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
問/盧化南
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樑上有只蜘蛛結了張網,由於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的祭拜的薰陶,蜘蛛便有了佛性。又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蜘蛛的佛性更是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裡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經意地抬頭,看見了橫樑上的蜘蛛。佛祖停下來,問這只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是有緣,我來問你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麼真知灼見。怎麼樣?”
蜘蛛遇見佛祖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了。
佛主問道:“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
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點了點頭,離開了。
就這樣又過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樑上修煉,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來到寺前,對蜘蛛說道:“一千年前的那個問題,你可有什麼更深的認識嗎?”
蜘蛛說:“我覺得世間最珍貴的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說:“你再好好想想,我會再來找你的。”
又過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風,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它覺得這是三千年來最開心的幾天。
突然,刮起了一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
這時佛祖又來了,問蜘蛛:“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過: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
蜘蛛想到了甘露,對佛主說:“世間最珍貴的仍然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說:“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我就讓你到人間走一遭吧。”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個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了16歲,已經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楚楚動人。
這一日,新科狀元郎甘鹿中士,皇帝決定在後花園為他舉行慶功宴席。席間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才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傾倒,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吃醋,
過了些日子,說來很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兩位母親在一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於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並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
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曾記得16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
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你很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你想像力未免豐富了一點吧。”說罷,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為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甘鹿為何對我沒有一點感覺?
幾天後,皇帝下召,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完婚。
幾日來,她不吃不喝,窮究急思,靈魂就將出殼,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後花園眾
姑娘中,我對你一見鍾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如果你死了,那麼我也就不活了。”說著就拿起了寶劍準備自刎。
就在這時,佛祖來了,他對快要出殼的蛛兒靈魂說:“蜘蛛,你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由誰帶到你這裡來的呢?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最後也是風將它帶走的。甘鹿是屬於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樹,他看了你三千年,愛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它。
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後,好像一下子大徹大悟了,她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剛說完,佛祖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她馬上打落寶劍,和太子緊緊地抱在一起……
故事結束了,你能領會蛛兒最後一刻所說的話嗎?“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有個智者初逢一女子,她面容憔悴。她無窮盡地向智者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剛開始智者還有點不以為然,但很快就沉入她洪水般的哀傷之中了。
“從剛開始,我就知道自己這輩子不會有好運氣的。”她說。
“你如何得知的呢?”智者問。
“我小時候,一個道士說過——這個小姑娘面相不好,一輩子沒好運的。我牢牢地記住了這句話。當我找物件的時候,一個很出色的小夥子愛上了我。我想,我會有這麼好的運氣嗎?沒有的。就匆匆忙忙地嫁了一個酒鬼,他長得很醜,我以為,一個長相醜陋的人,應該多一些愛心,該對我好。但黴運從此開始。”
智者說:“你為什麼不相信自己會有好運氣呢?”
她固執地說:“那個道士說過的……”
智者說:“或許,不是厄運在追逐著你,是你在製造著它。當幸福向你伸出雙手的時候,你把自己的手掌藏在背後了,你不敢和幸福擊掌。但是,厄運向你一眨眼,你就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看來,不是道士預言了你,而是你的不自信引發了災難。”她看著自己的手,遲疑地說:“我曾經有過幸福的機會嗎?”智者無言。有些人殘酷地拒絕了幸福,還憤憤地抱怨著,認為祥雲從未卷過他的天空。幸福很矜持,遭逢的時候,它不會誇張地和我們提前打招呼,離開的時候,也不會為自己說明和申辯。幸福是個啞巴。所以幸福與不幸,都是自找的,不是別人給你決定的。小時候聽長者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年寒冬,一個財主的公子和一個非常柔美賢淑的女子完婚了。新婚沒有幾日,這公子就覺得夫妻生活很是乏味,要休妻。老財主不准,公子就和妻子常常打鬧。
一日晚飯後,公子打完了妻子又把室內的家什砸了一堆,長嘯一聲悲愴地說:“我的命好苦啊!”妻子將身子委頓在牆角裡傷心地飲泣。此時,他倆便成了這個世界上不幸的人。這時,一個衣衫襤褸饑腸轆轆的乞丐悄悄走到財主的馬棚裡。乞丐偷吃了喂馬的豆餅,肚子不餓了;用馬糞把自己的身體堆起來,身上也不冷了。還感到頭上有些涼風,就把旁邊一個給牲口餵食的瓢扣在頭上,於是頭上的涼風也沒有了。乞丐覺得自己此時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悠悠然唱起了小曲兒。最後竟然慨歎:“我身披馬糞頭載瓢,丟下那些窮哥們可怎麼著?”
人的幸福,是人們對它的理解和感覺所賦予的。其實,幸福的感覺是屬於自己的。而幸福卻總有一個後盾,會給你悄悄地遞上幸福。
人生哲理:
幸福,是自我創造的甘露,是理想化為現實的滿足,更是自我歡悅的源泉。不過,在幸福未來之時,痛苦往往是它的助產婆。幸福和痛苦,互相融合,互相轉化,成為推動人類前進的兩個輪子。
在幸福與痛苦的選擇中,每個人都會選擇前者,但是能否真正幸福,還在於自己之手。快要到手的幸福,由於自己的放縱,會遽然而逝,眼看著失去的幸福,由於自己的執著追求,會重新回來。
哲理小故事:拒絕完美
問/盧化南
一個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圓,想要找回一個完整的自己,到處尋找自己的碎片。由於它是不完整的,滾動得非常慢,從而領略了沿途美麗的景色,它和蟲子們聊天,充分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它找到許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原來的那一塊,於是它堅持著尋找——直到有一天,它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然而,作為一個完美無缺的圓,它滾動得太快了,錯過了花開的時節,忽略了蟲子。當它意識到這一切時,它毅然捨棄了歷盡千辛萬苦才找到的碎片。
這個哲理故事告訴你:正視放棄,拒絕完美,才令我們完整。
人生沒有完美可言的,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遺憾,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因而人不能苦悶于那種“完美”的追求之中,這樣可能會留給我們更多的遺憾。其實,人生太多的遺憾是由於人們過分的追求造成的。
人在大的得意中常會遭遇小的失意,後者與前者比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們卻往往會怨歎那小小的失意,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意。
秦王嬴政統一七國,兼併天下,也能失意於其間。大約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再增加,也不覺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惜,稍有所獲,便十分快樂。如此說來,得意何嘗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嘗不是得意之始呢?
更深一層想,我們人生最大的得意與失意,都是由我們自己來左右。人生最大的得,應該是“生”。我們從父母那裡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嗎?因為沒有這個得,就沒有以後的得,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應該是“死”。當這一刻來臨,我們便須交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這不是最大的失嗎?這最大的得與失,我們尚且無法掌握,又還有什麼得失好計較呢?
你當然應該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永遠無法做到完美。我們面對的情況如此複雜,以致沒有人會從不犯錯。所以我絕對不會要求你做一個完人,況且這樣的人也根本不存在。
有一個富翁因為實在太富有了,所以凡事都要求最好的。
有一天他喉嚨發炎,這不過是一個小毛病,任何一位大夫都可以看得好,但是由於他求好心切,他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好的醫生來為他診治。
他花費了無數的金錢,走遍各地尋找醫病高手,他一地一區地走,每個地方都告訴他當地有名醫,但是他認為別的地方一定還有更好的醫生,所以他又繼續再找。
直到有一天他路過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扁桃腺早已惡化成膿,病情變得非常的嚴重,必須馬上開刀,否則性命難保。但是當地卻沒有一個醫生,這個富有的人,居然因為一個小小的扁桃腺發炎而一命嗚呼!
然而,有時人們並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過失。很多人期望別人完美無瑕,常常念叨別人的缺點,因為他們希望別人能夠改正,而他們難以諒解的是因為別人的過失總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觸痛他們的心。
如果事情是這樣的,當然你會感到負疚。但在承擔過錯之前,你必須問問自己,那是否真的是你應該背負的包袱。
一個完美的人,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可憐的人,他永遠無法體會有所追求、有所希望的感受;他永遠無法體會別人帶給他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的喜悅。
一個有勇氣放棄他無法實現的夢想的人是完整的;一個能堅強地面對失去親人的悲痛的人完整的——因為他們經歷了最壞的遭遇,卻成功地抵禦了這種打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有個漁夫從海裡撈到一顆大珍珠,愛不釋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個小黑點。()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於是,它就用刀子把黑點刮掉。可是,刮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刮一層,黑點還在,刮到最後,黑點沒了,珍珠也不復存在。
人們往往堅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們原本可以擁有的東西,但他們是不可能擁有完美的,雖然他們還在永遠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處搜尋。想追求完美無缺的事物,本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這種願望落空也是經常發生的。優點與缺點,長處與短處,相比較而存在,即便是最好的,也不等於是最完美的。
生命不是上帝用於捕捉你的成熟的陷阱。你不會因為一個錯誤而成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場球賽,最好的球隊也有丟分的記錄,最差的球隊也有輝煌的一刻。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讓自己得到的多於失去的。
人生感悟:
當你接受的現實不完美時,當你為生命的繼續心存感激時,你就能成就完整;而別的人卻渴求完美——當你們為完美而困惑的時候。
哲理故事:哥的耶誕節禮物
這一年的耶誕節,保羅的哥哥送給他一輛新車作為耶誕節禮物。耶誕節的前一天,保羅從他的辦公室出來時,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閃亮的新車旁走來走去,觸摸它,滿臉羡慕的神情。
保羅饒有興趣的看著這個小男孩,從他的衣著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屬於自己這個階層,就在這時,小男孩抬起頭,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是啊,”保羅說,“我哥哥給我的耶誕節禮物。”
小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是你哥哥給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錢?”
保羅點點頭。小男孩說:“哇!我希望……”
保羅認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麼,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但小男孩說出的卻是:“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保羅深受感動地看著這個男孩,然後他問:“要不要坐我的新車去兜風?”
小男孩驚喜萬分地答應了。逛了一會兒之後,小男孩轉身向保羅說:“先生,能不能麻煩你把車開到我家前面?”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大而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氣的事。但他又想錯了。
“麻煩你停在兩個臺階那裡,等我一下好嗎?”小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臺階,進入屋內,不一會兒他出來了,並帶著一個顯然是他弟弟的小男孩。小男孩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跛著一隻腳。他把弟弟安置在下邊的臺階上,緊靠著坐下,然後指著保羅的車子說:“看見了嗎,就像我在樓上跟你說的一樣,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聖誕禮物,他不用花一角錢!將來有一天我也要送給你一部一模一樣的車子,這樣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講的櫥窗裡那些好看的聖誕禮物了。”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走下車子,將小弟弟抱到車子前排的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裡閃著喜悅的光芒,也爬了上來。於是三人開始了一次令人難忘的假日之旅。
在這個耶誕節,保羅明白了一個道理:給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樂。
人要學會付出。付出真誠的心和愛,才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在這個擁擠不堪的世界裡,能夠多付出一點愛和寬容的人,總會能找到一片廣闊的天地。
有一個人被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後能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餚,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當他仔細看那些人時,他發現他們當中沒有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的跡象。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抑鬱沉悶,無精打采,而且皮包骨頭。這個人發現每人的左臂都捆著一把叉,右臂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長的把手;使它無法用來吃食物。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都在他們手邊,結果還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餓。
然後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樣:同樣是食物、刀、叉與那些4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裡的人們卻都在唱歌、歡笑。這位參觀者很不解:為什麼情況相同,結果卻如此不同。在地獄的人都挨餓,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樂。最後,他終於看到了答案:地獄裡每一個人都試圖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長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東西;天堂上的每一個都是喂對面的人,而且也被對面的人所喂,因為互相幫助,結果幫助了自己。
卡耐基指出:如果你説明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今天,我一定要斷然拒絕他們的要求。”出門之前,老婦人這麼想。
這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她在這樣的天氣卻不顧一切地跑出來,目的是想趕快為眼下這件事畫個休止符。
老婦人平時以慈善家聞名。到目前為止,她不時捐東西給遭到天災人禍的人,或買了很多衣料,送給本市的貧民。可是,這一次的事,性質大不相同,使她無法像平時那樣,爽口答應。雖然目的是為了貧苦無依的孤兒們著想,但要她捐出祖傳的土地來建造孤兒院,她著實無法同意。她對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那一片土地,有無限的感情,何況,她年紀已老,此後的生活,主要的收入來源,就靠那塊土地。這是跟她此後的生活有直接關係的事。說得嚴重一點,她若失去這一塊土地,她的生活馬上就要受到影響。
“不管對方如何懇求,也不能起一丁點同情心,否則……”想著,想著,老婦人的腳步就越來越快了。
雨越來越大,風也吹得更起勁了。不多久,她到了目的地——一家慈善機構的古色蒼然的房子。()她推開大門,走進去。由於是個大雨天,走廊上到處濕濕的。她在玄關口尋找拖鞋來穿。
“請進!”這時候,隨著明朗的聲音,一位女辦事員出現在她眼前。那位女辦事員看到沒有拖鞋了,立刻毫不考慮地脫下她自己的拖鞋給老婦人穿。
“真抱歉,所有的拖鞋都給別人穿了。”那位小姐還向她懇切地賠不是呢。
老婦人看到那位小姐的襪子,踏在地板上,一刹那之間就給濡濕了。
老婦人為她這個行為,感動莫名。就在那一瞬間,她才感悟了“施與”的真正的意義。
她想:“平時,我被大家稱為慈善家,可是,我做的慈善行為,到底是些什麼?我捐出來的,全是自己不再使用的舊東西,再不就是挪用多餘的零用錢罷了。那與其說是‘施與’,不如說是‘施惠’更妥當。所謂的‘施與’,應該是拿出對自己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那才有莫大的價值呀!”
老婦人的內心突然起了180度的大改變——她決心捐出那塊祖傳的土地給這個慈善機構,為可憐的孩子們建立設備完善的孤兒院。
老婦人對那位女辦事員說:“好溫暖的拖鞋。”
女辦事員紅了臉,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一直穿著,所以……”
老婦人連忙打斷她的話:“不,不,我沒有怪你的意思,我是說,你的心,令人感到溫暖。”
老婦人向她投以親切的微笑,然後,朝著幹部辦公室急步走去……
人生哲理:
灰燼告訴我們,黑夜裡還有別人,有人彎下腰點了一堆火,也有人在接著這樣做。有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知道這些就夠了!心裡裝著別人的人,才能從別人那裡,使自己得到充實和提升。
”她看著自己的手,遲疑地說:“我曾經有過幸福的機會嗎?”智者無言。有些人殘酷地拒絕了幸福,還憤憤地抱怨著,認為祥雲從未卷過他的天空。幸福很矜持,遭逢的時候,它不會誇張地和我們提前打招呼,離開的時候,也不會為自己說明和申辯。幸福是個啞巴。所以幸福與不幸,都是自找的,不是別人給你決定的。小時候聽長者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年寒冬,一個財主的公子和一個非常柔美賢淑的女子完婚了。新婚沒有幾日,這公子就覺得夫妻生活很是乏味,要休妻。老財主不准,公子就和妻子常常打鬧。一日晚飯後,公子打完了妻子又把室內的家什砸了一堆,長嘯一聲悲愴地說:“我的命好苦啊!”妻子將身子委頓在牆角裡傷心地飲泣。此時,他倆便成了這個世界上不幸的人。這時,一個衣衫襤褸饑腸轆轆的乞丐悄悄走到財主的馬棚裡。乞丐偷吃了喂馬的豆餅,肚子不餓了;用馬糞把自己的身體堆起來,身上也不冷了。還感到頭上有些涼風,就把旁邊一個給牲口餵食的瓢扣在頭上,於是頭上的涼風也沒有了。乞丐覺得自己此時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悠悠然唱起了小曲兒。最後竟然慨歎:“我身披馬糞頭載瓢,丟下那些窮哥們可怎麼著?”
人的幸福,是人們對它的理解和感覺所賦予的。其實,幸福的感覺是屬於自己的。而幸福卻總有一個後盾,會給你悄悄地遞上幸福。
人生哲理:
幸福,是自我創造的甘露,是理想化為現實的滿足,更是自我歡悅的源泉。不過,在幸福未來之時,痛苦往往是它的助產婆。幸福和痛苦,互相融合,互相轉化,成為推動人類前進的兩個輪子。
在幸福與痛苦的選擇中,每個人都會選擇前者,但是能否真正幸福,還在於自己之手。快要到手的幸福,由於自己的放縱,會遽然而逝,眼看著失去的幸福,由於自己的執著追求,會重新回來。
哲理小故事:拒絕完美
問/盧化南
一個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圓,想要找回一個完整的自己,到處尋找自己的碎片。由於它是不完整的,滾動得非常慢,從而領略了沿途美麗的景色,它和蟲子們聊天,充分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它找到許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原來的那一塊,於是它堅持著尋找——直到有一天,它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然而,作為一個完美無缺的圓,它滾動得太快了,錯過了花開的時節,忽略了蟲子。當它意識到這一切時,它毅然捨棄了歷盡千辛萬苦才找到的碎片。
這個哲理故事告訴你:正視放棄,拒絕完美,才令我們完整。
人生沒有完美可言的,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遺憾,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因而人不能苦悶于那種“完美”的追求之中,這樣可能會留給我們更多的遺憾。其實,人生太多的遺憾是由於人們過分的追求造成的。
人在大的得意中常會遭遇小的失意,後者與前者比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們卻往往會怨歎那小小的失意,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意。
秦王嬴政統一七國,兼併天下,也能失意於其間。大約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再增加,也不覺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惜,稍有所獲,便十分快樂。如此說來,得意何嘗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嘗不是得意之始呢?
更深一層想,我們人生最大的得意與失意,都是由我們自己來左右。人生最大的得,應該是“生”。我們從父母那裡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嗎?因為沒有這個得,就沒有以後的得,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應該是“死”。當這一刻來臨,我們便須交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這不是最大的失嗎?這最大的得與失,我們尚且無法掌握,又還有什麼得失好計較呢?
你當然應該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永遠無法做到完美。我們面對的情況如此複雜,以致沒有人會從不犯錯。所以我絕對不會要求你做一個完人,況且這樣的人也根本不存在。
有一個富翁因為實在太富有了,所以凡事都要求最好的。
有一天他喉嚨發炎,這不過是一個小毛病,任何一位大夫都可以看得好,但是由於他求好心切,他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好的醫生來為他診治。
他花費了無數的金錢,走遍各地尋找醫病高手,他一地一區地走,每個地方都告訴他當地有名醫,但是他認為別的地方一定還有更好的醫生,所以他又繼續再找。
直到有一天他路過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扁桃腺早已惡化成膿,病情變得非常的嚴重,必須馬上開刀,否則性命難保。但是當地卻沒有一個醫生,這個富有的人,居然因為一個小小的扁桃腺發炎而一命嗚呼!
然而,有時人們並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過失。很多人期望別人完美無瑕,常常念叨別人的缺點,因為他們希望別人能夠改正,而他們難以諒解的是因為別人的過失總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觸痛他們的心。
如果事情是這樣的,當然你會感到負疚。但在承擔過錯之前,你必須問問自己,那是否真的是你應該背負的包袱。
一個完美的人,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可憐的人,他永遠無法體會有所追求、有所希望的感受;他永遠無法體會別人帶給他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的喜悅。
一個有勇氣放棄他無法實現的夢想的人是完整的;一個能堅強地面對失去親人的悲痛的人完整的——因為他們經歷了最壞的遭遇,卻成功地抵禦了這種打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有個漁夫從海裡撈到一顆大珍珠,愛不釋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個小黑點。()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於是,它就用刀子把黑點刮掉。可是,刮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刮一層,黑點還在,刮到最後,黑點沒了,珍珠也不復存在。
人們往往堅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們原本可以擁有的東西,但他們是不可能擁有完美的,雖然他們還在永遠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處搜尋。想追求完美無缺的事物,本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這種願望落空也是經常發生的。優點與缺點,長處與短處,相比較而存在,即便是最好的,也不等於是最完美的。
生命不是上帝用於捕捉你的成熟的陷阱。你不會因為一個錯誤而成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場球賽,最好的球隊也有丟分的記錄,最差的球隊也有輝煌的一刻。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讓自己得到的多於失去的。
人生感悟:
當你接受的現實不完美時,當你為生命的繼續心存感激時,你就能成就完整;而別的人卻渴求完美——當你們為完美而困惑的時候。
哲理故事:哥的耶誕節禮物
這一年的耶誕節,保羅的哥哥送給他一輛新車作為耶誕節禮物。耶誕節的前一天,保羅從他的辦公室出來時,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閃亮的新車旁走來走去,觸摸它,滿臉羡慕的神情。
保羅饒有興趣的看著這個小男孩,從他的衣著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屬於自己這個階層,就在這時,小男孩抬起頭,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是啊,”保羅說,“我哥哥給我的耶誕節禮物。”
小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是你哥哥給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錢?”
保羅點點頭。小男孩說:“哇!我希望……”
保羅認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麼,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但小男孩說出的卻是:“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保羅深受感動地看著這個男孩,然後他問:“要不要坐我的新車去兜風?”
小男孩驚喜萬分地答應了。逛了一會兒之後,小男孩轉身向保羅說:“先生,能不能麻煩你把車開到我家前面?”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大而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氣的事。但他又想錯了。
“麻煩你停在兩個臺階那裡,等我一下好嗎?”小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臺階,進入屋內,不一會兒他出來了,並帶著一個顯然是他弟弟的小男孩。小男孩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跛著一隻腳。他把弟弟安置在下邊的臺階上,緊靠著坐下,然後指著保羅的車子說:“看見了嗎,就像我在樓上跟你說的一樣,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聖誕禮物,他不用花一角錢!將來有一天我也要送給你一部一模一樣的車子,這樣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講的櫥窗裡那些好看的聖誕禮物了。”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走下車子,將小弟弟抱到車子前排的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裡閃著喜悅的光芒,也爬了上來。於是三人開始了一次令人難忘的假日之旅。
在這個耶誕節,保羅明白了一個道理:給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樂。
人要學會付出。付出真誠的心和愛,才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在這個擁擠不堪的世界裡,能夠多付出一點愛和寬容的人,總會能找到一片廣闊的天地。
有一個人被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後能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餚,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當他仔細看那些人時,他發現他們當中沒有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的跡象。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抑鬱沉悶,無精打采,而且皮包骨頭。這個人發現每人的左臂都捆著一把叉,右臂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長的把手;使它無法用來吃食物。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都在他們手邊,結果還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餓。
然後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樣:同樣是食物、刀、叉與那些4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裡的人們卻都在唱歌、歡笑。這位參觀者很不解:為什麼情況相同,結果卻如此不同。在地獄的人都挨餓,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樂。最後,他終於看到了答案:地獄裡每一個人都試圖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長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東西;天堂上的每一個都是喂對面的人,而且也被對面的人所喂,因為互相幫助,結果幫助了自己。
卡耐基指出:如果你説明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今天,我一定要斷然拒絕他們的要求。”出門之前,老婦人這麼想。
這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她在這樣的天氣卻不顧一切地跑出來,目的是想趕快為眼下這件事畫個休止符。
老婦人平時以慈善家聞名。到目前為止,她不時捐東西給遭到天災人禍的人,或買了很多衣料,送給本市的貧民。可是,這一次的事,性質大不相同,使她無法像平時那樣,爽口答應。雖然目的是為了貧苦無依的孤兒們著想,但要她捐出祖傳的土地來建造孤兒院,她著實無法同意。她對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那一片土地,有無限的感情,何況,她年紀已老,此後的生活,主要的收入來源,就靠那塊土地。這是跟她此後的生活有直接關係的事。說得嚴重一點,她若失去這一塊土地,她的生活馬上就要受到影響。
“不管對方如何懇求,也不能起一丁點同情心,否則……”想著,想著,老婦人的腳步就越來越快了。
雨越來越大,風也吹得更起勁了。不多久,她到了目的地——一家慈善機構的古色蒼然的房子。()她推開大門,走進去。由於是個大雨天,走廊上到處濕濕的。她在玄關口尋找拖鞋來穿。
“請進!”這時候,隨著明朗的聲音,一位女辦事員出現在她眼前。那位女辦事員看到沒有拖鞋了,立刻毫不考慮地脫下她自己的拖鞋給老婦人穿。
“真抱歉,所有的拖鞋都給別人穿了。”那位小姐還向她懇切地賠不是呢。
老婦人看到那位小姐的襪子,踏在地板上,一刹那之間就給濡濕了。
老婦人為她這個行為,感動莫名。就在那一瞬間,她才感悟了“施與”的真正的意義。
她想:“平時,我被大家稱為慈善家,可是,我做的慈善行為,到底是些什麼?我捐出來的,全是自己不再使用的舊東西,再不就是挪用多餘的零用錢罷了。那與其說是‘施與’,不如說是‘施惠’更妥當。所謂的‘施與’,應該是拿出對自己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那才有莫大的價值呀!”
老婦人的內心突然起了180度的大改變——她決心捐出那塊祖傳的土地給這個慈善機構,為可憐的孩子們建立設備完善的孤兒院。
老婦人對那位女辦事員說:“好溫暖的拖鞋。”
女辦事員紅了臉,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一直穿著,所以……”
老婦人連忙打斷她的話:“不,不,我沒有怪你的意思,我是說,你的心,令人感到溫暖。”
老婦人向她投以親切的微笑,然後,朝著幹部辦公室急步走去……
人生哲理:
灰燼告訴我們,黑夜裡還有別人,有人彎下腰點了一堆火,也有人在接著這樣做。有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知道這些就夠了!心裡裝著別人的人,才能從別人那裡,使自己得到充實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