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溫潤的人,沒有那麼難
約好和朋友一起吃飯,他遲到了。因為快下班的時候和同事吵架,言語升級,好不容易才被其他人勸住。
我問他,這麼小的事,難道不能平心靜氣地談?他說,老闆急著要,又快下班,想早點回來,所以就沉不住氣了。再有就是他的排版不清晰,的確是有問題的,我沒錯,錯在同事。
有多少矛盾是因為一句“我沒錯”造成的?還有眾多的“路怒族”,不都是因為“別人的錯”而發生衝突嗎?為什麼這麼多戾氣,又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焦躁不安?
充滿競爭的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還有不斷的患得患失,讓我們漸漸失去了耐心。只問結果,不問過程,成王敗寇的衡量標準,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的執念太重。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去看待問題,符合自己心意的是完美正確的,與自己觀點相左的就該一棍子打死。可是,哪有那麼多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我們不都在與他人、與社會的相互試探中確立自己的位置嗎?
做到溫潤自如地與他人相處,太難。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的這句話,在我們周圍有多少人能做到?我想,以自我為中心,是因為缺乏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就人格而言,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學識豐富、銀行存款多、地位高、是本行業的前輩,
或者說,以坦誠而尊重的心對待他人,也不會有暴躁、抱怨的出現,處理起問題來也就沒有那麼難。
養成溫和的態度,還要學會理解他人。
同學開了家修車行,他的生意非常好。老客戶帶新客戶,每天都在忙。除了修理工的技術好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理解自己的客戶。
聊天時他對我說:每個來修車的人都很著急,有時車出了大問題,一天兩天修不好,客戶更急躁,我理解他們,大家都很忙,沒了車,外出不方便,耽誤事情。放到我身上,我也著急。所以,同客戶交流時,我都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能提供的幫助那就提供,不能提供的再想其他辦法。個別客戶著急要走忙事情,我就讓他開著我的車。開門做生意,一樣要將心比心。別人急,咱不能急,
我們看不到別人光鮮後面的傷痕累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每一張面孔背後都有一片鬱鬱生長的森林,別人走不進去也見不到裡面的風景。說話的風格、處事的方式、思維的角度和學識閱歷有直接的關係,不理解他人很正常。但是否就可以說,我們要按自己的方式各行其是?
理解他人,其實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多考慮一下。在與他人的溝通過程中,誰都希望別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著想,送奶工希望別人理解他早起的辛苦,保安希望別人理解他烈日與冷風中巡視的辛苦。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怎麼會有戾氣?
爭執是最無效的溝通方式,還會帶來糟糕的情緒。自以為是的思維方式最容易造成與他人的衝突。
延伸閱讀:
做人,一定要走好這些道