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如何投資理財變成有錢人?

如何投資理財變成有錢人,以下是一位富翁給的建議:
假設:我有一份很穩定的工作,每個月3000塊,只要我安心,努力的工作幾年後,一定會漲工資,比如說2年後漲到4000塊。我假設我是做設計,建設設計,又或者我是買軟體,軟體工程師,等等,我不管我的工作是什麼,我肯定會知道一樣東西,那就是我對工作十分瞭解,熟悉。而且我肯定把自己的收入拿出1/3用來做穩妥投資。另外,我工作之餘,我拼命學習知識,金融各方面,各種投資工具,我去學習。好了,我肯定會遇到一件讓我肯定99%賺錢的生意,不過這生意要幾年內都沒問題的。

那麼,好,我持續投資,每年只要30%的收益,10年左右我們通常能成為百萬富翁。即便沒有30%的收益,只要我每年都能保證有一定收益,最後,我們一定會獲得理想的回報的。


這位富翁舉了以下4個例子,進一步說明如何投資理財變成有錢人。

投資理財案例一、億萬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有一位年輕人,從現在開始能夠定期每年存下1.4萬元,如此持續40年;但如果他將每年應存下的錢都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並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報酬率,那麼40年後,他能積累多少財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額,多落在200萬元至800萬元之間,頂多猜到1000萬元。然而正確的答案卻是:1.0281億,一個令眾人驚訝的數字。這個資料是依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計算公式如下:1.4萬(1+20%)40=1.0281億。

這個神奇的公式說明,一個25歲的上班族,如果依照這種方式投資到65歲退休時,就能成為億萬富翁了。投資理財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正確就會贏,每一個理財致富的人,只不過養成了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

投資理財案例二、錢追錢快過人追錢

臺灣有句俗語叫:“人兩腳,錢四腳”,意思是錢有4只腳,錢追錢,比人追錢快多了。和信企業集團是臺灣排名前5位的大集團,由和信企業集團會長辜振甫和臺灣信託董事長辜濂松領軍。外界總想知道這叔侄倆究竟誰比較有錢,有錢與否其實與個性有很大關係。辜振甫屬於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屬於急驚風型。辜振甫的長子———臺灣人壽總經理辜啟允非常瞭解他們,他說:“錢放進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來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會不見了。”因為辜振甫賺的錢都存到銀行,而辜濂松賺到的錢都拿出來投資。而結果是:雖然兩個年齡相差17歲,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資產卻遙遙領先于其叔辜振甫。

因此一生能積累多少錢,不是取決於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如何理財。致富關鍵在如何理財,並非開源節流。

投資理財案例三、將財產作三等份打理

目前,儲蓄仍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但是,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銀行存款何錯之有?其錯在於利率(投資報酬率)太低,不適於作為長期投資工具。同樣假設一個人每年存1.4萬元;而他將這些錢全部存入銀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後他可以積累1.4萬元(1+5%)40=169萬元。與投資報酬率為20%的專案相比,兩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況,貨幣價值還有一個隱形殺手———通貨膨脹。在通貨膨脹5%之下,將錢存在名義利率約為5%的銀行,那麼實質報酬等於零。

因此,一個家庭存在銀行的金額,保持在兩個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夠了。不少理財專家建議將財產3等份,一份存銀行,一份投資房地產,一份投資於較投機的工具上。我們不妨建議你的投資組合為“兩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資產以股票和房地產的形式投資,小部分的錢存在金融機構,以備日常生活所需。

投資理財案例四、最安全的投資策略

理財致富是“馬拉松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於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報酬率之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

有些人認為理財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專利,要先有足夠的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事實上,影響未來財富的關鍵因素,

是投資報酬率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資金的多寡。以那個神奇的公式所講述的方法為例,若你已經擁有36萬元,則你可以減少奮鬥10年,若你已有261萬元,則可以減少奮鬥20年,而只需20年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錢,不妨去借。投資理財的最高境界也正是“舉債投資”。而銀行的功能,則是提供給不善理財者一個存錢的地方,好讓善於理財者利用這些錢去投資賺錢。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