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感恩勵志

史鐵生:我希望成為她的驕傲

史鐵生:我希望成為她的驕傲
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
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裡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裡結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裡整天都想些什麼。我那時脾氣壞到極點,經常是發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從那園子裡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麼話都不說。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於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裡也沒有答案。

她料想我不會願意她限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麼。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這以後她會怎樣,當年我不曾想過。
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麼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牆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待她再次送我出門的時候,她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聽出,母親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禱告,是給我的提示,是懇求與囑咐。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後,我才有餘暇設想。當我不在家裡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現在我可以斷定,以她的聰慧和堅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後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後的白天,她思來想去最後准是對自己說:“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裡出了什麼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
在那段日子裡——那是好幾年長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親作過了最壞的準備了,但她從來沒有對我說過:“你為我想想”。事實上我也真的沒為她想過。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
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有一次與一個作家朋友聊天,我問他學寫作的最初動機是什麼?他想了一會說:“為我母親。為了讓她驕傲。”我心裡一驚,良久無言。回想自己最初寫小說的動機,雖不似這位朋友的那般單純,但如他一樣的願望我也有,
且一經細想,發現這願望也在全部動機中占了很大比重。這位朋友說:“我的動機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搖頭,心想低俗並不見得低俗,只怕是這願望過於天真了。他又說:“我那時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羡慕我母親。”我想,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為他的母親還活著。而且我想,他的母親也比我的母親運氣好,他的母親沒有一個雙腿殘廢的兒子,否則事情就不這麼簡單。
在我的頭一篇小說發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說第一次獲獎的那些日子裡,我真是多麼希望我的母親還活著。我便又不能在家裡呆了,又整天整天獨自跑到地壇去,心裡是沒頭沒尾的沉鬱和哀怨,走遍整個園子卻怎麼也想不通:母親為什麼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麼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
她卻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來此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樂?她匆匆離我去時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麼一會,我甚至對世界對上帝充滿了仇恨和厭惡。後來我在一篇題為“合歡樹”的文章中寫道:“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溯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裡穿過。”小公園,指的也是地壇。
只是到了這時候,紛紜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現得清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才在我心中滲透得深徹。
上帝的考慮,也許是對的。
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烏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裡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裡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曾有過好多回,我在這園子裡呆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裡,她就悄悄轉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裡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經找了多久還要找多久,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決意不喊她——但這絕不是小時候的捉迷藏,這也許是出於長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羞澀?但這倔只留給我痛侮,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兒子想使母親驕傲,這心情畢竟是太真實了,以致使“想出名”這一聲名狼藉的念頭也多少改變了一點形象。這是個複雜的問題,且不去管它了罷。隨著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至少有一點我是想錯了: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並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年年月月我都到這園子裡來,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麼。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麼大。”我放下書,想,這麼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摘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母親,我只是想和你多待一會兒 即使背包再沉,也都是母親對我深深的愛 記憶被吞噬的母親

簡單而又心酸的算術題:我們還能陪父母多久?
在這繁忙和快節奏的社會,我們常常計算房價、利息、生活花費等一道道算術題,但又有多少人能慢下來,仔細計算我們還能陪父母多長時間呢?
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在大城市為事業而努力奮鬥,但我們是否能停下來,抽空探望遠方的父母,哪怕是隔三差五的給父母打一通電話呢,其實,算一算還能陪父母的日子,深深地觸動我的內心,心存愧疚。
以父母都已經40歲計算,按照現在發達城市的平均壽命八十歲計算,大約還有40年的時間。按照每月回家2天計算(實際每年平時一年才能回去1—2次),2天X12個月=24天,576小時,減去睡覺的時間10小時/天X24天=240小時,每年實際陪伴父母的時間576小時—240小時=336小時。40年陪伴父母的時間336小時X40年=1344小時,也就是560天。而我的父母日夜陪伴了我18年,供養了我整整22年,我能回報他們是卻只是1/20,甚至還遠遠不到。而且有時候有的人甚至不2年都不回家一次。假如說我們再除去拜訪親友的時間,我們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到底是多少天?
即使我40年如一日的每月回去探望父母,真正陪伴他們的時間只有短短一年零一個月零二十四天。多麼觸目驚心的數字,而許許多多不在父母身邊的子女根本做不到每月去看望父母一次,工作、帶孩子、應酬、社交、考證等等理由讓他們一拖再拖,直到父母已年老不堪,體弱多病才後悔不已。
我極其羡慕和父母在同一個城市的子女,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有家,有父母,有最濃的親情。我也是幸運的,因為不久的將來父母就會回來,陪伴我,我陪伴父母。
人的一生就如此簡單,父母耗盡一生的積蓄買房買在和子女同一座城市,只為和最親的人近一點,再近一點,互相守望,相依為命。

父母心聲: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遠離父母的我們,是一群失憶的人 父母在,自己哪怕跑得再遠,也不覺得形單影隻

致我們終將老去的母親:時光請別傷害她
女+馬=媽
為你做牛做馬的女人就是媽,你怎能不愛她?
3歲時:媽咪,我愛你。
10歲時:媽,隨便啦。
16歲時:我媽真的很煩。
18歲時:想要離開這個家。
25歲:媽,你當時是對的。
30歲時:我想要去我媽家。
50歲:我不想要失去我媽。
70歲:只要我媽還能在這,我願意為了我媽放棄一切。
對於媽媽,我們說的話最多的是:
“媽,我衣服在哪?”
“媽,咱們晚飯吃什麼?”
“媽,我能出去麼?”
“媽,我餓了。”
而對於爸爸,說最多的話是:“爸,我媽在哪?”
我們都有一個好媽媽,愛她的請轉發。
母親節到了,媽媽頭上的白髮比去年更多了,無論怎樣,好好陪媽媽一天!
我們只有一個媽,怎能不愛她?
生病時,媽媽說:別嚇媽媽;
吃飯時,媽媽說:別管媽媽;
結婚時,媽媽說:別念媽媽;
媽媽病時,媽媽卻說:媽媽沒事。
我有一個好媽媽,時光請別傷害她。
如果有一天,當媽媽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她的手,陪著她慢慢走,就像當年她牽著你一樣。
各位朋友,如果有同感,請轉發分享到微博或QQ空間吧!
祝你的母親永遠健康、年輕、幸福、平安!

母親安詳地睡著了 有關母親的格言 與母親有關的名言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裡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經找了多久還要找多久,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決意不喊她——但這絕不是小時候的捉迷藏,這也許是出於長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羞澀?但這倔只留給我痛侮,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兒子想使母親驕傲,這心情畢竟是太真實了,以致使“想出名”這一聲名狼藉的念頭也多少改變了一點形象。這是個複雜的問題,且不去管它了罷。隨著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至少有一點我是想錯了: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並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年年月月我都到這園子裡來,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麼。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麼大。”我放下書,想,這麼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摘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母親,我只是想和你多待一會兒 即使背包再沉,也都是母親對我深深的愛 記憶被吞噬的母親

簡單而又心酸的算術題:我們還能陪父母多久?
在這繁忙和快節奏的社會,我們常常計算房價、利息、生活花費等一道道算術題,但又有多少人能慢下來,仔細計算我們還能陪父母多長時間呢?
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在大城市為事業而努力奮鬥,但我們是否能停下來,抽空探望遠方的父母,哪怕是隔三差五的給父母打一通電話呢,其實,算一算還能陪父母的日子,深深地觸動我的內心,心存愧疚。
以父母都已經40歲計算,按照現在發達城市的平均壽命八十歲計算,大約還有40年的時間。按照每月回家2天計算(實際每年平時一年才能回去1—2次),2天X12個月=24天,576小時,減去睡覺的時間10小時/天X24天=240小時,每年實際陪伴父母的時間576小時—240小時=336小時。40年陪伴父母的時間336小時X40年=1344小時,也就是560天。而我的父母日夜陪伴了我18年,供養了我整整22年,我能回報他們是卻只是1/20,甚至還遠遠不到。而且有時候有的人甚至不2年都不回家一次。假如說我們再除去拜訪親友的時間,我們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到底是多少天?
即使我40年如一日的每月回去探望父母,真正陪伴他們的時間只有短短一年零一個月零二十四天。多麼觸目驚心的數字,而許許多多不在父母身邊的子女根本做不到每月去看望父母一次,工作、帶孩子、應酬、社交、考證等等理由讓他們一拖再拖,直到父母已年老不堪,體弱多病才後悔不已。
我極其羡慕和父母在同一個城市的子女,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有家,有父母,有最濃的親情。我也是幸運的,因為不久的將來父母就會回來,陪伴我,我陪伴父母。
人的一生就如此簡單,父母耗盡一生的積蓄買房買在和子女同一座城市,只為和最親的人近一點,再近一點,互相守望,相依為命。

父母心聲: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遠離父母的我們,是一群失憶的人 父母在,自己哪怕跑得再遠,也不覺得形單影隻

致我們終將老去的母親:時光請別傷害她
女+馬=媽
為你做牛做馬的女人就是媽,你怎能不愛她?
3歲時:媽咪,我愛你。
10歲時:媽,隨便啦。
16歲時:我媽真的很煩。
18歲時:想要離開這個家。
25歲:媽,你當時是對的。
30歲時:我想要去我媽家。
50歲:我不想要失去我媽。
70歲:只要我媽還能在這,我願意為了我媽放棄一切。
對於媽媽,我們說的話最多的是:
“媽,我衣服在哪?”
“媽,咱們晚飯吃什麼?”
“媽,我能出去麼?”
“媽,我餓了。”
而對於爸爸,說最多的話是:“爸,我媽在哪?”
我們都有一個好媽媽,愛她的請轉發。
母親節到了,媽媽頭上的白髮比去年更多了,無論怎樣,好好陪媽媽一天!
我們只有一個媽,怎能不愛她?
生病時,媽媽說:別嚇媽媽;
吃飯時,媽媽說:別管媽媽;
結婚時,媽媽說:別念媽媽;
媽媽病時,媽媽卻說:媽媽沒事。
我有一個好媽媽,時光請別傷害她。
如果有一天,當媽媽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她的手,陪著她慢慢走,就像當年她牽著你一樣。
各位朋友,如果有同感,請轉發分享到微博或QQ空間吧!
祝你的母親永遠健康、年輕、幸福、平安!

母親安詳地睡著了 有關母親的格言 與母親有關的名言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