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哈內克導演的電影《愛》是一部探討愛情的電影。影片講述兩位元退休的音樂老師,年過八旬的他們相伴多年卻仍然相愛。
分享作者故城的一篇電影《愛》觀後感:愛的勇敢裡,只有永恆
2006年,有一本七十五頁的書《致D書|情史》在法國問世,一年後84歲的作者安德列•高茲與82歲身患絕症的愛妻多莉娜在家中打開煤氣,雙雙離開人世。兩人長達六十年的愛情,終逃不過歲月的羞辱。2012年,電影《愛》在法國坎城放映,影片中老人喬治不忍伴侶安妮在病痛中身體與人格緩慢解體,用枕頭結束了她的生命,留下遺書,飄然離去,生死未蔔。
《愛》裡有著導演哈內克一貫的電影技法,克制的現場調度,固定機位的長鏡頭,注重鏡頭之外聲音的捕捉等,均深受電影大師羅伯特•布列松的影響。《愛》中幾乎所有的場景都發生在封閉空間內,房間裡的油畫、老式椅子和鋼琴擺設極為考究,讓人很容易想到法國新浪潮導演侯麥的內景舞臺化風格。哈內克說,為了製造出老年人的生活狀態,他特意找來自己母親和繼父所居住的公寓,房間佈局均保持原樣。如影片中安妮去世後,喬治一直住在廚房邊的小房間裡,也照搬自母親去世後繼父的生活狀態。
《愛》的故事發生在一對老年夫婦之間。兩人志趣相投,生活殷實,相濡以沫。直到一天,安妮被檢出動脈栓塞,手術失敗後,她身體機能衰退、頭腦記憶力減弱,甚至喪失行動力和語言能力。如何面對愛人身體和精神的衰亡,成為丈夫喬治面臨的難題。
喬治答應安妮,不再將她送入醫院,身體力行,隻身擔負起照顧愛人生活起居的責任。然而安妮的身體每況愈下,醫生對此無能為力,丈夫和女兒也束手無策。對於喬治而言,雖然愛人仍在你身邊,原本的生活,卻已不在。她不再與他聽音樂會、讀書,不再分享彼此看法,不再回憶共同經歷的過往,也不再心意相通。
心有愧疚的安妮,
影片中有三處暗示安妮去意已決。一是喬治從老友的葬禮歸來,看到安妮跌坐在視窗,便知愛人已有跳樓自殺之意;二是安妮飯後要求翻閱舊事相冊,感慨生命之美的同時卻坦言,對於她而言生命過於漫長;三是喪失自理能力後,她拒絕進食,喬治送到口中的水,被她蠻橫地盡數吐出。特別是在無知的保姆用鋒利的梳子和無情的鏡子羞辱她之後,她對世間已再無眷戀。而此時的喬治該如何?是繼續讓歲月漫無際涯的羞辱她,還是如她所願,了斷餘生?
導演邁克爾•哈內克曾有這樣一段經歷。自小將他撫養大的姨媽,92歲時身患殘疾,生活不能自理,
《愛》中有兩場較為激烈的爭論。一次發生在喬治與安妮之間,喬治問安妮,如果兩人位置互換,她會怎麼做?另一次是女兒不解父親為何不將母親送至醫院治療,父親將母親的心意道出,再次提出,如果兩人位置互換,女兒會怎麼做?兩次爭論的結果,都是無言以對。
我愛你,所以對你毫無理由的成全和不設前提的寬容,這就可以是我結束你生命的理由嗎?
實際上,選擇的困境在於,一個人永遠不可能依靠自身的經驗來對不同的選擇作比較,無論是當時,還是事後,比較都是在想像中進行,一旦做出一個選擇,便意味著排除了其它一切可能的選擇。即便做出選擇,選擇的困境絲毫沒有消除,它轉化為反省的困境再度折磨我們。影片中喬治有一場噩夢,他聽到有人敲門,於是走出公寓,看到深夜走廊裡裝修未盡,空無一人,腳下被冷水浸泡。突然背後伸來一隻手捂住鼻息,讓他窒息。哈內克一方面告訴觀眾,喬治與安妮的生活早已死氣沉沉,另一方面也暗示這種選擇的困境一直都存在。
影片中兩次鴿子闖入客廳,也是哈內克安排的選擇困境。第一次發生在喬治意識到安妮有向死之心之後,喬治把它從視窗趕出,還它自由;第二次發生在喬治殺死妻子之後,他用毛毯抓住了它,禁錮了它的自由。哈內克用兩個相同的場景,給主人公兩個相同的選擇:如其所願,將其生命禁錮在狹小閉塞的空間裡?還是違其所願,將它放逐到更為廣闊的世界中?
影片結尾,喬治用枕頭捂死安妮,哈內克也在這個動作中作出了自己艱難而冷酷的選擇。很多觀眾對此不解,甚至疑惑,幫助愛人死去,這是“愛”嗎?
喬治在安妮去世後,獨自生活在廚房邊狹仄的空間,他的遺書內容,影片並無交代。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封遺書中窺得端倪。高茲在《致D書|情史》中這樣寫道:“很快你就八十二歲了。身高縮短了六釐米,體重只有四十五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的美麗、幽雅、令我心動。我們已經在一起度過了五十八個年頭,而我對你的愛愈發濃烈。我的胸口又有了這惱人的空茫,只有你灼熱的身體依偎在我懷裡時,它才能被填滿。”這想必也是喬治要寫給安妮的吧。
左圖:《愛》 右圖:《致D書|情史》
《致D書|情史》中還寫道:“我不要參加你的火化葬禮,也不要收到裝有你骨灰的盒子。我聽到凱薩琳•費里爾的歌唱,‘世界是空的,我不想長壽’,然後我醒了。我們都不願在對方去了之後,一個人孤獨苟活,我們經常對彼此說,萬一有來生,我們仍然願意共同度過。”共同赴死,是高茲與多莉娜愛情的宣言、承諾和廝守,讓後人唏噓不已。
而枕頭、封條、雛菊,是喬治對安妮的不老承諾,他答應安妮不送她去醫院,那麼在她死後也必然不會將她移出公寓。公寓的四壁是愛人寄居的棺材,封條、雛菊讓這場不存在的葬禮莊嚴而肅穆,死者得以尊嚴,生者得以慰藉。我不禁想起葉芝的詩:
雖然枝條很多,根卻只有一個。
穿過我青春所有說謊的日子,
我在陽光下抖落我的枝葉和花朵,
現在我可以枯萎而進入真理。
……
愛的勇敢裡,沒有謊言,只有永恆。
突然背後伸來一隻手捂住鼻息,讓他窒息。哈內克一方面告訴觀眾,喬治與安妮的生活早已死氣沉沉,另一方面也暗示這種選擇的困境一直都存在。
影片中兩次鴿子闖入客廳,也是哈內克安排的選擇困境。第一次發生在喬治意識到安妮有向死之心之後,喬治把它從視窗趕出,還它自由;第二次發生在喬治殺死妻子之後,他用毛毯抓住了它,禁錮了它的自由。哈內克用兩個相同的場景,給主人公兩個相同的選擇:如其所願,將其生命禁錮在狹小閉塞的空間裡?還是違其所願,將它放逐到更為廣闊的世界中?
影片結尾,喬治用枕頭捂死安妮,哈內克也在這個動作中作出了自己艱難而冷酷的選擇。很多觀眾對此不解,甚至疑惑,幫助愛人死去,這是“愛”嗎?
喬治在安妮去世後,獨自生活在廚房邊狹仄的空間,他的遺書內容,影片並無交代。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封遺書中窺得端倪。高茲在《致D書|情史》中這樣寫道:“很快你就八十二歲了。身高縮短了六釐米,體重只有四十五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的美麗、幽雅、令我心動。我們已經在一起度過了五十八個年頭,而我對你的愛愈發濃烈。我的胸口又有了這惱人的空茫,只有你灼熱的身體依偎在我懷裡時,它才能被填滿。”這想必也是喬治要寫給安妮的吧。
左圖:《愛》 右圖:《致D書|情史》
《致D書|情史》中還寫道:“我不要參加你的火化葬禮,也不要收到裝有你骨灰的盒子。我聽到凱薩琳•費里爾的歌唱,‘世界是空的,我不想長壽’,然後我醒了。我們都不願在對方去了之後,一個人孤獨苟活,我們經常對彼此說,萬一有來生,我們仍然願意共同度過。”共同赴死,是高茲與多莉娜愛情的宣言、承諾和廝守,讓後人唏噓不已。
而枕頭、封條、雛菊,是喬治對安妮的不老承諾,他答應安妮不送她去醫院,那麼在她死後也必然不會將她移出公寓。公寓的四壁是愛人寄居的棺材,封條、雛菊讓這場不存在的葬禮莊嚴而肅穆,死者得以尊嚴,生者得以慰藉。我不禁想起葉芝的詩:
雖然枝條很多,根卻只有一個。
穿過我青春所有說謊的日子,
我在陽光下抖落我的枝葉和花朵,
現在我可以枯萎而進入真理。
……
愛的勇敢裡,沒有謊言,只有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