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
01
半期考試結束,終於有時間生一場病,如約而至的感冒,似乎來得很善解人意。
緊繃兩個多月的神經得以松緩,數學平均分超過130,滿分4人,破了自己以前創下的記錄。
發放手機的時候,學生急切地問我,考得怎麼樣?
我說,當你們考完最後一科走出考場的時候,就一切都結束了,放下所有包袱過一個愉快的週末,然後繼續新一輪枯燥無聊、看書做題的日子。
但我還是填了第一堂課挖的坑,也就是學校老師說得玄乎其玄的“吳氏效應”——我教了哪個班的數學,哪個班一定會考第一,
人生要有欲望和獠牙,我喜歡說大話,說完之後默默地煎熬和掙扎。
02
大學准備考研的那段時間,每逢月底,我都會和研友們一起出去放鬆一下,常常在街邊的髒攤上喝到爛醉,差不多都奄奄一息了,突然有人起身,便把其他人踢醒,又一杯酒下肚,然後相互攙扶去KTV。
對於我這種四體不勤、五音不全的人來說,KTV我很怕去,就算去了就只是躲在角落裡喝茶解酒,吃高費贈送的小零食,絕不用歌傷人。
有一次,由於酒勁過大,上廁所回來的時候我走錯了包廂。
“親愛的Landy,我的弟弟,你很少贏過別人但是這一次你超越自己,雖然在你離開學校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你不會有出息,
我站在那裡聽完整首歌後,忍不住流淚滿面。一起准備考研的三個人,都敗北了,我又準備了省考和選調,以失敗而告終。
包廂裡的人面面相覷,突然有人說道:“哥們兒,有病得治,別硬扛著。”
回到出租房,我把自己鎖在房間裡,一遍一遍地聽這首歌,那是我第一次覺得聽一首歌,像和一個老朋友對話。他向我傾訴,用最樸素的話語鼓勵我,我們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要為了更好的未來拼命努力,去爭取一種意義非凡的勝利。
或許是一種巧合,自那以後,我的人生像是被上帝翻了牌子,繼續折騰四五次之後便考到了工作,
03
現如今,有一些有緣人,從我的文中讀到當初李宗盛的歌詞給我的那種共鳴和鼓勵,他們也向我傾訴——
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看了你的故事,會想講故事給你聽,也不知道你忙碌之餘,會不會有時間搭理我們這些給你發消息的人?
同樣是九零後,你當年准備考研也是這樣麼,我的考研時間越來越近了,不注重結果只注重過程的謊言已經騙不了自己,買來你的書想給自己一些勇氣,相信自己的勇氣。
可是最近連睡都睡不著了,總是想起你的那句話,“也許有一天,那個不願意透露名字的學生,經歷一些吃飽上頓沒下頓,不是碰壁就是掉坑的日子後,
突然覺得高中的時候,遇見那個總是找我談心的班主任,也是三生有幸吧,如今再難熬都只能硬挺,甚至不知所措。夢想的堅持真的要這麼累心麼?到底要有多大的自信才能守得住它?
家裡人說一個女孩子不要那麼要強,差不多就好,當親戚流露出對學歷的不屑時,我都只是默默的想,夏蟲不可以語冰,我不和他們計較。
不知道自己混亂的頭腦都在說些什麼,如果你能看到這些並逐字讀完,我很滿足,已經很久沒有一個人可以傾聽我的煩惱了,
晚安,素不相識的人。
04
她發這些的時候,我正在填我挖的坑,默默地煎熬和掙扎那個所謂的“吳氏效應”。
學生五點放學,陸陸續續去吃飯,五點半到六點半的時間段裡,我常常都會去班上,遇到誰就聊一下,扯一下家長里短,或者分析幾道題目。同宿舍的老師相邀吃夜宵,有時候差不多淩晨一點才回來,我都會回到辦公室把試卷改完,從來不讓它們過夜。
逐字讀完女生的傾訴三遍後,我還是不知道怎樣給她鼓勵,因為許多不切實際的鼓勵,大都來自酒肉朋友,或是遠方親戚。人生際遇就像酒,
大學剛剛畢業,捲舖蓋從學校滾蛋,我住在三百元一個月的出租房裡,為了生計,找了一份每個月八百元工資的工作。那時的我,因為耿直率真的性格在工作中屢屢碰壁,八百元的工資,只能吃炒飯咽鹹菜,不管家裡怎麼勸就是不肯回家,每逢過節還是逃不過遠方親戚的冷眼和嘲笑。
在我年少輕狂時,我也經常扯著嗓子吼《向陽花》,裝瘋賣傻地唱《浮誇》,那時覺得老李的歌走不進內心,類似於閒聊的唱腔更是讓人難以接受。
後來常常淩晨三點睡不著,不是因為要和室友聲音嘶啞地臥談說理想,而是工作時間和獨處時間達不成共識而作息混亂。揉揉太陽穴,切換到《山丘》,心中有淚在流,身體有累說不出,就像是有人用鹽水澆洗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為了適應這個世界,我們都跑得太快了,快得已經把年輕的靈魂甩在了身後,當看著鏡子裡逐漸衰老的外表和莫名而然的滄桑感,想再次回頭尋找它時,卻發現它正躲在身體的某個角落瑟瑟發抖,已不是當初的模樣。
“最近比較煩,陌生的城市何處有我的期盼,揮別了家鄉的夥伴,現在的我更覺得孤單,但我只是心煩還沒有混亂,你們的關心讓我溫暖,家是最甘心的負擔。”
05
李宗盛曾說,寫歌的不見得比賣小籠包的高明。童年時,這個臺北郊區瓦斯行老闆的兒子的第一個人生夢想是做木匠,直到6歲那年,他在一把借來的破爛尼龍吉他上學會了第一個和絃。
作為一個充滿了挫折感的年輕人,二十出頭李宗盛,完全不知道人生會是什麼樣子。這個電機專業的理科男,用現在的話來講,是個不折不扣的屌絲,但正是這些經歷賦予了他的性格中比較市井的那一面。
所以,你可以看到,老李從來不是站在道德高點的佈道者,也不試圖在歌裡教你些什麼。他只是把自己當成平凡生活的感受者,感情世界的體驗者,他和所有普通人交流著人生的體會和愛情的感悟,他把平凡人在愛情裡、在生活中、在奮鬥時經歷的酸甜苦辣透過音樂娓娓道來。在他的音樂中,平凡人總是被生活推著走,平凡人容易在愛情中鬼迷心竅,平凡人需要更加努力。
光陰會老,情懷卻不會變。
李宗盛在縱貫線的收官演唱會上唱《給自己的歌》,歌者在上面唱,觀眾在下面聽。鏡頭燈掃過他們的臉,年輕的情侶面無表情,似乎想到前塵往事,歌者卻微微笑,一種百轉千回後的釋然。
張艾嘉在很多年前的演唱會上說,“其實你知道,我有多久沒有為了愛,跟你一個男人吵架。我也不會因為寂寞,就帶這個男人回家,帶那個男人回家。有些羡慕不是麼?有什麼了不起,她們經歷過的,我全都經歷過了。”
李、張版的《愛的代價》,洗盡鉛華,是經歷了故事之後的坦然和風光霽月。緣分到了就放手,不再哭求,力不從心,滿腹言語化作一聲歎息。想說的,不必說的,都不用再提,坦然接受生命中的離開和失去。
經歷過的事,愛過的人都寫成了歌,其間的溫柔和苦澀酒醒後都不必說。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06
我的學生,還在經歷這樣的階段,他們的身邊,都有一卡車的難題,他們還不知道,成功的意義,就在超越自己。
而我,正慢慢把我的“初心”換成“匠心”,甚至開始喜歡“教書匠”這個稱謂,就像老李在《致匠心》裡說的那樣,世界再嘈雜,因為匠人的純粹、專注、極致而安靜。一輩子總是要被一些善意執念去推著往前,我們因此願意聽從內心的聲音。
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犯錯時別輕易原諒自己
文/夏蘇末
週末在外閒逛,在廣場看到一位衣著時尚的老人在陪著孩子玩耍,孩子很小,走路的時候有些晃,因為太興奮跑起來,不可避免地摔在了地上。孩子坐在地上揉了揉眼睛,裂開嘴巴正準備嚎啕大哭,老人迅速跑過去將孩子摟著,一邊扶起孩子,一邊責怪道:“都怪這個破地板,把我們家寶寶都摔疼了,奶奶打它。”說著就用腳跺了跺地板。
孩子學得有模有樣,皺著棉花糖一樣白嫩的小臉,雙手攥成小拳頭,右腳卯足了勁向地板踩去。
仔細想想,這樣轉嫁錯誤的責難,不止是發生在孩子身上,在成年人的世界更是多見。
穿過一條車水馬龍的柏油路,慵懶的槐樹沉默地打著盹兒,年輕的姑娘垂首走在路邊,右手拎著復古色的包包,左手拿著幾份簡歷,步履不停嘴巴也沒閑著,一邊走一邊跟同伴抱怨:“看看咱們這個破專業,這都兩個月了,簡歷投了無數,愣是找不到一份心儀的工作。都怪我爸媽,當初報志願的時候說就這個專業就業前景好,結果畢業了處處吃閉門羹。要不是他們幫我做了錯誤的選擇,我根本就不用承受這種艱難。”
賣飾品的街邊攤,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寶石藍的絨布上玲琅滿目,手鐲、手鏈、戒指、髮夾等整齊地擺放在一起,攤主水嫩的俏臉染著薄怒,她正在抱怨她的夥伴:“昨天補貨的時候我跟你說多拿一些盤髮夾,你非得不聽,結果這一上午咱們什麼都沒賣就盤髮夾全賣光了,要是你昨天肯聽我的話,現在也不會眼睜睜錯過幾單生意了。”
街角的咖啡店,隔壁桌坐著一對情侶,女人的聲音如她的長裙一樣漂亮,可惜負性情緒破壞了這份美麗,她正在向男朋友發難:“你為什麼總是這麼不爭氣,我想買的衣服,我喜歡的鞋子,通通買不了。別的女生輕易就能獲得的東西,我卻只能飽飽眼福,憑什麼呀?哎,自從跟你在一起,我的生活品質都下降了。”男人拉著女人的手一直在低聲道著歉,女人則喋喋不休。
你沒有過上你想要的生活,於是,你就按照你生活的去想,將自身的錯毫無道理地歸咎出去。
既然對專業的選擇不夠滿意,感覺就業前景一片慘澹,學校轉專業申請的考場上為什麼並沒有你的身影,彌補不足的選修專業課上也未見你埋頭苦讀。讀高中時候,你可以怪罪父母選了一所爛學校,但是大學畢業的你依然只知道怪罪,也只能責怪自己,因為在這麼漫長的日子裡,你沒有為生命注入新的東西。
如果對生活的規劃那麼篤定,預見前路光芒萬丈,認定盤髮夾就是比其他首飾熱銷,在遇到反對意見的時候為什麼不見你據理以爭?車走車路,馬走馬路,理性分析是聰明人的砝碼,敢想也敢做是強者的秘笈。你這個有砝碼的聰明人,做了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事後最該埋怨的難道不該是你自己嗎?
那位埋怨愛情降低了生活品質的姑娘,你要知道認同最基本的層次就是實體事物認同,既然把你的欲望投注在幻影裡,就該做好幻想隨時破滅的心理準備。
個體的獨立表現在清醒而自知,始終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愛人可以信賴而不能依賴,嚮往果實的豐盛就會粒粒皆辛苦地去播種,安全感在你自己手裡,將盲目的不憤不甘轉嫁給對方不是強悍是虛弱。
還有那些掙扎在不幸婚姻裡,對嚷嚷孩子‘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的女人,也是同樣是虛弱的,沒有承受的擔當,沒有改變的勇氣,只能將自身的過錯轉嫁出去。
其實,當你對別人發出責難的時候,往往也會造成對自己的二次傷害。
我的朋友辛逸告訴我,她小的時候常常會遭到父母的打罵,家裡的玩具壞了,錢包裡的錢少了,新買的衣服破了個洞,諸如此類的事情,都會遭來一場責駡或體罰,他們從來不肯聽她的解釋。
朋友說,這種不斷被人否定的感覺,像霧靄籠罩著她的人生。而她的家也是常年硝煙彌漫,父母永遠在互相指責,自己犯了錯也會怪罪到對方身上。
比如,初二那年家裡準備換新房,父母分別看上了兩個社區,各持己見爭執不斷,好不容易母親妥協了,結果雙方又在對舊房的處理問題吵得不可開交。後來,父親堅持賣掉舊房子的三個月,房子遭遇拆遷,母親埋怨父親一意孤行不聽人勸,父親梗著脖子罵母親是事後諸葛亮,爭吵升級成肉搏,夫妻雙雙都掛了彩……
辛逸高考那年報考了距離家鄉很遠的學校,獨自在異地求學直到工作,這期間遇到的任何麻煩,她從來沒有對父母說過一句,因為她知道這不僅得不到絲毫安慰,還會遭到父母嚴厲的批評。自從辛逸去了外地,父親最常說地一句話就是“你不是能耐著嗎?”
大學畢業那年,辛逸在下班回來的地鐵上丟了錢包,囊中羞澀的她吃了一個月調味料蘸饅頭也沒跟家裡透漏絲毫。她說不想跟家裡說,並非是害怕父母擔心,而是他們知道以後只會責怪她粗心大意,咎由自取。
現在的她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寡淡而矛盾,辛逸每週固定時間給父母打電話,每月發下來工資會給父母匯款,看到合適的衣服也會給父母郵寄,可是因為長久累積在心底的否認盤踞在心底,辛逸很少回家。偶爾回趟家,父母開口依舊是批評,雖然言語裡藏著關切,單薄如蟬翼,即使彼此有愛也被歲月切割得七零八落,這樣的狀態對彼此而言難免遺憾。
可能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一群人,看似強悍獨立,其實比常人更脆弱、敏感、不堪打擊,思維模式套著硬殼兒,習慣性抱怨生活的種種不如意,嚴於律人又寬容待己。遇到對方轉嫁過錯的指責和埋怨,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體驗,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哪有那麼多愚公費力去掰你堅硬的保護殼呢。
我們無法避免被人轉嫁過錯,但是可以選擇不做轉嫁過錯的人,也不為別人的責難買單。勇敢地正視自己的過錯,比轉嫁錯誤於無辜的人,更容易獲得尊重和幸福。
而且,如果一件事你只是一味躲避沒有勇敢地去解決掉,它會輾轉反側再次席捲而來,生活是嚴厲而古板的,它會讓你一次一次為相同的過錯買單,直到你學會正視它解決它。
去年長假,辛逸與朋友聚會回來摔傷了腿,深夜裡,父親背著她跑去路邊打車,母親緊跟在他們身後,在醫院辦手續做檢查,兩位老人如腳下生風。辛逸躺在病床上靜靜地聽著父母的責駡,聽他們抱怨她這麼大人什麼時候才能讓人省心,第一次沒有皺起眉頭,心底反而湧出莫名的幸福。
父母依舊愛互相指責,也習慣對辛逸發出責難,如今她都一笑而過。
有些障礙,唯有跨越它,你才能安心往前走。
紀伯倫說過:“我的心靈告誡我,它教我不要因一個zan頌而得意,不要因一個責難而憂傷。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我一直懷疑自己勞動的價值和品級,直到今日為它們派來一位褒揚者或詆毀者。可是現在,我已明白,樹木春天開花夏天結果並不企盼讚揚,秋天落葉冬天凋零並不害怕責難。”
不轉嫁自己的錯誤,也不懼於別人的責難,悲傷了就抱抱自己,犯錯了也別輕易原諒自己。
願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善者得樂。
你有木有正在變成你鄙視的那種人?
文/看不見的世界
1
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因為時間、經歷忘記初心,變成自己鄙視的那種類型的人,而且感覺這樣的事情在大學期間不可能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可是就在前幾天學妹來問我事情,問完之後忽然說了一句:“哥,你發現沒有,你變了?”
聽到這句話後,停了幾秒,我問她:“你感覺我哪裡變了?”
學妹回道:也說不出來,你哪裡變了,不過從這學期開始就感覺你變化很大,可能是長時間沒見的原因吧。
回去後自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真的改變了嗎?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在這個問題糾結了自己好久之後,和朋友說了這個事情,朋友說:“在大學這個小染缸裡四年,你怎麼會不改變呢?”
當翻開大學期間寫的日記,看著這幾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件事情,一段段感慨,發現自己真的變了,變成了自己不希望成為的那種人,變成了自己曾經鄙視的那種人。
2
因為高考失利,也因為自己的任性,大學來到了一所之前從未聽過的學校,想著即使自己自己這樣,只要凡事積極,珍惜每一次機遇,四年後自己並不會比高中同學差多少。
於是,我開始規劃大學四年生活,希望可以通過完成一個個既定的目標去度過一個充實的大學生活;
於是,我成為了大學同學眼中的學霸,每次背包出去都好像只是為了學習,好像我的大學生活就只剩下學習一件事情;
於是,我開始改變書呆子形象,開始嘗試做其他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於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社會經歷,去認識更多人,我開始慢慢消失在同學的生活裡,活躍於各種大型活動之中;
就這樣,自己在各種事情中稀裡糊塗的度過了大學生活,原本以為自己經過四年大學生活時光的打磨會變得越來越好,然而事與願違,四年後再回首自己所做的種種事情,卻發現,自己已離初心越來越遠,與此同時,自己也慢慢變成了曾經自己鄙視的那種人。
3
當我剛入大學時,自己想要凡事敢為人先,即使自己不願做的事情,也會咬咬牙做下去,可是曾經的年少輕狂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畢竟槍打出頭鳥,在經歷多次打擊和挫折後,自己的棱角慢慢被磨平,不願再去做任何沒有價值或者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當我剛成為學長時,自己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學弟學妹,盡可能的給他們所需要的資源,讓他們走更少的彎路,過更完美的大學生活。可如今,我卻不願給他們分享任何事情,給他們任何資源,即使有時候,這只是幾分鐘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可如今卻懶得分享;
當我開始頻繁出現各種社會活動時,曾想著帶身邊的同學多參加這些活動,參加各種比賽時,曾想著這樣可以幫他們一下,拓展一下見識,在自己的簡歷上可以添上一點兒東西,可是在被同學一而再再而三的放鴿子後,自己也開始變得自私,自私到不會和身邊同學分享任何事情,不會告訴他們任何可能對他們有用的活動;
4
四年前,自己曾幻想畢業後,可以擁有一幫很好甚至是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兄弟;幻想著自己可以給身邊的人留下一些東西,甚至只是美好的回憶也好;幻想著自己可以幫助身邊的人變得更好;也曾幻想著這個世界因為自己可以變得稍微好那麼一點兒,哪怕就只是一丟丟。
可是世事難料,你永遠無法預料到你的人生以後會出現什麼變化,真的,有時候,就想射箭一樣,你明明瞄準了,而且很篤定自己會百分之百命中,沒想到箭射出去,還沒射到紅心就被一陣突如其來的風刮走了。
每個人在都希望自己可以不忘初心,在歲月打磨下,變得越來越好,不過,有沒有人後來真的百分之百保證自己真的變成了自己喜歡的那樣?或許有,不過我目前還沒碰到過半個。
我好希望有機可以變成自己曾經希望成為的那種人,我也好希望自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可如今我卻變成了自己曾經鄙視的那種人:自私自利,利益主義者。唯一慶倖的是,在這條道路上,自己還未曾走遠,還有回頭的機會。
親,你有沒有想過,你現在是否在成為你鄙視的那種人過程中呢?如果是的,不妨想想原因,看是否還能回頭吧!
身體有累說不出,就像是有人用鹽水澆洗心底最柔軟的部分。為了適應這個世界,我們都跑得太快了,快得已經把年輕的靈魂甩在了身後,當看著鏡子裡逐漸衰老的外表和莫名而然的滄桑感,想再次回頭尋找它時,卻發現它正躲在身體的某個角落瑟瑟發抖,已不是當初的模樣。
“最近比較煩,陌生的城市何處有我的期盼,揮別了家鄉的夥伴,現在的我更覺得孤單,但我只是心煩還沒有混亂,你們的關心讓我溫暖,家是最甘心的負擔。”
05
李宗盛曾說,寫歌的不見得比賣小籠包的高明。童年時,這個臺北郊區瓦斯行老闆的兒子的第一個人生夢想是做木匠,直到6歲那年,他在一把借來的破爛尼龍吉他上學會了第一個和絃。
作為一個充滿了挫折感的年輕人,二十出頭李宗盛,完全不知道人生會是什麼樣子。這個電機專業的理科男,用現在的話來講,是個不折不扣的屌絲,但正是這些經歷賦予了他的性格中比較市井的那一面。
所以,你可以看到,老李從來不是站在道德高點的佈道者,也不試圖在歌裡教你些什麼。他只是把自己當成平凡生活的感受者,感情世界的體驗者,他和所有普通人交流著人生的體會和愛情的感悟,他把平凡人在愛情裡、在生活中、在奮鬥時經歷的酸甜苦辣透過音樂娓娓道來。在他的音樂中,平凡人總是被生活推著走,平凡人容易在愛情中鬼迷心竅,平凡人需要更加努力。
光陰會老,情懷卻不會變。
李宗盛在縱貫線的收官演唱會上唱《給自己的歌》,歌者在上面唱,觀眾在下面聽。鏡頭燈掃過他們的臉,年輕的情侶面無表情,似乎想到前塵往事,歌者卻微微笑,一種百轉千回後的釋然。
張艾嘉在很多年前的演唱會上說,“其實你知道,我有多久沒有為了愛,跟你一個男人吵架。我也不會因為寂寞,就帶這個男人回家,帶那個男人回家。有些羡慕不是麼?有什麼了不起,她們經歷過的,我全都經歷過了。”
李、張版的《愛的代價》,洗盡鉛華,是經歷了故事之後的坦然和風光霽月。緣分到了就放手,不再哭求,力不從心,滿腹言語化作一聲歎息。想說的,不必說的,都不用再提,坦然接受生命中的離開和失去。
經歷過的事,愛過的人都寫成了歌,其間的溫柔和苦澀酒醒後都不必說。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06
我的學生,還在經歷這樣的階段,他們的身邊,都有一卡車的難題,他們還不知道,成功的意義,就在超越自己。
而我,正慢慢把我的“初心”換成“匠心”,甚至開始喜歡“教書匠”這個稱謂,就像老李在《致匠心》裡說的那樣,世界再嘈雜,因為匠人的純粹、專注、極致而安靜。一輩子總是要被一些善意執念去推著往前,我們因此願意聽從內心的聲音。
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犯錯時別輕易原諒自己
文/夏蘇末
週末在外閒逛,在廣場看到一位衣著時尚的老人在陪著孩子玩耍,孩子很小,走路的時候有些晃,因為太興奮跑起來,不可避免地摔在了地上。孩子坐在地上揉了揉眼睛,裂開嘴巴正準備嚎啕大哭,老人迅速跑過去將孩子摟著,一邊扶起孩子,一邊責怪道:“都怪這個破地板,把我們家寶寶都摔疼了,奶奶打它。”說著就用腳跺了跺地板。
孩子學得有模有樣,皺著棉花糖一樣白嫩的小臉,雙手攥成小拳頭,右腳卯足了勁向地板踩去。
仔細想想,這樣轉嫁錯誤的責難,不止是發生在孩子身上,在成年人的世界更是多見。
穿過一條車水馬龍的柏油路,慵懶的槐樹沉默地打著盹兒,年輕的姑娘垂首走在路邊,右手拎著復古色的包包,左手拿著幾份簡歷,步履不停嘴巴也沒閑著,一邊走一邊跟同伴抱怨:“看看咱們這個破專業,這都兩個月了,簡歷投了無數,愣是找不到一份心儀的工作。都怪我爸媽,當初報志願的時候說就這個專業就業前景好,結果畢業了處處吃閉門羹。要不是他們幫我做了錯誤的選擇,我根本就不用承受這種艱難。”
賣飾品的街邊攤,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寶石藍的絨布上玲琅滿目,手鐲、手鏈、戒指、髮夾等整齊地擺放在一起,攤主水嫩的俏臉染著薄怒,她正在抱怨她的夥伴:“昨天補貨的時候我跟你說多拿一些盤髮夾,你非得不聽,結果這一上午咱們什麼都沒賣就盤髮夾全賣光了,要是你昨天肯聽我的話,現在也不會眼睜睜錯過幾單生意了。”
街角的咖啡店,隔壁桌坐著一對情侶,女人的聲音如她的長裙一樣漂亮,可惜負性情緒破壞了這份美麗,她正在向男朋友發難:“你為什麼總是這麼不爭氣,我想買的衣服,我喜歡的鞋子,通通買不了。別的女生輕易就能獲得的東西,我卻只能飽飽眼福,憑什麼呀?哎,自從跟你在一起,我的生活品質都下降了。”男人拉著女人的手一直在低聲道著歉,女人則喋喋不休。
你沒有過上你想要的生活,於是,你就按照你生活的去想,將自身的錯毫無道理地歸咎出去。
既然對專業的選擇不夠滿意,感覺就業前景一片慘澹,學校轉專業申請的考場上為什麼並沒有你的身影,彌補不足的選修專業課上也未見你埋頭苦讀。讀高中時候,你可以怪罪父母選了一所爛學校,但是大學畢業的你依然只知道怪罪,也只能責怪自己,因為在這麼漫長的日子裡,你沒有為生命注入新的東西。
如果對生活的規劃那麼篤定,預見前路光芒萬丈,認定盤髮夾就是比其他首飾熱銷,在遇到反對意見的時候為什麼不見你據理以爭?車走車路,馬走馬路,理性分析是聰明人的砝碼,敢想也敢做是強者的秘笈。你這個有砝碼的聰明人,做了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事後最該埋怨的難道不該是你自己嗎?
那位埋怨愛情降低了生活品質的姑娘,你要知道認同最基本的層次就是實體事物認同,既然把你的欲望投注在幻影裡,就該做好幻想隨時破滅的心理準備。
個體的獨立表現在清醒而自知,始終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愛人可以信賴而不能依賴,嚮往果實的豐盛就會粒粒皆辛苦地去播種,安全感在你自己手裡,將盲目的不憤不甘轉嫁給對方不是強悍是虛弱。
還有那些掙扎在不幸婚姻裡,對嚷嚷孩子‘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的女人,也是同樣是虛弱的,沒有承受的擔當,沒有改變的勇氣,只能將自身的過錯轉嫁出去。
其實,當你對別人發出責難的時候,往往也會造成對自己的二次傷害。
我的朋友辛逸告訴我,她小的時候常常會遭到父母的打罵,家裡的玩具壞了,錢包裡的錢少了,新買的衣服破了個洞,諸如此類的事情,都會遭來一場責駡或體罰,他們從來不肯聽她的解釋。
朋友說,這種不斷被人否定的感覺,像霧靄籠罩著她的人生。而她的家也是常年硝煙彌漫,父母永遠在互相指責,自己犯了錯也會怪罪到對方身上。
比如,初二那年家裡準備換新房,父母分別看上了兩個社區,各持己見爭執不斷,好不容易母親妥協了,結果雙方又在對舊房的處理問題吵得不可開交。後來,父親堅持賣掉舊房子的三個月,房子遭遇拆遷,母親埋怨父親一意孤行不聽人勸,父親梗著脖子罵母親是事後諸葛亮,爭吵升級成肉搏,夫妻雙雙都掛了彩……
辛逸高考那年報考了距離家鄉很遠的學校,獨自在異地求學直到工作,這期間遇到的任何麻煩,她從來沒有對父母說過一句,因為她知道這不僅得不到絲毫安慰,還會遭到父母嚴厲的批評。自從辛逸去了外地,父親最常說地一句話就是“你不是能耐著嗎?”
大學畢業那年,辛逸在下班回來的地鐵上丟了錢包,囊中羞澀的她吃了一個月調味料蘸饅頭也沒跟家裡透漏絲毫。她說不想跟家裡說,並非是害怕父母擔心,而是他們知道以後只會責怪她粗心大意,咎由自取。
現在的她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寡淡而矛盾,辛逸每週固定時間給父母打電話,每月發下來工資會給父母匯款,看到合適的衣服也會給父母郵寄,可是因為長久累積在心底的否認盤踞在心底,辛逸很少回家。偶爾回趟家,父母開口依舊是批評,雖然言語裡藏著關切,單薄如蟬翼,即使彼此有愛也被歲月切割得七零八落,這樣的狀態對彼此而言難免遺憾。
可能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一群人,看似強悍獨立,其實比常人更脆弱、敏感、不堪打擊,思維模式套著硬殼兒,習慣性抱怨生活的種種不如意,嚴於律人又寬容待己。遇到對方轉嫁過錯的指責和埋怨,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體驗,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哪有那麼多愚公費力去掰你堅硬的保護殼呢。
我們無法避免被人轉嫁過錯,但是可以選擇不做轉嫁過錯的人,也不為別人的責難買單。勇敢地正視自己的過錯,比轉嫁錯誤於無辜的人,更容易獲得尊重和幸福。
而且,如果一件事你只是一味躲避沒有勇敢地去解決掉,它會輾轉反側再次席捲而來,生活是嚴厲而古板的,它會讓你一次一次為相同的過錯買單,直到你學會正視它解決它。
去年長假,辛逸與朋友聚會回來摔傷了腿,深夜裡,父親背著她跑去路邊打車,母親緊跟在他們身後,在醫院辦手續做檢查,兩位老人如腳下生風。辛逸躺在病床上靜靜地聽著父母的責駡,聽他們抱怨她這麼大人什麼時候才能讓人省心,第一次沒有皺起眉頭,心底反而湧出莫名的幸福。
父母依舊愛互相指責,也習慣對辛逸發出責難,如今她都一笑而過。
有些障礙,唯有跨越它,你才能安心往前走。
紀伯倫說過:“我的心靈告誡我,它教我不要因一個zan頌而得意,不要因一個責難而憂傷。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我一直懷疑自己勞動的價值和品級,直到今日為它們派來一位褒揚者或詆毀者。可是現在,我已明白,樹木春天開花夏天結果並不企盼讚揚,秋天落葉冬天凋零並不害怕責難。”
不轉嫁自己的錯誤,也不懼於別人的責難,悲傷了就抱抱自己,犯錯了也別輕易原諒自己。
願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善者得樂。
你有木有正在變成你鄙視的那種人?
文/看不見的世界
1
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因為時間、經歷忘記初心,變成自己鄙視的那種類型的人,而且感覺這樣的事情在大學期間不可能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可是就在前幾天學妹來問我事情,問完之後忽然說了一句:“哥,你發現沒有,你變了?”
聽到這句話後,停了幾秒,我問她:“你感覺我哪裡變了?”
學妹回道:也說不出來,你哪裡變了,不過從這學期開始就感覺你變化很大,可能是長時間沒見的原因吧。
回去後自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真的改變了嗎?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在這個問題糾結了自己好久之後,和朋友說了這個事情,朋友說:“在大學這個小染缸裡四年,你怎麼會不改變呢?”
當翻開大學期間寫的日記,看著這幾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件事情,一段段感慨,發現自己真的變了,變成了自己不希望成為的那種人,變成了自己曾經鄙視的那種人。
2
因為高考失利,也因為自己的任性,大學來到了一所之前從未聽過的學校,想著即使自己自己這樣,只要凡事積極,珍惜每一次機遇,四年後自己並不會比高中同學差多少。
於是,我開始規劃大學四年生活,希望可以通過完成一個個既定的目標去度過一個充實的大學生活;
於是,我成為了大學同學眼中的學霸,每次背包出去都好像只是為了學習,好像我的大學生活就只剩下學習一件事情;
於是,我開始改變書呆子形象,開始嘗試做其他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於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社會經歷,去認識更多人,我開始慢慢消失在同學的生活裡,活躍於各種大型活動之中;
就這樣,自己在各種事情中稀裡糊塗的度過了大學生活,原本以為自己經過四年大學生活時光的打磨會變得越來越好,然而事與願違,四年後再回首自己所做的種種事情,卻發現,自己已離初心越來越遠,與此同時,自己也慢慢變成了曾經自己鄙視的那種人。
3
當我剛入大學時,自己想要凡事敢為人先,即使自己不願做的事情,也會咬咬牙做下去,可是曾經的年少輕狂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畢竟槍打出頭鳥,在經歷多次打擊和挫折後,自己的棱角慢慢被磨平,不願再去做任何沒有價值或者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當我剛成為學長時,自己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學弟學妹,盡可能的給他們所需要的資源,讓他們走更少的彎路,過更完美的大學生活。可如今,我卻不願給他們分享任何事情,給他們任何資源,即使有時候,這只是幾分鐘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可如今卻懶得分享;
當我開始頻繁出現各種社會活動時,曾想著帶身邊的同學多參加這些活動,參加各種比賽時,曾想著這樣可以幫他們一下,拓展一下見識,在自己的簡歷上可以添上一點兒東西,可是在被同學一而再再而三的放鴿子後,自己也開始變得自私,自私到不會和身邊同學分享任何事情,不會告訴他們任何可能對他們有用的活動;
4
四年前,自己曾幻想畢業後,可以擁有一幫很好甚至是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兄弟;幻想著自己可以給身邊的人留下一些東西,甚至只是美好的回憶也好;幻想著自己可以幫助身邊的人變得更好;也曾幻想著這個世界因為自己可以變得稍微好那麼一點兒,哪怕就只是一丟丟。
可是世事難料,你永遠無法預料到你的人生以後會出現什麼變化,真的,有時候,就想射箭一樣,你明明瞄準了,而且很篤定自己會百分之百命中,沒想到箭射出去,還沒射到紅心就被一陣突如其來的風刮走了。
每個人在都希望自己可以不忘初心,在歲月打磨下,變得越來越好,不過,有沒有人後來真的百分之百保證自己真的變成了自己喜歡的那樣?或許有,不過我目前還沒碰到過半個。
我好希望有機可以變成自己曾經希望成為的那種人,我也好希望自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可如今我卻變成了自己曾經鄙視的那種人:自私自利,利益主義者。唯一慶倖的是,在這條道路上,自己還未曾走遠,還有回頭的機會。
親,你有沒有想過,你現在是否在成為你鄙視的那種人過程中呢?如果是的,不妨想想原因,看是否還能回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