有一輛,

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比起買一輛豪車,我更感興趣的是,有保值增值潛力的港澳兩地車牌。

所以,在如今流動性越來越高的互聯網年代,傳統的佔有思維,顯得無力,甚至有些愚蠢了。

1、佔有的成本,其實更大

當年選擇香港念書的時候,我內心糾結的一個點是,當時在家鄉已經買了房子和車子,從物質上過上了所謂的好生活,如果放棄的話,意味著一無所有,從頭開始。

直到我的一位好朋友點醒了我,

她說:

“難道你要被所謂的房子車子困住你未來想要的生活麼,如果是的話,房子車子就是你心裡的負債,而不是資產了。”

後來我在香港念書的時候,雖然租著幾平米的小房間,天天擠地鐵坐巴士,但心裡很自由,很輕鬆。

在香港過的第一個中秋節,一無所有的自己,背著個雙肩包,走在這座陌生的城市,維港海邊,發了條朋友圈狀態——心中無煩惱事,便是人生好時節。

後來其實想明白了,當你完全佔有資源的那一刻,資源本身就變成了你的存量,邏輯思維的脫不花,有一套對“存量”深刻的偏見。

“一切存量,皆為虛妄。走過的路、吃過的苦、圈好的地、博得的好名聲、認識的關係、積累的資產,只要不是處於活躍的發展態,都是“死存量”,是冰棍兒一樣的存在——看起來挺大,實際上在化。”

而《創新者的窘境》裡的長篇大論,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如果你不能徹底割裂存量,

那麼你就會陷入即使什麼都明白但什麼都做不成的泥潭。

獨佔後看似使用免費,但成本其實是最高的。其中的沉沒成本,其實早已遠超過了佔有換來的收益本身。

2、獨佔欲是最深的心魔

所以,這裡衍射出一個概念,叫做獨佔欲。

獨佔欲是每個人的春藥,也是內心匱乏的黑洞。

所以很多人,尤其老一輩,寧可讓無用的東西佔據著家裡幾萬一平米的房子,

也捨不得丟掉,看似節約,實則浪費。

所以很多人明明知道一份感情已經回不到從前,仍然執念地不肯說出分手,寧可增加耽誤青春的風險和增加痛苦的時間。好像只要沒說出“分手”兩個字,你仍然屬於我的幻想。

所以很多人明明不滿意目前的工作,看不到前(錢)途,卻仍然不願放棄,不僅因為害怕未知的風險,而是對已經付出的事件和已有的資源的不願割捨——清空的成本,對他們來說,太大。

膚淺的人,只看到佔有的所謂心安,心裡高興地說著,這是我的。

選擇不去佔有,這其實是反人性的。但是你所擁有的東西,會裹挾你,消耗你,你覺得你是它們的主人,但其實是奴隸,它們是沉重的鐐銬,讓你心甘情願陷在原地,麻痹你說現在很美好,未來太虛妄。

很多有名的小說家,除非極少數,一般第一部成名作,往往就是藝術最巔峰的作品,後面往往很難超越,甚至越來越差,為什麼? 

因為擁有名利後,名利成為束縛,引發害怕失去的恐懼——名和利沒有錯,錯在內心想要永遠佔有的心魔。

3、共用取代獨佔,成為新的經濟模式

傳統的時代提倡獨佔,因為獨佔帶來控制,帶來實實在在安全感。可惜如今世道變了,這個時代的安全感,和佔有本身的關係越來越不相干。

因為“獨佔”一項資源最大的問題,在於限制了資源的流動性,而沒有流動性,就沒有高效率。

如同增加流動性後,死錢才真正盤活了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貨幣價值。

互聯網的共用經濟,就是用來解決“流動性”,增加效率的。

獨佔資源的人,最終成為了“專車司機”,而共用經濟的人,成為了出行的主人。

而共用的人,看似什麼都沒有,但其實擁有全世界。

共用精神的人,因為不想去佔有,就不會失去。

我覺得現在是一個特別美好的時代,因為互聯網帶來的共用經濟。

我認為互聯網最牛逼的地方在於——邊際成本無限遞減,技術越大,價格越低。

其實,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被深度共用了。

一份頂級知識內容,因為互聯網的無限分發,讓用戶可以用更白菜的價格,獲取如同白粉般昂貴的知識,真正實現了物美價廉。

我們的吃喝住行,都在迅速以創新的方式共用化:比如Uber和滴滴,比如Airbnb,比如共用單車,比如聯合辦公空間。

前幾天和途家網的人聊,發現他們把共用的概念玩到了另一個高度:普通的共用叫分享資源,高級的共用,叫創造資源。

不要佔有資源,不要佔有關係,不要佔有情感,我們要做一個對自己薄情的人,主動和一些包袱、和一些人說再見,因為我們終究會和一些人分別,和另一些人連接。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lizhi/rsganwu/22808.html對他們來說,太大。

膚淺的人,只看到佔有的所謂心安,心裡高興地說著,這是我的。

選擇不去佔有,這其實是反人性的。但是你所擁有的東西,會裹挾你,消耗你,你覺得你是它們的主人,但其實是奴隸,它們是沉重的鐐銬,讓你心甘情願陷在原地,麻痹你說現在很美好,未來太虛妄。

很多有名的小說家,除非極少數,一般第一部成名作,往往就是藝術最巔峰的作品,後面往往很難超越,甚至越來越差,為什麼? 

因為擁有名利後,名利成為束縛,引發害怕失去的恐懼——名和利沒有錯,錯在內心想要永遠佔有的心魔。

3、共用取代獨佔,成為新的經濟模式

傳統的時代提倡獨佔,因為獨佔帶來控制,帶來實實在在安全感。可惜如今世道變了,這個時代的安全感,和佔有本身的關係越來越不相干。

因為“獨佔”一項資源最大的問題,在於限制了資源的流動性,而沒有流動性,就沒有高效率。

如同增加流動性後,死錢才真正盤活了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貨幣價值。

互聯網的共用經濟,就是用來解決“流動性”,增加效率的。

獨佔資源的人,最終成為了“專車司機”,而共用經濟的人,成為了出行的主人。

而共用的人,看似什麼都沒有,但其實擁有全世界。

共用精神的人,因為不想去佔有,就不會失去。

我覺得現在是一個特別美好的時代,因為互聯網帶來的共用經濟。

我認為互聯網最牛逼的地方在於——邊際成本無限遞減,技術越大,價格越低。

其實,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被深度共用了。

一份頂級知識內容,因為互聯網的無限分發,讓用戶可以用更白菜的價格,獲取如同白粉般昂貴的知識,真正實現了物美價廉。

我們的吃喝住行,都在迅速以創新的方式共用化:比如Uber和滴滴,比如Airbnb,比如共用單車,比如聯合辦公空間。

前幾天和途家網的人聊,發現他們把共用的概念玩到了另一個高度:普通的共用叫分享資源,高級的共用,叫創造資源。

不要佔有資源,不要佔有關係,不要佔有情感,我們要做一個對自己薄情的人,主動和一些包袱、和一些人說再見,因為我們終究會和一些人分別,和另一些人連接。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lizhi/rsganwu/2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