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親子教育

孩子哭泣時,爸媽最正確的應對方法是什麼?

孩子哭泣時,你的第一反應是影響你們親子關係的關鍵

希望家長可以做到“少說話、多傾聽”。傾聽哭泣的孩子,能使他得益於所面對的困境,

並從所受的傷害中恢復過來。

晚秋時節,落葉繽紛,公園裡被厚厚的樹葉所覆蓋。樂樂媽和豆豆媽相約一起帶著孩子去玩,滿地都是金黃的落葉,厚厚的、柔柔的,輕輕踏上去,猶如走在絨毯上。

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奔跑著,尋找著好看的樹葉。結果因為兩個孩子玩的興起不小心摔倒了,手中辛苦收集的樹葉全都散落在了地上,與地上的落葉混成了一片,孩子們委屈的哭了起來。

兩個媽媽同時跑了過來。但她們做法截然不同。

樂樂媽看了看地上的樹葉說:“別哭了,走路怎麼這麼不小心?”可是樂樂的哭聲並沒有停止。

樂樂媽又說:“這點小事也哭,至於嗎!你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誰知話一說出口,樂樂哭的更厲害了。

這時樂樂媽不耐煩了:“不許哭了!不就是些葉子嗎,再撿起來不就好了,一點也不堅強!”聽到媽媽略帶嘲諷的話,也許是被嚇到了,孩子低下了頭,止住了哭泣。

而豆豆媽是怎樣的呢?

豆豆媽跑過來後並沒有說話,而是先抱了抱孩子,說“好不容易收集的葉子全都掉了,你一定很傷心把,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再把葉子收集好的,豆豆是最棒的!”

豆豆委屈地抱著媽媽大哭,豆豆媽沒再說話,只是輕拍孩子的後背表示安慰。

沒多久豆豆就止住了哭泣。

當豆豆再去叫樂樂繼續玩耍的時候。樂樂還悶悶的坐在地上,豆豆問他為什麼不去玩的時候,樂樂說:我媽媽不喜歡我了,她不要我了。兩位媽媽頓時面面相覷。

為什麼同樣的一件事,

兩個孩子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毫不奇怪,當孩子開始哭時,我們會心煩。經常有這樣的情形,孩子為一點小事哭起來,我們想止住他的哭聲,盡力哄他,如果他還是哭,就責備他。我們以為只要止住孩子的哭聲,麻煩就過去了。

但是,仔細想想兩位媽媽的做法就會注意到,孩子在宣洩情感的時候家長是很難進行阻止的。強行阻止可能就會導致孩子的心靈受到打擊。很多時候,只要我們留在孩子身邊,傾聽他、不打斷他的哭泣,做出適當的引導,靜靜的等待孩子宣洩完就好。

其實,哭泣是自然的康復過程

哭泣是癒合感情創傷的必要過程。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也有“喜怒哀樂”,也有各種各樣的情緒,甚至有些時候孩子只是想通過哭泣引起家長的注意。

當孩子哭泣的時候,有你在他身邊,他會感到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支持和關心。一旦通過哭泣排除了煩惱,他就又可以精神煥發地面對生活。

如果父母一味的阻止孩子孩子哭泣,就會給孩子這樣的暗示:爸爸媽媽不喜歡不高興的我,他們希望我乖乖的。久而久之,當孩子受到了委屈的時候、心裡焦慮的時候、害怕的時候,就不會在父母面前表現出來,壓抑在內心深處,父母也會慢慢的變得不可信任。這對於孩子的身心成長以及親子關係的影響都是不利的。

當孩子哭泣時,爸媽最正確的應對方法是什麼?

1、不要責怪與評判

諸如“走路怎麼不小心”、“這點小事也哭,太懦弱了”之類的話,使孩子得不到家長情緒上的認同和安慰,讓他們不敢再在家長身上尋找依靠和支持,損害親子關係;同時,孩子會在自己身上將“懦弱”之類的負面詞語打上標籤,這容易導致他們缺乏自信。

2、避免進行錯誤轉移

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會給他們食物、玩具、錢財等等來轉移注意力,

這會導致孩子為了食物或購物而哭泣,讓家長無法分辨孩子的真實情緒。同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是對孩子情緒的忽視,剝奪了孩子表達情緒的機會。

3、切勿推卸責任

“都怪桌子不好,弄疼寶寶”,許多家長說過這樣的話,殊不知這會讓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導致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這也會讓孩子不願意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不知如何從挫折中總結出經驗和教訓。

所以,希望家長可以做到“少說話、多傾聽”。傾聽哭泣的孩子,能使他得益於所面對的困境,並從所受的傷害中恢復過來。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