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要有小賭注精神
別再迷信天外飛來的偉大靈感,一些偉大的公司就是從小賭注開始的。
前風險投資家、暢銷書作家彼得·西姆斯最近在新書《小賭注》中指出,
惠普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休利特就頗具“小賭注”精神,他曾經指出,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惠普必須在產品上做出100次小嘗試,其中才有6件能夠成為突破性的產品。1972年,惠普推出了第一款手持計算器 HP-35,當時,科學用計算器這個市場根本還不存在,人們使用的還是非常便宜的計算尺,
惠普在產品上市前請市場調研公司做了一些調研,主要調研物件是一些計算器研究先驅,認為“他們比任何人都瞭解計算器”,結果這群人認為“這個東西不可能賣得出去”。然而,休利特對這一結果並不認可,他在飛機上花了幾個小時與鄰座就HP-35交談,得到的回應是“這是一款令人驚奇的產品”。
休利特於是建議“為什麼不做1000台賣著試試看”?結果,在推出的第一年,HP-35就賣出了10萬台。可以說沒有當時的HP-35,就沒有今天的惠普公司。
此外,穀歌從一開始只不過是著眼於改善圖書館搜索效率的一個專案,其革命性的商業模式是在經過一系列的試驗和發現之後才水到渠成。
皮克斯公司起初只是一家失敗的硬體公司,
而Twitter則是Odeo這家走投無路的播客公司在聽取了員工關於短資訊的一個想法之後小賭一把的結果。
這些在偉大公司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小賭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夠“小”——它們通常都是企業負擔得起而且做得到的事,簡言之,它們都是“輸得起”的方式。無論是商業、藝術還是科學領域,成功的創新背後都有著相當雷同的模式:不是來自“偉大”點子的靈光一閃,而是來自在“小賭”中不斷試錯、發現和改善。因此,聰明的公司不僅需要“豪賭”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