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成功勵志

成功路上的三隻虎

成功路上的三隻虎

提及成功,很多人都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談到失敗,很多人也從很多方面來解釋。回首我走過的路,感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有三隻老虎,擋住了前行的步伐!

1、藉口太多

成功只有一個理由,失敗有無數藉口。知道我們要什麼,才會懂得自己去做什麼。成功者克服萬難,失敗者被萬難克服。成功者只在問題的背後找答案,失敗者永遠在答案的背後找問題!把藉口拿掉,我們的人生當中就全是目標了,因為有目標的人生是航程,沒有目標的人生是流浪!生命只有現場直播,沒有彩排,

我們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生命的無限可能。所以我們一旦設定目標,就要全力以赴,全情投入!當我們全力以赴的時候,全世界都給我們讓路!目標大,問題就小;目標小,問題就大;沒有目標就全是問題,只有目標就沒有問題!所以講目標是人生的清醒劑,學習是成功的加速器!一個人有目標就睡不著,一個人沒有目標就睡不醒;有目標的團隊就會有很多故事,沒有目標的團隊就會有很多事故!找到明確的目標,學習的榜樣,藉口自然就消失!

2、疑心太重

懷疑固然可以,求證更重要!與其長時間的懷疑,不如短時間的求證!懷疑看到的是黑暗,相信看到的是光明!懷疑看到的是困難,

相信看到的是道路!先信後解為智者!單純就是智慧,簡單就是效率!如果我們決定去做一件事情,就要立即行行動,唯有行動才能產生結果。一味的懷疑想像,沒有任何結果,只是浪費時間,一切只是徒勞!

一個小夥子問路邊一個老大爺,“老大爺,到前面的村子有多長時間?”,“小夥子,你走啊!”,“我問你到前面的村子多長時間,你告訴我就好了,怎麼一個勁的說走啊”,“小夥子,你走啊!”,“真是的,怎麼這樣,這個老大爺!”。小夥子不高興的往前走了!“這麼走,15分鐘就到了!”,小夥子沒走出多遠,老大爺說。“剛才問你你怎麼不說?”小夥子氣呼呼的回來問老大爺,“以你現在走的速度10分鐘就到了!”老大爺看小夥子比剛才走的更快說的。“小夥子,

你不走我怎麼知道你的速度?我不知道你的速度怎麼知道你的時間呢?”。是啊,我們如果不去行動,只在想像的懷疑中是怎麼知道答案呢?那又談何成功呢?

3、心眼太小

一個人的心胸氣度有多大,他的事業一定有多大!一個人斤斤計較就只剩下二斤了。計較眼前會失去未來!小我小愛寸步難行,大我大愛行遍天下!把心胸格局再放大一些,境界再提升一下,我們的人生就會與眾不同!

你遠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努力

文/何德愷

大學同學跟我吐槽說,“明明我已經很努力了,可是結果出來的時候,還是沒能考上我夢想中的學校。”

其實看起來,他真的很努力,每天早上當我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他就已經起床去自習室了;每天晚上我們準備熄燈睡覺了,

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來;每個週末我們和朋友們通宵達旦玩耍的時候,他還在自習室裡和那些艱澀難懂的公式打交道。我想,就是高考,也不過如此努力吧。

這麼盡心竭力地去做一件事,可還是以失敗告終,聽起來真叫人遺憾。

可是我很多次發現,只要班群裡一有什麼消息,他肯定會馬上回應,接著有一茬沒一茬地往下聊;好幾次我去圖書館看書,都會看到他站在窗邊吞雲吐霧地刷著手機;甚至偶爾我翻看他的學習資料時,卻發現都是大片大片的空白。

我在想,僅僅因為長時間地泡圖書館,把一天到晚的時間耗在那張固定的桌子面前,佯裝著自己多努力多拼命的樣子,就能讓書本中的知識存儲在自己的大腦之中,

我也很樂意去做啊。

更何況,當別人說考公務員比較有出息的時候,他又放下自己準備好久的考研資料去看《申論》;當知道公務員的競爭比考研要激烈的時候,又轉戰回了考研大軍中;一開始決定要考A校的專業,突然又聽人說B校的專業很不錯,轉而又信誓旦旦地要考B校……如此循環往復地糾結和變換當中,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大半。

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拿到了不同單位的offer,而他因為考研失敗,工作還未曾有著落。

他說,“我這麼努力,連自己都被自己感動了,可是到頭來,卻是什麼都沒得到。”

我說,“那你就再嘗試著努力一把,先專注找工作。實在不行,就安安心心地再考一年。”

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花大量的時間,

看似專注於一件事情,時間多得連自己都相信自己一直在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奮鬥。其實很多人是因為抵禦自己內心的不安和極大的空虛感,或者是因為隨大流跟著去完成,才迫不得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其實在這個時間段裡,是否所有的精力都傾注於此,自己也模棱兩可。但是只要自己是坐在那裡的,看起來是在為這個目標而踽踽獨行的,心中就得到了極大的安慰,讓自己麻醉自己,也宣告他人,“其實我是在為了這件事而傾盡全力的,你看我花費在這上面的時間就知道了。”

大三的時候,因為前兩年的碌碌為無和虛度光陰,我也曾一度感到恐慌。覺得原本應該大學裡做些什麼事的,可是現在大學已經過完大半了,除了玩和享受生活之外,仿佛根本就沒學到什麼,這讓我沮喪和惴惴不安。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給自己列了一個清單,多達幾十項目標。我想,如果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能夠把這些事情做完做好,也不枉費了這美好的大學四年。然後我就切身實際地去實行了,找兼職,做家教,買了一大堆書,給自己限定了多久要寫完多少字的日期,努力找出時間去和老朋友聯繫,開始看實用的演講,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英語,買了一大堆與自己專業有關的無關的考證資料,甚至跟同學合夥開店做生意……

我看會兒書,寫會兒東西,在網上發佈一下兼職資訊,然後再看一下考證資料,再做一下英語試卷……時常沒有規劃地做著這些事情,感覺自己一天到晚已經精疲力竭。一切看起來那麼如火如荼,熱血沸騰地去做每件強加給自己的事。我想,如此我還不算努力,真的全世界的大學生就沒幾個是努力的了。

可是那些書到現在有些可能還扔在某個角落裡落滿灰塵,而我可能都不會去翻看了;限定要寫完的字,才寫了一半就擱置了;那些聯繫了一陣子的老朋友,還是在後面日漸淡漠中逐漸疏遠了;那些勵志的、實用的演講,看完幾集就再也沒看過了;專業知識還是中等水準,不上不下;英語也是勉勉強強說出來不算羞赧,但也並不足引以為傲;那些所謂的證書除了專業幾個必備或者簡單的,其他的就再也沒拿下了;開的店面要麼是合夥失敗,要麼是關門倒閉了……

其實這些不是我不努力的空談,我也很努力地在做啊,我也傾注了很多時間和心血在做啊,我也堅持了至少一年半載啊,但是這些目標最終還是被擱淺了。

真正的努力並不是毫無目的、好大喜功的,它必須有一個主要目標,在主要目標之下還需有次要目標。所有努力的著力點其實是在那個主要目標上。如果那時候的我,專注於看書寫字,或許到現在已經至少手握上百萬字了,看完上百本書了,也有可能早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甚至第二第三本;如果那時候專注於考證,雖然不一定能拿下註冊會計師,但是至少也能過個幾門簡單一點的課程;如果那時候把全部心血放在開店上,就不會有內部不團結而導致合夥失敗了……

在那段時間裡,雖然我看起來忙碌不堪,但是每每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我竟不知道自己都忙了些什麼,到底于自己何益。我甚至越忙越覺得心裡空虛,越覺得堅持的這一切好像偏離了自己原本的方向。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時候,又重複著前一天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自己在忙碌著,就意味著自己是在為了未來而努力著。

往往,我們在潛意識裡給自己一個很努力的假像,告訴自己,“其實我很努力了,即使將來失敗,也怨不得自己,只怪天意如此、造化弄人。”可是我們真如想像中的那麼努力嗎,真的不是為了給自己、給外界的眼光找個安慰而刻意營造一個忙碌的假像嗎?

直到經歷了那些失敗,經歷了之後生活中所受的挫折,我才後知後覺。真正的努力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實現目標,並且需要不完成這個目標絕不妥協的堅持和篤定。它可能並不忙碌,但是絕對安穩踏實,絕對堅持不懈,並且絕不浮誇。

決定人生的七個規律

文/霧滿攔江

(01)

有些人很努力,但成就不佳。還有些人經常會感受到一種有心無力的乏倦感。心想事成是我們先祖世世代代的夢想,卻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夠達成於自我的願望。絕大多數人的夢想,終生也不會實現。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處於社會中的人生,受到人類天性的導引,自有其內在的規律。如果對這些規律隔膜,那麼你的努力,或是無法收到成效,或是,努力不到關鍵點上。這就好比一個球技高超、但球感極差的足球運動員,哪怕他跑得比狗快,累得比驢更慘,總因為不能夠在正確的時間,趕到正確的位置,那麼的付出,不過是圖徒枉然。

簡單說幾個與人生成就,直線相關的隱密規律。

(02)

這第一個規律,叫50%的效果定律。

什麼意思呢?

是說你的人生成就,只有一半取決於你的努力,而另一半,掌握在別人手中。

這是因為,人類的社會活動共有三種:第一種是絕對隨機事件,諸如買彩票,擲骰子,這類事件完全是運氣,不是你努力就會比別人運氣更好,也不是你品德高運氣就好。最要命的是,這個領域的成功率過低。我有一個朋友,專門生產搖號機,他告訴我,一個人中大獎的概率,大抵和一個人連續600次過馬路,並每次都被車撞飛的概率等同——沒有人會相信自己能連續600次被車撞飛,但人人都堅信自己會摸到大獎,這豈不是可笑?然而大獎總會被人摸到,但要花費心神去捕捉如此渺茫的成功概率,那未免太過於不智。

所以正常人類,是不會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摸彩之上的。

人們只相信自己的努力。

但努力這種事,只在獨立領域——就是從過程到結果,完全取決於一個人——才起作用。諸如讓考試成績更好一些,又或是專研某個技能。在這些方面,只要肯踏下心來,多半都會有收穫。

努力,最多只讓你掌握一種技能。但任何一種技能,必須要經過社會化、商業化,才能產生出經濟效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努力者,到了這一步就被卡住了。這些人因此被譏笑為兩腳肉書櫥,說起理論來無所不精,說到實用,就悲苦無言了——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的加里·基爾代爾,他最早創造了磁片作業系統(DOS),但靠了DOS發財的是比爾蓋茨,基爾代爾只是個單純的技術天才,在產品商業化方面,無能為力,最終被歷史湮沒。

這世界,有人會創造,有人會叫賣,除非這二者完美的結合起來,否則雙方都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越是被你視為一無是處的人,越是可能具有你最欠缺的能力。這個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恃已之長,蔑人之短,這卻是許多人難以克制的天性。正是這種不肯屈尊的傲氣,讓相當數量的人,付出十倍的努力,但最多只能收到一半的效果。

(03)

影響人生的第二個規律,叫60分萬歲規律。

這說什麼呢?

假如人生是一張試卷,那麼大多數人,只要付出很小很小的努力——努力的程度幾乎不值一提——就能夠答到60分左右。

所以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非常的聰明,屬於高智商族裔。但不幸的是,這些人生成就馬馬虎虎的人,會發現他們在社會財富分配中,毛也撈不到一根,因此他們憤怒而無奈。

無奈就算了,但憤怒鐵定無用,因為這些人不知道,在人生試卷60分以下的領域,社會財富只給了一根毛的配額,超過地球總人口半數的人,去搶那一根毛,你搶不到絕對是正常的。

(04)

影響人生的第三個規律,叫分數翻倍規律。

啥意思呢?

仍然是說,假如人生是一張試卷,沖到60分,對六成的人來說,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但從60分再往上升,努力程度就要加倍了。

所以很多人會抱怨,我那麼努力,卻沒有絲毫效果。還有相當數量的人聰明人,就機智的放棄了——我只花10分的努力,就能夠沖到60分。可要再沖到70分,就要花雙倍的努力,而人生財富所獲,與60分基本上沒區別。要衝到80分,則需要四倍的努力,要衝到90分,則需要八倍的努力。可最終八倍的努力,仍然跟60分時相差不大。

任何有腦子的人,在這時候都會想了,嗯。我要花八倍的努力,但現狀基本上不會改變,你說我花那麼大工夫幹什麼?有病呀?

為什麼許多人花八倍的努力,還不見現狀改變?

這是因為,社會財富殘酷的配平制度,在暗中起到的作用。

(05)

影響人生的第四個規律,叫學霸通吃規律。

這又是什麼意思?

這意思是說,假如人生是一張試卷,社會財富一如教室裡老師的誇獎,統統全都歸學霸,學渣只會被羞辱,而大流的九成同學,統統會被無視。

這個規律,見之于社會財富配平的比例——精確的資料,見2014年瑞士信貸發佈的《全款財富報告》,1%的最富有階層掌握著全球48.2%的財富;前10%的人擁有87%的財富,中間40的人掌握著12%的財富,而餘下來的50%的人,爭奪剩下來的1%的殘渣。

你一生都未能走出課堂。

這個隱密的分配規律,就是說只有頂尖的1%學霸人群,享受近50%的社會財富。而進入前10名的優秀同學,享受近90%的社會財富。未闖入90分大關、60分以上的同學,爭奪約模10%的社會財富。還有一半的人,只能拼爭剩下來的1%社會財富。

這就是許多人歎息自己枉然聰明,卻時運不濟的原因——你看看,我不費吹灰之力,就和90分上面的人旗鼓相當了,可人家撈到盆滿缽滿,我卻毛也撈不到一根,這個世界,對不起我呀。

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是無法沖入90分之內的,從0到89分,可能是花費你小小的力氣,但此後再上一分,那可就難上加難。因為這時候起作用的,是人類社會的第五條邪惡規律。

(06)

影響人生的第五個規律,叫臨界點爆發規律。

什麼叫臨界點爆發呢?

舉例來說,學英語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起初學起來,是很費勁很費勁的,要背單詞記語法,背誦時還要在腦子裡先把英語翻譯成漢語,那叫一個累呀。但如果有人比較癡呆,就這麼傻乎乎一味的學下去,不知不覺的,忽然間不知在什麼時候,大腦忽悠一下子,自然而然的用英語思考了,此前難死人的英語,突然間如母語般變得流利順暢。

人生其它方面的努力,也是這樣,都有一個漫長的量的積累。在這個積累的過程中,只有付出不見成績,搞不好甚至還會出現退步,除非一個人足夠臉皮厚,硬著頭皮繼續往前拱,一旦達到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嘩的一聲,你已經死了心,不再抱以期望的美好盛景,就在這時候,花一樣的盛開了。

然而,人類是悲哀的條件反射物種,能夠於即時回饋中獲得愉悅和快感。如果持久的付出而不見回報,許多人就會產生無助的痛苦感,就會放棄努力。總之這些人對世界的理解,是線性的,是付出立即就要有回報的。但人類社會的規律,卻是以漫長的累積,經由不確定性的震盪突兀爆發式的。

這是一個非線性的世界。

所以那些線性思維、見到別人努力,就忍不住發問“這有什麼用”的那些人,活得特別憤怒與無奈。他們不明白呀,自己這麼聰明,只需要一點點的付出,就和別人半生的努力差不多,可那些笨貨卻個個有吃有喝,而自己卻吃屎都趕不上熱的。他們總是感覺,這世界上的人,合起夥來欺騙他。其實沒有,就是他的思維太直線,跟這個非線性世界不合拍罷了。

(07)

影響人生的第六個規律,叫餓死聰明人定律。

這個規律,是以上五個規律的集成。意思是說,不論是人生還是課堂,象郭靖式的憨笨孩子有食吃,如楊康類型的聰明孩子,多半會餓到慘。

——你馬上會想起課堂上你的一些聰明同學,他們會在沖入90分之前,果斷放棄。因為他們心裡在這樣想,我只花10分的努力,就能夠沖到60分。可你們從60分沖到90分,卻要花費比我多八倍的力氣。這就證明了我的聰明,更見證了你們的愚蠢。

這個想法一旦產生,這個孩子就毀了。

因為這個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的聰明,就不會用超過八倍的努力,只為了一分的進步。等到進入社會,這個思維慣性已經形成,任何事情都是淺嘗輒止,只花很小的力氣,就和多年努力的專家旗鼓相當,怎麼樣,我聰明吧?

然而,這缺心眼的孩子不知道,人生的分數,在60分以下,只能夠勉強爭奪1%的社會財富,過了60分而沒到90分,只能夠爭奪10%的社會財富,只有過了90分,才有資格問鼎近90%的龐大社會財富。

簡單說,人生沖上了90以上,每獲得一分,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所獲得的社會財富,卻超過了努力程度的百倍。這就是現實中,許多公認的精明人,卻餓到兩眼發藍的原因。他們的精明,不過是不諳規律的自以為是罷了。

(08)

影響人生的第七個規律,叫生活成本,與生活品質成反比規律。

生活成本與生活品質成反比,這就說得很明白了。越是高品質的生活,人生成本就越低,越是低品質的生活,所支付的生存成本就越高。

簡單說吧,這個社會的每一次物價浮動,窮人和富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排骨漲個10塊8塊,對富人無所謂,但窮人就慘了。

窮人最慘的是,每一次物價走高,窮人都被迫去尋找低質的替代品。比如國內的窮人,有的喜歡喝酒,好酒買不起,就只能買低質酒,但低質酒是沒保障的,不小心買到假酒,往往需要支付更高昂的治療費用。

窮人更慘的,是因為沒有話語權,而難以逃過高賦稅。窮人稅賦之高,是因為這些錢是從他的生存費用中奪走,是從他們的牙縫裡,強行摳出來的。而富人,縱然是不逃稅,交多交少都影響不到自己的生活品質。

美國的窮人也是慘到無以復加,女記者芭芭拉·艾倫瑞克,深入美國底層,體驗窮人生活。她震驚的發現,窮人必須要花錢購買質次價高的劣品,比如說,窮人租房,但每逢旅遊旺季,房租就會漲三倍,窮人只好搬走——搬到租金更昂貴的汽車旅館。汽車旅館雖然死拉貴,但它是日付。至少窮人當天還可以住進去,而普通民居,房租按月交還要收押金,雖然平均到每天很便宜,但窮人湊不起一個月的房錢,只好飲鴆止渴,在汽車旅館裡蹭一天是一天。直到有一天連日租都交不起,就此消失在蒼莽的大地上,從此聲息全無。

芭芭拉·艾倫瑞克說:越貧困,越無力。

相反,有錢人享受著高品質的生活,他們不會因為喝到假酒,而住院治療花上一大筆錢。也能夠挑選最安全的社區,降低意外發生的幾率。富人買得起安全的環境,而窮人,卻只能在疲於奔命中,不間斷的購買質次價高的替代品,實際生活費用,遠比富人要高得多。

也有人說,我不要做窮人,也沒有當富人的野心——這個願望,在發達國家是合理的,但在一個轉型期、處於激烈變動中的社會,持此願望者就成為利益階層剝食的最好目標。轉折時代的社會,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入到與全球50%的人中,去爭奪那僅有的1%財富。狼多肉少,你想你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勉強奪到一點點?

相反,如果你咬咬牙,發狠沖入到前10%的人群中,卻有著90%的社會財富供你們分享,你又需要花費多少成本?

(09)

人生成本與生活品質反比規律,同樣在人品上起到作用。

簡單說就是,越是有教養、守規矩,懂規則的人,獲得社會財富與讚譽,就越是容易。相反,則相反。

所以有句話,叫拼人品。

唯有人品,才能夠獲得他人的支持與認可,也才能夠不自以為是,願意屈尊聆聽別人的指手劃腳,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關於人生與財富的秘密法則,才能夠獲得經濟自由。

(10)

說努力,說窮富,比實力,拼人品——但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一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

然而,人類社會的固有規律,在悄無聲息的主宰著我們的命運。你可以堅持自我,也可以應時而變,每一種選擇都有其合理之處。

未來有可能充滿風險,也有可能順利闖關,充滿了未知的變數,任何一種判斷,究其本質不過是一個概然率的推測。我們所能做的,是保持每個人的原則與底線,不因為心緒的紊亂而被突破。只要心性淡泊,和善待人,相信整體的大環境會變得好一些,好的環境,有助於降低我們的生存成本,讓我們的未來,不是那樣的不確定。讓我們的心,也不再是那樣的焦慮。

除了玩和享受生活之外,仿佛根本就沒學到什麼,這讓我沮喪和惴惴不安。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給自己列了一個清單,多達幾十項目標。我想,如果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能夠把這些事情做完做好,也不枉費了這美好的大學四年。然後我就切身實際地去實行了,找兼職,做家教,買了一大堆書,給自己限定了多久要寫完多少字的日期,努力找出時間去和老朋友聯繫,開始看實用的演講,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英語,買了一大堆與自己專業有關的無關的考證資料,甚至跟同學合夥開店做生意……

我看會兒書,寫會兒東西,在網上發佈一下兼職資訊,然後再看一下考證資料,再做一下英語試卷……時常沒有規劃地做著這些事情,感覺自己一天到晚已經精疲力竭。一切看起來那麼如火如荼,熱血沸騰地去做每件強加給自己的事。我想,如此我還不算努力,真的全世界的大學生就沒幾個是努力的了。

可是那些書到現在有些可能還扔在某個角落裡落滿灰塵,而我可能都不會去翻看了;限定要寫完的字,才寫了一半就擱置了;那些聯繫了一陣子的老朋友,還是在後面日漸淡漠中逐漸疏遠了;那些勵志的、實用的演講,看完幾集就再也沒看過了;專業知識還是中等水準,不上不下;英語也是勉勉強強說出來不算羞赧,但也並不足引以為傲;那些所謂的證書除了專業幾個必備或者簡單的,其他的就再也沒拿下了;開的店面要麼是合夥失敗,要麼是關門倒閉了……

其實這些不是我不努力的空談,我也很努力地在做啊,我也傾注了很多時間和心血在做啊,我也堅持了至少一年半載啊,但是這些目標最終還是被擱淺了。

真正的努力並不是毫無目的、好大喜功的,它必須有一個主要目標,在主要目標之下還需有次要目標。所有努力的著力點其實是在那個主要目標上。如果那時候的我,專注於看書寫字,或許到現在已經至少手握上百萬字了,看完上百本書了,也有可能早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甚至第二第三本;如果那時候專注於考證,雖然不一定能拿下註冊會計師,但是至少也能過個幾門簡單一點的課程;如果那時候把全部心血放在開店上,就不會有內部不團結而導致合夥失敗了……

在那段時間裡,雖然我看起來忙碌不堪,但是每每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我竟不知道自己都忙了些什麼,到底于自己何益。我甚至越忙越覺得心裡空虛,越覺得堅持的這一切好像偏離了自己原本的方向。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時候,又重複著前一天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自己在忙碌著,就意味著自己是在為了未來而努力著。

往往,我們在潛意識裡給自己一個很努力的假像,告訴自己,“其實我很努力了,即使將來失敗,也怨不得自己,只怪天意如此、造化弄人。”可是我們真如想像中的那麼努力嗎,真的不是為了給自己、給外界的眼光找個安慰而刻意營造一個忙碌的假像嗎?

直到經歷了那些失敗,經歷了之後生活中所受的挫折,我才後知後覺。真正的努力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實現目標,並且需要不完成這個目標絕不妥協的堅持和篤定。它可能並不忙碌,但是絕對安穩踏實,絕對堅持不懈,並且絕不浮誇。

決定人生的七個規律

文/霧滿攔江

(01)

有些人很努力,但成就不佳。還有些人經常會感受到一種有心無力的乏倦感。心想事成是我們先祖世世代代的夢想,卻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夠達成於自我的願望。絕大多數人的夢想,終生也不會實現。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處於社會中的人生,受到人類天性的導引,自有其內在的規律。如果對這些規律隔膜,那麼你的努力,或是無法收到成效,或是,努力不到關鍵點上。這就好比一個球技高超、但球感極差的足球運動員,哪怕他跑得比狗快,累得比驢更慘,總因為不能夠在正確的時間,趕到正確的位置,那麼的付出,不過是圖徒枉然。

簡單說幾個與人生成就,直線相關的隱密規律。

(02)

這第一個規律,叫50%的效果定律。

什麼意思呢?

是說你的人生成就,只有一半取決於你的努力,而另一半,掌握在別人手中。

這是因為,人類的社會活動共有三種:第一種是絕對隨機事件,諸如買彩票,擲骰子,這類事件完全是運氣,不是你努力就會比別人運氣更好,也不是你品德高運氣就好。最要命的是,這個領域的成功率過低。我有一個朋友,專門生產搖號機,他告訴我,一個人中大獎的概率,大抵和一個人連續600次過馬路,並每次都被車撞飛的概率等同——沒有人會相信自己能連續600次被車撞飛,但人人都堅信自己會摸到大獎,這豈不是可笑?然而大獎總會被人摸到,但要花費心神去捕捉如此渺茫的成功概率,那未免太過於不智。

所以正常人類,是不會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摸彩之上的。

人們只相信自己的努力。

但努力這種事,只在獨立領域——就是從過程到結果,完全取決於一個人——才起作用。諸如讓考試成績更好一些,又或是專研某個技能。在這些方面,只要肯踏下心來,多半都會有收穫。

努力,最多只讓你掌握一種技能。但任何一種技能,必須要經過社會化、商業化,才能產生出經濟效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努力者,到了這一步就被卡住了。這些人因此被譏笑為兩腳肉書櫥,說起理論來無所不精,說到實用,就悲苦無言了——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的加里·基爾代爾,他最早創造了磁片作業系統(DOS),但靠了DOS發財的是比爾蓋茨,基爾代爾只是個單純的技術天才,在產品商業化方面,無能為力,最終被歷史湮沒。

這世界,有人會創造,有人會叫賣,除非這二者完美的結合起來,否則雙方都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越是被你視為一無是處的人,越是可能具有你最欠缺的能力。這個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恃已之長,蔑人之短,這卻是許多人難以克制的天性。正是這種不肯屈尊的傲氣,讓相當數量的人,付出十倍的努力,但最多只能收到一半的效果。

(03)

影響人生的第二個規律,叫60分萬歲規律。

這說什麼呢?

假如人生是一張試卷,那麼大多數人,只要付出很小很小的努力——努力的程度幾乎不值一提——就能夠答到60分左右。

所以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非常的聰明,屬於高智商族裔。但不幸的是,這些人生成就馬馬虎虎的人,會發現他們在社會財富分配中,毛也撈不到一根,因此他們憤怒而無奈。

無奈就算了,但憤怒鐵定無用,因為這些人不知道,在人生試卷60分以下的領域,社會財富只給了一根毛的配額,超過地球總人口半數的人,去搶那一根毛,你搶不到絕對是正常的。

(04)

影響人生的第三個規律,叫分數翻倍規律。

啥意思呢?

仍然是說,假如人生是一張試卷,沖到60分,對六成的人來說,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但從60分再往上升,努力程度就要加倍了。

所以很多人會抱怨,我那麼努力,卻沒有絲毫效果。還有相當數量的人聰明人,就機智的放棄了——我只花10分的努力,就能夠沖到60分。可要再沖到70分,就要花雙倍的努力,而人生財富所獲,與60分基本上沒區別。要衝到80分,則需要四倍的努力,要衝到90分,則需要八倍的努力。可最終八倍的努力,仍然跟60分時相差不大。

任何有腦子的人,在這時候都會想了,嗯。我要花八倍的努力,但現狀基本上不會改變,你說我花那麼大工夫幹什麼?有病呀?

為什麼許多人花八倍的努力,還不見現狀改變?

這是因為,社會財富殘酷的配平制度,在暗中起到的作用。

(05)

影響人生的第四個規律,叫學霸通吃規律。

這又是什麼意思?

這意思是說,假如人生是一張試卷,社會財富一如教室裡老師的誇獎,統統全都歸學霸,學渣只會被羞辱,而大流的九成同學,統統會被無視。

這個規律,見之于社會財富配平的比例——精確的資料,見2014年瑞士信貸發佈的《全款財富報告》,1%的最富有階層掌握著全球48.2%的財富;前10%的人擁有87%的財富,中間40的人掌握著12%的財富,而餘下來的50%的人,爭奪剩下來的1%的殘渣。

你一生都未能走出課堂。

這個隱密的分配規律,就是說只有頂尖的1%學霸人群,享受近50%的社會財富。而進入前10名的優秀同學,享受近90%的社會財富。未闖入90分大關、60分以上的同學,爭奪約模10%的社會財富。還有一半的人,只能拼爭剩下來的1%社會財富。

這就是許多人歎息自己枉然聰明,卻時運不濟的原因——你看看,我不費吹灰之力,就和90分上面的人旗鼓相當了,可人家撈到盆滿缽滿,我卻毛也撈不到一根,這個世界,對不起我呀。

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是無法沖入90分之內的,從0到89分,可能是花費你小小的力氣,但此後再上一分,那可就難上加難。因為這時候起作用的,是人類社會的第五條邪惡規律。

(06)

影響人生的第五個規律,叫臨界點爆發規律。

什麼叫臨界點爆發呢?

舉例來說,學英語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起初學起來,是很費勁很費勁的,要背單詞記語法,背誦時還要在腦子裡先把英語翻譯成漢語,那叫一個累呀。但如果有人比較癡呆,就這麼傻乎乎一味的學下去,不知不覺的,忽然間不知在什麼時候,大腦忽悠一下子,自然而然的用英語思考了,此前難死人的英語,突然間如母語般變得流利順暢。

人生其它方面的努力,也是這樣,都有一個漫長的量的積累。在這個積累的過程中,只有付出不見成績,搞不好甚至還會出現退步,除非一個人足夠臉皮厚,硬著頭皮繼續往前拱,一旦達到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嘩的一聲,你已經死了心,不再抱以期望的美好盛景,就在這時候,花一樣的盛開了。

然而,人類是悲哀的條件反射物種,能夠於即時回饋中獲得愉悅和快感。如果持久的付出而不見回報,許多人就會產生無助的痛苦感,就會放棄努力。總之這些人對世界的理解,是線性的,是付出立即就要有回報的。但人類社會的規律,卻是以漫長的累積,經由不確定性的震盪突兀爆發式的。

這是一個非線性的世界。

所以那些線性思維、見到別人努力,就忍不住發問“這有什麼用”的那些人,活得特別憤怒與無奈。他們不明白呀,自己這麼聰明,只需要一點點的付出,就和別人半生的努力差不多,可那些笨貨卻個個有吃有喝,而自己卻吃屎都趕不上熱的。他們總是感覺,這世界上的人,合起夥來欺騙他。其實沒有,就是他的思維太直線,跟這個非線性世界不合拍罷了。

(07)

影響人生的第六個規律,叫餓死聰明人定律。

這個規律,是以上五個規律的集成。意思是說,不論是人生還是課堂,象郭靖式的憨笨孩子有食吃,如楊康類型的聰明孩子,多半會餓到慘。

——你馬上會想起課堂上你的一些聰明同學,他們會在沖入90分之前,果斷放棄。因為他們心裡在這樣想,我只花10分的努力,就能夠沖到60分。可你們從60分沖到90分,卻要花費比我多八倍的力氣。這就證明了我的聰明,更見證了你們的愚蠢。

這個想法一旦產生,這個孩子就毀了。

因為這個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的聰明,就不會用超過八倍的努力,只為了一分的進步。等到進入社會,這個思維慣性已經形成,任何事情都是淺嘗輒止,只花很小的力氣,就和多年努力的專家旗鼓相當,怎麼樣,我聰明吧?

然而,這缺心眼的孩子不知道,人生的分數,在60分以下,只能夠勉強爭奪1%的社會財富,過了60分而沒到90分,只能夠爭奪10%的社會財富,只有過了90分,才有資格問鼎近90%的龐大社會財富。

簡單說,人生沖上了90以上,每獲得一分,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所獲得的社會財富,卻超過了努力程度的百倍。這就是現實中,許多公認的精明人,卻餓到兩眼發藍的原因。他們的精明,不過是不諳規律的自以為是罷了。

(08)

影響人生的第七個規律,叫生活成本,與生活品質成反比規律。

生活成本與生活品質成反比,這就說得很明白了。越是高品質的生活,人生成本就越低,越是低品質的生活,所支付的生存成本就越高。

簡單說吧,這個社會的每一次物價浮動,窮人和富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排骨漲個10塊8塊,對富人無所謂,但窮人就慘了。

窮人最慘的是,每一次物價走高,窮人都被迫去尋找低質的替代品。比如國內的窮人,有的喜歡喝酒,好酒買不起,就只能買低質酒,但低質酒是沒保障的,不小心買到假酒,往往需要支付更高昂的治療費用。

窮人更慘的,是因為沒有話語權,而難以逃過高賦稅。窮人稅賦之高,是因為這些錢是從他的生存費用中奪走,是從他們的牙縫裡,強行摳出來的。而富人,縱然是不逃稅,交多交少都影響不到自己的生活品質。

美國的窮人也是慘到無以復加,女記者芭芭拉·艾倫瑞克,深入美國底層,體驗窮人生活。她震驚的發現,窮人必須要花錢購買質次價高的劣品,比如說,窮人租房,但每逢旅遊旺季,房租就會漲三倍,窮人只好搬走——搬到租金更昂貴的汽車旅館。汽車旅館雖然死拉貴,但它是日付。至少窮人當天還可以住進去,而普通民居,房租按月交還要收押金,雖然平均到每天很便宜,但窮人湊不起一個月的房錢,只好飲鴆止渴,在汽車旅館裡蹭一天是一天。直到有一天連日租都交不起,就此消失在蒼莽的大地上,從此聲息全無。

芭芭拉·艾倫瑞克說:越貧困,越無力。

相反,有錢人享受著高品質的生活,他們不會因為喝到假酒,而住院治療花上一大筆錢。也能夠挑選最安全的社區,降低意外發生的幾率。富人買得起安全的環境,而窮人,卻只能在疲於奔命中,不間斷的購買質次價高的替代品,實際生活費用,遠比富人要高得多。

也有人說,我不要做窮人,也沒有當富人的野心——這個願望,在發達國家是合理的,但在一個轉型期、處於激烈變動中的社會,持此願望者就成為利益階層剝食的最好目標。轉折時代的社會,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入到與全球50%的人中,去爭奪那僅有的1%財富。狼多肉少,你想你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勉強奪到一點點?

相反,如果你咬咬牙,發狠沖入到前10%的人群中,卻有著90%的社會財富供你們分享,你又需要花費多少成本?

(09)

人生成本與生活品質反比規律,同樣在人品上起到作用。

簡單說就是,越是有教養、守規矩,懂規則的人,獲得社會財富與讚譽,就越是容易。相反,則相反。

所以有句話,叫拼人品。

唯有人品,才能夠獲得他人的支持與認可,也才能夠不自以為是,願意屈尊聆聽別人的指手劃腳,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關於人生與財富的秘密法則,才能夠獲得經濟自由。

(10)

說努力,說窮富,比實力,拼人品——但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一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

然而,人類社會的固有規律,在悄無聲息的主宰著我們的命運。你可以堅持自我,也可以應時而變,每一種選擇都有其合理之處。

未來有可能充滿風險,也有可能順利闖關,充滿了未知的變數,任何一種判斷,究其本質不過是一個概然率的推測。我們所能做的,是保持每個人的原則與底線,不因為心緒的紊亂而被突破。只要心性淡泊,和善待人,相信整體的大環境會變得好一些,好的環境,有助於降低我們的生存成本,讓我們的未來,不是那樣的不確定。讓我們的心,也不再是那樣的焦慮。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