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500字(一)
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
其實它一直在闡述一個道理!一個宿命最終還是結束在一個人質地堅硬的生命中!
名人傳讀後感500字(二)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這3個人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他的父親並不稱職,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由於母親的早逝和父親的壓迫使的貝多芬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正當他輝煌時,他卻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一個以音樂為一生的音樂家來說,
最後,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並像貝多芬那樣活著。
名人傳讀後感500字(三)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
名人傳讀後感400字(一)
這本書敘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苦難的一生,讚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中的名人。他們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為了自己永垂不朽的作品奉獻畢生的心血,他們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貝多芬在生命的最後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在生命的最後幾天還在塑像,
我們面對困境也應當向他們一樣,堅強的去面對困難,不要低頭,要選擇去克服它們!成為一個擁有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的人,為社會的需求做貢獻!
名人傳讀後感400字(二)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名人傳讀後感400字(三)
名人傳這本書上記載了三個名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巧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貝多芬是我知道音樂無處不在,只有真正懂得去瞭解音樂的人才懂得去欣賞好的樂曲,貝多芬臨死前寫的信中讓我知道他是一個愛音樂又懂得欣賞音樂的人,我相信貝多芬就算為他自己的事業‘音樂’而奮鬥死去的話,()他也一定不會抱怨,而是用冷靜來控制住自己接受這個要死去的事實,我更加相信貝多芬一定會為愛音樂的人而感到興奮。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喘下最後一口氣離開人間的時候我就知道一定會有人把他那偉大藝術而驚歎。
在我心中的米開朗琪羅是一位義大利文藝復興代表之一,他還是著名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所常遭的藝術形象雄偉有力,充滿著旺盛的戰爭精神。我相信大家每當看見米開朗琪羅建造的房子一定會感覺很有藝術氣息。米開朗琪羅的雄偉精神與我相比簡直就是一對反義詞,因為米開朗琪羅非常的賣力,就算已經到了休息時間,如果他今天該幹的活沒幹完就一定會先把活幹完在休息,而如果是我一定會先休息,然後明天接著幹。在米開朗琪羅的身上我發現了,只要你努力了,沒有什麼事你做不到。
現在我先要把米開朗琪羅的精神表現在我的身上,再把貝多芬愛音樂的精神融入到米開朗琪羅的精神上。
名人傳讀後感400字(四)
所謂的《名人傳》,當然是講述名人故事的。這本書的作者是羅曼·羅蘭。在這本書中,主要講述了三個人物: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
這本書讀完後,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關於貝多芬的故事。著名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他的一生坎坷,二十六歲時聽力漸漸衰退,四十五歲時耳朵完全失去聽力,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僅管是這樣,他還是不放棄他的音樂生涯,繼續創作。
在他失聰後,他還不斷創作音樂。這部《第十交響曲》就是他失聰後的傑作。
還記得其中一個片段。那是他在指揮《合唱交響樂》時,等大家都演奏玩,全場一致鼓掌,但是他一點也聽不見。直到一位女歌唱演員拉起他的手,請他轉過身面向聽眾時,他突然看見全場起立,揮動帽子向他致敬,這才明白過來。
貝多芬是個窮困潦倒、殘廢而孤獨、生而痛苦,世界從未給予他快樂的人,但他卻創造了歡樂奉獻給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難鍛造歡樂。就像他所說的那樣:“惟其痛苦,才有歡樂。”
名人傳主要內容
《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貝多芬傳》: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任。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作風。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米開朗基羅傳》:該傳記分上下編,上編“戰鬥”,下編“捨棄”和
尾聲“死”。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衝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準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地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托爾斯泰傳》: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己醜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群山環抱的清明環境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俄土戰爭期間,托爾斯泰曾親臨戰場,常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仍然寫出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那樣令人激賞的作品。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是比較充實而快樂的。
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巨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馬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寫作目的崇高,創造精神世界的太陽,呼吸英雄的氣息,使人們在痛苦、失望的現實中獲得心靈上的支撐。《名人傳》洋溢著一股旺盛的激情。
《名人傳》是一部獨具魅力的人物傳記,著者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讓讀者在傳記中跟三位大師接觸,分擔他們的痛苦、失敗;也分享他們的誠摯、成功。
名人傳讀後感400字(二)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名人傳讀後感400字(三)
名人傳這本書上記載了三個名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巧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貝多芬是我知道音樂無處不在,只有真正懂得去瞭解音樂的人才懂得去欣賞好的樂曲,貝多芬臨死前寫的信中讓我知道他是一個愛音樂又懂得欣賞音樂的人,我相信貝多芬就算為他自己的事業‘音樂’而奮鬥死去的話,()他也一定不會抱怨,而是用冷靜來控制住自己接受這個要死去的事實,我更加相信貝多芬一定會為愛音樂的人而感到興奮。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喘下最後一口氣離開人間的時候我就知道一定會有人把他那偉大藝術而驚歎。
在我心中的米開朗琪羅是一位義大利文藝復興代表之一,他還是著名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所常遭的藝術形象雄偉有力,充滿著旺盛的戰爭精神。我相信大家每當看見米開朗琪羅建造的房子一定會感覺很有藝術氣息。米開朗琪羅的雄偉精神與我相比簡直就是一對反義詞,因為米開朗琪羅非常的賣力,就算已經到了休息時間,如果他今天該幹的活沒幹完就一定會先把活幹完在休息,而如果是我一定會先休息,然後明天接著幹。在米開朗琪羅的身上我發現了,只要你努力了,沒有什麼事你做不到。
現在我先要把米開朗琪羅的精神表現在我的身上,再把貝多芬愛音樂的精神融入到米開朗琪羅的精神上。
名人傳讀後感400字(四)
所謂的《名人傳》,當然是講述名人故事的。這本書的作者是羅曼·羅蘭。在這本書中,主要講述了三個人物: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
這本書讀完後,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關於貝多芬的故事。著名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他的一生坎坷,二十六歲時聽力漸漸衰退,四十五歲時耳朵完全失去聽力,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僅管是這樣,他還是不放棄他的音樂生涯,繼續創作。
在他失聰後,他還不斷創作音樂。這部《第十交響曲》就是他失聰後的傑作。
還記得其中一個片段。那是他在指揮《合唱交響樂》時,等大家都演奏玩,全場一致鼓掌,但是他一點也聽不見。直到一位女歌唱演員拉起他的手,請他轉過身面向聽眾時,他突然看見全場起立,揮動帽子向他致敬,這才明白過來。
貝多芬是個窮困潦倒、殘廢而孤獨、生而痛苦,世界從未給予他快樂的人,但他卻創造了歡樂奉獻給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難鍛造歡樂。就像他所說的那樣:“惟其痛苦,才有歡樂。”
名人傳主要內容
《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貝多芬傳》: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任。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作風。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米開朗基羅傳》:該傳記分上下編,上編“戰鬥”,下編“捨棄”和
尾聲“死”。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衝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準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地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基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托爾斯泰傳》: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己醜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群山環抱的清明環境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俄土戰爭期間,托爾斯泰曾親臨戰場,常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仍然寫出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那樣令人激賞的作品。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是比較充實而快樂的。
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巨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馬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寫作目的崇高,創造精神世界的太陽,呼吸英雄的氣息,使人們在痛苦、失望的現實中獲得心靈上的支撐。《名人傳》洋溢著一股旺盛的激情。
《名人傳》是一部獨具魅力的人物傳記,著者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讓讀者在傳記中跟三位大師接觸,分擔他們的痛苦、失敗;也分享他們的誠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