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感恩勵志

感恩勵志:每當走過老師的窗前

感恩勵志:每當走過老師的窗前
不曾忘卻,三年前和恩師相遇時,他那和藹的微笑已沁入我的心田。三年間的往事,沉澱著的記憶如雨中磚地上的紅葉,零落但是鮮豔潔淨,脈絡清晰,那道道明顯的脈痕包含著他慈心所延伸出的默默關懷。
不輕易犯錯,老師給我們的不是長篇累牘的說教,而是沁人心脾的透析,我們受傷的心靈如晚風吹過的沙灘,得到月光的溫暖照耀。學習進步時,老師給我們的是那句淡淡的提醒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鼓勵。在無涯學海中,我們是迎風破浪的船隻,有了江渚之上簇簇漁火的引路,

我們終將成功靠岸。高考即將來臨,我們定將全力以赴,因為我們相信:考場外面除了來來回回,用焦急腳步反復丈量長廊的家長之外,必定在某個角落裡,還有您那熱切的祈盼和給我們的最最真摯的祝福。
立足當下,我們汲取營養,靜待著在某個清晨和青翠色梔子花蕾一同綻放。只是,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多想再跳進去,傾聽老師的諄諄教誨,多想再一次坐下來與您如同伴之間一樣促膝談心。可是,我們怎能再調皮,無故生出事端,讓老師擔心,被老師的愛河圍繞,我們又哪來那麼多傷心過往。我知道,再走進去就意味著我們是永遠長不大的小毛孩。
不想踏進,是我不願見到重疊得精緻細密的試卷掩蓋了老師溫柔的雙眸;我不願見到筆筒裡插得滿滿當當卻幾乎都快用光的紅筆;我不願見到,
似乎不知疲憊,永遠亮著的小檯燈。我只想靜默著觀望被格子窗定格的所有美好畫面,路過老師的窗前,就把燈光下老師的背影記在心裡,去吟誦老師低頭閱卷的專注。
再次走過老師的窗前,我多想遞進一束潔白的梔子花,彌漫著清香,這是我對您最好的表達。

給老師的一封感恩信 有關感恩老師的作文 感恩老師演講稿

親愛的孩子,你知道我有多難過嗎?

剛才接了個電話,一個曾帶過的高三孩子要去刷車了。心情無比的沉重,痛。僅寫此文,告訴這個孩子,親愛的孩子,你知道老師有多難過嗎,快點回來吧。希望他能看到。

孩子,記得你是兩個月前來找的我,和另外幾個孩子一起。現在的我還能清楚的記得你上課時的樣子。調皮掩蓋不住你的聰慧,你總是能快速理解我講的知識,儘管那些知識有些甚至是你們一年後才學的。短短的培訓很快就結束了。我送走你們,如同以往的學生一樣,充滿希望。

後來,好消息一個一個傳來了,你的考試進步了50多名,一門由40多提高到70多,另一門由70多提高到90多。如果你沒有當過老師,你就無法理解每每此時,老師心中的那種激動和欣喜。看著學生們在指導和努力下成長,是付出後最大的收穫。那時,我對你們更有信心了,我堅信,只要你們能繼續堅持照老師說的做,就一定能從學習的成功走向人生的成功。

直到今天,突然接到你父親的電話,說你去刷車了,因為你的成績還不夠好,不夠支持你對未來的信心。()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呢?老師很體諒你,你當時天天從大興趕來聽課,路途遙遠老師有體會。老師也明白你對家人的體諒和愛,讓老師感動。只是孩子,這些付出固然艱苦,可是和你的前途比起來,又算什麼呢。為什麼不能堅持呢?我們在收穫前總要先付出,不是嗎?

回來吧,孩子,聽著別的孩子進步的消息,老師就會想起你。老師信任你,相信你。當你們來找我的時候,你們幾個是一樣的,一樣蘊藏著巨大的潛能,一樣在內心深處有著成功的渴望,等待著我的發掘。現在,通過瞭解和觀察,老師更確信,只要你堅持努力下去,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只要你不放棄,沒有人會放棄你!你一定能成功,一定可以!

孩子,我們老去時能依靠你嗎?

文/雅斯敏·阿裡布海

上星期,在帕丁頓車站的一個咖啡店裡,我問一個正在看報紙的女人我是否可以跟她同坐在一張桌子旁邊。當她放下報紙時,我們認出了彼此:我們曾經在“90後”組織工作,這個組織專為想趕上正在接受普通中等教育的同齡人的未成年母親提供培訓。在“90後”,我教那些女孩英語,莎莉教數學。一轉眼,20年過去了。

我們開始聊起來。無論從誰的角度來看,莎莉的生活都是成功的。52歲的她是位受人尊重的演講家,婚姻幸福,兩個孩子都已經成年,身體都健康,還有一個美麗的家。

我問起她的兒子:“薩姆現在忙什麼?”那一瞬間,

她的臉彌漫了悲傷,眼淚流了下來。她尷尬地想把淚水擦乾淨,但只是徒勞。

她突然流淚,並不是因為她的大兒子死了,而是她感覺自己和大兒子之間的關係已經死了。23歲的薩姆在一家剛創建的網路公司見習,沒有工資。跟其他很多在找工作的畢業生一樣,薩姆仍跟父母一起住。剛開始時,莎莉夫婦和薩姆18歲的妹妹都很高興他畢業後回家住。可是,薩姆隨後提的各種要求控制了他們的生活。

莎莉告訴我:“剛開始的時候他要求我們給他零用錢,每週150英鎊。我們給他了,就當他見習要交學費吧。可是,過去一年裡他的要求讓我們漸漸不能接受。他想要浮華的衣服,想要新的智慧手機,想要去外面吃飯。上星期他甚至找我們要1000英鎊,說要跟大學時的一些朋友去滑雪。”

莎利的丈夫是一名律師,他願意給薩姆支付滑雪之行的費用,但莎莉拒絕了。薩姆為此很生氣,打壞了他那間臥室裡的傢俱,打碎了裝菜的盤子,並嚇唬他妹妹。莎莉說:“他尖叫著說我們欠他的,因為他從未要求出生,他希望我們死。他咆哮說他一無所有並不是他的錯,是政治家讓國家變得太混亂,我們夫婦擁有一切,他卻一無所有。他直接詛咒我,用一些真的很骯髒的語言詛咒我。”

從那之後,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甚至莎莉都不敢單獨跟薩姆在家。

父母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往往因此把他們寵壞了。

莎莉的經歷令人害怕,但這種例子是不常見的嗎?似乎是很常見的,我在哪裡都見到,我看到的是醜陋的“我”一代,像薩姆這樣的二十幾歲的專制君主,他們只在乎他們自己,當事情不如他們所願時就抱怨所有的人。

可是,誰該是受指責的呢?恐怕莎莉的痛苦是她自己造成的,這是令人尷尬的事情。那是她的過失,她自己也知道。

薩姆在牛津郡的一座美麗的獨立式房子裡長大,他上的是私立中學,跟家裡人去美麗的地方度假,父母對他真的有求必應。

薩姆的成長教育跟莎莉完全不一樣:莎莉是由單親母親養大的,她的衣服和耶誕節禮物往往都是來自慈善商店。莎莉回憶說:“那時的生活真的很艱難。我在學校裡被富家子弟取笑。我想有他們有的東西。所以,當我有了孩子以後,為了給孩子們富裕的生活,我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我那麼愛孩子們——可能我太寵他們了。”

叫父母們誠實地談論他們那些二十多歲的孩子,你會經常聽到這些困惑與內疚的話語。我認識另外一對都當律師的夫婦,他們發現他們的孩子在大學裡沒有去聽課,孩子逃了一學期的課他們才知道。又有一對開了一家社交聚會策劃公司的夫婦發現暫時沒有找到工作、正在為他們打工的女兒從他們的公司裡偷了錢。從以上兩個例子來看,父母們都愛孩子,把孩子當寶,孩子們令人震驚的行為讓他們的父母感到非常失敗。

我怕父母們真的很失敗。很多中等階級的父母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才生孩子,他們都曾經考慮給予孩子太多的後果。事實上,也有很多孩子沒有受到壞的影響。但太多孩子變得貪得無厭、奢侈嬌縱,像老是長不大的少年。

從本能來說,所有的父母都想要孩子有比自己更好的生活,像母鳥自己寧可餓肚子也要先喂飽小鳥一樣,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現象。然而,物質主義流行的這幾十年已經扭曲了這些本能。我們用正確的理由去做錯誤的事情。

我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家裡常常負債,經濟狀況很差。我在烏干達出生,1972年隨家人移民到英國。因為父親賺錢不多,所以母親白天在一家幼稚園裡做飯,晚上還領一些針線活回家做。我的布偶和布偶穿的衣服是母親用剩下的邊角料跟用過的火柴棍做成的。如果有個親戚送給我一件英國製作的衣服,我會一直穿好多年,脫線了母親會趁我熟睡的時候縫好。這段人生經歷讓我變得適應力很強,但也讓我想給我的孩子們所有我小時候想擁有卻得不到的東西。

對於我和很多像我這樣的人來說,夢想已經不再遙不可及:社會變化了,我們購買力強了,父母兩人都有收入,有更多的錢來給孩子享受。我的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每年看到母親們努力地滿足她們的孩子的要求,有時我也會讓步,給我的兩個孩子買最時尚的跑鞋和滑板。現在我兒子三十多歲,女兒21歲。

但很多善良的父母沒有看到,對孩子作出太多讓步,對孩子反而不好。給孩子們買足夠他們用三輩子的物品,盲目地送孩子去參加一個又一個社交場合,沒要求孩子作出什麼回報,孩子們就會對應得利益有一種不現實的感覺。

今日,數百萬的這些自私的年輕人正在面對真正的難題:缺少工作機會、沒有住房、艱難地在這加速全球化的世界裡生存。在困境裡,他們下意識的反應就是責駡和抱怨某人——他們的父母。

但是,令人難過的是,大多數的父母只會更加地縱容孩子。按照現在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以後的自私孩子會更多。當然,我們必須支持孩子,但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拒絕。

幸運的是,我的兩個孩子都知道向善,從來沒有剝削我們。()但這一點,我要感謝我的母親,如果沒有她的持續影響,我想,我早已經溺愛他們了。

是的,兩個孩子比我以前擁有的多很多:他們上的是私立學校,可以經常去外面吃飯,有昂貴的手機等物品,還可以去奇異的地方滑雪,但他們也懂得節制。即便現在,我也聽到母親的聲音說:“要教會他們知足常樂。”

以前,母親住在住房協會提供的一個小套間裡,我的兩個兒子都喜歡去那兒。她會教我和孩子們必需的謙卑、慷慨和正派。她會說:“不要索求太多,否則,連上帝也會對你們的要求感到厭煩。”

聽了莎莉和其他像她一樣的人的訴說,我就明白我的母親的建議使我沒有衝動地給兒子和女兒過多。

像莎莉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我有一個熟人的32歲的兒子仍然呆在家裡,拒絕出去找工作,還吸食大麻,每天穿著鬆鬆垮垮的運動服在家裡吃了睡、睡了吃,什麼都不幹。他在大學裡學的是商業管理,但在被三個單位拒絕之後就再也不出去找工作了。他的母親說他得了抑鬱症,他的女朋友說得更透徹一些——她說他只是被寵壞了。

接下來,我們說到希瑟,一個化學專業的畢業生。有好幾個單位向她伸出過橄欖枝,但她都拒絕了,說它們給的工資都太垃圾。她的父親,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對此充滿了遺憾:“我的生意現在不好做,她一點同情都沒有,反而為我們家不再有能力一年去度假三次而暴跳如雷。”

我是新聞學教授,在好幾個大學裡任課。有一些大學生跟我說他們不會從底層幹起,他們想一開始就當自由作家,或者專欄作家。因為他們的一貫嬌縱,他們的父母認為他們是可以這樣開始的。

媒體行業的激烈競爭使年輕人更加自憐,更是只關注自己,以致于中年和老年人把他們看成失敗者或只會揮霍父母財產的寄生蟲。

從我們所看到的情況來看,未來看起來更黯淡。我們不能忘了,到我們這一代人老去的時候,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這些自私的、貪婪的孩子。神啊,幫幫我們吧。

說要跟大學時的一些朋友去滑雪。”

莎利的丈夫是一名律師,他願意給薩姆支付滑雪之行的費用,但莎莉拒絕了。薩姆為此很生氣,打壞了他那間臥室裡的傢俱,打碎了裝菜的盤子,並嚇唬他妹妹。莎莉說:“他尖叫著說我們欠他的,因為他從未要求出生,他希望我們死。他咆哮說他一無所有並不是他的錯,是政治家讓國家變得太混亂,我們夫婦擁有一切,他卻一無所有。他直接詛咒我,用一些真的很骯髒的語言詛咒我。”

從那之後,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甚至莎莉都不敢單獨跟薩姆在家。

父母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往往因此把他們寵壞了。

莎莉的經歷令人害怕,但這種例子是不常見的嗎?似乎是很常見的,我在哪裡都見到,我看到的是醜陋的“我”一代,像薩姆這樣的二十幾歲的專制君主,他們只在乎他們自己,當事情不如他們所願時就抱怨所有的人。

可是,誰該是受指責的呢?恐怕莎莉的痛苦是她自己造成的,這是令人尷尬的事情。那是她的過失,她自己也知道。

薩姆在牛津郡的一座美麗的獨立式房子裡長大,他上的是私立中學,跟家裡人去美麗的地方度假,父母對他真的有求必應。

薩姆的成長教育跟莎莉完全不一樣:莎莉是由單親母親養大的,她的衣服和耶誕節禮物往往都是來自慈善商店。莎莉回憶說:“那時的生活真的很艱難。我在學校裡被富家子弟取笑。我想有他們有的東西。所以,當我有了孩子以後,為了給孩子們富裕的生活,我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我那麼愛孩子們——可能我太寵他們了。”

叫父母們誠實地談論他們那些二十多歲的孩子,你會經常聽到這些困惑與內疚的話語。我認識另外一對都當律師的夫婦,他們發現他們的孩子在大學裡沒有去聽課,孩子逃了一學期的課他們才知道。又有一對開了一家社交聚會策劃公司的夫婦發現暫時沒有找到工作、正在為他們打工的女兒從他們的公司裡偷了錢。從以上兩個例子來看,父母們都愛孩子,把孩子當寶,孩子們令人震驚的行為讓他們的父母感到非常失敗。

我怕父母們真的很失敗。很多中等階級的父母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才生孩子,他們都曾經考慮給予孩子太多的後果。事實上,也有很多孩子沒有受到壞的影響。但太多孩子變得貪得無厭、奢侈嬌縱,像老是長不大的少年。

從本能來說,所有的父母都想要孩子有比自己更好的生活,像母鳥自己寧可餓肚子也要先喂飽小鳥一樣,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現象。然而,物質主義流行的這幾十年已經扭曲了這些本能。我們用正確的理由去做錯誤的事情。

我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家裡常常負債,經濟狀況很差。我在烏干達出生,1972年隨家人移民到英國。因為父親賺錢不多,所以母親白天在一家幼稚園裡做飯,晚上還領一些針線活回家做。我的布偶和布偶穿的衣服是母親用剩下的邊角料跟用過的火柴棍做成的。如果有個親戚送給我一件英國製作的衣服,我會一直穿好多年,脫線了母親會趁我熟睡的時候縫好。這段人生經歷讓我變得適應力很強,但也讓我想給我的孩子們所有我小時候想擁有卻得不到的東西。

對於我和很多像我這樣的人來說,夢想已經不再遙不可及:社會變化了,我們購買力強了,父母兩人都有收入,有更多的錢來給孩子享受。我的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每年看到母親們努力地滿足她們的孩子的要求,有時我也會讓步,給我的兩個孩子買最時尚的跑鞋和滑板。現在我兒子三十多歲,女兒21歲。

但很多善良的父母沒有看到,對孩子作出太多讓步,對孩子反而不好。給孩子們買足夠他們用三輩子的物品,盲目地送孩子去參加一個又一個社交場合,沒要求孩子作出什麼回報,孩子們就會對應得利益有一種不現實的感覺。

今日,數百萬的這些自私的年輕人正在面對真正的難題:缺少工作機會、沒有住房、艱難地在這加速全球化的世界裡生存。在困境裡,他們下意識的反應就是責駡和抱怨某人——他們的父母。

但是,令人難過的是,大多數的父母只會更加地縱容孩子。按照現在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以後的自私孩子會更多。當然,我們必須支持孩子,但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拒絕。

幸運的是,我的兩個孩子都知道向善,從來沒有剝削我們。()但這一點,我要感謝我的母親,如果沒有她的持續影響,我想,我早已經溺愛他們了。

是的,兩個孩子比我以前擁有的多很多:他們上的是私立學校,可以經常去外面吃飯,有昂貴的手機等物品,還可以去奇異的地方滑雪,但他們也懂得節制。即便現在,我也聽到母親的聲音說:“要教會他們知足常樂。”

以前,母親住在住房協會提供的一個小套間裡,我的兩個兒子都喜歡去那兒。她會教我和孩子們必需的謙卑、慷慨和正派。她會說:“不要索求太多,否則,連上帝也會對你們的要求感到厭煩。”

聽了莎莉和其他像她一樣的人的訴說,我就明白我的母親的建議使我沒有衝動地給兒子和女兒過多。

像莎莉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我有一個熟人的32歲的兒子仍然呆在家裡,拒絕出去找工作,還吸食大麻,每天穿著鬆鬆垮垮的運動服在家裡吃了睡、睡了吃,什麼都不幹。他在大學裡學的是商業管理,但在被三個單位拒絕之後就再也不出去找工作了。他的母親說他得了抑鬱症,他的女朋友說得更透徹一些——她說他只是被寵壞了。

接下來,我們說到希瑟,一個化學專業的畢業生。有好幾個單位向她伸出過橄欖枝,但她都拒絕了,說它們給的工資都太垃圾。她的父親,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對此充滿了遺憾:“我的生意現在不好做,她一點同情都沒有,反而為我們家不再有能力一年去度假三次而暴跳如雷。”

我是新聞學教授,在好幾個大學裡任課。有一些大學生跟我說他們不會從底層幹起,他們想一開始就當自由作家,或者專欄作家。因為他們的一貫嬌縱,他們的父母認為他們是可以這樣開始的。

媒體行業的激烈競爭使年輕人更加自憐,更是只關注自己,以致于中年和老年人把他們看成失敗者或只會揮霍父母財產的寄生蟲。

從我們所看到的情況來看,未來看起來更黯淡。我們不能忘了,到我們這一代人老去的時候,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這些自私的、貪婪的孩子。神啊,幫幫我們吧。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