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條取得成功的基本法則
蘇格拉底,被視為西方哲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曾一度在德爾菲神喻中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當蘇格拉底聽說有此的評論時,立即指出這樣的認知是完全錯誤。
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什麼都不知道”。
地球上最聰明的人怎麼可能什麼都不知道?當將蘇格拉底的名言作為學習策略的我,14歲時在學校第一次聽到這個矛盾的說法時,內心發生了很大的觸動。
“我什麼都不知道”就我個人理解,它意味著你可能算得上是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但你仍處於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態,
對於我而言相較於自己盲目試錯,更喜歡從別人的錯誤中總結經驗教訓。這麼多年,我一直很感激有如此多的導師,老師,家人,朋友,他們教會了我如何更好地生活。
下面是我從其他人身上學到的一些重要的生存法則,雖然我花了很長時間去領悟,但相較於全部由我自己嘗試真的節省很多時間,少走不少彎路。
下麵是25條他人交給我的基本法則:
1.享受競爭
千萬不要說“我不能再忍受了。”只需說“來吧!繼續”。逃避於事無補,何不轉化成你前進的動力。
2.別抱怨
抱怨是最不值得的時間浪費。要麼做點什麼,如果不能,那就閉嘴吧。
3.花時間和你愛的人一起
那是你的家人和最好的朋友。
4.如果你不愛,那就不要開始一段感情
你可能想著:“何不相處一小段時間,也許我們會很合適”。但這真的不是個好主意,因為你不是因愛開始,最後時間長了,多少有點感情又不忍傷害,要麼自欺欺人,要麼哄著別人,這對大家來說都不公平。
5.堅持鍛煉
這是我最近慢慢領悟的,因為身邊一些變故。一個健康的身體是你革命的本錢,如果不能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體魄,你又怎能期待更好的生活?
6.寫日記
它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的思考者和作家。你可能會反駁“我並不想成為一個作家”,那麼有多少電子郵件和文本是你每天要發送的?其實,
7.感激
對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說聲“謝謝”。“感謝你為這個美好的一天。”“謝謝你的來信。”“謝謝你在那裡等我。”
8.不要在乎別人怎麼想
反正我們最後都會死掉,什麼都無法帶走也無法感知,就算是這樣你還認為別人對你的看法那麼重要,不敢嘗試突破麼?
9.敢於冒險
不要像個窩囊廢一樣。
10.選擇一個行業,而不是一份工作
如果你想擅長某樣東西,那你就需要日復一日的練習。所以你最好不要經常轉變行業,從一開始就挑選你喜歡的行業並從最底層開始做起,最終你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
11.引領
當你發現大家都感到群龍無首、茫然失措的時候,你就該讓自己成為引領者。當你決定要成為一個領導者時,
12.不要過於看著金錢
這真的不容易,但是你必須訓練自己不要太在乎金錢,不要過分依賴於你現在擁有的東西,否則它們將成為你的桎梏。
13.友善
我不是說你應該成為一個軟柿子,你需要態度友好但又不讓人感到容易侵犯。
14.好好學習
你要訓練你的大腦保持警覺。你沒有必要每天強迫自己讀一本書,但你可以從周圍人的錯誤或成功中學習,這是最好的途徑。
15.在疲憊之前稍事休息
即使你每天像過節一樣的熱愛工作,但你仍需花時間學會休息。因為你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機器人,絕對不要忘記這一點。
16.不要獨裁
當遇到別人與你的想法不同時,多多傾聽,
17.多為他人考慮
只是要多加留心,僅此而已。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庭、金錢和其他諸多的問題。不要總自私的只考慮自己。
18.永無止境
我們只是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不要試圖弄清所有的事,享受你的旅程吧。
19.享受小事
世上沒有什麼是小事兒,比如收拾房間、端茶遞水,但人們總是眼高手低,大多數只是追逐著大事業,豈不知大事都是由小事做起。
20.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啊,你是個名角兒、是個領導,上班時人們不得不把你當回事兒。但一天結束,我們都只是一群試圖追逐同樣的事情螞蟻而已,放下吧。
21.不責怪他人
責怪又有什麼意義呢?你想懲罰他們?我相信你不是這樣的人。
22.創造力
沒必要留下遺產,反正離開了也就沒人會看到你,但至少留下些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做音樂、寫書、繪畫、雕刻等等任何東西,它不僅會讓你自我感覺良好,也可以回饋給他人,讓人們使用並記住你。
23.不要太在意過去
反思過去唯一好的就是:明白自己需要繼續學習,只能前進。
24.採取行動
不要只是坐在那裡想啊說啊,真真正正做點兒事吧。如果不採取行動,必定沒有任何結果。
你可能知道很多,但像蘇格拉底所說,你和我一無所知。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僅此而已!
做好“浪費時間”的七件事
看起來像是“浪費時間”的7件事,反而能讓你成功?
日本知名商業記者國貞文隆,在訪問超過300位企業經營者與各界名人後,發現在各自的職涯中發光發熱的人,使用時間的方法都與其他人不一樣,且越是看來像是浪費時間的事,其實對於成功往往大有助益!
“人的出身並不重要,你拿時間來做什麼才重要。”——賈伯斯
“時間就是金錢”是老生常談,但同樣的24小時,世界知名經營者們與文學家、藝術家、創意人士,他們都是怎麼運用時間的?他們如何在不斷地失敗後,短時間內重整旗鼓再次奮起?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們的時間感又與我們有何不同,令他們敢於擺脫舊思維、挑戰大環境?
原來,他們將時間當成一種人生哲學,然後徹底“浪費”。成功者們這樣利用時間做這7件事:
1、專心集中做好一件事。
2、注重營養、睡眠、運動,以及正向思考。
3、不害怕累積失敗,大器晚成的成功人士比你想像得更多。
4、把時間花在觀察,不跟從流行。反其道而行,方有寶山。
5、成功者不輕易放棄,但若事與願違也不頑固堅持,勇於轉換跑道。
6、把時間花在鑽研與取經,磨練爆紅直覺。
7、把時間花在執行別人認為是白日夢而放棄、不相信的事。
成功與否,與學經歷完全無關。懂得把“時間”當夥伴,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時間”就該浪費在幫你成功的事物上
當今時代,我們的工作環境越來越窘迫,越來越難在公司裡生存,這樣的情形尤以大企業更為明顯。越是標榜“絕對服從”“引進新人事評鑒制度”的企業,員工更是畏縮怕事,不僅公司裡無法產生值得流傳的英勇事蹟,大家對工作的態度全都陷入小心謹慎、避免被主管責駡的“扣分主義”。
對於工作,因為過於害怕失敗,所以主管只能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地要求部屬。由NHK製作的《ProjectX》以及《Professional—專家的工作之道》等節目中介紹的各界職場人物與事蹟,應該是多數日本工作者想達到的理想,不過平心而論,這樣的故事越來越難在現今的職場上出現。
如今,大部分的人其實都對於工作所應抱持的態度存有誤解。所謂工作,本來就是要靠自己找出其中的樂趣。唯有設定自己想達成的目標,持續不斷地花費時間投注心力,才能獲得相等的回報。
當然,人為了生存必須工作。平均每人一天約工作八小時,再加上通勤時間或加班,可說除了睡眠以外的時間,幾乎都在工作。換個角度想,如此佔用人生大半時間的工作若是令你感到無聊至極,那人生又怎麼可能會有趣呢?
而工作之所以會令人覺得無聊,是有原因的。如果只是單單執行主管所交代的事,這不能叫“工作”,頂多叫做“職務”。這和一堆自許是企管顧問,開口閉口都是企管專業術語,煞有其事地坐在電腦前面打字卻從沒到企業現場走動一樣,這不叫工作,只是一種假裝工作的行為。
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秉著自己的意志與思考,賭上人生面對的,才配稱得上是真正的工作。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做就能立刻獲得大成就的工作。輕輕鬆松就能讓周遭讚揚的工作,也不存在。這麼說來,舉凡坊間“不必努力就能輕鬆賺到錢的方法”“六十天成功術”等相關書籍,就和本書主旨正好相反。那些書裡所寫的方法,都只是嘩眾取寵,禁不起反覆檢驗。
當然,我也同意這是個光靠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回報的時代。而且成功的模式也不是只有一種,人生的遊戲可沒那麼簡單,不是照著一開始立定的目標,只管實現就好。人類社會的運作越來越複雜,和過去比較起來,潮流很快就會消退,即便曾經成功過一次,當局面有所改變,也可能瞬間落得一敗塗地。
在這網路社會中,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資訊產生。一旦出現一則引起一小群人們注目的資訊,大家便會一窩蜂跟進,成為多數人支持的、受歡迎的事物。但是過不了多久,潮流又轉向另一個目標。正因為已不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的時代,光靠努力就想出頭天,變得更加困難。
所以,各位讀者該學習的,便是如何順應這個時代,調整努力的策略和方法。不是努力成功,而是要為成功而努力。
“成功者”的最大特徵,各位知道是什麼嗎?不是能力出眾,也不是人品高尚,更不是無止盡的好奇心或野心。我在過去有幸得以採訪超過三百位企業經營者與各界名人,發現這些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通點。
“為什麼你會選擇現在這個領域成為你的專業?”對於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不約而同地回答:
“當所有人都往那邊走的時候,我只是選擇了一條不同的方向。”
不與他人所為相同,總是想著如何與眾不同。刻意遠離群眾的結果,就是獲得了不起的成功。
他們甚至可說是因為選擇了與眾不同的“場所”和“時間”,才獲得成功。
我要再強調一次,這和學歷或經歷無關,重點是做出與眾不同的選擇。
我舉個例子。一到畢業季找工作的時候,優秀學生多半希望獲得知名大公司錄取。高競爭率當然不在話下,而且身邊盡是優秀人才,錄取之後競爭是更加激烈。同期錄取的人當中,誰能升上經理、打進高層,最後成為社長呢?其實現實情況是,越是受歡迎的大企業,普通職員要當上社長的機率,就像滴水穿石一般困難。
或許你選擇的公司在當時是大多數求職者夢寐以求的職場,但歷史上也少不了因為時代改變,產業如同夕陽般,不僅陷入被迫削減成本、勉強營運的窘境,工作者亦陷入無法發揮長才,只能眼巴巴等待退休的境地。
然而,假設你有一個朋友,學生時代並不是特別優秀,所以沒能進入大企業,但偶然進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後來卻蛻變成新興產業。你的朋友沒什麼同期入社的同事,雖然在工作上不算衝勁十足,卻也憨直地善盡自己的職責,為公司的成長做出貢獻。結果,他成了公司高層,進而拿到問鼎社長寶座的機會。
這時,曾經優秀的你,被大企業派任為子公司的經理,再過不久就要退休,升上總公司高層已經無望,還要每天擔心退休後該何去何從。反觀朋友五十幾歲當上社長後,好幾年來都身處商務的第一線,每天充滿活力。
這兩人究竟有什麼不同?我想讀者們都已經瞭解,這與能力無關,完全只是因為選擇工作的“場所”和“時間”不同而已。而這個選擇,卻讓他們的人生有了截然不同的結果。事實上,不僅是這個例子,許多成功者都是因為選擇沒有太多人駐足的“場所”和“時間”,才獲得了不起的成功。這就是成功者最大的特徵。
再者,他們都是專注于一項努力,而獲得成功。重點是沒有太多人,換句話說,就是選擇競爭對手少的領域。然後,依選擇的時間、事物不同,也會大大地改變人生。正因為人生苦短,著眼之處才相形重要。
我認為成功與否,與學經歷完全無關,關鍵只有一項,那就是是否實際地執行自己所設定的目標。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懂得利用讓自己的天賦完全發揮的“時間”。
我們可以想像,成功的人是搭上一輛有空位的時間巴士。如果你搭的是一輛擠滿人的巴士,既看不到窗外美麗的風景,還只能一直忍受這種不舒服的擁擠感。但如果你搭到的是一輛有空位的巴士,不僅視線良好,坐起來也舒適。這,正是最適合當代,助各位邁向成功的最佳人生戰略。
實話說吧,智商是最不重要的素質!
文/施一公
我來講講研究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我先來說什麼不重要: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你的IQ(智商)。無論什麼學科,物理、工程、生物、文學,我認為最不重要的是IQ。我相信是這樣。
那麼,什麼才是重要的?
第一,時間的付出。不要以為你可以耍小聰明,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所以有時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說“我的成功完全是靠機遇”,這一定是瞎掰。我不信有任何一個成功的科學家沒有過極大的付出。清華大學生物系系主任老蒲,在美國已是赫赫有名的終身講席教授。他在美國時這樣教導學生:“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我最大的訣竅是刻苦,每週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我知道你們不能像我一樣刻苦,但我要求你們每週工作50小時以上,這意味著如果一天工作8小時的話,你要工作6天以上。你不要以為你早上8點去,晃晃悠悠做點實驗,晚上8點離開就可以了。它只計算你具體做實驗的時間,以及你真正去查閱和實驗相關文獻的時間,你的吃飯時間、查閱文獻之後放鬆的一小時,都要去除。所以,一周工作50小時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如果你能做到,你滿足了我的要求,你可以在實驗室待下去;如果你不能,就離開實驗室。”其實老蒲說的是大實話,是一個真正有良知的科學家說出的話。我想通過這個例子告訴大家,任何人不付出時間,就一定不會成功。
第二是方法論的改變。我的博士後導師是一位獨樹一幟的科學家,他只比我大一歲半,很年輕。我進入他的實驗室之後,慢慢意識到,真正的批判性思維、真正的方法論是如何養成的。
我在霍普金斯大學做博士生的時候,老師講,要讀《自然》,讀《科學》,要廣泛閱讀文獻,知識面要寬廣。我也是這樣做的。到這位導師的實驗室後,有一次《自然》雜誌上有一篇領域內的前沿文章,我認真讀了以後就去找導師討論,可是導師說:“這篇文章我還沒有讀呢,讀了以後再說吧。”過了一個月後我又讀了一篇文章,又想跟他討論,誰知導師臉一紅說:“這篇文章我還沒有讀呢。”
後來有一次我大膽地問他,你讀文章嗎?他說他不讀。我又問,不讀文章如何養成科學素養?他說,科學素養的養成和科學史有關,和重大發現的資料來源有關,與科學進展到最前沿的知識沒有任何關係。最前沿的科學知識只是讓你在做研究的時候知道,在你的研究領域內你所處的境地是什麼樣的,你是否在做別人已經做過的東西,僅此而已。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多問為什麼,不要簡單地接受一些習以為常的東西,你要挑戰過去。
第三,建立批判性思維。除了方法論的改變,還包括挑戰學術權威。我的博士生導師在33歲時已是正教授、系主任。他說他在晚上做夢的時候也在思考,他的每一天都充滿思考。他經常說:“懷疑是科學發現的推動力。”
有一天我們開會,他看起來特別激動,說今天我給大家演示我的一個想法,希望大家幫我看看,有什麼問題提出來。他開始寫公式,滿滿一黑板的推演之後,一步步證明出熱力學第二定律是錯的。當時我們都震驚了。
後來,我在他寫的公式裡發現了三處錯誤,但我不敢提,再一想,那的確是錯的,我哆哆嗦嗦地舉起手,指出了一處錯誤。所有同學都說我錯了,但是我們的小老闆說:“我覺得一公講得不錯。”
在此之後,我們研究所的同事見到我便會主動跟我打招呼,這讓我慢慢有了自信。這段公然鼓起勇氣糾正系主任兼實驗室導師的學術錯誤的經歷,在我的科研路上給予我無限自信,至今對我仍有很大影響。
發現在各自的職涯中發光發熱的人,使用時間的方法都與其他人不一樣,且越是看來像是浪費時間的事,其實對於成功往往大有助益!“人的出身並不重要,你拿時間來做什麼才重要。”——賈伯斯
“時間就是金錢”是老生常談,但同樣的24小時,世界知名經營者們與文學家、藝術家、創意人士,他們都是怎麼運用時間的?他們如何在不斷地失敗後,短時間內重整旗鼓再次奮起?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們的時間感又與我們有何不同,令他們敢於擺脫舊思維、挑戰大環境?
原來,他們將時間當成一種人生哲學,然後徹底“浪費”。成功者們這樣利用時間做這7件事:
1、專心集中做好一件事。
2、注重營養、睡眠、運動,以及正向思考。
3、不害怕累積失敗,大器晚成的成功人士比你想像得更多。
4、把時間花在觀察,不跟從流行。反其道而行,方有寶山。
5、成功者不輕易放棄,但若事與願違也不頑固堅持,勇於轉換跑道。
6、把時間花在鑽研與取經,磨練爆紅直覺。
7、把時間花在執行別人認為是白日夢而放棄、不相信的事。
成功與否,與學經歷完全無關。懂得把“時間”當夥伴,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時間”就該浪費在幫你成功的事物上
當今時代,我們的工作環境越來越窘迫,越來越難在公司裡生存,這樣的情形尤以大企業更為明顯。越是標榜“絕對服從”“引進新人事評鑒制度”的企業,員工更是畏縮怕事,不僅公司裡無法產生值得流傳的英勇事蹟,大家對工作的態度全都陷入小心謹慎、避免被主管責駡的“扣分主義”。
對於工作,因為過於害怕失敗,所以主管只能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地要求部屬。由NHK製作的《ProjectX》以及《Professional—專家的工作之道》等節目中介紹的各界職場人物與事蹟,應該是多數日本工作者想達到的理想,不過平心而論,這樣的故事越來越難在現今的職場上出現。
如今,大部分的人其實都對於工作所應抱持的態度存有誤解。所謂工作,本來就是要靠自己找出其中的樂趣。唯有設定自己想達成的目標,持續不斷地花費時間投注心力,才能獲得相等的回報。
當然,人為了生存必須工作。平均每人一天約工作八小時,再加上通勤時間或加班,可說除了睡眠以外的時間,幾乎都在工作。換個角度想,如此佔用人生大半時間的工作若是令你感到無聊至極,那人生又怎麼可能會有趣呢?
而工作之所以會令人覺得無聊,是有原因的。如果只是單單執行主管所交代的事,這不能叫“工作”,頂多叫做“職務”。這和一堆自許是企管顧問,開口閉口都是企管專業術語,煞有其事地坐在電腦前面打字卻從沒到企業現場走動一樣,這不叫工作,只是一種假裝工作的行為。
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秉著自己的意志與思考,賭上人生面對的,才配稱得上是真正的工作。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做就能立刻獲得大成就的工作。輕輕鬆松就能讓周遭讚揚的工作,也不存在。這麼說來,舉凡坊間“不必努力就能輕鬆賺到錢的方法”“六十天成功術”等相關書籍,就和本書主旨正好相反。那些書裡所寫的方法,都只是嘩眾取寵,禁不起反覆檢驗。
當然,我也同意這是個光靠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回報的時代。而且成功的模式也不是只有一種,人生的遊戲可沒那麼簡單,不是照著一開始立定的目標,只管實現就好。人類社會的運作越來越複雜,和過去比較起來,潮流很快就會消退,即便曾經成功過一次,當局面有所改變,也可能瞬間落得一敗塗地。
在這網路社會中,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資訊產生。一旦出現一則引起一小群人們注目的資訊,大家便會一窩蜂跟進,成為多數人支持的、受歡迎的事物。但是過不了多久,潮流又轉向另一個目標。正因為已不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的時代,光靠努力就想出頭天,變得更加困難。
所以,各位讀者該學習的,便是如何順應這個時代,調整努力的策略和方法。不是努力成功,而是要為成功而努力。
“成功者”的最大特徵,各位知道是什麼嗎?不是能力出眾,也不是人品高尚,更不是無止盡的好奇心或野心。我在過去有幸得以採訪超過三百位企業經營者與各界名人,發現這些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通點。
“為什麼你會選擇現在這個領域成為你的專業?”對於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不約而同地回答:
“當所有人都往那邊走的時候,我只是選擇了一條不同的方向。”
不與他人所為相同,總是想著如何與眾不同。刻意遠離群眾的結果,就是獲得了不起的成功。
他們甚至可說是因為選擇了與眾不同的“場所”和“時間”,才獲得成功。
我要再強調一次,這和學歷或經歷無關,重點是做出與眾不同的選擇。
我舉個例子。一到畢業季找工作的時候,優秀學生多半希望獲得知名大公司錄取。高競爭率當然不在話下,而且身邊盡是優秀人才,錄取之後競爭是更加激烈。同期錄取的人當中,誰能升上經理、打進高層,最後成為社長呢?其實現實情況是,越是受歡迎的大企業,普通職員要當上社長的機率,就像滴水穿石一般困難。
或許你選擇的公司在當時是大多數求職者夢寐以求的職場,但歷史上也少不了因為時代改變,產業如同夕陽般,不僅陷入被迫削減成本、勉強營運的窘境,工作者亦陷入無法發揮長才,只能眼巴巴等待退休的境地。
然而,假設你有一個朋友,學生時代並不是特別優秀,所以沒能進入大企業,但偶然進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後來卻蛻變成新興產業。你的朋友沒什麼同期入社的同事,雖然在工作上不算衝勁十足,卻也憨直地善盡自己的職責,為公司的成長做出貢獻。結果,他成了公司高層,進而拿到問鼎社長寶座的機會。
這時,曾經優秀的你,被大企業派任為子公司的經理,再過不久就要退休,升上總公司高層已經無望,還要每天擔心退休後該何去何從。反觀朋友五十幾歲當上社長後,好幾年來都身處商務的第一線,每天充滿活力。
這兩人究竟有什麼不同?我想讀者們都已經瞭解,這與能力無關,完全只是因為選擇工作的“場所”和“時間”不同而已。而這個選擇,卻讓他們的人生有了截然不同的結果。事實上,不僅是這個例子,許多成功者都是因為選擇沒有太多人駐足的“場所”和“時間”,才獲得了不起的成功。這就是成功者最大的特徵。
再者,他們都是專注于一項努力,而獲得成功。重點是沒有太多人,換句話說,就是選擇競爭對手少的領域。然後,依選擇的時間、事物不同,也會大大地改變人生。正因為人生苦短,著眼之處才相形重要。
我認為成功與否,與學經歷完全無關,關鍵只有一項,那就是是否實際地執行自己所設定的目標。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懂得利用讓自己的天賦完全發揮的“時間”。
我們可以想像,成功的人是搭上一輛有空位的時間巴士。如果你搭的是一輛擠滿人的巴士,既看不到窗外美麗的風景,還只能一直忍受這種不舒服的擁擠感。但如果你搭到的是一輛有空位的巴士,不僅視線良好,坐起來也舒適。這,正是最適合當代,助各位邁向成功的最佳人生戰略。
實話說吧,智商是最不重要的素質!
文/施一公
我來講講研究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我先來說什麼不重要: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你的IQ(智商)。無論什麼學科,物理、工程、生物、文學,我認為最不重要的是IQ。我相信是這樣。
那麼,什麼才是重要的?
第一,時間的付出。不要以為你可以耍小聰明,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所以有時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說“我的成功完全是靠機遇”,這一定是瞎掰。我不信有任何一個成功的科學家沒有過極大的付出。清華大學生物系系主任老蒲,在美國已是赫赫有名的終身講席教授。他在美國時這樣教導學生:“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我最大的訣竅是刻苦,每週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我知道你們不能像我一樣刻苦,但我要求你們每週工作50小時以上,這意味著如果一天工作8小時的話,你要工作6天以上。你不要以為你早上8點去,晃晃悠悠做點實驗,晚上8點離開就可以了。它只計算你具體做實驗的時間,以及你真正去查閱和實驗相關文獻的時間,你的吃飯時間、查閱文獻之後放鬆的一小時,都要去除。所以,一周工作50小時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如果你能做到,你滿足了我的要求,你可以在實驗室待下去;如果你不能,就離開實驗室。”其實老蒲說的是大實話,是一個真正有良知的科學家說出的話。我想通過這個例子告訴大家,任何人不付出時間,就一定不會成功。
第二是方法論的改變。我的博士後導師是一位獨樹一幟的科學家,他只比我大一歲半,很年輕。我進入他的實驗室之後,慢慢意識到,真正的批判性思維、真正的方法論是如何養成的。
我在霍普金斯大學做博士生的時候,老師講,要讀《自然》,讀《科學》,要廣泛閱讀文獻,知識面要寬廣。我也是這樣做的。到這位導師的實驗室後,有一次《自然》雜誌上有一篇領域內的前沿文章,我認真讀了以後就去找導師討論,可是導師說:“這篇文章我還沒有讀呢,讀了以後再說吧。”過了一個月後我又讀了一篇文章,又想跟他討論,誰知導師臉一紅說:“這篇文章我還沒有讀呢。”
後來有一次我大膽地問他,你讀文章嗎?他說他不讀。我又問,不讀文章如何養成科學素養?他說,科學素養的養成和科學史有關,和重大發現的資料來源有關,與科學進展到最前沿的知識沒有任何關係。最前沿的科學知識只是讓你在做研究的時候知道,在你的研究領域內你所處的境地是什麼樣的,你是否在做別人已經做過的東西,僅此而已。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多問為什麼,不要簡單地接受一些習以為常的東西,你要挑戰過去。
第三,建立批判性思維。除了方法論的改變,還包括挑戰學術權威。我的博士生導師在33歲時已是正教授、系主任。他說他在晚上做夢的時候也在思考,他的每一天都充滿思考。他經常說:“懷疑是科學發現的推動力。”
有一天我們開會,他看起來特別激動,說今天我給大家演示我的一個想法,希望大家幫我看看,有什麼問題提出來。他開始寫公式,滿滿一黑板的推演之後,一步步證明出熱力學第二定律是錯的。當時我們都震驚了。
後來,我在他寫的公式裡發現了三處錯誤,但我不敢提,再一想,那的確是錯的,我哆哆嗦嗦地舉起手,指出了一處錯誤。所有同學都說我錯了,但是我們的小老闆說:“我覺得一公講得不錯。”
在此之後,我們研究所的同事見到我便會主動跟我打招呼,這讓我慢慢有了自信。這段公然鼓起勇氣糾正系主任兼實驗室導師的學術錯誤的經歷,在我的科研路上給予我無限自信,至今對我仍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