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修身的句子
1、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3、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於利。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0、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
11、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12、當仁,不讓于師。
1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4、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5、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6、仁者,其言也訒。
17、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美到心間的句子
1、一個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很容易被別人一句話打倒,害怕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所以讓別人去決定。有時候,你之所以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因為你太相信別人所表現出來的的能力。其實,只要你按自己的想法做了,不一定會比別人差。
2、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的感受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
3、當生活給你一百個理由哭泣時,你就拿出一千個理由笑給它看。
4、痛過了,便堅強了;跨過了,便成熟了;傻過了,便懂得了適時的珍惜與放棄。總是在失去了什麼,才能學會珍惜什麼;總是在碰了壁,才能學會改變什麼,放棄什麼;總是在疼過之後,才能學會做一個全新的自己。
5、世界上最殘忍的事,不是沒遇到愛的人,而是遇到卻最終錯過;世界上最傷心的事,不是你愛的人不愛你,而是他愛過你後,最後卻不愛你。
6、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長大了,成熟了,這個社會就看透了。累了,難過了,就蹲下來,給自己一個擁抱。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同情你,憐憫你。你哭了,眼淚是你自己的;你痛了,
7、有些愛,在不經意中,刻骨;有些人,在不經意時,相遇;有些事,在不經意間,開始;有些話,在不經意裡,承諾;有些愛,在不經意中,產生;有些人,在不經意時,分開;有些事,在不經意間,消失;有些話,在不經意裡,脫口而出。
8、一個人的世界,很安靜,安靜的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和心跳聲。冷了,給自己加件外套;餓了,給自己買個麵包;病了,給自己一份堅強;失敗了,給自己一個目標;跌倒了,在傷痛中爬起,並給自己一個寬容的微笑。
9、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忌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
10、有時候,莫名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只想一個人靜靜的發呆。有時候,夜深人靜,突然覺得不是睡不著,而是固執地不想睡。有時候,聽到一首歌,就會突然想起一個人。有時候,別人突然對你說,我覺得你變了,然後自己開始百感交集。丟了的自己,只能慢慢撿回來。
11、幸福是一種感覺,而不是擁有多少,不要說誰比誰幸福,因為幸福是無法比較的。
12、只要是喜劇收尾,過程你讓我怎麼哭都行。
13、不喊痛,不一定沒感覺。不要求,不一定沒期待。不落淚,不一定沒傷痕。沉默,不代表自己沒話說。離開,不代表自己很瀟灑。快樂,不代表自己沒傷心。()微笑有時就像創可貼,雖然掩飾住了傷口,
14、專一不是一輩子隻喜歡一個人,是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一心一意。
15、麥兜說:有事情是要說出來的,不要等著對方去領悟,因為對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麼,等到最後只能是傷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
16、很久很久以前,謊言和真實在河邊洗澡。謊言先洗好,穿了真實的衣服離開,真實卻不肯穿謊言的衣服。後來,在人們的眼裡,只有穿著真實衣服的謊言,卻很難接受赤裸裸的真實。
17、跟自己說聲對不起,因為曾經為了別人難為了自己。
18、平靜的湖面只有呆板的倒映,奔騰的激流才有美麗的浪花!幸福不是靠別人來佈施,而是要自己去贏取,生命的意義在不斷挑戰自己,
19、有沒有一句誓言,就算兩鬢斑白,步履蹣跚也要攜手共度。有沒有一個人,用盡了一生的力氣還捨不得將他遺忘。
20、開始讓一些人漸漸淡出我的生活。我的心那麼小,可以遇見的人不多,可以付出的,亦只有那麼幾個。你不是我的,我亦不是你的。
21、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22、我們總是把最寬容的樣子留給別人,卻把最惡毒最傷人的話留給了自己最親的人。
23、總有一個人,一直住在心裡,卻告別在生活裡。
論語十則中的成語
1、見義勇為:語本《論語·衛靈公》“見義勇為于師”朱熹注:“當仁,以仁為之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厥後泛用“見義勇為”暗示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該該推委。
2、大逆不道:犯上:觸犯長上;反叛:指造反。《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未之有也。”
3、發憤忘食:用功進修,努力工作,忘記了吃飯。《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分歧紕繆。子曰:“女爰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女,同“汝”,你;爰,何。)後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勞。
4、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經常使用以暗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水準,也暗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5、眾所周知: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每一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程注”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
6、觸類旁通:比方從懂患上的一點兒,類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長於類推,能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7、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為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語出《論語·泰伯》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兒做好,起主要使東西精巧,語出《論語·衛靈公》。
9、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本身差的或者官位比本身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0、不患上其死:指人不患上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患上其死然。”
11、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須用宰牛的刀。比方做壯工作不必費大力氣或者大材不能不消。《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12、見義勇為:看到了爭議的工作就奮勇地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13、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論語·裡仁》:“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4、理屈辭窮: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辭窮,而取辯於口以禦人耳。”
15、誨人不倦:誨:輔導。教人時不嫌委頓。形容輔導特別耐煩。《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6、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原指好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成群聚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後也指愛施小恩惠。
17、少年老成:後生;年輕人,後輩;畏:這搭指敬服。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她們是值患上尊敬畏的。《論語·子罕》:“少年老成,焉知來者之不比今也。”後多用此獎飾有志氣有為的年輕人。
18、從心所欲:隨本身的情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泯滅。施惠於人,本身又無所泯滅。《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厥後經常使用以形容有實利而未幾費財帛。
”厥後泛用“見義勇為”暗示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該該推委。2、大逆不道:犯上:觸犯長上;反叛:指造反。《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未之有也。”
3、發憤忘食:用功進修,努力工作,忘記了吃飯。《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分歧紕繆。子曰:“女爰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女,同“汝”,你;爰,何。)後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勞。
4、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經常使用以暗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水準,也暗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5、眾所周知: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每一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程注”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
6、觸類旁通:比方從懂患上的一點兒,類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長於類推,能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7、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為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語出《論語·泰伯》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兒做好,起主要使東西精巧,語出《論語·衛靈公》。
9、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本身差的或者官位比本身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0、不患上其死:指人不患上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患上其死然。”
11、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須用宰牛的刀。比方做壯工作不必費大力氣或者大材不能不消。《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12、見義勇為:看到了爭議的工作就奮勇地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13、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論語·裡仁》:“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4、理屈辭窮: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辭窮,而取辯於口以禦人耳。”
15、誨人不倦:誨:輔導。教人時不嫌委頓。形容輔導特別耐煩。《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6、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原指好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成群聚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後也指愛施小恩惠。
17、少年老成:後生;年輕人,後輩;畏:這搭指敬服。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她們是值患上尊敬畏的。《論語·子罕》:“少年老成,焉知來者之不比今也。”後多用此獎飾有志氣有為的年輕人。
18、從心所欲:隨本身的情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泯滅。施惠於人,本身又無所泯滅。《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厥後經常使用以形容有實利而未幾費財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