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選擇叫“沒得選”
法國哲學家布裡丹養了一頭小毛驢,每天他都會向附近的農民訂購一堆草料來餵養這頭小毛驢。有一天,
有選擇好,選擇愈多愈好,這幾乎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常識。但面對太多的選擇容易讓人遊移不定,拿不准主意。反而可能造成負面結果,甚至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因為,太多的選擇反而讓我們游離不定。
心理學家羅伯特·書勒曾連續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在一處風景區,擺設了兩個醒目的奶茶攤點,一個有4種口味,另一個有14種口味。一個小時之內,有14種口味的攤點吸引的顧客較多:198位經過的客人中,60%會停下來觀望;102位經過有4種口味攤點的客人中,只有21%停下來觀望。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在有14種口味攤點前停下來觀望者中,不到7%的人買了奶茶,而在有4種口味攤點前停下來觀望者中,超過50%的人至少買了一杯奶茶。
聽過一則關於兩個西班牙人的故事:有兩個西班牙人,一個叫布蘭科,
從小,布蘭科的父親就這樣對兒子說:“孩子,長大後你想幹什麼都行,如果你想當律師,我就讓我的私人律師教你當一名好律師,他可是一位為數不多的大律師;你如果想當醫生,我就讓我的私人醫生教你醫術,他可是我們這裡醫術最高的醫生;如果你想當演員,我就將你送去最好的藝術學校學習,給你找最好的編劇和導演來給你量身定做角色,永遠讓你當主角;如果你想當商人,那麼我就教你怎樣做生意,要知道,你老爸可不是一個小商人,而是一個大商人,只要你肯學,
奧特加的父親則總是這樣對兒子說:“孩子,由於爸爸的能力有限,家境不好,給不了你太多的幫助,所以我除了教你擺地攤外,“再也教不了你任何東西了。也就是說,你除了跟我去地攤,其他就是想也是白想啊!”
兩個孩子都牢牢地記住了自己父親的話。布蘭科首先報考了律師,還沒學幾天,他就覺得律師的工作太單調,根本就不適合他的性格,他想,反正還有其他事情可以幹,於是,他又轉去學習醫術。因為每天都要跟那些病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還沒幹多久,他又覺得醫生這個職業似乎也不太適合他。於是,他想,當演員肯定最好玩,可是,不久後,他才知道,當演員真的是太辛苦了。
奧特加跟父親擺了幾天地攤後,就哭著不肯去了,因為擺地攤日曬雨淋不說,還常遭人白眼,可是,一想到除了擺地攤,再也沒別的事可幹,他又硬著頭皮跟父親出發了。可是,還沒幹幾天,他又受不了了,他又吵著鬧著不肯去了,因為沒事可幹,不久他又跟著父親出發了。慢慢地,他竟然從擺地攤中發現,要想永遠擺脫擺地攤的工作,就得認真地將地攤擺好。結果,幾年後,他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專賣店。30年後,他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服裝集團。如今,該集團在世界68個國家中總計擁有3691家品牌店,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成衣零售商。
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而迷惘於選擇之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必須作出選擇時,那種徘徊和游離於各種選擇之間是非常累心的,而選擇的結果往往不一定是自己期待或真正想要的。
選擇並非越多越好,因為多了反而拿不定主意,無法堅持到底。反而是那些沒有選擇,只得一條路走到黑的人,終獲成功。聰明的,縮小你可供選擇的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