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曾國藩一生的經歷對後人有哪些啟示?

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

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曾國藩一生的經歷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80後勵志網總結了三點:

1、骨頭要硬

曾國藩統率湘軍每到一處便修牆挖壕、安營紮寨、步步為營,

將進攻任務變成防守任務,一點點地蠶食著太平天國控制的區域。

這就是結硬寨、打硬仗,步步為營,絕不給敵人喘息、反撲的機會。曾國藩修身也像打仗一樣。他曾說,“不為聖賢,便為禽獸”,此生一定要做聖賢。

道光年間曾國藩在寫給諸弟的信中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的住。曾國藩一輩子以鐵打的精神堅持進德修業。

三十一歲那年,曾國藩給自己定下了日課十二條: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門。

這12條看似簡單的生活習慣要求,對他而言,卻像鐵規軍紀一樣嚴格遵守,從近30歲,實際應該是29歲多,一直堅持到終老(61歲)。

由此可見,曾國藩其人的意志力是多麼頑強。雖然時過境遷,歷史推移,時至今日再回看曾國藩一生成就,就不難發現,幾乎全部得益於這12條鐵律。

生活中,

多的是嘴硬骨頭軟的人,真正修身硬、骨頭硬,意志堅定的人,並不多見。


2、姿態要低

做人姿態要低。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太過高調只會授人以柄,自遺其咎。

早年的曾國藩鋒芒畢露,他在給弟弟們的家書中誇耀自己的詩歌,認為可以與韓愈、蘇軾、那樣的大家相提並論。

他也曾因小事與人吵鬧不休。有一次與同鄉、刑部主事鄭小珊因一言不合,惡言相向,“肆口謾駡,忿戾不顧,幾於忘身及親”。

還有一次與同鄉金藻因小故口角,“大發忿不可遏,……雖經友人理諭,猶複肆口謾駡,比時絕無忌憚”。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長,曾國藩也慢慢領悟到了低調的道理,他總是把戰功讓給他人,把勝利的主因歸結為皇帝的領導,把戰功讓給一些八旗子弟,讓給胡林翼等湘軍大佬。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我常常看到那些喜歡誇耀自己的人,因為獵取名譽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我常常看到那些奉承別人的人,

因為取悅領導而受到別人的鄙視。

曾國藩說:“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在曾國藩看來,過於高調的人,都是驕傲自滿的人,會折損人的德行、福氣,是做人大忌。

3、存心要善

曾國藩說:“善之當為,不善之宜去。”一件事是善的就去做,不是善的就遠離。

然而真正的善是發自內心的,是順遂心意的,如果只是拿來炫耀,那麼這種“善”付諸行動,反而會適得其反。

曾國藩寫過一幅對聯: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做善事最快樂,因為不求別人知道。做善事最痛苦,因為十分害怕別人知道。

現在很多人,做了一星半點好事,就要到處宣揚,到處說,只怕別人不知道。這種“善”是功利性的,不是真正的善,有時候還會夾雜著罪惡。

真正的善良,是不求人知的。行善可以帶來心境的快樂,行善能生髮人內心的陽氣。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lzgushi/history/23884.html

曾國藩寫過一幅對聯: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做善事最快樂,因為不求別人知道。做善事最痛苦,因為十分害怕別人知道。

現在很多人,做了一星半點好事,就要到處宣揚,到處說,只怕別人不知道。這種“善”是功利性的,不是真正的善,有時候還會夾雜著罪惡。

真正的善良,是不求人知的。行善可以帶來心境的快樂,行善能生髮人內心的陽氣。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lzgushi/history/23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