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為人處世

內向者與世界相處的十種方式

內向者與世界相處的十種方式

內向者和外向者看起來也許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如果你觀察他們處理生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方式,你可能會發現不同之處。

《科學人》的專欄作者梅麗莎·達爾報導了心理學家小布萊恩的最新性格心理學發現。小布萊恩在他的新作——《我,自己,我們》中寫道:內向者在出席隆重會議或者重要場合之前不會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漢斯·埃森克的外向理論和西北大學的威廉·雷維爾的研究表明,在特定場合,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警戒心理和反應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件東西或者一個場景給了內向者過度的刺激,

他們不會覺得興奮,反而會感覺不知所措,甚至會略感疲憊。

蘇珊·該隱在2012年一場題為“內向者的力量”TED演講中反復強調內向的定義,內向不同於害羞。

蘇珊說,“害羞是對社交的恐懼,而內向是不知如何對刺激(包括社交刺激)做出反應。外向者渴望獲得更多的刺激,而內向者在安靜、低調的環境中更為自在。”

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儘管人有外向傾向或內向傾向,但沒有完全的內向者或者完全的外向者,內向者的內向傾向只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才會顯現出來。

以下是內向者世界相處的十種不同於外向者的方法

1、他們避開人群

“我們跨過20世紀,進入了一個歷史學家稱之為“個性文化”的時代。

蘇珊在TED演講中說,“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商業社會,人們從小城鎮蜂擁至大城市,以前與熟悉的人們並肩工作,如今他們需要在一群陌生人中證明自己的能力。”而這群人常常是嘰嘰喳喳的吵鬧著,內向者很不適應這種情況,他們覺得他們被孤立了,寧可呆在人少的地方。

2、群聊使他們緊張,深入的談話使他們健談

大多數外向者熱衷於一群人閒談,而內向者會覺得這很無聊。在群聊中,內向者經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內向者的方式:在喧囂的世界中過安靜的生活》一書的作者索菲亞在書中寫道,內向者更喜歡深層次的談話,尤其是關於哲學的。

3、他們在舞臺上活力四射——只是不擅長台下的閒聊

“靠口才謀生的人至少有一半是天生的內向者”詹妮弗·卡維拉博士(《安靜的力量:內向者與眾不同的力量》的作者)如是說。

他們發揮自己的長處,精心地準備。事實上,很多成功的表演藝術家是內向者。在舞臺上,與觀眾隔離開來,對他們來說遠比在台下的交流容易。

4、他們很容易分心,但很少感到厭煩

如果你想考驗一個內向者的耐心,只需帶他們到一個他們覺得刺激過度的地方即可。由於對環境有著高度的敏感性,內向者在人群中常常覺得心煩意亂、不知所措。

然而,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他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長達幾個小時。他們可以借此機會給自己“充電”。

5、他們更喜歡有創造性的、具體的、獨立完成的工作

內向者喜歡自己做自己的事,

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手頭的工作中去,當需要做決定或者解決問題時,他們總是要要深思熟慮。因此,在安靜、放鬆的環境中,他們的效率會更高。某些職業——如作家、野外科學家和幕後科技工作者——可以給內向者提供他們喜歡的環境,使他們靈感湧現。

6、在人群中,他們總是最靠近出口

在擁擠的地方,內向者不單單是身體感覺不舒服,而且會儘量向週邊挪動來調節這種不適感。他們或者靠近出口,或者在音樂會後排或者坐在飛機上靠近走廊的一側,以此方法來避免被人群包圍。

卡維拉告訴赫芬頓郵報記者,“我們喜歡坐在可以隨時撤退的位置上。”

7、他們三思而後行

他們內向的行為習慣為他們贏得了“傾聽者”的稱號。

他們張嘴之前總是會先考慮考慮,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先說出來(外向者常常是這樣)。因為這個習慣,他們看起來很安靜、很害羞,但這意味著一旦他們開口,他們的言語會更有深度,更有思想,甚至有時會更有力度。

8、他們不像外向者那樣易受環境感染

發表在《科學前沿》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腦“回饋”中心處理經驗的方式很不一樣。外向者通常會因其周圍環境產生一種多巴胺,而內向者不會有此種反應。事實上,有內向傾向的人對環境的回饋遠不如外向者強烈。

9、他們不喜歡接聽電話

大多數內向者拒絕接聽電話——即使是朋友打來的——是有原因的。突然的來電會打斷他們的工作,

或擾亂他們的思路。而且大多數的電話交談會涉及他們所不喜歡的閒談性質的內容。內向者可能會讓來電轉接語音信箱,這樣等他們做好談話的準備時會打回去。

10、獨處的時間才是真正屬於他們的時光

蘇珊說,“對一些人來說,獨處是很重要的,這才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時光。”

談到刺激的時候,內向者都會有所顧忌。赫芬頓郵報的作者凱特·巴托拉特解釋得好,她說,“把我們每個人都看做是一杯“能量”,對內向者來說,社交會消耗能量,而對外向者來說,社交會使杯中的能量越來越滿。大多數人喜歡這種能量。我們樂於給予,樂於分享。但當杯子空了,我們需要時間來補充能量。”

為人處世的37條智慧

1、沒有親眼所見,就不用急著用你的嘴巴來證明。

2、對不知道的事,直接說“不知道”才是最輕鬆的。

3、如果別人朝你扔石頭,就不要扔回去了,留著做你建高樓的基石。

4、人紅是非多,如果你鬥不過“是非”,不如暫時放棄“當紅”,以退為進。

5、忍得了就忍,忍不了就改變,改變不了就認了吧。

6、遇事緩一緩,說話停一停,很多東西便會清晰。

7、發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別人的燈。

8、莫與小人為仇,小人自有對頭。

9、不盲目驕傲,不刻意渺小。

10、每個人總有不願意公開的秘密,千萬不要苦苦相逼。

11、有些事,很多人都在做,你不做,不代表你錯了。

12、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成還要求人。

13、果實熟透了才可以採摘,思考沉穩了才能充分表達。

14、簡單事不爭吵,複雜事不煩惱,發火時不講話,生氣時不決策。

15、當你意識到自己錯了,你還是對的。

16、寧可保持沉默像傻子,也不要一開口就證明自己是傻瓜。

17、沉默是反擊無恥的無聲風暴,憤怒是抗擊外辱的有效“自殘”。

18、別把自己不當人,別把自己太當人。

19、心中有敵,天下皆為敵;心中無敵,無敵於天下。

20、欲勝人者先自勝,欲卑人者先自卑。

21、許多人在重組自己的偏見時,還以為自己是在思考。

22、你無法判斷別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個好人。

23、“沒有完人,只有完蛋”,所以一定要有缺點。

24、忍得一時風亦靜,容得萬事心自清。

25、有招請亮招,沒招別出手。

26、與其說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27、諾不輕信,故人不負我;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

28、如不識貨,一時窮;如不識人,一世苦。

29、不要去欺騙別人,因為你能騙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30、笨人的自知之明在於,他能巧妙地運用其傻勁。

31、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32、瞭解你的人未必是關心你的人,也許他只是個聰明人。

33、不要急於表達自己,那不是有見地的體現;也不要急於否定別人,和諧共存才是生存之道。

34、傷害你的人不是比你強大就是比你弱小。如果他比你弱小,寬恕他;如果他比你強大,寬恕自己。

35、如果你想走到高處,就要使用自己的兩條腿,不要讓別人把你抬到高處,不要坐在別人背上。

36、做人要自信,但不能自信得過於狂妄;做人應低調,但不能低調得失去了自信。

37、社交之所以累,是因為都想表現出自己其實並不具備的素質。(來源)

好命運不如好德行

文/風雅頌

19世紀末,蘇格蘭鄉間有一位貧苦的農夫叫弗萊明。一天,他在地裡幹活時,解救了一個陷在泥沼裡的男孩。

男孩的父親準備拿一筆重金來酬謝,卻遭到弗萊明的謝絕。男孩的父親說:“既然你救了我的兒子,那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請允許我資助他,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弗萊明見紳士一片真誠,就答應了他的提議。

就這樣,在這位紳士的資助下,弗萊明的兒子亞歷山大·弗萊明後來進入倫敦大學著名的聖瑪利醫學院,畢業後以優異成績留校,幫助老師賴特博士進行免疫學研究。多年後,亞歷山大·弗萊明成為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並在1928年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挽救了無數病人的生命,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那個被農夫救起的男孩,後來成為一個著名的政治家——邱吉爾。二戰期間,已經當上英國首相的邱吉爾在出訪非洲時,不幸患了嚴重的肺炎(那時,患了肺炎就等於得了絕症),生命垂危。在緊急關頭,亞歷山大·弗萊明特意從英國趕來,用自己發明的青黴素挽救了邱吉爾的性命。邱吉爾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們父子給了我兩次生命。”亞歷山大·弗萊明笑著回答:“不用客氣,第一次是我的父親救了你,但這一次,是你的父親救了你。”

如果說亞歷山大·弗萊明的成功得益于父親的善良德行,而美國前國務卿賴斯則得益於她自己的善良德行。

1975年,15歲的賴斯高中畢業後進入丹佛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和美國政治學。一天早晨,她和幾個同學走出宿舍上課,迎面遇見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手裡拿著一張圖一邊對照著,一邊焦急地四處張望。看到賴斯他們走過來,老太太舉著這張地形圖,說自己想要到國際關係研究生院找一位名叫約瑟夫·科貝爾的人,可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賴斯熱情地說:“那我帶您去吧!”

在賴斯的引導下,老太太很快找到了科貝爾。正當賴斯要轉身離去時,老太太說:“為什麼不認識一下呢?”於是,他們互相知道了身份:原來,老太太是波蘭大使夫人,她要找的約瑟夫·科貝爾是她的老朋友,曾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如今是國際關係研究生院的創辦人、著名的蘇聯與東歐問題專家。而且,他還是克林頓時期的國務卿瑪德琳·奧爾布賴特的父親。

也巧,當賴斯走出研究生院時,正遇上有人在發傳單,上面介紹的是《史達林時代與政治》主題講座,主講人正是約瑟夫·科貝爾。賴斯想,既然認識了,就應該去捧捧場。講課時,科貝爾教授一眼就認出了坐在第一排的賴斯,並發現她聽得興致勃勃。中午,科貝爾教授特意邀請老太太與賴斯一同吃飯。席間,他發現這個黑人女孩聰明、果斷,對政治有許多獨到的看法,很是欣賞,就動員她畢業後報考他的政治學研究生。

從此,賴斯成了一個“被上帝垂青的人”:19歲考入丹佛大學國際關係研究生院,在科貝爾教授的引導下,重新確立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將東歐和蘇聯作為主要研究領域;26歲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34歲出任老布希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也是第一位女性國家安全事務助理;2000年,46歲的她成為小布希總統首席對外政策顧問;2005年,51歲的她出任國務卿,成為美國歷史上繼奧爾布賴特之後的第二位女性國務卿和美國政府中任職最高的黑人女性。

當農夫弗萊明救起一個身陷泥沼的孩子時,絕不會想到這樣一件小小的善舉竟會產生如此美妙的連鎖反應:對方資助自己的孩子上學,並從此改變了孩子的人生軌跡;成為醫學家的兒子又救了自己恩人的後代——一個著名政治家的生命。這個被至純至美的人性所 “連結”起來的連環的感恩與報恩行為,不僅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而且也對人類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當賴斯憑著天性中的善良與熱情為一個陌生老太太引路時,絕不會想到老太太會幫她結識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這個人為她未來的人生引了路。所以,當許多人羡慕賴斯是“被上帝垂青的人”時,只有她自己知道:不是上帝在垂青她,而是自己的德行在垂青自己,幫助自己。

所以,當我們感歎、羡慕別人的成功與幸運時,一定要記住,有時,一點小小的美德和善行所產生的力量,會勝過千軍萬馬。從這個意義上說,好命運不如好德行。

就不用急著用你的嘴巴來證明。

2、對不知道的事,直接說“不知道”才是最輕鬆的。

3、如果別人朝你扔石頭,就不要扔回去了,留著做你建高樓的基石。

4、人紅是非多,如果你鬥不過“是非”,不如暫時放棄“當紅”,以退為進。

5、忍得了就忍,忍不了就改變,改變不了就認了吧。

6、遇事緩一緩,說話停一停,很多東西便會清晰。

7、發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別人的燈。

8、莫與小人為仇,小人自有對頭。

9、不盲目驕傲,不刻意渺小。

10、每個人總有不願意公開的秘密,千萬不要苦苦相逼。

11、有些事,很多人都在做,你不做,不代表你錯了。

12、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成還要求人。

13、果實熟透了才可以採摘,思考沉穩了才能充分表達。

14、簡單事不爭吵,複雜事不煩惱,發火時不講話,生氣時不決策。

15、當你意識到自己錯了,你還是對的。

16、寧可保持沉默像傻子,也不要一開口就證明自己是傻瓜。

17、沉默是反擊無恥的無聲風暴,憤怒是抗擊外辱的有效“自殘”。

18、別把自己不當人,別把自己太當人。

19、心中有敵,天下皆為敵;心中無敵,無敵於天下。

20、欲勝人者先自勝,欲卑人者先自卑。

21、許多人在重組自己的偏見時,還以為自己是在思考。

22、你無法判斷別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個好人。

23、“沒有完人,只有完蛋”,所以一定要有缺點。

24、忍得一時風亦靜,容得萬事心自清。

25、有招請亮招,沒招別出手。

26、與其說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27、諾不輕信,故人不負我;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

28、如不識貨,一時窮;如不識人,一世苦。

29、不要去欺騙別人,因為你能騙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30、笨人的自知之明在於,他能巧妙地運用其傻勁。

31、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32、瞭解你的人未必是關心你的人,也許他只是個聰明人。

33、不要急於表達自己,那不是有見地的體現;也不要急於否定別人,和諧共存才是生存之道。

34、傷害你的人不是比你強大就是比你弱小。如果他比你弱小,寬恕他;如果他比你強大,寬恕自己。

35、如果你想走到高處,就要使用自己的兩條腿,不要讓別人把你抬到高處,不要坐在別人背上。

36、做人要自信,但不能自信得過於狂妄;做人應低調,但不能低調得失去了自信。

37、社交之所以累,是因為都想表現出自己其實並不具備的素質。(來源)

好命運不如好德行

文/風雅頌

19世紀末,蘇格蘭鄉間有一位貧苦的農夫叫弗萊明。一天,他在地裡幹活時,解救了一個陷在泥沼裡的男孩。

男孩的父親準備拿一筆重金來酬謝,卻遭到弗萊明的謝絕。男孩的父親說:“既然你救了我的兒子,那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請允許我資助他,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弗萊明見紳士一片真誠,就答應了他的提議。

就這樣,在這位紳士的資助下,弗萊明的兒子亞歷山大·弗萊明後來進入倫敦大學著名的聖瑪利醫學院,畢業後以優異成績留校,幫助老師賴特博士進行免疫學研究。多年後,亞歷山大·弗萊明成為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並在1928年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挽救了無數病人的生命,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那個被農夫救起的男孩,後來成為一個著名的政治家——邱吉爾。二戰期間,已經當上英國首相的邱吉爾在出訪非洲時,不幸患了嚴重的肺炎(那時,患了肺炎就等於得了絕症),生命垂危。在緊急關頭,亞歷山大·弗萊明特意從英國趕來,用自己發明的青黴素挽救了邱吉爾的性命。邱吉爾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們父子給了我兩次生命。”亞歷山大·弗萊明笑著回答:“不用客氣,第一次是我的父親救了你,但這一次,是你的父親救了你。”

如果說亞歷山大·弗萊明的成功得益于父親的善良德行,而美國前國務卿賴斯則得益於她自己的善良德行。

1975年,15歲的賴斯高中畢業後進入丹佛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和美國政治學。一天早晨,她和幾個同學走出宿舍上課,迎面遇見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手裡拿著一張圖一邊對照著,一邊焦急地四處張望。看到賴斯他們走過來,老太太舉著這張地形圖,說自己想要到國際關係研究生院找一位名叫約瑟夫·科貝爾的人,可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賴斯熱情地說:“那我帶您去吧!”

在賴斯的引導下,老太太很快找到了科貝爾。正當賴斯要轉身離去時,老太太說:“為什麼不認識一下呢?”於是,他們互相知道了身份:原來,老太太是波蘭大使夫人,她要找的約瑟夫·科貝爾是她的老朋友,曾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如今是國際關係研究生院的創辦人、著名的蘇聯與東歐問題專家。而且,他還是克林頓時期的國務卿瑪德琳·奧爾布賴特的父親。

也巧,當賴斯走出研究生院時,正遇上有人在發傳單,上面介紹的是《史達林時代與政治》主題講座,主講人正是約瑟夫·科貝爾。賴斯想,既然認識了,就應該去捧捧場。講課時,科貝爾教授一眼就認出了坐在第一排的賴斯,並發現她聽得興致勃勃。中午,科貝爾教授特意邀請老太太與賴斯一同吃飯。席間,他發現這個黑人女孩聰明、果斷,對政治有許多獨到的看法,很是欣賞,就動員她畢業後報考他的政治學研究生。

從此,賴斯成了一個“被上帝垂青的人”:19歲考入丹佛大學國際關係研究生院,在科貝爾教授的引導下,重新確立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將東歐和蘇聯作為主要研究領域;26歲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34歲出任老布希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也是第一位女性國家安全事務助理;2000年,46歲的她成為小布希總統首席對外政策顧問;2005年,51歲的她出任國務卿,成為美國歷史上繼奧爾布賴特之後的第二位女性國務卿和美國政府中任職最高的黑人女性。

當農夫弗萊明救起一個身陷泥沼的孩子時,絕不會想到這樣一件小小的善舉竟會產生如此美妙的連鎖反應:對方資助自己的孩子上學,並從此改變了孩子的人生軌跡;成為醫學家的兒子又救了自己恩人的後代——一個著名政治家的生命。這個被至純至美的人性所 “連結”起來的連環的感恩與報恩行為,不僅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而且也對人類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當賴斯憑著天性中的善良與熱情為一個陌生老太太引路時,絕不會想到老太太會幫她結識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這個人為她未來的人生引了路。所以,當許多人羡慕賴斯是“被上帝垂青的人”時,只有她自己知道:不是上帝在垂青她,而是自己的德行在垂青自己,幫助自己。

所以,當我們感歎、羡慕別人的成功與幸運時,一定要記住,有時,一點小小的美德和善行所產生的力量,會勝過千軍萬馬。從這個意義上說,好命運不如好德行。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