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親子教育

一位媽媽寫給迷茫期兒子的信

一位媽媽寫給迷茫期兒子的信

我的兒子:

寫這信給你,基於三個原因:

1、你正站在人生節點上:回首,是悄然溜走的童年時光,向前,青春的帷幕徐徐向你開啟。

2、有些話,我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

3、彼此約定:我們好好工作,你好好讀書,誰也不讓誰操心。

(一)關於目標:人可以沒有偉大理想,但不能失去目標。在一考定終身的體制下,不管你平時多麼努力、多麼用功、多麼厲害,只要考砸了,就會被淘汰!你應該明白,作業多、書包重、沒日沒夜去學習,不是大人無情,而是現實殘酷。

(二)關於定位:在家裡,獨生子女個個都是小皇帝,

但在學校,皇帝太多,沒人會把你當回事!除非你的成績更優秀、你的才藝更出眾、你的表現更出色,老師還當你是塊寶。社會也一樣,以後,你要成為富人還是窮光蛋,要住平房還是別墅,要別人瞧不起還是尊重,都靠自己負責。

(三)關於學習:在學校,學習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學習好卻體質差,這與“讀書讀書、越讀越豬”沒二樣。同學間搞聚會,要比就比:20歲比學歷、30歲比能力、40歲比閱歷、50歲比財力、60歲比體力、70歲比病歷、80歲翻黃曆,人生幾十載,歸根到底就是比身體,兒子,好好鍛煉吧。

(四)關於未來:一個人的未來由知識、能力、態度決定。知識可以通過學習獲得,能力也可以在實踐中增長,而態度卻由習慣養成。你在良好習慣培養上,

有時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現在,端正態度還來得及。未來,我希望你所做的一切,是既利已又利人。

(五)關於自己:在學校,老師沒有義務對你好,除非你首先尊重老師,同學沒有義務關心你,除非你首先關心同學;在你的一生中,也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爸。不要以為世界少了自己,地球就轉不了,不要以為個人渺小,就自我放棄和拋棄。

(六)關於朋友:交友就像投資。投資當然要考慮回報,如果你找了個朋友,而朋友最後沒有給你回報,只能證明你投資失敗。你要找那些比你強大的人做朋友,尤其記住,在朋友落難時,一定要施以援手。因為,與自己一起笑過的人易忘記,與自己一起哭過的人最難忘。這就是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有意義。

(七)關於戀愛:早晚有一天,你是要談戀愛的,我以過來人身份忠告:花前月下漫步總是美好的,甜言蜜語更是迷人,可別忘了現實中還有風霜雨雪。愛情那點事,無外乎--你愛她她不愛你,她愛你你不愛她,你和她彼此相愛。第三種情況無疑令人神往,但概率不足10%。因此,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和漂亮的女人握握手,和深刻的女人談談心,和成功的女人多交流,和普通的女人過日子。就這樣的心理,就好。

(八)關於距離:為人父母,誰都渴望與子女的距離短些,但隨著兒女的成長,屬於你們的天空肯定會越來越廣闊,與父母的空間距離與時間距離也肯定會越來越遠。做父母的,

當然特別在乎自己到底能夠佔據兒女多大的天空位置!因為,父母的天空與兒女的天空恰恰相反--隨著一天天老去而變得愈來愈小。我凡人百姓,同樣擁有大眾情懷,同樣在乎你是否常在身邊。兒,父母的兒女情長,你是否讀得懂?

(九)關於得失: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得意,也不可能永遠失意,得意時,你要清醒,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自己厲害的人,要記得自己的渺小;失意時,不退縮,堅持下去:過去是怎樣走過來的,現在就怎樣走過去。

(十)關於親人:親人只有一次緣分,這輩子,即使無法與你一路伴行,但在風雨交加的時候,總會想著為你遮風擋雨一程!即使無能與你一路並肩作戰,但在艱難險阻的時候,總會想著與你一同分擔苦痛!這輩子,

無論我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你變成這樣,其實都是父母的錯

(一)

拋出這個題目其實備受煎熬,我一直覺得長大後自身的各種缺點都應該由自己來完善和修正,跟父母教育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即使有,也應該由自己來完成修正。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給我寫信,提出讓自己痛苦甚至想要自殺的問題,我愈發感覺到,這些問題不是長大後上大學後上班後才發生的,它們多半來自於童年裡,某一件事,某一句話,讓一個孩子的性格或者命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當然,這也不應該怪父母,畢竟年輕男女第一次生一個養一個孩子誰都無法避開所有的雷區,

寫這篇文章,只是想要說出一些我看到的真相,在我們未來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盡可能的去完善。一代當比一代強,當二胎政策放開之後,無數的年輕家長趨之若鶩的購買嬰幼兒產品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時候,其實真正讓一個孩子輸了的,不是少一個玩具,少上一個培訓班,少穿一件流行的衣服,而是成長中的心理損傷。

第一次接觸原生家庭傷害是看到一個文章,一個女孩子回憶起母親從小對她的數落,即使有傲人的成績也會在外人面前謙虛的說自己孩子就是個傻瓜,得再多獎有屁用,被子都不會疊等等。那時候她還不到十歲,但已經開始記事,這一幕幕尖酸刻薄的話,像刀一樣刻在心裡。她不知道母親是不是真的不喜歡她,因此而開始自卑。這種自卑持續到結婚,母親還是不斷的用自己的認知和判斷來數落她的生活,搞得她幾乎崩潰到自殺。只是幸好,她還有一個他,與她一起並肩而站,摟過她的肩膀,承擔她的傷和痛。

看到這個故事非常震驚,仔細想想那些收到過的信件,無一例外的寫過小時候發生了什麼,然後就變成了如何如何的性格和態度,直到現在承受著內心的煎熬。有一次跟一個女性朋友聊天,她是一個特別容易遇到困難和矛盾就蜷縮在小角落裡不肯出來解決,只希望時間過去,一切都能恢復如初。為此,她離了婚,因為婚姻裡發生的所有問題,她都用這樣的辦法去解決。可不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不代表消失,只會越來越多,積攢起來爆發的時候,她離婚了。我跟她一起往青少年、童年、幼年的時候追溯,發現她的父親是國家幹部,母親是一個農民,父母在一起是包辦婚姻,雖然相互扶持,但在精神上很多事情是無法溝通的。因此,父親會把上班時候遇到的各種人際與仕途煩惱與還上小學的她分享,算是一種傾訴。但對於一個還在小學的孩子來講,這一切遠超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講,她只能看到父親仿佛受了委屈,但自己無力幫忙,感受到來自自己內心的無力與自責。面對無法承受的事,她變成下意識的選擇逃避,不說話,不解決。當她突然醒悟到這一切的根源來自小時候,豁然開朗般流下眼淚。

前幾天看《下鄉養兒》,我們都以為是書中的孩子天生性格孤僻,無法承擔困難,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造成了生活困難。但她的輔導老師喬老師說:“每次在幼稚園遇到困難,其實就是小朋友不和,老師與家長溝通些問題,孩子的爸爸就覺得別人都是王八蛋,我孩子是最好的,於是立刻換幼稚園。孩子從來沒有獨立面對和解決矛盾和完善自己的機會。這樣連續換了七八次幼稚園,在不斷的與別人認識、熟悉、再抽離的過程中,孩子出現了異常。不肯去幼稚園、不肯外出跟別的小朋友玩,只能在家跟父母玩,並且總是鬧情緒,半夜精神,白天睡覺,其實都是爸爸太過軟弱。”看到這裡,心裡像掏了一個洞一樣,忽然間明白,卻又好像說中了一樣的怔住。

我想起一個朋友是這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他的孩子今年剛上學,和一個同學關係要好,每天都在一起。但是過一段時間出了一些事情變不喜歡和她一起玩了。有一天下午同學要來找她玩,她來問爸爸怎麼辦能不讓她來?爸爸說:“這是你們小朋友自己之間的事情,爸爸不能參與,你來自己想想辦法呢?”等下午同學給女兒打電話來的時候,爸爸發現女兒在天馬行空的亂扯,扯過了半小時對方完全忘了要找她玩的事情就掛了電話。女兒長舒一口氣,但爸爸很驚奇,原來女兒是這麼解決這個問題,心裡特別激動。我相信這個小孩子以後會慢慢的更加有自信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發生什麼事都來找爸爸吧。

(二)

我在豆瓣和微博上分別問了一個問題:“有多少人覺得,自己走進社會後遇到了種種心理和性格問題,比如不愛說話,無法融入集體,性格缺陷,害怕人多、自卑,沒韌性,不專注?你是否能想起,小時候是否有什麼事,讓你變成了這個樣子?或者留下了陰影?”

隨便摘錄幾個與大家分享,每一條都是刻在心裡的痛:

“父母從小就說我不會來事兒不會說話不會聊天,然後現在我看見長輩什麼的就打怵緊張。”

“小學六年級從鄉鎮轉到縣城去上學,被同班男生笑話土來著,後來性格就變得內向、羞怯了,其實之前很外向陽光的。”

“家教嚴格,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前不允許結交異性朋友,記得初中畢業時留了個電話給我前桌的男生,結果打電話過來被我爸接到了,我爸罵我沒有羞恥之心,從此再也沒法正常結交異性朋友,至今沒有一個異性朋友,並且不知道該如何交流。從小父母就沒把我當做一個個體,而是他們的附屬品,完全按照他們的意願把我塑造成他們想像的樣子,逼迫我去發展他們喜歡的,打壓各種他們不喜歡的,只讓我讀書,其他都不許做,並且從小給我灌輸一種思想,就是如果我成績還不好,那麼我什麼都不是,我就只是一個廢物。以前還認真學習的,後來叛逆期沒認真學習以後成績很差,那時他們每天都是一副好嫌棄我的樣子,自此關係疏離。”

“不愛交流最初的形成是,小時候老媽的同事見到我老是塞手裡的吃的給我,然後我媽見我坦然接受就對我吼讓我不要對陌生人說話,不能隨便拿人東西,到後來我每次拒絕就會受到表揚,這樣到最後小學階段就很害怕跟不認識的人說話。”

“從小就被灌輸要爭勝,只要努力追求就可以實現,時至今日,把自己逼的很累。只會拿起無法放下。”

“小時候看到妹妹因為早上起來不洗漱不願上學,被爸爸拿鐵衣架打到身上瘀紫遍佈,讓我覺得犯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還因為自己發脾氣差點掀了飯桌被媽媽打,讓我覺得表達情緒是一件會被懲罰的事。這些都發生在六歲以前。從此學會了察言觀色當絕對聽話的乖小孩。長大後個性變壓抑,工作後自我失衡抑鬱成疾。”

“小時候親戚們坐在一起的時候 就喜歡對各家的小孩評頭論足 活潑的孩子常常被表揚 像我這樣靦腆的孩子 就會被他們當面職責說不活潑 然後直到被說哭……”

“兒時有一陣子父母關係不太好。父親太強勢,我總是憎恨母親的軟弱不懂得反抗,我暗自疑惑她為什麼不提出離婚。()長大之後,面對自己的感情,一點點不合意就果斷說分手,沒有餘地。似乎是一種對主導權的迷戀,以及不想重蹈母親的覆轍。但這樣也讓我陷入長時間的沒有安全感。”

“從小麻麻就會在我旁邊講一些有關家裡經濟之類的事情,應該是想讓我乖一點不要亂要東西這樣子吧。可是誰也沒想到我把本不屬於小孩子懂得的事情一直記在心裡,雖然現在家裡經濟狀況好了很多,但是心理陰影這種東西對小孩子的成長真的影響很大#小孩子就應該單單純純的長大啊# ”

“小時候我媽媽總是罵我 很小的時候有次騎單車摔了好大一跤 蹭了好大一塊皮 硬是忍著沒敢說 覺得被媽媽罵更可怕 到現在都不能跟媽媽溝通 很少打電話 因為不知道怎麼跟她講話 不知道講什麼 她覺得我不孝順。”

“小時候父母的說教吧……”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你以後也不能有大出息“再就是因為自己比較中性,父母就會說”你這樣別人怎麼看我們,以為我們都不正常“之類的……再加上性格本來就很悶,到現在都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活得很累。”

(三)

看的來信越多,我很悲哀的發現,很多人想要成功,但成功所需要具備的品質與精神,比如堅強、勇敢、堅持、有韌性等等,都是與生俱來或者兒時培養起來的,長大後能因為勵志故事或自我認知形成的特別少。所以,當有人問“如何堅持學英語?” “怎麼能早起?”“下班後怎麼堅持學習”,其實多半是無解的,就算解答了也基本做不到。

有時候你看一群人,觀察他們的一天,或一周,就可以大體知道這些人未來會如何,性格小小的微調整可以改,但很多大的精神品格基本上定了,如果不是受了大刺激,不會有大的變化。因此成年人自我改變命運的事情,多半會很勵志,會把人感動的哭好幾天,那是因為在改變內核基因品質,需要重新撕裂自己,重新自建。這個過程,是艱難而可怕的。但如果不重建,很多問題就好像輪回一樣不斷出現在你生命的每一個新階段裡,上學,上大學,上班,結婚…… 我就是這樣。

當然,寫下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譴責誰,也並非要每個人回去找父母算帳。還是那句話,父母養大已不易。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不好,也根本顧不上什麼精神和心靈,況且那時候也沒什麼人能給予指導。養的足以感恩,無需糾結對錯。只願未來的我們,能看到自己受過的傷,在努力撕裂與重建自己的過程中,別再對孩子說:“別人都可以,就你事兒多”之類的話。

願每一個成年人都能療愈自己的傷。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單純美好的長大。

早撒謊的孩子更聰明

文/李康團隊

“人之初,性本善”,那是因為此時說謊容易穿幫。

孩子從兩歲起就開始嘗試騙人,直到七八歲才能成功編出完美謊言。撒謊用不用打草稿,反映了兒童認知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管控系統的功能。這個系統跟成年後的自我決策和計劃性息息相關。

正如世間萬物皆有高下,謊言也分三等:三等謊言指鹿為馬,混淆黑白;二等謊言蓄意欺人,隱瞞事實;一等謊言合情合理,首尾呼應。

能把一個謊話編圓,其難度絕對不亞於即興創作一部小說。做一個誠實的人固然需要勇氣,但同時也不需要太多智慧。

而要做一個高水準的說謊者,你不僅需要壓抑自己想說真話的衝動,還得費神構思好讓謊言前後一致。這就涉及管控系統的兩個最基本的功能:抑制控制和工作記憶。

如果把大腦比作一家公司,那麼管控系統就是CEO。它從小掌權,在7到12個月的小嬰兒身上就能觀察到一些基本功能。隨著年齡增長,它的能力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腦科學研究者們猜測,它的核心辦公場所大概位於額葉,負責制訂計畫、監督工作、達成目標、解決問題、制止開小差、打擊拖延症。

一旦這個系統出了問題,就會出現如下症狀:缺乏計劃性、東西亂放、日程混亂、工作和娛樂時間無法區分、很難集中注意力、定了計畫也不能很好地執行、無法決定從哪裡開始入手工作、猶豫拖遝……

管控系統就是內心揮舞的小皮鞭,它絕對不會讓人放鬆、偷懶,對它的測量也由一系列相當擰巴的實驗組成。

首先是對抑制控制能力的測量,孩子們需要把大木塊放到小桶裡,小木塊放到大桶裡。

其次測量的是抑制控制和工作記憶的複合能力。大部分人也許都被這種測試坑過:面對紅筆寫出的“綠”字,不由自主地回答這是個綠色的字。對還不太認得字的幼兒,當然不適合直接套用這個經典實驗,但以同樣原理改良的水果圖片測試,就可以測出兒童是不是能有選擇地調整注意力,說出正確答案。

還有兩個關於偷看和撒謊的實驗。第一次,研究者交給孩子一份禮物,告訴他們不要偷看,然後暫時離開。房間裡隱藏的攝像機會記錄孩子是否有偷看的行為。第二次,研究者讓孩子根據叫聲猜測背後的動物,創造條件引誘他們轉身偷看,然後詢問他們有沒有作弊,那個動物是什麼。同樣,孩子的行為會被攝像機記錄下來。()對照來看就知道孩子有沒有撒謊,以及說了謊之後,能不能保持鎮定不露馬腳。

通過這些測試,兩位加拿大學者發現,兒童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愛撒謊,撒謊水準也越來越高。正所謂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騙人也是需要勤加練習才能熟練掌握的技術活。而更重要的是,愛說謊話的孩子在管控系統的功能測試中表現得都相當好。

說謊說得好,說明孩子發育正常,聰明伶俐,也許日後無論學習、工作都能按時完成,遊刃有餘。那些為自家孩子說謊而擔心、憤怒的父母可以長出一口氣了,倒是孩子從來都表現得老實乖巧,才需要緊張。

誠實的人不一定都為人正直,道德完美,也有可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因此而開始自卑。這種自卑持續到結婚,母親還是不斷的用自己的認知和判斷來數落她的生活,搞得她幾乎崩潰到自殺。只是幸好,她還有一個他,與她一起並肩而站,摟過她的肩膀,承擔她的傷和痛。

看到這個故事非常震驚,仔細想想那些收到過的信件,無一例外的寫過小時候發生了什麼,然後就變成了如何如何的性格和態度,直到現在承受著內心的煎熬。有一次跟一個女性朋友聊天,她是一個特別容易遇到困難和矛盾就蜷縮在小角落裡不肯出來解決,只希望時間過去,一切都能恢復如初。為此,她離了婚,因為婚姻裡發生的所有問題,她都用這樣的辦法去解決。可不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不代表消失,只會越來越多,積攢起來爆發的時候,她離婚了。我跟她一起往青少年、童年、幼年的時候追溯,發現她的父親是國家幹部,母親是一個農民,父母在一起是包辦婚姻,雖然相互扶持,但在精神上很多事情是無法溝通的。因此,父親會把上班時候遇到的各種人際與仕途煩惱與還上小學的她分享,算是一種傾訴。但對於一個還在小學的孩子來講,這一切遠超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講,她只能看到父親仿佛受了委屈,但自己無力幫忙,感受到來自自己內心的無力與自責。面對無法承受的事,她變成下意識的選擇逃避,不說話,不解決。當她突然醒悟到這一切的根源來自小時候,豁然開朗般流下眼淚。

前幾天看《下鄉養兒》,我們都以為是書中的孩子天生性格孤僻,無法承擔困難,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造成了生活困難。但她的輔導老師喬老師說:“每次在幼稚園遇到困難,其實就是小朋友不和,老師與家長溝通些問題,孩子的爸爸就覺得別人都是王八蛋,我孩子是最好的,於是立刻換幼稚園。孩子從來沒有獨立面對和解決矛盾和完善自己的機會。這樣連續換了七八次幼稚園,在不斷的與別人認識、熟悉、再抽離的過程中,孩子出現了異常。不肯去幼稚園、不肯外出跟別的小朋友玩,只能在家跟父母玩,並且總是鬧情緒,半夜精神,白天睡覺,其實都是爸爸太過軟弱。”看到這裡,心裡像掏了一個洞一樣,忽然間明白,卻又好像說中了一樣的怔住。

我想起一個朋友是這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他的孩子今年剛上學,和一個同學關係要好,每天都在一起。但是過一段時間出了一些事情變不喜歡和她一起玩了。有一天下午同學要來找她玩,她來問爸爸怎麼辦能不讓她來?爸爸說:“這是你們小朋友自己之間的事情,爸爸不能參與,你來自己想想辦法呢?”等下午同學給女兒打電話來的時候,爸爸發現女兒在天馬行空的亂扯,扯過了半小時對方完全忘了要找她玩的事情就掛了電話。女兒長舒一口氣,但爸爸很驚奇,原來女兒是這麼解決這個問題,心裡特別激動。我相信這個小孩子以後會慢慢的更加有自信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發生什麼事都來找爸爸吧。

(二)

我在豆瓣和微博上分別問了一個問題:“有多少人覺得,自己走進社會後遇到了種種心理和性格問題,比如不愛說話,無法融入集體,性格缺陷,害怕人多、自卑,沒韌性,不專注?你是否能想起,小時候是否有什麼事,讓你變成了這個樣子?或者留下了陰影?”

隨便摘錄幾個與大家分享,每一條都是刻在心裡的痛:

“父母從小就說我不會來事兒不會說話不會聊天,然後現在我看見長輩什麼的就打怵緊張。”

“小學六年級從鄉鎮轉到縣城去上學,被同班男生笑話土來著,後來性格就變得內向、羞怯了,其實之前很外向陽光的。”

“家教嚴格,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前不允許結交異性朋友,記得初中畢業時留了個電話給我前桌的男生,結果打電話過來被我爸接到了,我爸罵我沒有羞恥之心,從此再也沒法正常結交異性朋友,至今沒有一個異性朋友,並且不知道該如何交流。從小父母就沒把我當做一個個體,而是他們的附屬品,完全按照他們的意願把我塑造成他們想像的樣子,逼迫我去發展他們喜歡的,打壓各種他們不喜歡的,只讓我讀書,其他都不許做,並且從小給我灌輸一種思想,就是如果我成績還不好,那麼我什麼都不是,我就只是一個廢物。以前還認真學習的,後來叛逆期沒認真學習以後成績很差,那時他們每天都是一副好嫌棄我的樣子,自此關係疏離。”

“不愛交流最初的形成是,小時候老媽的同事見到我老是塞手裡的吃的給我,然後我媽見我坦然接受就對我吼讓我不要對陌生人說話,不能隨便拿人東西,到後來我每次拒絕就會受到表揚,這樣到最後小學階段就很害怕跟不認識的人說話。”

“從小就被灌輸要爭勝,只要努力追求就可以實現,時至今日,把自己逼的很累。只會拿起無法放下。”

“小時候看到妹妹因為早上起來不洗漱不願上學,被爸爸拿鐵衣架打到身上瘀紫遍佈,讓我覺得犯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還因為自己發脾氣差點掀了飯桌被媽媽打,讓我覺得表達情緒是一件會被懲罰的事。這些都發生在六歲以前。從此學會了察言觀色當絕對聽話的乖小孩。長大後個性變壓抑,工作後自我失衡抑鬱成疾。”

“小時候親戚們坐在一起的時候 就喜歡對各家的小孩評頭論足 活潑的孩子常常被表揚 像我這樣靦腆的孩子 就會被他們當面職責說不活潑 然後直到被說哭……”

“兒時有一陣子父母關係不太好。父親太強勢,我總是憎恨母親的軟弱不懂得反抗,我暗自疑惑她為什麼不提出離婚。()長大之後,面對自己的感情,一點點不合意就果斷說分手,沒有餘地。似乎是一種對主導權的迷戀,以及不想重蹈母親的覆轍。但這樣也讓我陷入長時間的沒有安全感。”

“從小麻麻就會在我旁邊講一些有關家裡經濟之類的事情,應該是想讓我乖一點不要亂要東西這樣子吧。可是誰也沒想到我把本不屬於小孩子懂得的事情一直記在心裡,雖然現在家裡經濟狀況好了很多,但是心理陰影這種東西對小孩子的成長真的影響很大#小孩子就應該單單純純的長大啊# ”

“小時候我媽媽總是罵我 很小的時候有次騎單車摔了好大一跤 蹭了好大一塊皮 硬是忍著沒敢說 覺得被媽媽罵更可怕 到現在都不能跟媽媽溝通 很少打電話 因為不知道怎麼跟她講話 不知道講什麼 她覺得我不孝順。”

“小時候父母的說教吧……”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你以後也不能有大出息“再就是因為自己比較中性,父母就會說”你這樣別人怎麼看我們,以為我們都不正常“之類的……再加上性格本來就很悶,到現在都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活得很累。”

(三)

看的來信越多,我很悲哀的發現,很多人想要成功,但成功所需要具備的品質與精神,比如堅強、勇敢、堅持、有韌性等等,都是與生俱來或者兒時培養起來的,長大後能因為勵志故事或自我認知形成的特別少。所以,當有人問“如何堅持學英語?” “怎麼能早起?”“下班後怎麼堅持學習”,其實多半是無解的,就算解答了也基本做不到。

有時候你看一群人,觀察他們的一天,或一周,就可以大體知道這些人未來會如何,性格小小的微調整可以改,但很多大的精神品格基本上定了,如果不是受了大刺激,不會有大的變化。因此成年人自我改變命運的事情,多半會很勵志,會把人感動的哭好幾天,那是因為在改變內核基因品質,需要重新撕裂自己,重新自建。這個過程,是艱難而可怕的。但如果不重建,很多問題就好像輪回一樣不斷出現在你生命的每一個新階段裡,上學,上大學,上班,結婚…… 我就是這樣。

當然,寫下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譴責誰,也並非要每個人回去找父母算帳。還是那句話,父母養大已不易。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不好,也根本顧不上什麼精神和心靈,況且那時候也沒什麼人能給予指導。養的足以感恩,無需糾結對錯。只願未來的我們,能看到自己受過的傷,在努力撕裂與重建自己的過程中,別再對孩子說:“別人都可以,就你事兒多”之類的話。

願每一個成年人都能療愈自己的傷。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單純美好的長大。

早撒謊的孩子更聰明

文/李康團隊

“人之初,性本善”,那是因為此時說謊容易穿幫。

孩子從兩歲起就開始嘗試騙人,直到七八歲才能成功編出完美謊言。撒謊用不用打草稿,反映了兒童認知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管控系統的功能。這個系統跟成年後的自我決策和計劃性息息相關。

正如世間萬物皆有高下,謊言也分三等:三等謊言指鹿為馬,混淆黑白;二等謊言蓄意欺人,隱瞞事實;一等謊言合情合理,首尾呼應。

能把一個謊話編圓,其難度絕對不亞於即興創作一部小說。做一個誠實的人固然需要勇氣,但同時也不需要太多智慧。

而要做一個高水準的說謊者,你不僅需要壓抑自己想說真話的衝動,還得費神構思好讓謊言前後一致。這就涉及管控系統的兩個最基本的功能:抑制控制和工作記憶。

如果把大腦比作一家公司,那麼管控系統就是CEO。它從小掌權,在7到12個月的小嬰兒身上就能觀察到一些基本功能。隨著年齡增長,它的能力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腦科學研究者們猜測,它的核心辦公場所大概位於額葉,負責制訂計畫、監督工作、達成目標、解決問題、制止開小差、打擊拖延症。

一旦這個系統出了問題,就會出現如下症狀:缺乏計劃性、東西亂放、日程混亂、工作和娛樂時間無法區分、很難集中注意力、定了計畫也不能很好地執行、無法決定從哪裡開始入手工作、猶豫拖遝……

管控系統就是內心揮舞的小皮鞭,它絕對不會讓人放鬆、偷懶,對它的測量也由一系列相當擰巴的實驗組成。

首先是對抑制控制能力的測量,孩子們需要把大木塊放到小桶裡,小木塊放到大桶裡。

其次測量的是抑制控制和工作記憶的複合能力。大部分人也許都被這種測試坑過:面對紅筆寫出的“綠”字,不由自主地回答這是個綠色的字。對還不太認得字的幼兒,當然不適合直接套用這個經典實驗,但以同樣原理改良的水果圖片測試,就可以測出兒童是不是能有選擇地調整注意力,說出正確答案。

還有兩個關於偷看和撒謊的實驗。第一次,研究者交給孩子一份禮物,告訴他們不要偷看,然後暫時離開。房間裡隱藏的攝像機會記錄孩子是否有偷看的行為。第二次,研究者讓孩子根據叫聲猜測背後的動物,創造條件引誘他們轉身偷看,然後詢問他們有沒有作弊,那個動物是什麼。同樣,孩子的行為會被攝像機記錄下來。()對照來看就知道孩子有沒有撒謊,以及說了謊之後,能不能保持鎮定不露馬腳。

通過這些測試,兩位加拿大學者發現,兒童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愛撒謊,撒謊水準也越來越高。正所謂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騙人也是需要勤加練習才能熟練掌握的技術活。而更重要的是,愛說謊話的孩子在管控系統的功能測試中表現得都相當好。

說謊說得好,說明孩子發育正常,聰明伶俐,也許日後無論學習、工作都能按時完成,遊刃有餘。那些為自家孩子說謊而擔心、憤怒的父母可以長出一口氣了,倒是孩子從來都表現得老實乖巧,才需要緊張。

誠實的人不一定都為人正直,道德完美,也有可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