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釋義及解釋
“聲東擊西”,一言以蔽之,便是個“詐”字。《三國演義》里,許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曹操)奸雄,今果然也。”曹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
何止兵不厭詐,在人生戰場上,也處處有詐,更有那許許多多的兩面人,
小心,不要以為狼真的從東邊來了!
原典
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西漢,七國反,周亞夫堅壁不戰。吳兵奔壁之東南陬,亞夫便備西北。已而,吳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敵志不亂,能自主也。漢末,朱雋圍黃巾于宛,
【詮釋】
如果作戰意志混亂,對于敵情的分析也會跟著出錯,這將為自己帶來不可預料的結果。
《易經·萃卦》顯示:坤下兌上。上卦為兌(澤水),下卦為坤(大地),澤水覆蓋大地,是指水患橫流。引申為敵人不能控制混亂的形勢,此時我應善加利用之。
西漢景帝時發生“七國之亂”,太尉周亞夫奉命平亂,他堅壁不戰,吳王劉濞之兵向他陣地的東南集結,他根據戰略需要和敵情分析,而把重兵嚴守西北。不久,劉濞以精兵在西北發起突擊,漢軍因為有備,
漢末,朱雋在宛城圍攻黃巾軍,他在宛城的東南角大張旗鼓、大造工事,鳴鼓發動攻擊,黃巾軍果然集中全力在東南方拒守,朱雋暗中以五千精兵從東北角乘虛而入,一舉攻破宛城。這個戰例顯示:敵人意志混亂,便不能正確地分析情勢的發展。因此“聲東擊西”策略能否運用成功,端視敵人作戰意志是否混亂而定,若亂,則我可以運用而取勝;若不亂,則我方將自取敗亡,
https://www.201980.com/lzgushi/lishi/3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