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人買了一套二手房,興高采烈地進行裝修時,鄰居們卻紛紛登門表示不滿,巨大的噪音影響了大家的正常生活。他聽了大家的反映後,頗為不屑地問,那你們有什麼好辦法?難道你們的房子沒有裝修過嗎?鄰居們雖然覺得他態度生硬,但仍然和氣地提出解決辦法,比如:白天大家上班時施工,晚上不能再幹了;鑽機的聲音能不能設法調得小一點;幹活時盡可能地讓工人把噪音控制一下……
幾天又過去了,情況沒有任何改觀,鄰居們又一次造訪表達抗議。這回,他毫不退縮,理直氣壯地說,你們是不是有些過分啦?哪條法律條文規定不允許裝修?再說,
裝修還未結束,他突然收到法院的一張傳票。原來鄰居中有一位老人由於強烈的噪音干擾引起心臟病復發,住進醫院,情況不好,花了大量醫療費,法院要求他先立即停工,接受民事調解方案。此時,他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只能接受調解,支付了不菲的醫療費。而且,他家的裝修工程也被迫停工。
喬遷新居,好端端的一樁喜事,因為一次不聽勸說缺乏善意的舉動變成了一場不愉快的“悲劇”。
有些國家對裝修時噪音污染引發的糾紛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因此,
老人的兒子接受了這個建議。不久,老人和比爾的成了朋友。當比爾的新居裝修完畢時,他和老人的兒子以及周圍的鄰居也成了朋友。
故事並未就此結束,後來,比爾的工廠面臨倒閉,老人的兒子慷慨解囊,借給他一筆資金,讓工廠起死回生。
善意是一扇門。人與人相處,如果關閉了這扇門,就等於堵死了自己的路;如果時時敞開這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