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你說的話藏著你的氣質、思維和世界

你說的話藏著你的氣質、思維和世界

作者:Spenser(原名,陳立飛,混跡創投圈的職場墨客)

摘自公眾號:Spenser

前幾天後臺收到一條留言:“Spenser,經常看你的文章,覺得很不錯,知道你以前是英語老師,

又發現艾力,李笑來,還有我們的馬爸爸以前都是英語老師,是不是英語老師都能寫會道呀?”

本來覺得只是玩笑話,沒想當真,但細細想來:發現英語對我而言,確實可以說改變了我的一生,打開了通向新世界的視窗。


從土B到高級,差的也就是一門外語

每次回老家,開口就是家鄉話,雖然感覺樸實又熟悉,可每次不自覺地都會陷入“我是誰”的疑慮。到底我是讀者心中洋氣的Spenser,還是身邊人接地氣的大飛哥。

當我接起來自香港的電話,對手機那頭講起外語,那一刻,就感覺是從國內18線ID,縱身一躍成國際一線的IP。

確實,不同的社會所孕育的文化影響了那一方的水土人情,語言背後所承載的是一種情懷與氣質。學習一門語言的更深意義,就是去接觸感受它所帶給你的文化衝擊與影響力。

為什麼說不同的語系能夠體現你的氣質。就好比普通話,它的呈現形式有多種方言,

你是南方溫柔似水的女子,或是北方豪情灑脫的姑娘,你的性格氣質早在你開口講話的那一刻,就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英語的狂愛,始於我年輕時候所喜歡的兩個好萊塢影星:布拉德皮特和喬治克魯尼。我不僅看過他們所有的影視作品,我甚至模仿他們的生活方式,比如喬治克魯尼穿西服時的感覺,說話時候雅痞的神態,布拉德皮特笑起來壞壞的表情。

當然,模仿最多的是他們講英語的口吻和發音,因為覺得很酷。精彩之處,我能反反復複聽到手機自動關機。

後來我發現,當年的那些刻意模仿,確實影響到了我現在的氣質。至少在那兩位優質偶像的薰陶下,我不至於很土,甚至還有一絲洋氣。

如果你英語不好,那麼你就很可能對英語的世界和產品不會產生很濃厚的興趣,你就不會看很多優質的美劇,不會看很有才華的英語脫口秀,不會關注總統大選的演講和辯論技巧。

因為你沒有能力。

你很有可能錯過一個很有意思很豐富的世界,而只能在國內影院看沒有什麼營養的進口大片。

That's sad. 


很多思維瓶頸,一門外語就能跨過去

我的文章裡有時候會夾雜一些英文的單詞或者句子。

有些人說,就是不喜歡一篇好好的中文文章裡出現英文單詞。但是,你不得不承認,英文的一些寓意,就是沒法用中文表達出來,能看明白的讀者,就懂。

英文裡的表達習慣和中文是很不一樣的,這其實代表了另一種思維的路徑,會讓你的思維方式,從中文的固有框架裡跳出來,開啟另一種人生的可能。

比如中文的語言體系往往是形容詞放在名字之前,俗稱定語前置;而英文的語法體系,往往先把重要的資訊先說出來,後面再接一連串的後置,比如定語後置,介詞短語後置,定語從句等等,講語法我能講一天。

如果學過口筆譯的同學,就特別能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中文和英語,像兩套完全相反的語言體系。

語言本身會禁錮我們的思維,這是語言學裡的觀點。這就意味著,當你只擁有一套語言系統的時候,你的思維方式,潛意識裡也被語言所限制了。

這東西很難言傳,誰用誰知道。


學好英語,世界就是你的

很多語言,講不准就算了,關係不大。但是,聽不懂才是真尷尬。

我去美國的時候,因為懂英文,不至於有陌生的恐懼感。我來香港的第一年,不會講粵語,怎麼辦呢,就用英語先交流。

雙語自由切換,是一種很帥的感覺。

我當年和外國友人聊天的時候,他們經常問我的一個問題是:Spenser, are you sure you have never been to America? The way you speak is just like us. 

此時,我總是很裝逼地回一句: Yep, I was born in China,typical Chinese.

語言本身是自帶氣質的,你在講不同語言的時候,語言會給你附上不同的氣質。

我第一次去美國的時候,飛機落在芝加哥的機場過安檢,當時一個黑人檢察官和我聊了幾句,覺得我英文口語特別好,直接就來了一句Welcome home.

當時我決定辭來香港念研究生的時候,需要考託福或雅思,我選擇了考託福,那時候我還有工作,我就早上五點鐘爬起來,聽幾篇聽力測試,或者做一個小時口語練習,晚上下班回到家做寫作和閱讀。因為英語底子還算不錯,基本上用了三個月時間的複習,就考了一個超過要求蠻多的分數,後來順利拿到了offer,來到香港,再有了這幾年的故事。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的一個朋友,前兩年他也想著來香港進修一下。我說你來吧,應該出來看看這個世界,但是他就被拖累在了英語上, 因為他大學英語底子不太好,再加上工作幾年,基本上英語就廢了,嘗試刷了兩次語言成績,都不太行。最後沒有來成香港,現在還是過著原來的日子。

我倒不是說來香港就一定好,人生一定會大不同或怎樣。但是,當我們面對人生重大選擇時,不應該被語言體系絆住腳步。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zhupao80/shuohua/23427.html俗稱定語前置;而英文的語法體系,往往先把重要的資訊先說出來,後面再接一連串的後置,比如定語後置,介詞短語後置,定語從句等等,講語法我能講一天。

如果學過口筆譯的同學,就特別能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中文和英語,像兩套完全相反的語言體系。

語言本身會禁錮我們的思維,這是語言學裡的觀點。這就意味著,當你只擁有一套語言系統的時候,你的思維方式,潛意識裡也被語言所限制了。

這東西很難言傳,誰用誰知道。


學好英語,世界就是你的

很多語言,講不准就算了,關係不大。但是,聽不懂才是真尷尬。

我去美國的時候,因為懂英文,不至於有陌生的恐懼感。我來香港的第一年,不會講粵語,怎麼辦呢,就用英語先交流。

雙語自由切換,是一種很帥的感覺。

我當年和外國友人聊天的時候,他們經常問我的一個問題是:Spenser, are you sure you have never been to America? The way you speak is just like us. 

此時,我總是很裝逼地回一句: Yep, I was born in China,typical Chinese.

語言本身是自帶氣質的,你在講不同語言的時候,語言會給你附上不同的氣質。

我第一次去美國的時候,飛機落在芝加哥的機場過安檢,當時一個黑人檢察官和我聊了幾句,覺得我英文口語特別好,直接就來了一句Welcome home.

當時我決定辭來香港念研究生的時候,需要考託福或雅思,我選擇了考託福,那時候我還有工作,我就早上五點鐘爬起來,聽幾篇聽力測試,或者做一個小時口語練習,晚上下班回到家做寫作和閱讀。因為英語底子還算不錯,基本上用了三個月時間的複習,就考了一個超過要求蠻多的分數,後來順利拿到了offer,來到香港,再有了這幾年的故事。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的一個朋友,前兩年他也想著來香港進修一下。我說你來吧,應該出來看看這個世界,但是他就被拖累在了英語上, 因為他大學英語底子不太好,再加上工作幾年,基本上英語就廢了,嘗試刷了兩次語言成績,都不太行。最後沒有來成香港,現在還是過著原來的日子。

我倒不是說來香港就一定好,人生一定會大不同或怎樣。但是,當我們面對人生重大選擇時,不應該被語言體系絆住腳步。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zhupao80/shuohua/2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