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法布林昆蟲記有感(一)
讀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秘,我知道了:淩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
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
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
讀法布林昆蟲記有感(二)
法布林的昆蟲記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其中有許多是我們這些整天宅在家裡的人根本不知道的。
他之所以能瞭解這麼多關於昆蟲的知識,就是因為他有一雙敏銳而善於觀察的眼睛。對於作家和畫家來說,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現在的人們都被電子產品玩弄在掌中,
其實在學校裡我們每人只要每天少扔一張沒用過的草稿紙,一年就可以拯救成千上萬棵的大樹,這些被拯救的大樹可以成為許多動物的家園。
我有幸接觸過幾次農村的自然世界,雖然比起昆蟲記上說的昆蟲種類要少許多,
大自然對人類來說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一樣,可是我們現在卻妄想榨幹我們母親的心血,這難道不是可恥的嗎?然而大自然也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人類的許多惡性已經遭到了必然的報應,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保護地球。
讀法布林昆蟲記有感(三)
文/遲浩寧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看完這本書,使我懂得了看問題不能光聽別人如何講,而要自己去觀察、思索、實踐、探究,從而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且觀察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一分為二的去研究和思考問題。我多麼渴望像法布林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林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林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發脾氣。
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讀昆蟲記後感(一)
我覺得螳螂的外表十分美麗,尤其是它的腿特別修長,身材纖細。作者法布林把螳螂的皮比作淡綠色的外衣,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螳螂居然是一種溫存與殘忍並存的小東西。我又讀了兩個自然段,才知道螳螂不僅僅會攻擊人和弱小的昆蟲,它甚至會吃掉自己的同類——丈夫!我看到這兒,不由得吃了一驚。在吃自己丈夫的時候,雌性螳螂會咬住自己丈夫的頭頸,然後一口一口的吃下去,都這樣了,它也能面不改色,真是讓我又驚訝又佩服。看來,外表美不一定能代表內心美。
隨後我又讀了幾篇,什麼蝴蝶、蜜蜂、蜘蛛……,不管讀哪一篇文章,我都能體會到作者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讓我奇怪的是,作者是怎樣觀察昆蟲的呢?看了法布林的簡介,我才知道:法布林曾經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塊荒地,專門放養昆蟲,這樣連續觀察了三十年,終於凝結成了這妙趣橫生的《昆蟲記》!
讀昆蟲記後感(二)
我讀了一本書——《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家、文學家法布林。這本書向我們主要介紹了17種昆蟲。
《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為我們介紹了昆蟲世界的各種趣聞逸事,是一部集知識、趣味、文學、哲理於一體的散文集。這本書精選了有關紅螞蟻、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種較為在生活中常見的昆蟲,讓我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學習了科普知識。
那麼,我就說書中的建築大師迷宮蛛吧。迷宮蛛也叫作圓網蛛。它是個無與倫比的紡織工人,它用蛛網來獵取那些自投羅網的小蟲子們,坐享其成,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啊!它的身體是灰色的,胸有兩條寬闊的黑色飾帶,飾帶中間夾著白道子和褐色的斑點,不過到快要產卵的時候,圓網蛛就要搬家了。它結的絲囊色澤鮮亮、外觀富麗精緻。
在圓網蛛產完卵後,它最偉大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大約在九月中旬,小蜘蛛們卵化出來了,但它們要在這個袋子裡過冬。歲月無情,母蜘蛛的食量漸漸小了起來,體力也不足了,雖然如此,它還能維持四五個星期的壽命。但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它繼續拖著蹣跚的步子不停地巡視。最後。在十月底的時候,它用最後的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咬破巢的牆壁,精疲力盡地死去了。
讀到這裡,我覺得母蛛盡了一個最慈愛的母親所應盡的全部責任,我十分感動,母蛛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母蛛偉大的精神讓我想起一句名言:世上最偉的力量就是母愛。
想到自已的母親,在我的成長道路上,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她總是鼓勵我,幫助我,我要感謝她。將來,我也要向她對我一樣地對她好!
讀昆蟲記後感(三)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一)
最近我讀了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這本書。昆蟲學家法布林把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小昆蟲都表達的活靈活現。他把那些小昆蟲怎樣築巢、怎樣捕捉食物,那些小昆蟲身上的顏色、形態,等等,都寫得一清二楚。他還把可怕的蜘蛛、噁心的綠蠅、兇狠的螳螂寫得栩栩如生。在這些昆蟲裡面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孔雀蝶和螳螂。
大孔雀蝶是一種為愛而生的蝴蝶。這些漂亮並且大的像鳥一樣的蝴蝶,好像從來都不知道去尋找食物吃。它們會花費自己的一生,來尋找自己的配偶,其實它們的生命也只有短短的幾天。因為它們只知道愛,卻不知道像別的蝴蝶那樣在花叢中吸吮花汁,所以它們自然而然就不會長壽。但是兇殘、毒辣的螳螂可就沒有像大孔雀蝶擁有那麼多愛心了,也絕對不會那麼的溫柔。不過螳螂長著苗條的身材,而且再配上淡綠色的皮膚和紗一樣的翅膀,顯得特別優雅。很久以前,農夫們看見螳螂總是仰望著天空,兩隻手也高高舉起,就像是在祈禱一般,因此都稱它為“祈禱的女神”。
可是人們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外表看上去像是女神一樣的昆蟲,竟然是一個兇狠手辣的殺手。只要有其他昆蟲從它的身邊經過,不論是什麼樣的昆蟲,也不論是故意的侵犯還是無意路過的,螳螂都會立刻氣勢洶洶的沖上去。
螳螂都是愛吃活的昆蟲的。軟頸、大刀和鋸齒是螳螂最具殺傷力的三大武器。在所有昆蟲中,只有螳螂的頸部是軟的。但是它的兇惡和殘忍是人們想像不出來的。因為,螳螂不僅僅吃其它的昆蟲,還會吃自己的親朋好友。還有更驚人的,那就是雌螳螂會把自己的丈夫給吃了!
真沒想到,大自然裡還會有自相殘殺的事情發生。真不知道,大自然裡還會有哪些我們沒有發現的可怕的、驚奇的事情!法布林他觀察某種昆蟲,一觀察就是幾個小時,幾天,或更長的時間。他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用一生的時間寫完《昆蟲記》,他的這種可貴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只有用心去品味這本書的精華,才能對他所研究的昆蟲有更深一層次的認識。
《昆蟲記》讀後感(二)
《昆蟲記》,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林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就是這樣一個奇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為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跡,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讀後感(三)
小夥伴們,你們喜歡昆蟲嗎?我可喜歡了。那都是因為他——法布林。不對,應該是他寫的書——《昆蟲記》。“《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布林用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以及它們為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觀察所得的資料,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編寫成的。”看了《昆蟲記》後,我不但瞭解了很多昆蟲知識,而且知道昆蟲的世界原來也是那麼的神奇有趣。
我本來不知道黃蜂是怎麼喂小寶寶的,看了《昆蟲記》後,我才知道原來黃蜂是這樣喂小寶寶的:在一個正在忙碌的工蜂身上,我們就可以清楚的觀察到,在它的嗉囊裡,充滿了蜜汁。它停在了一個小房間的前面,它的樣子特別有意思,它把小小的頭慢慢地伸到洞口裡去,然後用它的觸鬚輕輕地碰一碰裡面的小幼蟲。那個小寶寶慢慢的清醒過來,似乎看到了那個黃蜂遞送進來的的觸鬚,於是它微微地張開小嘴,把蜜給吃下去。
我一直在想,那些小蟲子們,是怎樣找到回家的路的呢?看了《昆蟲記》後,我明白了。()“蜜蜂可以準確無誤的回家,靠的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解釋不出來的本能。”“紅螞蟻是憑著記憶力找到回家的路的。這證明他們並不像蜜蜂那樣直接辨認回家的路的,而是憑著對沿途景物的記憶找到回家的路的。”
他們的生活,你不覺得有趣而幸福嗎?“在充滿泥濘的池邊,隨處可見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戲著,追逐著。”“有紅色肚皮的蠑螈也把它的寬尾巴像舵一樣的搖擺。”
奇妙的幾何圖形,是蜘蛛的傑作。
精緻的房屋,是蟋蟀的住宿。
多麼可愛的昆蟲,多麼神奇的世界!
讀完《昆蟲記》,我很佩服法布林。他是怎麼把這本書寫完的呢?我寫一篇小故事也總是有頭無尾,有始無終的。
謝謝法布林爺爺,給我們這一代留下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雖然我們處於不同年代,但您的精彩篇章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林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發脾氣。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讀昆蟲記後感(一)
我覺得螳螂的外表十分美麗,尤其是它的腿特別修長,身材纖細。作者法布林把螳螂的皮比作淡綠色的外衣,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螳螂居然是一種溫存與殘忍並存的小東西。我又讀了兩個自然段,才知道螳螂不僅僅會攻擊人和弱小的昆蟲,它甚至會吃掉自己的同類——丈夫!我看到這兒,不由得吃了一驚。在吃自己丈夫的時候,雌性螳螂會咬住自己丈夫的頭頸,然後一口一口的吃下去,都這樣了,它也能面不改色,真是讓我又驚訝又佩服。看來,外表美不一定能代表內心美。
隨後我又讀了幾篇,什麼蝴蝶、蜜蜂、蜘蛛……,不管讀哪一篇文章,我都能體會到作者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讓我奇怪的是,作者是怎樣觀察昆蟲的呢?看了法布林的簡介,我才知道:法布林曾經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塊荒地,專門放養昆蟲,這樣連續觀察了三十年,終於凝結成了這妙趣橫生的《昆蟲記》!
讀昆蟲記後感(二)
我讀了一本書——《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家、文學家法布林。這本書向我們主要介紹了17種昆蟲。
《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為我們介紹了昆蟲世界的各種趣聞逸事,是一部集知識、趣味、文學、哲理於一體的散文集。這本書精選了有關紅螞蟻、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種較為在生活中常見的昆蟲,讓我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學習了科普知識。
那麼,我就說書中的建築大師迷宮蛛吧。迷宮蛛也叫作圓網蛛。它是個無與倫比的紡織工人,它用蛛網來獵取那些自投羅網的小蟲子們,坐享其成,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啊!它的身體是灰色的,胸有兩條寬闊的黑色飾帶,飾帶中間夾著白道子和褐色的斑點,不過到快要產卵的時候,圓網蛛就要搬家了。它結的絲囊色澤鮮亮、外觀富麗精緻。
在圓網蛛產完卵後,它最偉大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大約在九月中旬,小蜘蛛們卵化出來了,但它們要在這個袋子裡過冬。歲月無情,母蜘蛛的食量漸漸小了起來,體力也不足了,雖然如此,它還能維持四五個星期的壽命。但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它繼續拖著蹣跚的步子不停地巡視。最後。在十月底的時候,它用最後的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咬破巢的牆壁,精疲力盡地死去了。
讀到這裡,我覺得母蛛盡了一個最慈愛的母親所應盡的全部責任,我十分感動,母蛛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母蛛偉大的精神讓我想起一句名言:世上最偉的力量就是母愛。
想到自已的母親,在我的成長道路上,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她總是鼓勵我,幫助我,我要感謝她。將來,我也要向她對我一樣地對她好!
讀昆蟲記後感(三)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一)
最近我讀了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這本書。昆蟲學家法布林把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小昆蟲都表達的活靈活現。他把那些小昆蟲怎樣築巢、怎樣捕捉食物,那些小昆蟲身上的顏色、形態,等等,都寫得一清二楚。他還把可怕的蜘蛛、噁心的綠蠅、兇狠的螳螂寫得栩栩如生。在這些昆蟲裡面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孔雀蝶和螳螂。
大孔雀蝶是一種為愛而生的蝴蝶。這些漂亮並且大的像鳥一樣的蝴蝶,好像從來都不知道去尋找食物吃。它們會花費自己的一生,來尋找自己的配偶,其實它們的生命也只有短短的幾天。因為它們只知道愛,卻不知道像別的蝴蝶那樣在花叢中吸吮花汁,所以它們自然而然就不會長壽。但是兇殘、毒辣的螳螂可就沒有像大孔雀蝶擁有那麼多愛心了,也絕對不會那麼的溫柔。不過螳螂長著苗條的身材,而且再配上淡綠色的皮膚和紗一樣的翅膀,顯得特別優雅。很久以前,農夫們看見螳螂總是仰望著天空,兩隻手也高高舉起,就像是在祈禱一般,因此都稱它為“祈禱的女神”。
可是人們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外表看上去像是女神一樣的昆蟲,竟然是一個兇狠手辣的殺手。只要有其他昆蟲從它的身邊經過,不論是什麼樣的昆蟲,也不論是故意的侵犯還是無意路過的,螳螂都會立刻氣勢洶洶的沖上去。
螳螂都是愛吃活的昆蟲的。軟頸、大刀和鋸齒是螳螂最具殺傷力的三大武器。在所有昆蟲中,只有螳螂的頸部是軟的。但是它的兇惡和殘忍是人們想像不出來的。因為,螳螂不僅僅吃其它的昆蟲,還會吃自己的親朋好友。還有更驚人的,那就是雌螳螂會把自己的丈夫給吃了!
真沒想到,大自然裡還會有自相殘殺的事情發生。真不知道,大自然裡還會有哪些我們沒有發現的可怕的、驚奇的事情!法布林他觀察某種昆蟲,一觀察就是幾個小時,幾天,或更長的時間。他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用一生的時間寫完《昆蟲記》,他的這種可貴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只有用心去品味這本書的精華,才能對他所研究的昆蟲有更深一層次的認識。
《昆蟲記》讀後感(二)
《昆蟲記》,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林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就是這樣一個奇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為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跡,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讀後感(三)
小夥伴們,你們喜歡昆蟲嗎?我可喜歡了。那都是因為他——法布林。不對,應該是他寫的書——《昆蟲記》。“《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布林用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以及它們為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觀察所得的資料,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編寫成的。”看了《昆蟲記》後,我不但瞭解了很多昆蟲知識,而且知道昆蟲的世界原來也是那麼的神奇有趣。
我本來不知道黃蜂是怎麼喂小寶寶的,看了《昆蟲記》後,我才知道原來黃蜂是這樣喂小寶寶的:在一個正在忙碌的工蜂身上,我們就可以清楚的觀察到,在它的嗉囊裡,充滿了蜜汁。它停在了一個小房間的前面,它的樣子特別有意思,它把小小的頭慢慢地伸到洞口裡去,然後用它的觸鬚輕輕地碰一碰裡面的小幼蟲。那個小寶寶慢慢的清醒過來,似乎看到了那個黃蜂遞送進來的的觸鬚,於是它微微地張開小嘴,把蜜給吃下去。
我一直在想,那些小蟲子們,是怎樣找到回家的路的呢?看了《昆蟲記》後,我明白了。()“蜜蜂可以準確無誤的回家,靠的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解釋不出來的本能。”“紅螞蟻是憑著記憶力找到回家的路的。這證明他們並不像蜜蜂那樣直接辨認回家的路的,而是憑著對沿途景物的記憶找到回家的路的。”
他們的生活,你不覺得有趣而幸福嗎?“在充滿泥濘的池邊,隨處可見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戲著,追逐著。”“有紅色肚皮的蠑螈也把它的寬尾巴像舵一樣的搖擺。”
奇妙的幾何圖形,是蜘蛛的傑作。
精緻的房屋,是蟋蟀的住宿。
多麼可愛的昆蟲,多麼神奇的世界!
讀完《昆蟲記》,我很佩服法布林。他是怎麼把這本書寫完的呢?我寫一篇小故事也總是有頭無尾,有始無終的。
謝謝法布林爺爺,給我們這一代留下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雖然我們處於不同年代,但您的精彩篇章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