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0月27日,托爾斯泰給妻子留下一封信,在雪夜中靜悄悄地乘了一輛馬車,由醫生和女兒陪同,背著妻子秘密離家出走。途中一波三折,時年82歲的老人終於病倒,只好放棄馬車,匿名改乘火車,最後躺倒在阿斯達波沃火車站的站長室,一座紅房子裡。消息傳出後,家屬趕到了,朋友來了,員警來了,讀者來了,農夫來了,學生也來了。大家只想知道托爾斯泰的情況。
小站上有一列火車,在一個車廂裡,住著一位老婦人,已經好幾天了。她不時從車廂下來走向紅房子,人顯得疲憊、遲鈍,舉步維艱。她就是索菲亞,托爾斯泰的妻子。
丈夫逝世後,索菲亞孤獨地生活。孤寂的日子使她有機會反省,
索菲亞有著怎樣的一生?她一生共生下13個孩子,
當初列夫還是一板一眼管理莊園,飼養各種家畜,剪下羊毛送到莫斯科,種菊苣,事事親力親為。後來將這些事務逐漸轉移到索菲亞肩上,他就有時間去實現他的文學野心——“寫一部我們這個世紀的,有著歐洲本真的真正歷史故事”。
索菲亞全心投入到這部巨著的抄寫工作。不管情緒如何,身體狀況如何,是否疲倦,每天晚上去取他日間寫下的草稿,抄寫得清楚俐落才送回去。有些詞他只寫開頭一兩個字母,索菲亞就知道意思,給他完整地補寫到原稿紙上。次日早晨他再次增刪修改,往往又增加了數頁紙,午飯後她再取過來,重新謄抄一次。先後抄過多少回,已無法計算。哪些地方修改最多,哪些地方幾乎沒有修改,她最清楚。每天晚上雜務完畢,著手謄抄時,是她最美好的時刻。
一部書稿要修改7次。索菲亞向托爾斯泰念《戰爭與和平》,到某些段落,他痛苦得淚如雨下。平日無論置身何時何地,他永遠不快樂。你休想從他的照片或肖像畫中,
外界對他們夫婦謠諑紛紜,對索菲亞不利。
索菲亞逝世前不久說:“我跟列夫·托爾斯泰共同生活了48年,但我不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作為他的妻子也不知道,還有誰能夠知道呢?但她畢竟知道極其重要的一點: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只有當他在創作的時候才是偉大的,一旦離開了筆桿,就與常人無異。索菲亞也是常人,同樣矛盾,火氣,嫉妒,最終還是通情達理,“當我意識到我在服侍一個偉人的時候,我就有力量承受一切。”
索菲亞的晚年生活孤寂,擔當著“惡神”和“剝削者”的罪名,忍辱負重,將屋子裡所有的書籍和物品進行了大盤點,詳細地做了厚厚的一大冊記錄,使絕大部分物件得以保存下來,故居得以保留當年的原樣。現在你去波里亞納,會看到書櫃裡面放著2.8萬冊各種語言、各種類別的藏書,看到牆壁上掛滿托爾斯泰家庭成員的照片、肖像畫、油畫,大廳裡放著兩架鋼琴,書房裡陳列著手稿、修改過的清樣、信件、聖像,書桌上擺設著燭臺、墨水瓶、座鐘等。在托爾斯泰的臥室裡,當年的生活用品如衣服、手杖、藥物等還在原來的位置,連他出走前熄滅的蠟燭還保留著。所有這些,都是這位偉大的女人“承受一切”的結果。這位尊貴的夫人,讓人明白了俄羅斯的偉大女性是怎樣的,什麼叫做“忍辱負重”。這不也就是索菲亞·托爾斯泰的魅力所在嗎?
“當我意識到我在服侍一個偉人的時候,我就有力量承受一切。”索菲亞的晚年生活孤寂,擔當著“惡神”和“剝削者”的罪名,忍辱負重,將屋子裡所有的書籍和物品進行了大盤點,詳細地做了厚厚的一大冊記錄,使絕大部分物件得以保存下來,故居得以保留當年的原樣。現在你去波里亞納,會看到書櫃裡面放著2.8萬冊各種語言、各種類別的藏書,看到牆壁上掛滿托爾斯泰家庭成員的照片、肖像畫、油畫,大廳裡放著兩架鋼琴,書房裡陳列著手稿、修改過的清樣、信件、聖像,書桌上擺設著燭臺、墨水瓶、座鐘等。在托爾斯泰的臥室裡,當年的生活用品如衣服、手杖、藥物等還在原來的位置,連他出走前熄滅的蠟燭還保留著。所有這些,都是這位偉大的女人“承受一切”的結果。這位尊貴的夫人,讓人明白了俄羅斯的偉大女性是怎樣的,什麼叫做“忍辱負重”。這不也就是索菲亞·托爾斯泰的魅力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