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讀書還有用嗎?苦讀二十年,還不如被包養?

苦讀二十年,還不如被包養?

作者:陳大力(95年姑娘,簡書簽約作者,

ONE熱門作者)

01

今天在知乎上看見一個問題。

“近期在網上看到很多二十出頭的女大學生被鑽石王老五包養的例子,作為同齡人,她們已然晉升白富美,每月生活費一萬打底,一身名牌,混跡各類尖端場合。她們攀上高枝撈足油水後,“洗白”上岸,找個圈外不知情者談婚嫁,最後仍能過得順風順水。

而我辛苦地讀好幾年大學,考研或保研讀上研究生,工資還沒有她們的包養費起點高,

我上的學、讀的書到底有什麼意義呢?該如何平衡失落感呢?”

其實,同為二十出頭的女生,我十分理解這樣的困惑。

但仍想說,這種比較其實並無必要。讀書的意義,不應當只用錢來衡量。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聊收入,她問及我的月薪後,非常疑惑地說:像你現在這樣自由職業掙錢不是蠻好嗎,為什麼要讀研究生呢?

我告訴她,是啊,新媒體行業根本不需要學歷。可讀研究生這件事兒,

絕不只是為了工作「薪資翻倍」而已,它給你帶來的是頭腦和三觀的換血,就像我們讀大學,絕不只是為了跨入企業校招的門檻而已。

曾經和朋友笑談:一個小學文化的人,A,和一個清華的畢業生,B,一起去賣烤串,會有什麼不同?

討論得出:或許兩人技藝的嫺熟不分高下,但生意的操作經,需要更精煉的頭腦,才悟得出。

A可能更關心怎麼用每天11個小時工作時間,烤出更多的烤串,

但B或許會想:我的烤串有什麼優勢?怎麼宣傳自己?怎麼擴大再生產?他可能會開始計畫,幾年內要開第二家店,再幾年內要飛躍成連鎖。

大學給人帶來的其實不是課本,不是績點,而是掌握知識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大學真正的核心也不在於多少次學生會,多少趟獎學金,而是你的思維方法和眼界。

認識不少博士,跟他們一起相處,會明顯感覺到他們視角的深邃。

比如對時興的單車軟體,他們能很輕鬆地分析出它的前世今生,幾個人稍稍一聊,大體摸出它背後的產業鏈條。無須特意去研究它,已然能更好地理解它。

讀書讓人能站得更高看問題,擁有深刻且遠大的見地——這種能力,或許市面上任何一種高價速成培訓班,都無法教會你。

02

讀書亦讓人慈悲。

朋友說,之前過年的時候回農村老家,覺得那裡的人很可怕。我說,這該不會是你的偏見吧?

朋友說,不是的,他有件印象很深刻的事,是他跟那裡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聊天,本來在聊遊戲,蠻愉快,後來不知怎的,聊到世越號沉船事件,他很激動地描述著細節,正為消逝的生命傷情,再看對面的同齡孩子,竟全是一片目然的臉孔。

甚至有人笑嘻嘻地聽。因為他們覺得:這個不關他們的事。

並不是說他們自私,他們覺得“與己無關”當然也沒有錯,可是一個年輕人理應滿腔熱血,有著自己對善和美的敬仰,有著與外界的坎坷崎嶇交戰之心,而不是狹窄地,只知四顧周邊。

縱使身為螻蟻,腳踏泥濘,心胸仍能盛下浩瀚宇宙,蜉蝣眾生,這樣的人,才是能於俗世污濁之中得救的。

讀更多書的人,才更易接近此境界。

03

朋友讀的中文系研究生,她覺得自己的課堂很浪漫,在世界局勢錯綜複雜,四處烏煙瘴氣的關口,她跟上課的老先生們,慢悠悠地回看魏晉文學史,鑽營詩行裡潛藏的風花雪月,離合聚散。

她說:“漸漸就覺得,千百年來的愁緒,其實也就那麼幾種。沒什麼過不去的。”

她很成熟,我還在為小事跳腳的年紀,她便已經能沉穩地安慰我,她也為失戀哭,但內心秩序井然,很快就能重振旗鼓。

我一直覺得,她從文學中習得的,不是字句,是人格。讀書給人消化痛苦的能力,不是吞咽,慌亂地塞肚子裡,而是消化,是徹底懂得了痛苦,且從中汲取力量。

這是一種長期浸潤,除了艱苦的、深度的學習,沒有其他途徑到達。

04

回到開頭的問題,我太理解一個小姑娘羡慕別人生活費五位數是什麼心情了,但仍想告訴所有覺得自己的書讀得“不值”的姑娘:讀書其實沒有“不值”一說,讀書的價值會讓你終身受益,它是潛在的,未必能讓你盆缽滿盈,但它給你整個人帶來的內在鍛造,是無價的。

對比下“被包養”和“讀大學”這兩條路:有人的人生是泥土裡匍匐,喘著氣伸手,四處抓鈔票,與人性的貪醜長伴。但有人的人生,是縱使沒有大富大貴,仍能活得輕盈美好,心記憶體有抬頭仰望星空的澄澈與真摯。

後者,才是最珍貴的。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lizhi/jiaoyu/22895.html有著自己對善和美的敬仰,有著與外界的坎坷崎嶇交戰之心,而不是狹窄地,只知四顧周邊。

縱使身為螻蟻,腳踏泥濘,心胸仍能盛下浩瀚宇宙,蜉蝣眾生,這樣的人,才是能於俗世污濁之中得救的。

讀更多書的人,才更易接近此境界。

03

朋友讀的中文系研究生,她覺得自己的課堂很浪漫,在世界局勢錯綜複雜,四處烏煙瘴氣的關口,她跟上課的老先生們,慢悠悠地回看魏晉文學史,鑽營詩行裡潛藏的風花雪月,離合聚散。

她說:“漸漸就覺得,千百年來的愁緒,其實也就那麼幾種。沒什麼過不去的。”

她很成熟,我還在為小事跳腳的年紀,她便已經能沉穩地安慰我,她也為失戀哭,但內心秩序井然,很快就能重振旗鼓。

我一直覺得,她從文學中習得的,不是字句,是人格。讀書給人消化痛苦的能力,不是吞咽,慌亂地塞肚子裡,而是消化,是徹底懂得了痛苦,且從中汲取力量。

這是一種長期浸潤,除了艱苦的、深度的學習,沒有其他途徑到達。

04

回到開頭的問題,我太理解一個小姑娘羡慕別人生活費五位數是什麼心情了,但仍想告訴所有覺得自己的書讀得“不值”的姑娘:讀書其實沒有“不值”一說,讀書的價值會讓你終身受益,它是潛在的,未必能讓你盆缽滿盈,但它給你整個人帶來的內在鍛造,是無價的。

對比下“被包養”和“讀大學”這兩條路:有人的人生是泥土裡匍匐,喘著氣伸手,四處抓鈔票,與人性的貪醜長伴。但有人的人生,是縱使沒有大富大貴,仍能活得輕盈美好,心記憶體有抬頭仰望星空的澄澈與真摯。

後者,才是最珍貴的。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lizhi/jiaoyu/2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