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鐘會遇到不少的不甘心,這些不甘心或者是來自工作,或來自友情與愛情,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這是很多人都想要問的,如何去正確對待自己的不甘心呢?一起來看看這應對措施。
這種情況下的不甘心是真的不甘心,我們的確很難去處理(或者說消除?)。我們會覺得命運不公,覺得自己倒楣,在日後遇到任何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我們總會回憶當時我們怎麼就沒有多考兩分,總會想身邊的人為什麼總有好運,總會在關鍵時刻有超常表現而收穫大回報。
但我並不覺得這種不甘心是一定有害的。
如何應對生活的不甘心
我們任何一個選擇和任何一次事件的結果沒有絕對的好壞,任何二元的將結果分為成敗的辦法都是不成熟的。而且將以後的種種負面經歷都與之前的小失敗聯繫起來,把它們看作一種蝴蝶效應更是會讓這種遺憾情緒加重。我們反過來去看一看,你過去那些「遲到」的舉動,是否對你有所助益呢?我相信一定是有的,只是我們太過於沉浸於當下的挫折,以至於完全看不到我們現在還擁有很多,這種對負面情景的選擇性關注會讓人陷入負性症狀的迴圈中。負性情緒是會互相助長的。
同樣,積極情緒也是會自我助長的。
當你完全地投入生活,投入當下你想做的事情,這種遺憾和不甘心就會是你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能源,它讓你感受到,你還有未完成的願望要去實現,人生的前方還有很多目標,還有很多希望。
所以,選擇一種敘述「不甘心」的方式,決定著你當下和日後的感受和行動。
第二種情況,羡慕、嫉妒、比較和虛榮。
私以為,這幾種情緒和人生態度是人類悲劇的首要來源。
如何應對生活的不甘心
當我們羡慕別人進入了NBA,迎娶了白富美,買了4W一平的房子,讀了清華北大,而歎息「為什麼別人生而擁有,而我註定終其一生而不可得?」時,我們就陷入了羡慕比較和虛榮的陷阱。
《明朝那些事兒》最後介紹的一個人物不是崇禎,是徐霞客,在最後一段他這樣說:“這就是我想說的,這就是我想通過徐霞客所表達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將相,最完美的結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當你去看一看南唐後主李煜、看一看一生熱衷木匠事業的明熹宗朱由校,
向外索求,我們永遠是無法找到答案的,只有向內探索,我們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當夜晚靜下來的時候,去思考你這一天的生活,哪些部分是讓你覺得有趣而興奮的,哪些部分是無奈應付,無聊而被迫的。留給自己那有趣的一部分,更多的去投入、去行動,從中獲得樂趣,獲得成就,你就能很好的和你的「不甘心」相處了。
很多時候碰到的一些事情都會有著這不甘心,這不甘心的來源很多,面對這不甘心大家需要好好的去正視,不要為不值得的人和不值得事傷神,需要去好好排解這種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