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少有人走的路》裡M•斯科特•派克的一篇情感美文:愛不僅是感覺,還是行動
愛是實際行動,是真正的付出。不少人聲稱富有愛心,
愛的感覺與精神貫注密不可分。後者是把情感與興趣“貫注”在外在物件上,並將其當成屬於自己的一部分。精神貫注和真正的愛容易混淆,但仍有顯著區別。
首先,精神貫注的物件,不一定是有生命的事物,因此就不見得具有心靈的感受。精神貫注的物件,可能是股票,也可能是珠寶,貫注的過程,不見得以愛為出發點。
其次,對某種事物產生精神貫注的人,未必會重視其心智的成熟。患有消極性依賴症的人,甚至害怕貫注物件成長和進步。
第三,精神貫注可能與智慧和責任無關。在酒吧裡初識的兩個異性,可能在短時間內相互貫注。他們事前沒有安排約會,沒有做出過承諾,沒有考慮過各自家庭的穩定性(它們顯然要比性接觸更重要),當事人的情感和需求,僅僅是追求性的滿足。
最後一點是,精神貫注隨時都可能消失。性接觸和性☆禁☆行☆禁☆為結束後,雙方興味索然,覺得對方毫無吸引力。換句話說,精神貫注生命力極短,不可能長久維持。
真正的愛,須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獻,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愛的對象得到成長,
在心理治療或婚姻關係中,
真正有愛的人,不可能單憑愛的感覺行事。真正的愛,來自雙方心靈的意願,而不是一時衝動。真正的愛,是自我決定和選擇,無論愛的感覺是否存在,都要奉獻出情感和智慧。時刻都有愛的感覺,誠然是一件好事,而愛能否持久地延續,取決於我們是否有愛的意願,是否有奉獻精神。
例如,我可能遇見一個心儀的女人,我很想去愛她,但這麼做,就會毀掉我的婚姻,危及我的家庭,所以我會抑止這一想法,
真正的愛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慮,是奉獻全部身心的重大決定。
把真正的愛與愛的感覺混為一談,只能是自欺欺人。一個整天酗酒、不管妻兒的人,可能眼含熱淚對酒吧侍者傾訴:“我愛我的家人。”對子女置之不理的人,也可能以最具愛心的父母自居。
這種虛假姿態其實不難理解:把“愛”掛在口頭上,或只在腦海裡去想像真正的愛,並以此作為愛的證據,這些顯然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通過行動去愛卻相當困難。真正的愛,其價值在於始終如一的行動,這遠遠大於轉瞬即逝的感覺或者精神貫注。
真正的愛出自自我意願,只能依靠實際行動來證明。“愛”與“非愛”的區別,正如“善”與“惡”的區別,有著各自客觀的、既定的標準。愛是行動,不是空想,愛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是頭腦的主觀意象。
延伸閱讀:
並以此作為愛的證據,這些顯然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通過行動去愛卻相當困難。真正的愛,其價值在於始終如一的行動,這遠遠大於轉瞬即逝的感覺或者精神貫注。
真正的愛出自自我意願,只能依靠實際行動來證明。“愛”與“非愛”的區別,正如“善”與“惡”的區別,有著各自客觀的、既定的標準。愛是行動,不是空想,愛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是頭腦的主觀意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