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裡人,來自農村
我是山裡人,來自農村。
初中畢業,沒念過高中,沒上過大學,沒學歷,沒文憑,在工廠打工,生活在社會底層。
每個月拿著兩三千塊錢的薪水,過著平淡的日子。
我是山裡人,來自農村。
我父母是農民,他們沒上過學,沒文化,沒出過大山,沒去過縣城。
種著那一畝三分地,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然後再春耕。
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我是山裡人,來自農村。
沒車,沒房,沒存款,沒鑽戒,不懂那些城裡人所謂的浪漫。
只知道,朋友用心交,父母拿命孝;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我是山裡人,來自農村。
我不是富二代,玩不起嬌生慣養的大小姐;也不是高富帥,配不上潮流時尚的白富美。
我希望能在我有生之年,遇到一個人,不在乎我是山裡人,不在乎我來自農村。
然後談一場,從戀愛到結婚的愛情,簡簡單單,沒有離開,沒有傷害。每天早上醒來,她和陽光都在,這就是我想要的未來。
我是山裡人,來自農村。
很樸實也很天真,所以不會玩感情。
如果,愛情都是以富帥白美為要求,那不要也罷;如果,友情都是以攀名附權為榜樣,那沒有也罷;如果,愛情都是以車房存款為籌碼,那不要也罷;如果,友情都是以金錢利益為目的,那沒有也罷。
我是山裡人,來自農村。
總希望,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但最終,都是不歡而散的淒涼。
總希望,能有華燈初上的浪漫,但最終,都是夢落花涼的哀傷。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了單曲迴圈,迷戀那悲傷的旋律,愛上那心痛的感覺……
我是山裡人,來自農村。
洞察了人情世故,才覺得城市孤獨,所以我喜歡山裡,喜歡農村。
因為那裡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與浮躁,沒有霓虹燈的閃爍與光芒。
只有走不完的山路,看不完的風景和城市沒有的那份祥和與寧靜。
遠嫁,你失去了什麼,重要嗎?
文/劉立柱
最近幾天跑了一次外地,參加了一個妹妹的婚禮。
作為娘家人,我和另外幾個兄弟姐妹去送親,跑了數百公里趕到新郎家,我們幾個人已經疲憊至極,所幸是提前趕到,當晚在縣城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婚禮在教堂舉行,
在路上,姨媽的神情明顯有些落寂,畢竟養育這麼多年的姑娘,從此成了別人家的媳婦,複雜的心緒讓人難以平靜。
和那些跨省跨國的婚姻相比,妹妹的婚禮還算不上特別遠,但在我們看來,這已經算是遠嫁了。
表弟對新郎官說:“如果你敢欺負我姐,我會拉一群人來給我姐撐腰的。”新郎官笑眯眯地說:“不會的,你放心好了。”
遠嫁,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遠嫁意味著遠離家人的溫情。
姨媽並不是一個擅長表達愛意的媽媽,但誰都不會否認她深愛自己的子女,在教堂,在牧師問新人那個經典問題的時候,我看到姨媽在抹眼淚。
從此,媽媽做的蛋炒飯、包的韭菜雞蛋水餃、煮的八寶粥都吃不到喝不到了,
是呀,從此娘家就成了遙遠的存在,回娘家就不是回家是做客了。一年回家一次,娘家成了一個符號,慢慢變成孩子眼裡外婆的家……
媽媽也會拉著你的手問你在夫家過的好不好,會做一桌子好吃的招待女婿,生怕女婿不好好對待自己的女兒,你。
哥哥或者弟弟也會對你說,如果夫家欺負你,他會為你出頭,可你仔細想想,日子是自己過的,讓兄弟插手總覺得彆扭。而且兄弟的說法也讓你感到一種淡淡的疏遠——是呀,再也不是小時候爭搶玩具的時候了。
遠嫁意味著放棄工作和朋友。
你在娘家的工作肯定無法維持下去,
結婚的時候,好朋友穿著伴娘服來,見證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為你攏一攏頭髮,手拿婚紗走在你的身後,就像當初默默為你付出一樣,再付出一次。
當閃光燈亮起,新郎拉起你的手,你最好的朋友為你祝福,也為你感傷,畢竟你即將踏上的是另一段人生,一段遠離她的人生。
當初一起翹課、一起暗戀男生、一起八卦、一起逛街,都成了回憶,就像婚禮上的錄影,珍貴,卻不敢重播,生怕眼淚落下來,生怕哭出聲來。
你在遙遠的城市聽到當初的閨蜜一個個成婚,她們會打電話給你,告訴你訂婚的消息,告訴你結婚的消息,
遺憾,難過,卻又無可奈何。
遠嫁意味著完全拋棄過去。
無論你在老家曾經經歷什麼,收穫什麼,你都會把這些拋之腦後。
多年以後你帶著孩子回到娘家,遇到小時候離家出走好心給你一碗麵條的大媽,對方會愣愣地看著你,半晌才認出來這是遠嫁多年的那個小姑娘。
多年以後你帶著孩子回到娘家,曾經熟悉的街道一次一個樣,甚至你會迷路,你會難過,夢裡的家早就不見了,你覺得自己像迷途的孩子一樣無助。
當初的同學、玩伴,一個個都變了,見了你都熱情地邀請你去他們家做客,可你看得出來,多年不見之後那種淡淡的隔閡和疏遠已經產生,熱情僅僅是為了多年前那份情。
你不敢去,害怕那種隔閡變的顯眼,害怕疏遠變成客套,甚至變成尷尬。
生命,就這樣一點點流逝,直到有一天,你失去根的感覺。
遠嫁意味著失去根的感覺。
你從未想到有一天,提到小時候門口的洋槐樹時,那棵樹到底是在門左邊還是門右邊都記不清楚了。你會自嘲說自己老了,年紀大了。
當父母都老去,身邊只有弟弟和弟媳,母親為了避免你來回奔波,病了倒了也不讓弟弟給你打電話,擔心你放下工作飛奔回家。
他們說:“又沒什麼大毛病,幹嘛折騰你啊。”
你既感到爸爸媽媽的愛護,又覺得內疚,只能對弟弟感到抱歉,內心深處有一點淡淡的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到底是老了,遠嫁,失去了陪伴他們的機會。”
最終,你的這一點點遺憾和內疚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淡,變的遙遠,你的心都在老公身上,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病了,你抱著孩子攔車去醫院,就像當初你的媽媽抱著你去醫院一樣……
你的根,終於是紮在了這一片土地上,口音也漸漸歸於本地,就像你原本就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等到有一天,父母都百年了,孩子也逐漸長大成家,你甚至做了奶奶,遠方的娘家只剩下弟弟一家人的時候,親情就越來越淡,弟弟成了孩子眼中那個會給自己買好多玩具的陌生舅舅,成了你寄託淡淡憂傷卻不瞭解你心思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這都不重要。
當你回到家,做完一桌飯菜,老公辛苦一天回家後洗手和你一起吃飯,為你夾起一塊你最愛吃的肉;
當你懷孕了,老公主動拖地洗碗,生怕你累著碰著磕著,和你一起研究給孩子起什麼名字才最順耳;
當你分娩後,護士把醜巴巴但你歡喜不已的小生命放在你身邊,你突然覺得這個世界上有了新牽掛;
當孩子慢慢長大,你和老公帶著孩子開車去看海,孩子的小腳丫踩在沙灘上,生活有了全新的意義。
遠嫁失去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你幸福就好。
可以不服輸,但要會認輸
文/晚睡
朋友給我講一個故事。她女兒的同學有一個特別爭強好勝的奶奶,要求孫女什麼都要比別的孩子優秀,連孩子在發育期說話聲音有點不清楚,她也無法忍受,覺得被落在後面了。她四處領著孩子去看病,醫生說一切發育正常,孩子只需要一段時間和適當的引導,她卻還是急,恨不得馬上就好。這種焦慮轉化為她時時刻刻提醒糾正孩子的講話,孩子越來越怕她,在她面前也越來越口齒不清。
講完這個故事,我倆都感歎,有了這樣一個奶奶,這孩子會有一個特別艱難的人生起點。
很多爭強好勝的家長,都會教育出內心擰巴的孩子。因為在這種家長的推動和逼迫下,孩子或許會取得世俗認可的成功,但只許前進,不許失敗的教育策略,會在孩子心目中刻下“我只有更好,才會有人愛我”的烙印。這樣長大的孩子會習慣將“真正的自己”和“更好的自己”混淆在一起,在只有自己做到更好的時候,才會接納自己。一旦自己做不到更好,失掉了過去保持的優勢,就會彷徨無依,迷失方向。
有個女孩向我求助,關於如何調教男友的低情商,但說來說去,說到了她的性格問題,我覺得其實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她說:“從小到大目標一直很明確,而贏習慣了,就很怕輸,也很討厭輸的感覺。”正是特別在乎輸贏,一旦得失發生了起伏,影響到外界對自己判斷的時候,她就會陷入焦慮和煩躁,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她就會“變得和平時不同,做不到一個好女友應該做的……這真的很心痛,更覺得自己不夠好了。”
這的確很叫人心痛,比低情商更影響生活的,就是這種爭強好勝的攀比之心。她一定要做到足夠優秀,“有明確的理想,做一個完美的女友,有一個幸福的生活”,她就像一直生活在戰場上,“我知道過於爭強好勝不對,但就是改不了,從小爭成績、比賽、班幹部,大了爭績點、系主席、能力、經驗”,這背後,和那位奶奶一樣,她有強烈的焦慮,贏了就是花好月圓,輸了就是烏雲密佈。
這又是另外一種自卑和虛榮心。兩者有一樣的深層心理動機,都是無法接受自己,而寄希望在成功者這個平臺上來獲得滿足。但所謂成功這件事,又是如此的脆弱和單薄,幼年的成功和成年的成功不是一回事,學校的成功和社會的成功各不相干,家庭的成功和事業的成功又是兩回事。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卻只許前進,不許後退,當有一天,這個成功的幻覺被打破,人生就會垮掉。
常言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好女不提當年俏,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輝煌和好日子,都是過去的,是會時過境遷的。可為何好漢總是愛提當年勇,好女總愛講當年俏,就是因為人在無法正確面對失敗的時候,就只能鑽進過去,做一隻麻木的鴕鳥。
所以在同樣的挫折面前,盲目自信的人甚至比不自信的人更經不起打擊。很多人一蹶不振的理由並不是因為真的一無所有,而是被剝奪了他們曾經以為註定要屬於自己的,相反,如果覺得有些東西是可以失去的,倒更容易接受挫折。
我一直不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我也很害怕和那些爭強好勝的人在一起。他們給我的感覺是殺氣騰騰,對自己對別人都特別苛求。他們一味追求成功,將走在路上,這人生過程中的很多快樂都為了一個目標式的東西犧牲掉了。
從兒子小時候,我就教育他,人在一生之中,應該學會很多本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本領就是會認輸的本領。考試考了前幾名是好事,考不到前幾名也要能接受。成功固然好,但人生還要學會走到某一段就要停一下,失敗就是最好的停頓,讓你可以有機會看到人生別的景色。
只教給孩子取勝的辦法,卻沒有教給孩子認輸的本領,這就等於只讓士兵進攻,卻從不讓他們撤退,這支部隊一定會遭受重創。撤退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有時候,必須要承認自己有些事情做不到,愛著自己的優點卻不會愛自己局限的人,都不算真正地愛自己。
世間從無完美。完美一直期待著被時間打破,而一旦將完美打破,解脫和自由就會隨之而來。
不服輸,是挑戰自我;會認輸,是正確接受自我,看到世界更廣博的一面而又保持謙卑之心。愛葛莎克利斯蒂說過,“從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來看,我可以說,沒有謙卑的地方就沒有人類。”擁有了謙卑之心的人類,對成功這件事看淡一些,才能活得更踏實和快樂。
熱情僅僅是為了多年前那份情。你不敢去,害怕那種隔閡變的顯眼,害怕疏遠變成客套,甚至變成尷尬。
生命,就這樣一點點流逝,直到有一天,你失去根的感覺。
遠嫁意味著失去根的感覺。
你從未想到有一天,提到小時候門口的洋槐樹時,那棵樹到底是在門左邊還是門右邊都記不清楚了。你會自嘲說自己老了,年紀大了。
當父母都老去,身邊只有弟弟和弟媳,母親為了避免你來回奔波,病了倒了也不讓弟弟給你打電話,擔心你放下工作飛奔回家。
他們說:“又沒什麼大毛病,幹嘛折騰你啊。”
你既感到爸爸媽媽的愛護,又覺得內疚,只能對弟弟感到抱歉,內心深處有一點淡淡的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到底是老了,遠嫁,失去了陪伴他們的機會。”
最終,你的這一點點遺憾和內疚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淡,變的遙遠,你的心都在老公身上,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病了,你抱著孩子攔車去醫院,就像當初你的媽媽抱著你去醫院一樣……
你的根,終於是紮在了這一片土地上,口音也漸漸歸於本地,就像你原本就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等到有一天,父母都百年了,孩子也逐漸長大成家,你甚至做了奶奶,遠方的娘家只剩下弟弟一家人的時候,親情就越來越淡,弟弟成了孩子眼中那個會給自己買好多玩具的陌生舅舅,成了你寄託淡淡憂傷卻不瞭解你心思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這都不重要。
當你回到家,做完一桌飯菜,老公辛苦一天回家後洗手和你一起吃飯,為你夾起一塊你最愛吃的肉;
當你懷孕了,老公主動拖地洗碗,生怕你累著碰著磕著,和你一起研究給孩子起什麼名字才最順耳;
當你分娩後,護士把醜巴巴但你歡喜不已的小生命放在你身邊,你突然覺得這個世界上有了新牽掛;
當孩子慢慢長大,你和老公帶著孩子開車去看海,孩子的小腳丫踩在沙灘上,生活有了全新的意義。
遠嫁失去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你幸福就好。
可以不服輸,但要會認輸
文/晚睡
朋友給我講一個故事。她女兒的同學有一個特別爭強好勝的奶奶,要求孫女什麼都要比別的孩子優秀,連孩子在發育期說話聲音有點不清楚,她也無法忍受,覺得被落在後面了。她四處領著孩子去看病,醫生說一切發育正常,孩子只需要一段時間和適當的引導,她卻還是急,恨不得馬上就好。這種焦慮轉化為她時時刻刻提醒糾正孩子的講話,孩子越來越怕她,在她面前也越來越口齒不清。
講完這個故事,我倆都感歎,有了這樣一個奶奶,這孩子會有一個特別艱難的人生起點。
很多爭強好勝的家長,都會教育出內心擰巴的孩子。因為在這種家長的推動和逼迫下,孩子或許會取得世俗認可的成功,但只許前進,不許失敗的教育策略,會在孩子心目中刻下“我只有更好,才會有人愛我”的烙印。這樣長大的孩子會習慣將“真正的自己”和“更好的自己”混淆在一起,在只有自己做到更好的時候,才會接納自己。一旦自己做不到更好,失掉了過去保持的優勢,就會彷徨無依,迷失方向。
有個女孩向我求助,關於如何調教男友的低情商,但說來說去,說到了她的性格問題,我覺得其實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她說:“從小到大目標一直很明確,而贏習慣了,就很怕輸,也很討厭輸的感覺。”正是特別在乎輸贏,一旦得失發生了起伏,影響到外界對自己判斷的時候,她就會陷入焦慮和煩躁,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她就會“變得和平時不同,做不到一個好女友應該做的……這真的很心痛,更覺得自己不夠好了。”
這的確很叫人心痛,比低情商更影響生活的,就是這種爭強好勝的攀比之心。她一定要做到足夠優秀,“有明確的理想,做一個完美的女友,有一個幸福的生活”,她就像一直生活在戰場上,“我知道過於爭強好勝不對,但就是改不了,從小爭成績、比賽、班幹部,大了爭績點、系主席、能力、經驗”,這背後,和那位奶奶一樣,她有強烈的焦慮,贏了就是花好月圓,輸了就是烏雲密佈。
這又是另外一種自卑和虛榮心。兩者有一樣的深層心理動機,都是無法接受自己,而寄希望在成功者這個平臺上來獲得滿足。但所謂成功這件事,又是如此的脆弱和單薄,幼年的成功和成年的成功不是一回事,學校的成功和社會的成功各不相干,家庭的成功和事業的成功又是兩回事。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卻只許前進,不許後退,當有一天,這個成功的幻覺被打破,人生就會垮掉。
常言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好女不提當年俏,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輝煌和好日子,都是過去的,是會時過境遷的。可為何好漢總是愛提當年勇,好女總愛講當年俏,就是因為人在無法正確面對失敗的時候,就只能鑽進過去,做一隻麻木的鴕鳥。
所以在同樣的挫折面前,盲目自信的人甚至比不自信的人更經不起打擊。很多人一蹶不振的理由並不是因為真的一無所有,而是被剝奪了他們曾經以為註定要屬於自己的,相反,如果覺得有些東西是可以失去的,倒更容易接受挫折。
我一直不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我也很害怕和那些爭強好勝的人在一起。他們給我的感覺是殺氣騰騰,對自己對別人都特別苛求。他們一味追求成功,將走在路上,這人生過程中的很多快樂都為了一個目標式的東西犧牲掉了。
從兒子小時候,我就教育他,人在一生之中,應該學會很多本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本領就是會認輸的本領。考試考了前幾名是好事,考不到前幾名也要能接受。成功固然好,但人生還要學會走到某一段就要停一下,失敗就是最好的停頓,讓你可以有機會看到人生別的景色。
只教給孩子取勝的辦法,卻沒有教給孩子認輸的本領,這就等於只讓士兵進攻,卻從不讓他們撤退,這支部隊一定會遭受重創。撤退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有時候,必須要承認自己有些事情做不到,愛著自己的優點卻不會愛自己局限的人,都不算真正地愛自己。
世間從無完美。完美一直期待著被時間打破,而一旦將完美打破,解脫和自由就會隨之而來。
不服輸,是挑戰自我;會認輸,是正確接受自我,看到世界更廣博的一面而又保持謙卑之心。愛葛莎克利斯蒂說過,“從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來看,我可以說,沒有謙卑的地方就沒有人類。”擁有了謙卑之心的人類,對成功這件事看淡一些,才能活得更踏實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