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老闆身旁常有個厲害的拎包人

老闆身旁常有個厲害的拎包人

文/黃良其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懷特說: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把一項你很拿手的工作交給別人,再眼睜睜地看著他把事情搞砸,而你卻還能心平氣和地不發一言。作為一個企業老闆,有時你就得有這樣的雅量或者說有這樣的“成本”預算。

任正非強調:“說不出自己功勞的人才是領袖。華為沒一項產品是我研發的,沒一個市場是我打下的,是華為的巴頓將軍、朱可夫元帥們打下來的……他們有缺點,但他們是功臣……我也有缺點,還沒功勞,但我能用好他們,是因為我善於妥協,

對人能包容。”

比爾·蓋茨深有感觸:一個人永遠不要靠自己一個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個人花每個人的力量。每個成功人士旁邊都有個提包的。

不管怎麼說、怎麼要求,沒有得力團隊、助手,孤膽英雄是沒有市場的。當然,團隊、左右手如果是窩囊廢,那就更可怕。

很多總裁贏在戰略機會把握,卻輸在與員工共用利益上;很多總裁贏在個人超凡能力,卻輸在不能凝聚人才上。創業者要在起點就要學會選擇好員工,並建立分享機制。()馬雲、任正非、王石等企業家的股份不足10%,而公司越做越大。

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接受《福布斯》雜誌專訪時表示,“我想馬雲取得那麼多成就,是因為他是一名教師:第一,教師善於溝通;第二,

教師真正關心他人發展;最後,教師願意將自己的自豪感埋在心中,願意聘用比他更出色的人才。”

馬雲也說過:管理是一門科學,但領導是一門藝術。什麼是老師?什麼是大師?老師是要不停地教,大師是挑出最優秀、比自己強的學生……

其實,就是考驗一個企業領導人的心胸。身為公司掌門人,你的副手最好不要通過獵頭來尋找,最好就是你的“學生”,他要“擅長救火,同時能貫徹執行你最佳理念的人”。否則,你就會生活在許多企業家必須面對的噩夢裡:什麼都得親力親為,因為身邊沒人能幹得了。你需要的還是一個能在你的宏偉構想和團隊當中發揮緩衝作用的人——否則,你就會像很多企業家一樣,把自己的人給逼瘋。

像水仙一樣,從容綻放

文/夏愛華

當初,在廣告公司上班,同時經營著一家小店,晚上的時間還用來寫作。一段時間下來,由於實在太累,我決定請假回家休養一下。

母親知道我一向喜歡水仙,所以那天下班回家專門為我買了兩盆水仙。母親說,水仙需三分養七分刻,只有精心雕刻,留下腋芽,除去鱗莖,才會開得更美麗。我一聽,便來了興趣,決定親手試一下。

手握刻刀,小心翼翼地除掉鱗莖外層的硬皮,面對潔白新鮮的莖片,我猶豫了。因為所有的莖片都很好,令我一時間難以取捨。遲疑了半晌,我用刻刀輕描淡寫地刻了幾下,對母親說:“我怕傷到水仙的筋骨,還是您來吧。”

母親說:“刻水仙要果斷,否則它長不好。”說完,她操起刻刀,

乾脆利索地從隆起的腋芽部位兩側入手,削、勾、旋,手法嫺熟,一層層地剝掉鱗莖,為腋芽的生長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果然,擺脫鱗莖的包裹與束縛後,腋芽生長得很快。不久,水仙開花了,亭亭玉立、香氣襲人,十分惹人喜愛。

在家休息一段時間後,身心得到放鬆,我決定回去上班。母親提醒我,說:“如果你還像以前那樣拼命,什麼事情都想做,還會累倒的。你忘了當初進廣告公司的時候,曾經豪情滿懷地說‘要做一個出色的廣告人’嗎?”媽媽的話令我心頭一震,是啊,我什麼時候把這句話給忘了呢?

母親拍拍我肩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人生的目標不需要太多。做廣告策劃,你是難得的人才。()至於寫作和開店,你要怎麼取捨,自己看著辦吧。

望著窗前的兩盆水仙,我默默地思考。是啊,母親說得對。職場打拼,宛若雕刻水仙—一定要除去不必要的鱗莖,留下腋芽,水仙才會從容綻放。

我對母親說:“您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此後,我放下寫作的事,把小店轉讓出去,安心去公司上班,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

3年後,因為工作出色,我被升職為策劃部總監。事業的成功讓我常常想起母親的話和當初那兩盆水仙。身在職場,要想獲得成功,就應像水仙那樣,除掉多餘鱗莖,以求從容綻放。

做一個無可替代的員工

文/劉英團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我們夠用心,也夠勤懇,卻沒有被提拔,甚至連讚賞也沒得到。我們可能牢騷滿腹:“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然而,我們卻忽略了——每一個員工的升職加薪都會經過一個考核期,

如果做得夠好,卻沒有得到升職加薪,那肯定是處在被考核期。所以,還是耐心地再等上一段時間吧。如果連等待的勇氣都沒有,就只能被替代了。

職場競爭慘烈,當職場趨勢從企業端的“終身雇用”變成個人端的“終身就業”,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即將或剛出校門走向職場的大學生唯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方能穩操勝券,乃至無可替代。人的學識、修養、經歷、地位不同,在這個充滿競爭的職場裡,誰能做到無可替代,誰就是王者。

經濟學裡有個“替代效應”。生活中,替代效應非常普遍。如蘿蔔貴了多吃白菜,大米貴了多吃麵條。買不起LV,用仿LV替代。H7N9瘋狂,不吃禽肉禽蛋,吃牛羊肉來替代禽肉禽蛋。在職場,既不要不平CEO拿百萬元年薪,更不要慨歎“老闆翻臉比翻書快”。如果不想被替代,只有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要實現在職場中的價值,也只有讓自己變身成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員工。

亞里斯多德說過:“人是一種尋找目標的動物,他生活的意義僅僅在於是否正在尋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標。”要成為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人,至少要“敢想”。如果連想的勇氣都沒有,還會有行動?俗話說:“天使之所以能飛得很高,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這句話放在職場同樣適用。上進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人的本性。只有“敢想”的人,只有有目標的人才會全力以赴地拼搏。哪怕這個目標只是個短期計畫,還是一個僅僅兩三個月的短期計畫,也比沒有計劃的碌碌無為強得多。

職場如戰場。任何機會都不會光顧庸人,也不會光顧只做大事的牛人。工作中,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小事,大到“盒飯”小到“拖布”皆是“文化”和“規則”,都必須學會。卡耐基說過:“人性的弱點並不可怕,關鍵要有正確的認識,認真對待,儘量尋找彌補、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趨於完善。”即,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大小,給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通過自我分析,徹底地搞清楚“我能幹什麼”。只有從自身實際出發,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能使自己能力與潛力達到最佳。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時候,小事之中見修養。所以,必須要克服“不值得定律”這一人性的弱點。也不要自詡自己多麼有個性,“90後”的個性和脾氣,“80後”、“70後”、“60後”也有,不要拿“二”當個性,“拒訂盒飯”沒錯,但它有悖常理。職場不是校園,從大學校園走向職場,既要學會隱忍,也要學會付出,不經意地付出也能“好風憑藉力”,送你上青雲。否則,只能被淘汰出局。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不值得定律”,其大意就是在潛意識中,人們習慣於對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做一個值得或不值得的評價,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或不值得做好。這是我們人類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個人性的弱點。從家庭到校園的20多年,不少大學畢業生一直是“享用”者,被“呵護”者,以至仍有“驕子”的期許。進入職場,作為社會人,人人都得學著有所擔當。尤其是剛進入用人單位的大學畢業生,一定要從最瑣碎、最基礎的“小事”做起,如果“小事”不想幹,還由內而外的“狂傲”,說好聽點是年少輕狂,說難聽點是自以為是。

職場就是如此的現實,沒有幾個人能一步登天,也沒有幾個職業如想像中或外人看起來那麼美好。更莫說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最不容易適應的並不是業務,而是處理各種職場人際關係的方法。()有時候,領導在提拔某個員工之前往往會用幾件小事來考察他的工作作風、辦事能力以及是否有眼光。這其中有一個從量變轉為質變的過程。假如某一天,領導把你叫進辦公室說,某人那個計畫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你來幫他完成收尾工作吧。你絕對不能懊喪,你的機會來了。反之,一個不屑幹小事或替他人做嫁衣的人,領導也不會放心讓他獨當一面。

學寫議論文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擺事實、講道理”。但是,許多初涉職場的大學生只習慣于用道理來說明問題,而忽略了“事實”。大學生活固然構造了堅實的知識結構,然而課堂裡所學的東西沒有經過現實的打磨,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構成,具體的工作細節、流程,還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地積累,並獲得成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方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所以,不要趾高氣揚地告訴別人,“讀那麼多年的書,就是要獨當一面”!

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常與其本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及能力等有密切關係。孤身為事業闖蕩的大學生們,初入職場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難題,多少會感覺到有點不適應。但是,職場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主動改變自己的人,一種是別人要求他改變的人。我們大多數人屬於後者,屬於碌碌無為的後者。而主動改變自己的那些人,因為敢於擔責而成長最快,也最受用人單位和老闆喜歡。他們也比一般人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在職場,既不要不平CEO拿百萬元年薪,更不要慨歎“老闆翻臉比翻書快”。如果不想被替代,只有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要實現在職場中的價值,也只有讓自己變身成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員工。

亞里斯多德說過:“人是一種尋找目標的動物,他生活的意義僅僅在於是否正在尋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標。”要成為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人,至少要“敢想”。如果連想的勇氣都沒有,還會有行動?俗話說:“天使之所以能飛得很高,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這句話放在職場同樣適用。上進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人的本性。只有“敢想”的人,只有有目標的人才會全力以赴地拼搏。哪怕這個目標只是個短期計畫,還是一個僅僅兩三個月的短期計畫,也比沒有計劃的碌碌無為強得多。

職場如戰場。任何機會都不會光顧庸人,也不會光顧只做大事的牛人。工作中,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小事,大到“盒飯”小到“拖布”皆是“文化”和“規則”,都必須學會。卡耐基說過:“人性的弱點並不可怕,關鍵要有正確的認識,認真對待,儘量尋找彌補、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趨於完善。”即,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大小,給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通過自我分析,徹底地搞清楚“我能幹什麼”。只有從自身實際出發,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能使自己能力與潛力達到最佳。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時候,小事之中見修養。所以,必須要克服“不值得定律”這一人性的弱點。也不要自詡自己多麼有個性,“90後”的個性和脾氣,“80後”、“70後”、“60後”也有,不要拿“二”當個性,“拒訂盒飯”沒錯,但它有悖常理。職場不是校園,從大學校園走向職場,既要學會隱忍,也要學會付出,不經意地付出也能“好風憑藉力”,送你上青雲。否則,只能被淘汰出局。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不值得定律”,其大意就是在潛意識中,人們習慣於對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做一個值得或不值得的評價,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或不值得做好。這是我們人類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個人性的弱點。從家庭到校園的20多年,不少大學畢業生一直是“享用”者,被“呵護”者,以至仍有“驕子”的期許。進入職場,作為社會人,人人都得學著有所擔當。尤其是剛進入用人單位的大學畢業生,一定要從最瑣碎、最基礎的“小事”做起,如果“小事”不想幹,還由內而外的“狂傲”,說好聽點是年少輕狂,說難聽點是自以為是。

職場就是如此的現實,沒有幾個人能一步登天,也沒有幾個職業如想像中或外人看起來那麼美好。更莫說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最不容易適應的並不是業務,而是處理各種職場人際關係的方法。()有時候,領導在提拔某個員工之前往往會用幾件小事來考察他的工作作風、辦事能力以及是否有眼光。這其中有一個從量變轉為質變的過程。假如某一天,領導把你叫進辦公室說,某人那個計畫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你來幫他完成收尾工作吧。你絕對不能懊喪,你的機會來了。反之,一個不屑幹小事或替他人做嫁衣的人,領導也不會放心讓他獨當一面。

學寫議論文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擺事實、講道理”。但是,許多初涉職場的大學生只習慣于用道理來說明問題,而忽略了“事實”。大學生活固然構造了堅實的知識結構,然而課堂裡所學的東西沒有經過現實的打磨,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構成,具體的工作細節、流程,還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地積累,並獲得成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方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所以,不要趾高氣揚地告訴別人,“讀那麼多年的書,就是要獨當一面”!

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常與其本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及能力等有密切關係。孤身為事業闖蕩的大學生們,初入職場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難題,多少會感覺到有點不適應。但是,職場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主動改變自己的人,一種是別人要求他改變的人。我們大多數人屬於後者,屬於碌碌無為的後者。而主動改變自己的那些人,因為敢於擔責而成長最快,也最受用人單位和老闆喜歡。他們也比一般人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