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勵志故事

真的有一生順遂沒有挫折苦難的人生嗎?

真的有一生順遂沒有挫折苦難的人生嗎?

文/知乎匿名使用者

那天看《滾蛋吧,腫瘤君》,出來第一感受,且強烈的感受是,這世上真的難以“感同身受”。

所有的感同身受都基於你也曾經遭遇的基礎上。你看到他的痛想起自己的痛,那會喚起你的憐憫和慈悲。

我看到很多人列舉了生活中真的有一生順遂沒有苦難的人。有人說起各種名門望族,還有說到劉亦菲的。我真想說大話西遊中飾演春三十娘的藍潔瑛,在劉亦菲的年齡在外人眼裡也是順遂的吧,那麼驚豔,且好片連連,如今呢?如何可以在一個人最風光的時候或者應該最順遂的時候就下定論?

時間會帶走一切,時間會帶來一切。只是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她這一刻的定格。她當中的經歷,除了自己,幾人知?

就如有段時間的賈靜雯,所有的形容詞都是情緒失控,憔悴,遇人不淑,簡直就是人生災難。如今呢,她再婚生子,又全是人生贏家的評判。起起落落,分分合合,這些年還看得少嗎?啥時我們能學會不再動不動用人生贏家去評價一個尚在路上的人?

多年前的李寧,最風光時的國民王子,最低落時收到陌生人寄來的吊死用的繩。最風光時的劉翔,全民偶像,多少人看到12.88秒痛哭,釋放,宣洩,黃種人就是會跑的種族,劉翔給我們正名了。如今當他兩次退賽後,多少謾駡,

多少詆毀,他曾經對於田徑天大的貢獻都被抹殺在一聲聲莫名而且惡毒的謾駡中。

他們順嗎?他們不順嗎?他們的順或者不順由我們來說嗎?

曾經最難受的時候,給一個朋友哭訴,說我莫名就哭出來了。他第一反應居然是,恭喜,快好了。我說,我說的是我哭了。他說,你真正難受根本哭不出來。如今哭出來,就是即將痊癒的標誌。我很好奇,問你如何知道?他說我最難受的時候,把自己關在一個房間裡,不說不哭不吃不聯繫任何人,就像死了一樣過,也不知死去多久。後來接到公司電話,然後洗洗弄弄,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再精精神神出去。沒人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他是個絕對的成功者,不管從任何一面,包括顏值。但是他居然如此痛苦過。

而且痛苦到不能解脫,後來還自虐式的連續三年赴戈壁,走荒漠,直到走到滿腳血泡。用痛麻痹自己。在荒漠中,一望無際的時候,只有肉體的陪伴,知曉自己還活著。

然外人看他,除了人生贏家,還能說什麼?他說出這些,有幾人能感同身受?

除了被人說裝逼和矯情。

翁美玲在最豔冠群芳時自殺,就為情殤。這在有些人就不是事。但在她就是事,是大事。所以現在流行的看臉論,臉真的可以幫助你回避災難麼?至少就沒有幫到翁美玲。

這世上是否存在一生順遂的人?不在於你如何看,在於他自己如何體驗。多少夫妻貌合神離,外人看神仙眷侶,你真當當事人是傻子麼?他自己是知道的。多少公司老總一言九鼎,威嚴無邊,

外人看著似一國之君,你知道當他被逼債時直接向債權人直愣愣跪下麼?多少老總命懸一線,今日看著無限風光人上人,明天就獲悉消息逃竄,過了風頭,再心驚膽戰回來,繼續人上人。多少高官一表人才,為了大隱隱於朝,不收拾,不裝扮,隱藏性情和真誠,他們近似位極人臣,但真心快樂麼?

以上所有的人,算一生順遂麼?所有的說一生順遂的,是離他十萬八千里的人。因為他出現在電視,螢幕,報紙,媒體的時候,都在包裝。他只能順遂。來彰顯他的個人及公司品牌。真相呢?問他,他就會說麼?

沒人會被眷顧。我們都是辛苦生存的人。眾生皆苦,只是痛點和承受力各不相同。還有上天對你考驗的早晚。剛看到一朋友說感謝上天一直以來的眷顧,

我說了句,上天不眷顧任何人。因為我在他的年齡時,也把這句話掛嘴邊。後來發現被嚴重打臉。但我還蠻喜歡真正的體驗和知曉生活。曾經也有個同事在我看來,順遂無比,他內心也如此覺得,然而時光荏苒,當他岳母和父親相繼得了重症之後,他幾個醫院來回奔忙時,突然意識到上天對他考驗來得有點晚。好在,現實這東西,最終我們都會學會接受。

所以,在人前,你看不到我的悲楚。你以為我順遂。

那是因為,悲楚都是留給自己的,送給別人的,那叫祥林嫂。

就醬。在現實的世界裡樂觀的活著。是我們可以給予自己和周邊最好的禮物。

祝福皆苦的眾生。

你所等的那個“合適時機”永遠都不會來

文/溫言

我曾經做過一份工作,

當時我的直線經理找我談話,我倆的話題很新穎:不要懼怕升職。

是的,我曾經就是一個懼怕升職的人。

我不是不想要更高的職務頭銜和薪水,但伴隨升職而來的角色轉換的壓力會令我膽怯。當你做初級工作時,只要憑技術做好手頭的工作即可;而升到經理角色,就需要承擔一定的銷售指標。再比如以前的工作,管好自己就行;而再上升就需要管理其他同事,偏偏這些歸你管的人又不能由你指定,往往都是些桀驁不馴的主兒,那麼自己的壓力就會變大。我總會在關鍵時刻退縮,並提供出正當且充分的理由:我還沒有準備好,以我現在的能力恐怕很難勝任……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對自己能如此“腳踏實地”和“謙遜有加”而洋洋自得,我覺得這麼做說明自己是一個負責任而且謙遜謹慎的人。直到辭去了那份工作,老闆離別時給了我一句發自內心的忠告:“希望你不要太過安於現狀,要多些進取心。”我很吃驚,也很不服氣:“我不是不肯抓住機會啊,是時機還沒到啊!”

我有一個朋友的經歷和表現,卻恰恰和我相反。

她在職場上是公認的“好人牌”軟柿子,比我還要安於現狀,唯一的願望是年假能多休幾天。結果兩個派系的領導打架,最後落得兩敗俱傷,單位部門重組後斟酌了半天新部門人選,選來選去便選中了她——因為只有她不隸屬於任何派系,不會激起太大的矛盾。

被趕鴨子上架的朋友並不樂意,因為這個部門領導的工作並不好幹,既要像浪尖上行船一樣有高超的平衡技巧,還要懂得將處事說話的技巧拿捏得當。朋友不想幹,又不知道怎麼和上面的頭兒說,輾轉反側之際被任命,她沒有歡天喜地,反而被催生了華髮。

不過上去也就上去了,看起來很難的事,拆分到每一天,也就過去了。問題當然不少,但好在部門剛血洗過一回,無法在短時間內二次震盪,於是一些難處也被她咬牙撐了過來。結果她居然在那個位子上幹了兩年,後來被獵頭挖去了一家北歐的公司去做相同職務,雖然職務相同,薪水卻翻了幾番,人際關係也簡單了許多,而她本人則憑藉著”得體”和”考慮周全”深得老闆信賴。

面對機會和重大的決策,我們最自然而然的反應就是等一個合適的時機,可是什麼才是合適的時機呢?我們並不清楚,也沒想清楚,就把答案稀裡糊塗託付給了未來。

美國思科的首席技術官帕德瑪錫·華賴爾曾被問道:“你從過去所犯錯誤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是什麼?”她回答說:“當我剛起步時,我拒絕過很多機會,因為當時我想‘我這個水準還勝任不了這項工作’或是‘我對這個領域還不瞭解’。現在回想起來,在某個特定時期,迅速學習並做出成績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我常跟人提到,當你尋找你的下一個目標時,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完全合適的時機。你得主動抓住機會,創造一個適合自己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地拒絕。學習能力是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特質。”

帕德瑪錫的回答給了我們兩點啟示:

一是生活中沒有一個完全合適的時機,除非你”逼”自己一下。我們的恐懼往往來自對自己能否勝任的不確定,還來自對將要承受的壓力的恐懼。越是平時喜歡思考、喜歡規劃的人越容易懷有恐懼,反倒是平時大大咧咧或者功利主義的人不會那麼多慮,歡天喜地地就上去了。至於怎麼適應更高的職位,可以先做了再說。由此可見,”做了再說”比”先想後做”要好,迅速學習、做出成績才是主要的。

二是在快速發展的社會,抓住機會最重要,不要顧慮是否需要踮起腳尖。坦白地說,在職場上能給你一個機會已實屬不易,沒有哪個領導會去反復勸說沉默謹慎的人申請更高的職位。更現實的是,你可能覺得自己不夠格嘗試,但在你身邊卻有的是能力不如你卻敢於嘗試的人。你不去,他們就會去,並且會以更快的速度跑上去。

有關“合適的時機”問題不但出現在職場上,也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什麼時候換工作,什麼時候出國,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要孩子……對於這些常見的問題,大家往往給的都只能是模棱兩可的答案:現在還不合適,等條件成熟點兒再說吧。

什麼時候才是“合適的時候”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有趣的是,假如這些事情在未加計畫的情況下發生了,比如被獵頭打電話建議跳槽、意外懷孕有了孩子等情況下,大家都能欣然接受。可見我們的內心都願意擁抱一些改變的機會,卻又本能地抗拒著改變會帶來的風險。

機會並不來自你的選擇在未來包含了多少風險,而來自一個人對某件事的全情投入和你願意為之付出的努力。如果我們總是像坐在自動扶梯上一樣被動地等待著什麼好運降臨,一般都不會有期待中的好事兒發生。

雅虎總裁梅耶爾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人們應該去做一些還沒有準備好去做的事情。做一些你感到害怕的事,意味著你將向前邁出一步,你將會學習新的東西,你將會成長。

當然,逼迫自己打亂自己的節奏,向上向前夠一夠,必然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節奏。看看我們自己,再看看周圍,你會發現,那些對職場、對生活不滿意的人,真正不滿意的並不是環境,也不是自己不夠好,而是自己沒有嘗試過轉變,去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我們需要清楚的事實是,生命中永遠不會存在一個“完全合適的時機”讓你能夠去做某件事情。如果你打算做某件事情,不要等待,從現在就開始著手去改變。儘管你並不自知,但其實你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和力量去實現這個你希望擁有的改變。

而放棄自己力量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認為自己毫無力量。

願所有的負擔,都變成生命的禮物

文/木子玲說

週六坐地鐵,旁邊的一個女生一直在打電話,整個車廂裡都是她哽咽的聲音。她說自己孤身一人在異鄉漂泊,舉目無親,找工作也屢屢碰壁,覺得這樣的人生毫無意義云云。

我到站時看了下表,她哭訴了整整35分鐘,直到我到站離去,她仍然在繼續。我在想:這女生的運氣真夠好的,也不知道電話那頭是誰,怎麼會耐著性子忍受她如此之久的摧殘?

在你看來,世界上只有你活得最辛苦,遭遇最慘。等再過幾年,你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靠近一看,每個人都是遍體鱗傷。可是,他們仍舊帶著笑容,從容地面對這個世界。那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已經變得強大,能坦然接受生活的考驗。那些考驗是前進的另一種形式,可以教會你如何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如何讓自己免於受傷。

在公眾場合,你毫無顧忌地將傷疤揭開示人,強行讓周圍的人傾聽你的哭訴。先拋開別人對你的看法不說,你不遠萬里來到這兒,難道就是為了跟親友彙報你怎麼受苦的嗎?除了受苦就再沒有其他收穫了嗎?當然不是,你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實現心中的夢想才來的。你在選擇離家之前就該想到,外面的世界並不是金磚鋪地,你的開始,很可能會是悲慘或者痛苦的;從你準備出來闖蕩時,就要做好心理準備,充滿競爭的世界是殘酷的,你只有去承受,去隱忍,去堅強,才能逼自己適應所有的一切。

是的,你已經不是一個孩子了,要學會面對生活的艱辛。其實,讓我們迷茫或痛苦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的心境。你可以試著換個角度看那些痛苦:你若將它看得很重,它便會時刻糾纏你,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你若將它看得很輕很淡,它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對你造成不了什麼大的影響。

人上了年紀通常就變得嘮叨起來,會反反復複提及以往日子裡發生的瑣事,嘮叨的次數越多,記憶就會越深刻,仿佛只有這樣,他們才不至於將過往的人和事忘掉。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不停地強調漂泊在外的艱難,只會加重你的痛苦。

人生在世,誰沒有艱難的時候?你現在吃的苦,別人也吃過;你現在流的眼淚,別人也流過。所以你不必將自己的脆弱展示出來。

沒有哪個陌生人會無緣無故地上前安慰你;也沒有哪個素不相識的人有責任為你遞上一包紙巾,提醒你注意形象;更沒有人會語重心長地開導你:孩子,不要哭了,換個角度看世界,你會發現它其實很美麗。

初入社會,迷茫是少不了的。現在的你認為這個世界很不公平,認為別人的生活都比你舒適。你獨自一人身處陌生的城市,總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尤其是當你看到別人和好友挽著胳膊從你身邊經過的時候,你心中充滿了嫉妒——他們面帶微笑,好像從來都沒有煩惱過。當別人津津樂道於工作的樂趣時,你又會投去羡慕的眼光,好像他們從來不為找工作發愁。再看看你要好的大學同學,她雖然遠嫁他鄉,可過得幸福甜蜜,你又忍不住感歎:真幸運啊,她怎麼就嫁了個這麼優秀的男人!

其實,他們能過得這般快活,並不是因為他們比你幸運,而是因為早在你之前,他們就經歷了你現在所感受到的一切,他們有過艱辛,有過痛苦,只是咬著牙挺了過來,才有了今天的快樂與幸福。

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苦惱,就像叔本華說過的那樣:“一切生命的本質,就是苦惱。”有人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如果你繼續這麼頹廢下去,試圖將所有的辛酸挫折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那你真要永遠孤獨下去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你越是沉浸在痛苦裡自傷自憐,就越是無法找到突破口。並且,這個世界上沒有誰願意跟祥林嫂似的傾訴狂交朋友,因為那樣無異於把自己當成對方情緒的垃圾桶。

不妨換位思考一下,我們都希望身邊的人能分擔自己的煩惱,為自己帶來快樂,如果你不能給別人帶來快樂,至少也別給人家增添煩惱吧。

倘若你用心去觀察,就不難發現,成熟的人不過是會以一種妥當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負面情感,使之不會影響到其他人而已。

在歲月面前,每個人都是弱者;在生活的磨礪下,每個人都有傷疤。每個人都會有痛苦或迷茫,但這痛,是生命賜給我們的禮物,痛過之後,才會更加珍惜快樂與幸福。

感謝那些傷疤,感謝那些坎坷,是它們教會了你如何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

但願所有的負擔都變成禮物,所受的苦都能照亮未來的路。

我覺得這麼做說明自己是一個負責任而且謙遜謹慎的人。直到辭去了那份工作,老闆離別時給了我一句發自內心的忠告:“希望你不要太過安於現狀,要多些進取心。”我很吃驚,也很不服氣:“我不是不肯抓住機會啊,是時機還沒到啊!”

我有一個朋友的經歷和表現,卻恰恰和我相反。

她在職場上是公認的“好人牌”軟柿子,比我還要安於現狀,唯一的願望是年假能多休幾天。結果兩個派系的領導打架,最後落得兩敗俱傷,單位部門重組後斟酌了半天新部門人選,選來選去便選中了她——因為只有她不隸屬於任何派系,不會激起太大的矛盾。

被趕鴨子上架的朋友並不樂意,因為這個部門領導的工作並不好幹,既要像浪尖上行船一樣有高超的平衡技巧,還要懂得將處事說話的技巧拿捏得當。朋友不想幹,又不知道怎麼和上面的頭兒說,輾轉反側之際被任命,她沒有歡天喜地,反而被催生了華髮。

不過上去也就上去了,看起來很難的事,拆分到每一天,也就過去了。問題當然不少,但好在部門剛血洗過一回,無法在短時間內二次震盪,於是一些難處也被她咬牙撐了過來。結果她居然在那個位子上幹了兩年,後來被獵頭挖去了一家北歐的公司去做相同職務,雖然職務相同,薪水卻翻了幾番,人際關係也簡單了許多,而她本人則憑藉著”得體”和”考慮周全”深得老闆信賴。

面對機會和重大的決策,我們最自然而然的反應就是等一個合適的時機,可是什麼才是合適的時機呢?我們並不清楚,也沒想清楚,就把答案稀裡糊塗託付給了未來。

美國思科的首席技術官帕德瑪錫·華賴爾曾被問道:“你從過去所犯錯誤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是什麼?”她回答說:“當我剛起步時,我拒絕過很多機會,因為當時我想‘我這個水準還勝任不了這項工作’或是‘我對這個領域還不瞭解’。現在回想起來,在某個特定時期,迅速學習並做出成績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我常跟人提到,當你尋找你的下一個目標時,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完全合適的時機。你得主動抓住機會,創造一個適合自己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地拒絕。學習能力是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特質。”

帕德瑪錫的回答給了我們兩點啟示:

一是生活中沒有一個完全合適的時機,除非你”逼”自己一下。我們的恐懼往往來自對自己能否勝任的不確定,還來自對將要承受的壓力的恐懼。越是平時喜歡思考、喜歡規劃的人越容易懷有恐懼,反倒是平時大大咧咧或者功利主義的人不會那麼多慮,歡天喜地地就上去了。至於怎麼適應更高的職位,可以先做了再說。由此可見,”做了再說”比”先想後做”要好,迅速學習、做出成績才是主要的。

二是在快速發展的社會,抓住機會最重要,不要顧慮是否需要踮起腳尖。坦白地說,在職場上能給你一個機會已實屬不易,沒有哪個領導會去反復勸說沉默謹慎的人申請更高的職位。更現實的是,你可能覺得自己不夠格嘗試,但在你身邊卻有的是能力不如你卻敢於嘗試的人。你不去,他們就會去,並且會以更快的速度跑上去。

有關“合適的時機”問題不但出現在職場上,也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什麼時候換工作,什麼時候出國,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要孩子……對於這些常見的問題,大家往往給的都只能是模棱兩可的答案:現在還不合適,等條件成熟點兒再說吧。

什麼時候才是“合適的時候”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有趣的是,假如這些事情在未加計畫的情況下發生了,比如被獵頭打電話建議跳槽、意外懷孕有了孩子等情況下,大家都能欣然接受。可見我們的內心都願意擁抱一些改變的機會,卻又本能地抗拒著改變會帶來的風險。

機會並不來自你的選擇在未來包含了多少風險,而來自一個人對某件事的全情投入和你願意為之付出的努力。如果我們總是像坐在自動扶梯上一樣被動地等待著什麼好運降臨,一般都不會有期待中的好事兒發生。

雅虎總裁梅耶爾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人們應該去做一些還沒有準備好去做的事情。做一些你感到害怕的事,意味著你將向前邁出一步,你將會學習新的東西,你將會成長。

當然,逼迫自己打亂自己的節奏,向上向前夠一夠,必然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節奏。看看我們自己,再看看周圍,你會發現,那些對職場、對生活不滿意的人,真正不滿意的並不是環境,也不是自己不夠好,而是自己沒有嘗試過轉變,去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我們需要清楚的事實是,生命中永遠不會存在一個“完全合適的時機”讓你能夠去做某件事情。如果你打算做某件事情,不要等待,從現在就開始著手去改變。儘管你並不自知,但其實你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和力量去實現這個你希望擁有的改變。

而放棄自己力量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認為自己毫無力量。

願所有的負擔,都變成生命的禮物

文/木子玲說

週六坐地鐵,旁邊的一個女生一直在打電話,整個車廂裡都是她哽咽的聲音。她說自己孤身一人在異鄉漂泊,舉目無親,找工作也屢屢碰壁,覺得這樣的人生毫無意義云云。

我到站時看了下表,她哭訴了整整35分鐘,直到我到站離去,她仍然在繼續。我在想:這女生的運氣真夠好的,也不知道電話那頭是誰,怎麼會耐著性子忍受她如此之久的摧殘?

在你看來,世界上只有你活得最辛苦,遭遇最慘。等再過幾年,你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靠近一看,每個人都是遍體鱗傷。可是,他們仍舊帶著笑容,從容地面對這個世界。那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已經變得強大,能坦然接受生活的考驗。那些考驗是前進的另一種形式,可以教會你如何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如何讓自己免於受傷。

在公眾場合,你毫無顧忌地將傷疤揭開示人,強行讓周圍的人傾聽你的哭訴。先拋開別人對你的看法不說,你不遠萬里來到這兒,難道就是為了跟親友彙報你怎麼受苦的嗎?除了受苦就再沒有其他收穫了嗎?當然不是,你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實現心中的夢想才來的。你在選擇離家之前就該想到,外面的世界並不是金磚鋪地,你的開始,很可能會是悲慘或者痛苦的;從你準備出來闖蕩時,就要做好心理準備,充滿競爭的世界是殘酷的,你只有去承受,去隱忍,去堅強,才能逼自己適應所有的一切。

是的,你已經不是一個孩子了,要學會面對生活的艱辛。其實,讓我們迷茫或痛苦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的心境。你可以試著換個角度看那些痛苦:你若將它看得很重,它便會時刻糾纏你,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你若將它看得很輕很淡,它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對你造成不了什麼大的影響。

人上了年紀通常就變得嘮叨起來,會反反復複提及以往日子裡發生的瑣事,嘮叨的次數越多,記憶就會越深刻,仿佛只有這樣,他們才不至於將過往的人和事忘掉。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不停地強調漂泊在外的艱難,只會加重你的痛苦。

人生在世,誰沒有艱難的時候?你現在吃的苦,別人也吃過;你現在流的眼淚,別人也流過。所以你不必將自己的脆弱展示出來。

沒有哪個陌生人會無緣無故地上前安慰你;也沒有哪個素不相識的人有責任為你遞上一包紙巾,提醒你注意形象;更沒有人會語重心長地開導你:孩子,不要哭了,換個角度看世界,你會發現它其實很美麗。

初入社會,迷茫是少不了的。現在的你認為這個世界很不公平,認為別人的生活都比你舒適。你獨自一人身處陌生的城市,總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尤其是當你看到別人和好友挽著胳膊從你身邊經過的時候,你心中充滿了嫉妒——他們面帶微笑,好像從來都沒有煩惱過。當別人津津樂道於工作的樂趣時,你又會投去羡慕的眼光,好像他們從來不為找工作發愁。再看看你要好的大學同學,她雖然遠嫁他鄉,可過得幸福甜蜜,你又忍不住感歎:真幸運啊,她怎麼就嫁了個這麼優秀的男人!

其實,他們能過得這般快活,並不是因為他們比你幸運,而是因為早在你之前,他們就經歷了你現在所感受到的一切,他們有過艱辛,有過痛苦,只是咬著牙挺了過來,才有了今天的快樂與幸福。

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苦惱,就像叔本華說過的那樣:“一切生命的本質,就是苦惱。”有人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如果你繼續這麼頹廢下去,試圖將所有的辛酸挫折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那你真要永遠孤獨下去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你越是沉浸在痛苦裡自傷自憐,就越是無法找到突破口。並且,這個世界上沒有誰願意跟祥林嫂似的傾訴狂交朋友,因為那樣無異於把自己當成對方情緒的垃圾桶。

不妨換位思考一下,我們都希望身邊的人能分擔自己的煩惱,為自己帶來快樂,如果你不能給別人帶來快樂,至少也別給人家增添煩惱吧。

倘若你用心去觀察,就不難發現,成熟的人不過是會以一種妥當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負面情感,使之不會影響到其他人而已。

在歲月面前,每個人都是弱者;在生活的磨礪下,每個人都有傷疤。每個人都會有痛苦或迷茫,但這痛,是生命賜給我們的禮物,痛過之後,才會更加珍惜快樂與幸福。

感謝那些傷疤,感謝那些坎坷,是它們教會了你如何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

但願所有的負擔都變成禮物,所受的苦都能照亮未來的路。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