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婚姻家庭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作者:簡•愛

看到女友周沖的短篇《人間味》,百感交集。“文如其人,言由心生”,對於一個作者而言,

確實如此。她才華洋溢,但仔細觀察文字裡有戾氣存在。可見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母親此生積怨頗多,貧困、卑微、辛勞與冷漠使她無從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親的美貌又令她緊張,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經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輕易令她發作。”

說起她的童年來,和民國才女蕭紅頗有些相似,只有從祖父那才能得到一絲心靈的慰藉。父母長期處於歇斯底里狀態,對孩子幾乎漠不關心。母親將在父親那兒受到的戾氣,不經意間轉嫁到子女身上,惡言惡語像家常便飯。在這樣一個扭曲的原生家庭中長大,哪有什麼溫暖可言?

人是環境的產物。每天耳濡目染,久而久之難免不被潛移默化。

她說,有一天悲哀地發現性子中的暴戾根深蒂固,

它潛伏於體內,無聲無息。但總會在某個時機露出端倪,暗示它的邪惡。如同一隻城府很深的寄生蟲。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長大的孩子,長期缺愛。一旦成年,就會像逃離牢籠一樣逃離自己的家。走進社會,幾近本能地追逐溫暖,哪怕那是焚燒自己的火焰。

年少之時,其實我也曾深受其害,父親嗜酒嗜賭,無心做事,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靠母親。日積月累,母親心裡堆滿怨氣,終於爆發,從此家無寧日。三天小吵,星期大吵,各種難聽的話從母親嘴裡噴薄而出。

記憶中,大年三十幾乎都沒能好好度過,別人家炮仗聲不斷,大魚大肉擺上了桌,喜氣祥和過歲末。我家卻是截然相反,死氣沉沉,父親醉生夢死,

不知身在何處,母親賭氣如鹹魚一樣癱在床上一動不動。我和老弟就像被世界遺棄的孤兒,用小四的話說,悲傷逆流成河。

有一次,老弟做錯事情,母親不問原因,劈頭蓋腦把我臭駡一頓,末了還狠狠地甩了我兩巴掌,我當時萬念俱灰,腦海裡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帶著一顆必死之心,毅然走進村裡最大的池塘,最後求死未成,被眾人七手八腳拉了上來,狼狽不堪。

那一年,我十二歲,祖母還健在,當她看到渾身濕漉漉的我,嬌小的身軀在冷風中顫抖,如一株還未長大就要枯萎的小草,她心疼極了,緊緊的抱住我,不斷地安慰,是祖母的愛,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

長期缺少父母的關心,以致於走進社會,得到異性一點關心,如救命稻草,

誤以為愛情。

原生態家庭對人造成的性格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相同和相反。比如,如果父母是沉默寡言的人,子女要麼一樣很少說話,要麼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好;父母暴力傾向嚴重,子女要麼有更多暴力,要麼懦弱無能。這些影響,都是深深紮根於潛意識中的,有時並不會直接顯露出來,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暴露無遺。

明白了這些,我們就可以分析自己和他人性格產生的原因了。

研究它有什麼用?當然是為了讓自己做的更好。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都知道自己性情中有些負面的東西,也明白它的來源是什麼,這時,就需要我們來抵擋它的負面效應,修正那些不好的方面。

一個人真正的成長,是“斷裂”,與自己的原生態家庭影響斷裂。

在原有的基礎上,發現一個新的自我。成長,不就是一個重新自我塑造的過程嗎?我們明白了家庭給自己性格帶來的影響,然後依據自己的發展,完善或者改變它,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前進,這樣,一個新我才會產生。

人都有理性頭腦,往往看清別人容易,卻看不清自己。其實,看明白了父母,也就看清楚了自己。

原生態家庭告訴我們的,改變不良習慣,進一步完善自己。畢竟,我們終其一生,都是要為自己負責的。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